水权
水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32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法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9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196924篇;相关期刊465种,包括海河水利、内蒙古水利、人民黄河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08年会与学术研讨会、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等;水权的相关文献由178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金海、胡继连、王亚华等。
水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6924篇
占比:99.34%
总计:198225篇
水权
-研究学者
- 姚金海
- 胡继连
- 王亚华
- 刘斌
- 张建斌
- 苏青
- 唐德善
- 施国庆
- 王小军
- 李晶
- 汪恕诚
- 洪昌红
- 王寅
- 王忠静
- 芦妍婷
- 许长新
- 邱静
- 黄本胜
- 吴凤平
- 张俊峰
- 徐金海
- 李海红
- 田圃德
- 田贵良
- 蒋剑勇
- 覃新闻
- 贾绍凤
- 郑航
- 陈金木
- 黄河
- 何宏谋
- 余向荣
- 冯耀龙
- 刘清华
- 周玉玺
- 姜文来
- 崔建远
- 张刚
- 王先甲
- 王晓娟
- 王蓉
- 田东奎
- 米大鹏
- 解建仓
- 谢永刚
- 贺骥
- 邢鸿飞
- 郑垂勇
- 郭文娟
- 陈向东
-
-
王亚华
-
-
摘要:
中国水利改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水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开创中国水治理新格局的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科学全面认识水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指出市场机制在中国水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四种基本途径,提出了中国水治理实现"两手发力"的改革取向。
-
-
王亚华
-
-
摘要:
经过20年的探索,我国水权水市场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水权制度体系仍不健全,水市场的发育水平较低。针对当前水权水市场改革面临的困难,提出"三权分置"水权制度改革的创新设计,推荐作为未来中国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的实施路径。"三权分置"水权制度能够以较小的改革成本和更低的改革风险,解决目前水权水市场改革中面临的难题,将我国的水权水市场改革转向更为科学和可行的路径。
-
-
李守良
-
-
摘要:
晚清循化厅的水权与水事纠纷,反映了该地的经济、社会、民族交往与社会治理等状况。水权主要以水分体现。畜牧区草山的泉水及水道,为拥有草山的部落所独占。在农耕区,水随地走,按照水分额度被集体和个人分占。因水资源匮乏,农耕区上游村落不仅占有更多的水分额度,还优先浇灌田地。水事纠纷,在农耕区和畜牧区有不同的状况与表现,在纠纷审理的程序、纠纷的调解、纠纷裁断及法律适用方面也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多民族聚居区水分与水事纠纷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循化厅的各民族,因风俗而聚居,而水为其聚居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但循化厅没有形成泉域、流域等区域小社会,更没有形成所谓的水利共同体。对循化厅水权和水事纠纷的探讨,不仅丰富了水利史的研究,还展现了官府在多民族聚居区与边疆地区因俗而治的治理经验,对现阶段民族地区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陈鹤;
徐海洋;
雷振东;
李晓倩
-
-
摘要: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了水资源节约与生态用水配置、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重点治理措施,打造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文章通过总结永定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全面调研国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永定河流域基于农业水权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路径,提出永定河流域水权制度构建思路、系统架构以及方案设计。为探索符合永定河流域特点的农业水权确定、收储、交易的方式和途径,制定实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
-
曾维华;
解钰茜;
陈岩
-
-
摘要:
近期,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出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1+N+X”要求的专项规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要推动建立黄河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鼓励排污权、用水权交易等市场化交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环境“体弱多病”的现状以及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合水权和排污权交易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并建议探明流域区域间用水和排污的响应关系,实现水资源“量”“质”双重补偿;统筹考虑时空差异及决策目标、原则,指导补偿额度科学核定;构建集成水权分级交易市场,推动资源环境禀赋自驱式流转;建立综合交易管理平台,完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为加快形成黄河流域各省(区)共抓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工作格局,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
-
陈广华;
陈冉昕
-
-
摘要: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权博弈表现为国家主权受威胁、地区秩序被干扰、国家形象遭“水霸权”污名化,由此水权博弈扩大为两国关系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在权力维度的结构下,印度发挥软权力作用,对我国流域内的水权开发造成软制衡,阻碍了两国有效的跨界水合作。运用动态博弈的经济模型,分析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印水权博弈,认为中印两国应当通过流域开发合作取得长期效益。我国应坚持主权原则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在推动双方务实合作下推动政治互信,提高国际话语权,充分发挥软权力作用,构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自身的合作基础和模式,形成流域积极共生关系,实现流域国家共同繁荣。
-
-
刘鹏;
徐青霞;
王寅
-
-
摘要: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活跃,开展黄河流域水权水市场发展情况评估,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常必要。在参考碳排放权交易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水权交易市场评估指标基础上,建立了涵盖法律基础、交易前期准备等5个一级指标与13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了黄河流域水权市场发展总体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覆盖了区域、取水权和灌溉用水户水权等常规交易形式。交易标的日趋多元,已扩展至闲置水指标和非常规水指标水权交易。黄河流域水权确权工作基础扎实,流域水量分配执行情况较好,水权水市场行情相比其他流域大幅领先。流域层面法律法规建设略显滞后,现行法律法规市场调节机制体现度不足,缺少流域层面水权交易平台,交易信息披露及时性不足,以用水权为投资标的水金融产品设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
张瑞金;
张欣;
赵晨;
常远;
李娜丽
-
-
摘要:
跨界河流水资源历来是各流域国关注的焦点,也是国与国之间合作的重要领域。水权确定和分配是跨界河流管理与合作的核心和基础。文章回顾归纳了近100年来国际上跨界河流水权理论,并运用统计分析及系统科学等方法,按照分水原则、分水基数、生态流量等三个关键技术要素分析研判了涉及28个国家的跨界河流水权分配实践典型案例17例,发现目前跨界河流上下游国家水权理论及实践中存在上下游水权分配不均、上游生态水权被忽略等突出问题,进而研究提出一种空间均衡的跨界河流水权理论。
-
-
张小萍;
李晋
-
-
摘要:
水是古今人类生存的自然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区位因素,但因其流动不居的特性而使社会不断产生冲突。有关于水争端与水案的研究方兴未艾,不过在时空涵括以及理论建树上仍有很大空缺。倘若仅以现代社会日常的权利观念映射历史上的水权,则无法摆脱普遍理性在感性活动中的困境和非历史主义的窠臼,更无法透视历史上水冲突背后的力量本源。民国十年,山西贾家庄镇西陈家庄村发生卖水案。以此疑点为线索,梳理马跑泉流域“泉域社会”的水利类型特征和长时段变迁,揭示案件官方话语背后的疑点,结合近年来对马克思“社会权力”理论的诠释成果,以微观社会史的视角张力,展现出作为社会权力的“水权力”的运作图景。
-
-
-
-
-
刘强;
黄薇;
唐纯喜
- 《第九届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水资源产权是自然资源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自然资源产权理论对我国水权发展进行初步解释,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水权制度发展方向,重点论述了水权决策实体、权利体系、初始分配机制和再分配机制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发展,期望从水权的自然资源产权基础理论研究上为我国水权制度发展提供帮助.
-
-
-
-
-
-
-
王再明;
王先甲
- 《第五届中国水论坛》
| 2007年
-
摘要:
水权交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采取有偿用水制度可能出现"市场失灵",采取用水许可制度,也可能出现"政府失灵"。作为弥补这一缺陷的措施是用水权转让。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完全信息下水权转让的基本条件和转让费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数值实例进行了说明。如果用户之间的用水边际净效益不相等,水权交易可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协商方式进行交易时,用边际效益方法分析,因水权交易使对方增加或减少的收益是自己出价的起点,当然由于用水、排水的复杂性,影响广泛性,水权转让离不开政府的监管。
-
-
Zhou Jia;
周嘉
- 《水利的历史与未来水利史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山西四社五村水资源管理为个案,进行一项人类学实证研究.在农民文化语境里,不能视水权为单一维度的制度建构,共有水权的逻辑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实践与建构过程.围绕着如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合理地利用与管理,地方社会中的村际联合与互动又呈现出整体协作机制的实践景观.所呈现出的整体既是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同时也是技术的、信仰的、道德的、意识形态的,等等.它们并非场域化、相对分开的,而是相互嵌入、融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