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交易
水权交易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65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法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216532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资源科学、农业科技与信息、人民黄河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度第二十七届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报告会 、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等;水权交易的相关文献由8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斌、田贵良、洪昌红等。
水权交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6532篇
占比:99.70%
总计:217178篇
水权交易
-研究学者
- 张建斌
- 田贵良
- 洪昌红
- 邱静
- 陈金木
- 王寅
- 黄本胜
- 郭晖
- 张彬
- 王慧敏
- 刘云杰
- 刘清华
- 尹云松
- 张文鸽
- 朱雪敏
- 杨向辉
- 殷会娟
- 王俊杰
- 石玉波
- 陈向东
- 陈洪转
- 刘钢
- 张永亮
- 朱商佳
- 毛宁
- 沈满洪
- 王先甲
- 王晓娟
- 芦妍婷
- 谢继忠
- 赵璧奎
- 陈洁
- 陈邱誉
- 顾骅珊
- 马培衢
- 马如国
- 高磊
- 周维伟
- 姜楠
- 孟枫平
- 张郁
- 施国庆
- 无1
- 曹进军
- 李晶
- 李洪任
- 李铁男
- 杜威漩
- 梁爽
- 毛雨辰
-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局
-
-
摘要:
为了解长江流域水权交易现状,准确把握长江流域水权交易的探索空间和可能方向,对长江流域19省(市、区)水权交易实践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深入分析长江流域水权交易的现实需求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以需求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建立倒逼和激励机制、扩大可交易水权范围、健全水权交易制度建设、搭建流域性交易平台等长江流域创新水权交易机制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南方丰水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
-
-
-
苏钊贤;
张国兴
-
-
摘要: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既能够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又进一步彰显流域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和安全边界。文章探讨了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当前存在的三个现实瓶颈:“政府责任缺位”的“制度瓶颈”、“相关利益补偿不足”的“供给瓶颈”和“市场手段难以有效发挥”的“生存瓶颈”。未来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应在多方面寻求突破:以遵循准市场规律为支撑,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以扩大水权市场规模为引擎,强化市场机制在交易中主导地位;以健全水权定价机制为核心,增强对水权出让方的激励作用;以处理好生态环境问题为保障,实现水市场多方效益均衡;以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为保障,促进水权交易信息化建设。
-
-
郭韧;
王建军
-
-
摘要:
以武威市民勤县和凉州区等典型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石羊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实施前后农业种植结构的差异性,探究水权交易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水权交易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影响石羊河流域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是严格的水权分配、合理的水价和成熟的水权交易市场体系。
-
-
高磊
-
-
摘要:
水权交易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关键举措。在总结现阶段水权交易进展及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水权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工作部署,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交易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水权交易的对策及措施,为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培育和发展水权交易市场,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支撑。
-
-
朱瑾;
陈艳萍;
刘畅
-
-
摘要:
2014年中国正式开展了水权交易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为政策分析创造了一种准实验的研究环境。分析水权交易政策对政策制度试验田的作用,能科学地评价水权交易政策效果,为调整并改进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水权交易实践优化发展,更有利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权交易理论。该研究基于水权交易政策文本,总结水权交易政策对地区水资源使用的影响机制;构建政策效应分析模型,用水足迹表示地区水资源消耗情况,用废水及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衡量地区水质情况,构建水质水量耦合模型计算评价因子;最后以黄河流域中水权交易政策实施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为研究对象,用合成控制法分析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份水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宁夏、内蒙古在2014年实施水权交易政策后,水质水量综合情况都得到显著改善;然而由于水权交易实践开展时间、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执行力度等不同,三省区的水质水量改善情况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虽然水权交易政策在各地区的影响效应有所差异,但是政策实施的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各省份应积极借鉴相关经验,进行水权交易实践探索。
-
-
无
-
-
摘要:
项目通过对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保护进行需求分析和经济分析,构建了针对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的水权交易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应用研究,同时针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出了保障性措施。项目探索性地建立了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理论体系,构建了适合于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模型,建立了适合于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的水权交易机制,并将其融入生态补偿研究中。
-
-
-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
-
摘要:
水银行作为一种更灵活的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水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局限。如何将水银行从理论层面的认知转换为实践层面的有效应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通过系统梳理水银行理论与实践应用进展,分析了水银行的理论内涵与运行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实践模式与应用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水银行实施的现实基础,据此提出应从水银行的运行模式、支撑机制和风险管理3个维度开展其创新性研究和适应性实践。
-
-
谢继忠;
罗将;
毛雨辰
-
-
摘要:
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新发现的4份契约文书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土地改革之前河西走廊水权交易及其时代特点。当时的水权交易主要有水权出典、水权出当两种类型。水权交易契约一方面是对传统水权交易契约的继承;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1952年至1953年间,随着河西走廊各地土地改革的陆续完成,水利收归国有,传统的水权交易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
-
杨仕亮;
王慧敏;
陈俊宇
- 《2018(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水权交易带动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开辟了我国水权确权交易的先河,但是水权交易管理模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水权交易过程中,交易的成本、收益、效率都需要有所提高,同时,水权交易过程中企业隐私信息的保护,合约风险的控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因区块链技术利用P2P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合约机制,非对称加密技术来进行分布式记账,具有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防止篡改、安全性高等特点;本文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介入,应用到水权交易中,精细化的管控、平衡利益机制,提出新的管理模式,为水权交易更加高效、安全的运转提供新的思路.
-
-
-
LianPengtao;
廉鹏涛;
PanErheng;
潘二恒;
XieJiancang;
解建仓;
LiangJichao;
梁骥超;
WangFeng;
汪风
- 《2019年(第七届)中国水利信息化论坛》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水权确权和水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完成,中国水权水市场建设已经日趋完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水权确权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水权确权模型方法通用性差、水权确权过程"粗放"等问题.水权确权工作作为水权交易的基础,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工作之一.在分析水权确权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区间化动态确权方法并将其实现.动态确权实现以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为依托,采用区间化初始水权分配和动态化确权的方法,通过动态确权过程知识图化,动态确权各环节组件化,实现适应性强,确权过程也更合理公平的区间化动态确权过程.以哈密十三师水权确权为例,应用动态确权的方法,展示水权动态确权实现过程.
-
-
-
王晓贞;
李鹏;
邓方方
- 《“建设生态水利 推进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跨区域调水,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转移,往往需要调出地区在生态环境或经济上作出一定牺牲,或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水资源的保护或再生.在计划经济时代,上一级政府为了国家或区域整体利益,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水资源平调,若调出地区缺水严重,其水量调出损失更大,这就需要调出调入地区之间进行生态合作与补偿.如今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讲究法制、公平、水权,对于历史遗留并继续发生的水资源无偿占用问题,应利用法制和市场经济手段予以解决.针对跨区域调水生态补偿,国外多采用流域综合管理、水权交易、经济补偿等形式.国内多通过政府主导的项目合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等补偿形式.
-
-
谢永刚
- 《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以节水型社会建立为目标,国家层面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上实现了突破,尤其是几次理论上的飞跃,使得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如水权明晰、水权交易、节水补偿等有望从顶层设计走向民间自觉节水;特别是使具有最大节水潜力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利用的政府决定或引导,向起决定作用的水权交易市场配置更加迈进了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全面促进民间水权交易。为了保证国家、社会、区域、生态和个人的用水利益合理地分配,权衡的主要办法就是注重初始水权界定的科学性的同时,多考虑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农民用水户的收益是关键。完善水权交易平台,建立“水银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行业水权置换”的责、权、利问题,避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只有通过交易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完善,才能使政府、用水户协会、农民之间的水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以保障水权交易在用水户之间全面展开;才能促进节水型社会全面建成和实现生态文明。
-
-
陈金木;
王俊杰
- 《第四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
| 2020年
-
摘要:
水权改革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基础性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文章在论述水权改革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水权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的思路和建议.总的来看,我国水权改革在试点探索、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但仍面临着实践探索尚不充分、顶层设计不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管理基础仍然薄弱等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方案、健全法律法规、夯实改革基础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
-
-
陈金木;
王俊杰
- 《第四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
| 2020年
-
摘要:
水权改革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基础性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文章在论述水权改革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水权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的思路和建议.总的来看,我国水权改革在试点探索、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但仍面临着实践探索尚不充分、顶层设计不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管理基础仍然薄弱等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方案、健全法律法规、夯实改革基础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
-
-
陈金木;
王俊杰
- 《第四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
| 2020年
-
摘要:
水权改革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基础性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文章在论述水权改革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水权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的思路和建议.总的来看,我国水权改革在试点探索、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但仍面临着实践探索尚不充分、顶层设计不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管理基础仍然薄弱等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方案、健全法律法规、夯实改革基础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
-
-
陈金木;
王俊杰
- 《第四届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
| 2020年
-
摘要:
水权改革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基础性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文章在论述水权改革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水权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的思路和建议.总的来看,我国水权改革在试点探索、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但仍面临着实践探索尚不充分、顶层设计不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管理基础仍然薄弱等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加强顶层设计方案、健全法律法规、夯实改革基础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水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