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治理
水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8450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节能与环保、水处理信息报导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2012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北京国际水处理展览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暨装备展览会等;水治理的相关文献由83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亚华、闫明、李术才等。
水治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8450篇
占比:99.91%
总计:218636篇
水治理
-研究学者
- 王亚华
- 闫明
- 李术才
- 丁洁
- 刘人太
- 刘英锋
- 周亚超
- 姬中奎
- 姬亚东
- 完善水治理体制研究课题组
- 尚荣
- 廖述成
- 张娴
- 张庆松
- 张金权
- 张霄
- 田培培
- 田静沄
- 郭小铭
- 顾帆
- 鲁忠华
- 黄思琪
- 刘玉学
- 吕豪豪
- 吴邦硕
- 朱俊成
- 李川
- 杨生茂
- 汪玉瑛
- 王会
- 王飞
- 董部根
- 蔡传英
- 钟哲科
- 陈逸
- 乔稳超
- 于宏源
- 余纯
- 侯合意
- 冉艳辉
- 冯张生
- 刘丽强
- 刘小兵
- 刘忠生
- 刘衍凯
- 刘赪
- 卢文
- 史亮
- 吉艳雷
- 周伟
-
-
冯怡博;
刘宝杰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治理问题,水治理作为生态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得越来越重要,解决水治理问题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需要考虑伦理因素。本文从国际范围和国家自身这两个方面探究该问题。通过对水治理的伦理问题研究,解决水治理中未涉及到的非技术因素(伦理层面)中的问题,通过技术和伦理两个方面更加全面地解决水治理中的问题。
-
-
谷树忠
-
-
摘要:
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之一,河湖长制在提升中国水治理能力与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创新性制度设计,无论是从中国治水史的角度看,还是从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的目标追求看,都有其必然性。同时,该项创新性制度设计,也有属地治理理论、管家治理理论、系统治理理论等学理基础,有涉水法律需求和供给不断增加的现实依据。面向未来,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中国水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河湖长制实践的丰富发展,河湖长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要重点强化河湖长制的法律支撑,由“河段长”转向“河流长”,理顺河湖长办与流域机构的关系,处理好河湖长办与社会治水力量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河湖长有名有实、有责有权、有为有效。
-
-
王亚华
-
-
摘要:
中国水利改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水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开创中国水治理新格局的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科学全面认识水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指出市场机制在中国水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四种基本途径,提出了中国水治理实现"两手发力"的改革取向。
-
-
王亚华
-
-
摘要:
经过20年的探索,我国水权水市场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水权制度体系仍不健全,水市场的发育水平较低。针对当前水权水市场改革面临的困难,提出"三权分置"水权制度改革的创新设计,推荐作为未来中国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的实施路径。"三权分置"水权制度能够以较小的改革成本和更低的改革风险,解决目前水权水市场改革中面临的难题,将我国的水权水市场改革转向更为科学和可行的路径。
-
-
艾丽娟;
杜春桃;
王子彦
-
-
摘要:
河南省水治理政策是反映河南省水治理进程的主要维度,对政策工具使用的分析有利于了解河南省水治理政策结构。收集1978—2021年间426份河南省水治理政策文本,运用Nvivo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三级编码,从水治理不同领域和政策工具角度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水治理政策演变经历了初始、调整、发展、深化4个阶段;强制型政策工具在河南省水治理政策工具中占主导地位,而市场型和社会参与型政策工具稍显不足;在水治理不同领域中,水工程治理、水灾害治理、水资源治理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且政策工具数量较多,其他水治理领域政策工具使用的频率则较低;水治理不同领域均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政策手段的使用针对性不强。在未来的治水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结合水治理领域的特点,使用针对性的政策手段,完善水治理政策体系,提升水治理能力。
-
-
魏潇淑;
高红杰;
陈远航;
常明
-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的独特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固废处理、气候变化等环境领域,是环境监控和治理的良好助力手段。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水污染防治至关重要。传统的水污染治理与监管技术存在水污染监测滞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较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引入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因此,开发人工智能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和分类,综述了其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以期为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
-
-
颜海娜
-
-
摘要:
完善基层水治理体系,是夯实国家整体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明底座的基础之策。然而,目前存在基层水政综合执法改革下的组织运行困境、阶段性任务完成后的治水长效机制缺位、过度依赖体制内治水力量而新制度创设疲软、技术赋能基层政策执行存在局限等短板。未来,应从组织结构、行政机制、制度创设和技术赋能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基层水环境治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大众化和智能化。
-
-
肖可
-
-
摘要:
认识黄河流域水治理问题的历史、现状和挑战,是当前与未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历史时期和近现代黄河水治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黄河水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黄河水治理的“共赢模式”。
-
-
刘婷;
方琛
-
-
摘要:
河南省四水同治战略是站在全省高度上对水资源与水灾害、水生态及水环境的统一治理,是深入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与"十六字"治水思路的重大举措.开封市以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为着力点,以"三大流域四大灌区"水资源科学配置为抓手,以实现全市水安全为目标,全市水资源可进一步高效利用,开封市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有序开展,全市水灾害防御能力稳步提升.
-
-
-
- 《第十届北京国际水处理展览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暨装备展览会》
-
摘要:
流域管理是由水资源的自然特性决定的,是水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普遍推崇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模式.相比一般经济活动主要按行政区域管理,对水资源实施流域管理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的自然特性决定的.流域是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水资源按流域构成一个统一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