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1年内共计595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林业、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0篇、会议论文2633篇、专利文献72篇;相关期刊1358种,包括花卉、现代园艺、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1060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文化遗产区域保护与活化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等;资源保护的相关文献由9450位作者贡献,包括等、舒春风、詹潮安等。
资源保护
-研究学者
- 等
- 舒春风
- 詹潮安
- 陈玉军
- 本刊记者
- 汪光焘
- 沈照仁
- 王永明
- 田凤山
- 仇保兴
- 张伟
- 张婷婷
- 徐高福
- 杨惜春
- 王华
- 董崇智
- 赵学敏
- 郑友民
- 鲍荣华
- 刘刚
- 刘海超
- 华黎
- 卫草源
- 史军义
- 吴常文
- 周宏伟
- 封志明
- 张军
- 张建国
- 张涛
- 张清云
- 张磊
- 张辉
- 张院萍
- 张静
- 易同培
- 曲格平
- 李丽娟
- 李旻辉
- 李明
- 李明华
- 李钟杰
- 杜一新
- 杨林
- 杨燕琼
- 樊恩源
- 江涛
- 汪传佳
- 王丽
- 王刚
-
-
牟喜君;
孙海峰;
周璇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通过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研究富锦市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其资源变化,了解当地中药材市场变迁,提出资源保护对策.方法 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普查方案并进行野外调查,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种类、分布、样方内数量记录,采集重点药材和影视资料,通过内业整理和数据分析明确当地野生中药的种类及分布变化.结果 富锦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410种,包括林地植物238种,草甸植物292种(存在草甸和林地共有植物品种).草甸面积为511.17 km2,仅为之前的16%.结论 富锦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丰富,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减少,应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中药资源.
-
-
林茂祥;
韩如刚;
王黎;
贾守宁;
三智;
陈玉菡;
张军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甘德县中藏药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为"三江源"地区牧区的中藏药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及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中藏药药用植物240种,包括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国家重点药材品种基源植物12种,一般药材品种基源植物228种,其中8种重点药材品种为首次发现;境内资源尚未被人为破坏,但生境受草场退化影响较重.结论 青海省甘德县境内中藏药资源较为丰富,为维系当地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妥善保护受草场退化影响的生境.
-
-
高科
- 《安徽史学》
| 2020年
-
摘要:
围绕黄石国家公园立法以及公园设立后的管理、建设与开发,诸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认知观念和利益诉求,进而深刻地影响着黄石公园的管理实践与政策构建.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局成立之前,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具体负责的公园管理者,都未能很好地履行《黄石公园法》赋予的义务与职责.黄石公园在管理体制构建、自然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问题重重,并长期受到定居、采矿、水利等功利主义资源开发势力的挑战与威胁,这也成为美国早期国家公园发展处于内忧外患局面的缩影.
-
-
-
-
-
-
-
张辉;
线薇薇
- 《海洋科学》
| 2020年
-
摘要: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重大问题,在避免对当前生态环境再破坏的前提下,开展全面准确的生态监测来查清和明确生物多样性,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极其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新手段,是近年来的前沿热点技术之一.国际上已经将其广泛应用于生态监测中,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海洋生态监测中的研究成果则相对缺乏.本文综述了eDNA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基于eDNA技术取得的相关成果,主要从eDNA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的互补性、基于eDNA技术监测物种生活史过程、基于eDNA技术推算物种丰度、基于eDNA技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介绍;阐释了eDNA技术应用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揭示了eDNA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指出了eDNA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综述对于生态保护与监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
李晓晖;
吴理航;
冯婷婷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城市生态空间是支撑区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的重要组成.改革开放四十年,城市生态空间矛盾问题愈发突出:一方面,生态空间的研究实践常就生态谈生态,侧重保护而忽视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现实中大量城市极速扩张不断侵蚀生态空间.苏州"四角山水"自1996年吴良镛先生提出以来成为空间格局共识,却鲜有学者研究,现实发展中更不断被破坏.生态文明时期,如何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为紧迫需求.本文在梳理归纳相关研究成果,界定城市生态空间概念并总结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视角重新审视和梳理苏州"四角山水"的内涵、演变、价值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从格局界定、资源保护、风貌管控、功能引导、机制创新五个方面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通过对苏州"四角山水"城市生态空间的思辨与探索,为今后的相关研究与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
-
龙丁江;
陈运山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空间规划指标体系是量化规划目标的工具,也是规划管控和评估的依据,通过对省级空间规划体系的分析,认为省级空间性规划指标存在指标重复交错却数值不一、目标引导乏力和核心管控不足等问题,虽然经过"多规合一"的实践,但基于协调和衔接的思路难以建立符合空间规划的内在要求的指标体系,对此本文提出"定内容—定目标—定指标"的空间规划指标建构思路:定内容是将规划空间内涵归纳为是对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资源保护、空间优化开发和空间整治修复四方面的公共政策引导.定目标即按照城镇、生态、农业和海洋空间,将空间规划的公共政策引导内容转为可感知、可测度、易操作的分目标.定指标是综合把握各规划核心管控要求和原则,对原有省级空间性中进行"扬弃".最后,以海南为实证案例,构建出海南省空间规划体系,以期对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有所裨益.
-
-
-
-
-
-
石狄雯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作为城市发展进程的见证,城市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社会承认,其所占据的城市土地也亟待更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不能简单采用"标本化"模式,而要从优化城市功能、融入市民生活的角度考虑.文化原真性衍生自原真性概念,强调对本土遗产所包含的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再创,其内涵对当下文化力量导向下城市工业遗产的更新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化原真性视角,从在地文化和外入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对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案例从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其四点保护更新经验:(1)活跃在地文化;(2)优秀文化植入;(3)引导社群发展;(4)产业与精细化运营.激活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要为项目赋予真正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和反思文化原真性视角下的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以期为当下同类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
-
石狄雯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作为城市发展进程的见证,城市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社会承认,其所占据的城市土地也亟待更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不能简单采用"标本化"模式,而要从优化城市功能、融入市民生活的角度考虑.文化原真性衍生自原真性概念,强调对本土遗产所包含的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再创,其内涵对当下文化力量导向下城市工业遗产的更新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化原真性视角,从在地文化和外入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对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案例从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其四点保护更新经验:(1)活跃在地文化;(2)优秀文化植入;(3)引导社群发展;(4)产业与精细化运营.激活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要为项目赋予真正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和反思文化原真性视角下的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以期为当下同类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
-
石狄雯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作为城市发展进程的见证,城市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社会承认,其所占据的城市土地也亟待更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不能简单采用"标本化"模式,而要从优化城市功能、融入市民生活的角度考虑.文化原真性衍生自原真性概念,强调对本土遗产所包含的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再创,其内涵对当下文化力量导向下城市工业遗产的更新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化原真性视角,从在地文化和外入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对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案例从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其四点保护更新经验:(1)活跃在地文化;(2)优秀文化植入;(3)引导社群发展;(4)产业与精细化运营.激活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要为项目赋予真正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和反思文化原真性视角下的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以期为当下同类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
-
石狄雯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作为城市发展进程的见证,城市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社会承认,其所占据的城市土地也亟待更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不能简单采用"标本化"模式,而要从优化城市功能、融入市民生活的角度考虑.文化原真性衍生自原真性概念,强调对本土遗产所包含的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再创,其内涵对当下文化力量导向下城市工业遗产的更新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化原真性视角,从在地文化和外入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对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案例从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其四点保护更新经验:(1)活跃在地文化;(2)优秀文化植入;(3)引导社群发展;(4)产业与精细化运营.激活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要为项目赋予真正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和反思文化原真性视角下的陶溪川工业遗产保护,以期为当下同类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