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殖废水

养殖废水

养殖废水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168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水产、渔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5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00469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海洋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技术及管理”学术研讨会等;养殖废水的相关文献由410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洪、张延宗、李远伟等。

养殖废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5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0469 占比:99.80%

总计:200870篇

养殖废水—发文趋势图

养殖废水

-研究学者

  • 张小洪
  • 张延宗
  • 李远伟
  • 甘华
  • 肖鸿
  • 邓仕槐
  • 阳路芳
  • 王应军
  • 彭宏
  • 孙百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丙聪; 吕布; 周建聪; 张兴志; 郑兴; 顾志峰
    • 摘要: 【目的】比较电化学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两种氧化法对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将添加药物的模拟养殖废水随机分成电化学实验组和臭氧实验组,利用电化学和臭氧两种氧化法对模拟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分别监测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以及正磷酸盐随时间延长的去除效果。【结果】电化学和臭氧两种氧化法对废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以及正磷酸盐分别处理15 h后,其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净化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在处理6 h后,臭氧处理组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电化学处理组(P<0.01),分别为2.96 mg/L和18.63 mg/L;在处理13~15 h时,臭氧处理组的硝酸盐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电化学处理组(P<0.05),分别为3.45 mg/L和10.68 mg/L;在处理1 h后,臭氧处理组氨氮质量浓度始终显著低于电化学处理组(P<0.05);而正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在处理15 h后,电化学处理组质量浓度显著低于臭氧处理组(P<0.05),分别为114.98 mg/L和134.30 mg/L。【结论】较之电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对模拟海水养殖废水营养盐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处理效果更好,而对正磷酸盐处理效果相对较差。
    • 王成强; 相智巍; 黄炳山; 王忠全; 王际英; 李宝山
    • 摘要: 【目的】探究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碱蓬(Suaeda salsa)和江蓠(Gracilaria)等三种耐盐性植物对海水池塘养殖尾水中无机氮、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方法】每种耐盐性植物设置3个密度梯度,每个梯度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 d,分析不同密度下单一品种对石斑鱼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结果】不同密度耐盐植物对水质修复有不同效果,其中1.5 g/L海马齿处理组、1.5 g/L碱蓬处理组和1.6 g/L江蓠处理组在单一处理实验中表现出较佳净化效果,对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3--N)的去处率分别为80.49%、70.28%和76.06%,73.39%、52.44%和74.38%,30.30%、31.24%和54.08%。对比发现,在对无机氮的去除率方面,1.6 g/L江蓠处理组对NO_(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对NO_(2)^(-)-N的去除率也显著高于1.5 g/L碱蓬处理组(P0.05)。同时,1.6 g/L江蓠处理组对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1.5 g/L碱蓬处理组和1.5 g/L海马齿处理组(P<0.05)。在实验进行10 d后,高密度处理组的三种盐生植物对TN和TP的去除率明显降低。【结论】1.6 g/L江蓠处理组、1.5 g/L海马齿处理组和1.5 g/L碱蓬处理组表现出较佳的养殖废水净化效果,其中1.6 g/L江蓠处理组效果最佳。
    • 黄从增; 张捷菲
    • 摘要: 养殖场废水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大量磷元素的浪费。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并回收废水中的磷元素。通过探索工艺条件发现,当pH值为9.5时,以氯化镁作为镁源,Mg、N、P物质的量比为1.2∶1.2∶1时,以0.5~1.0 mm、2 g的白云石作为晶种可以使磷酸根的去除率实现99%,而磷灰石作为晶种对磷酸根的去除率仅有97.46%,但两种晶种材料都能使处理后的废水水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获得的沉淀产物形貌规则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最后对两种晶种材料进行经济成本核算发现,无论是磷灰石还是白云石,所需的经济成本都相差不大,其中白云石处理废水所需的费用为79.62元,而磷灰石则需要84.53元,说明晶种诱导养殖场废水中磷酸根的回收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 吕兆丰; 陈世珩; 郑添予; 李百英; 刘柏峰; 刘伯军
    • 摘要: 为了评估长春市养殖废水中隐孢子虫的污染现状,收集5个养殖场的废水,建立"膜过滤-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浓缩纯化及免疫荧光检测隐孢子虫方法,隐孢子虫回收率为17.0%~24.5%之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的基本要求,检测成本降低,能运用于实际检测中。结果表明5个养殖场废水中96%的样本检测到隐孢子虫活卵囊,平均密度为41.56个/L卵囊,长春市养殖废水中存在数量较多的隐孢子虫卵囊,是隐孢子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为防控隐孢子虫介水传播提供参考。
    • 韦嘉璐; 艾思洁; 张芯; 王磊; 吴国芳; 王海英
    • 摘要: 利用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CC-125)与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BS32)构建藻菌共生系统,通过Biolog EcoPlate^(TM)微孔板筛选系统可利用碳源,进而研究葡萄糖和L-丙氨酸对藻菌共生系统中微藻和细菌生长的影响,并考察其对养殖废水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藻菌共生系统对葡萄糖衍生物类碳源具有偏好性。添加0.5 g/L葡萄糖和100μmol/L L-丙氨酸可以提高藻菌共生系统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连续培养5 d后养殖废水中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从63.21%、60.68%、58.58%、80.49%提高到72.47%、91.07%、96.65%和89.29%。在藻菌共生系统中,葡萄糖可以促进莱茵衣藻和凝结芽孢杆菌生物量的增加,微量的L-丙氨酸可作为凝结芽孢杆菌的萌发剂,刺激芽孢杆菌的萌发,加速藻菌共生系统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的利用。
    • 陶甄; 李中阳; 李松旌; 李宝贵; 李嗣艺; 高峰; 刘源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水源灌溉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再生水与养殖废水灌溉对土壤CO_(2)、N_(2)O、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以地下水灌溉为对照),同时监测土壤pH值、土壤孔隙含水率(WFPS)、NH_(4)^(+)-N、NO_(3)^(-)-N的变化,分析培养期间土壤CO_(2)、N_(2)O、CH_(4)排放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变化。【结果】与地下水相比,再生水与养殖废水灌溉均显著增加土壤CO_(2)、N_(2)O、CH_(4)排放(P<0.05),再生水促进N_(2)O排放的效果更明显,养殖废水促进CO_(2)、CH_(4)排放的效果更明显;从全球增温潜势(GWP)来看,与地下水相比,再生水与养殖废水均显著增加GWP,二者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束时,养殖废水处理土壤pH值低于地下水对照,而再生水处理高于地下水对照;再生水与养殖废水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无机氮量。【结论】综合考虑GWP与土壤性质,在试验条件下,再生水、养殖废水应用于农业灌溉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温室效应与土壤无机氮量。
    • 丁昕颖; 张淑芬; 付龙; 王振; 马珊珊; 李晴晴; 王俊强
    • 摘要: 养殖粪污对于环境的污染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目前仍存在科学处理和综合利用比例低,配套技术利用不够,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利用更是其中的难点问题。现对养殖废水处理后还田的必要性、可行性、规范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更好地推进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 李卓; 潘文琛; 余倍
    • 摘要: 采用厌氧+两级AO工艺处理奶牛养殖场废水,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对奶牛场废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大幅度削减了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处理出水的COD,BOD,NH3-N等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的排放要求。
    • 白新星; 吴敏
    • 摘要: 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其产生的养殖废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除了有机物、氮和磷等常规污染物,许多新型污染物也相继涌现,特别是抗生素类,对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泡沫分离技术、膜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诸多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优势,在使用时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以处理养殖废水
    • 陈世珩; 吕兆丰; 郑添予; 宗玉国; 王道武
    • 摘要: 本研究选取从养殖废水中筛选出1株不同耐药表型的大肠杆菌Ecoil.322和1株抗生素敏感大肠杆菌Ecoil.201,考察在同等紫外剂量和不同pH值,温度、离子浓度条件下的灭活对数是否显著变化。结果表明:耐药型和敏感型大肠杆菌的灭活对数均随着紫外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紫外剂量辐射0~15 mj/cm^(2)内增长十分迅速,之后逐渐缓慢,在到达20 mj/cm^(2)后无显著变化。在15 mj/cm^(2)的辐照剂量时,Ecoil.201和Ecoil.322的对数灭活率均值分别为2.12log和1.82log,差异显著。当紫外辐射剂量为20 mj/cm^(2),Ecoil.322的灭活率为99.5%,菌株Ecoil.322与菌株Ecoil.201无显著差异。pH的降低对紫外灭活效果有明显抑制作用,离子浓度的变化对紫外灭活效果没有显著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