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耐盐植物

耐盐植物

耐盐植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13633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生态学报、北方园艺、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八届宁夏资深专家论坛、2008绿化苗木市场走势研讨会等;耐盐植物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维、林敏、王劲等。

耐盐植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3633 占比:99.91%

总计:213822篇

耐盐植物—发文趋势图

耐盐植物

-研究学者

  • 张维
  • 林敏
  • 王劲
  • 陈明
  • 王玉珍
  • 班乃荣
  • 江世杰
  • 刘永信
  • 张永宏
  • 钦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成强; 相智巍; 黄炳山; 王忠全; 王际英; 李宝山
    • 摘要: 【目的】探究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碱蓬(Suaeda salsa)和江蓠(Gracilaria)等三种耐盐性植物对海水池塘养殖尾水中无机氮、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方法】每种耐盐性植物设置3个密度梯度,每个梯度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 d,分析不同密度下单一品种对石斑鱼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结果】不同密度耐盐植物对水质修复有不同效果,其中1.5 g/L海马齿处理组、1.5 g/L碱蓬处理组和1.6 g/L江蓠处理组在单一处理实验中表现出较佳净化效果,对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3--N)的去处率分别为80.49%、70.28%和76.06%,73.39%、52.44%和74.38%,30.30%、31.24%和54.08%。对比发现,在对无机氮的去除率方面,1.6 g/L江蓠处理组对NO_(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对NO_(2)^(-)-N的去除率也显著高于1.5 g/L碱蓬处理组(P0.05)。同时,1.6 g/L江蓠处理组对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1.5 g/L碱蓬处理组和1.5 g/L海马齿处理组(P<0.05)。在实验进行10 d后,高密度处理组的三种盐生植物对TN和TP的去除率明显降低。【结论】1.6 g/L江蓠处理组、1.5 g/L海马齿处理组和1.5 g/L碱蓬处理组表现出较佳的养殖废水净化效果,其中1.6 g/L江蓠处理组效果最佳。
    • 严少娟; 刘怡萌; 孙艳丽; 林兴生; 罗海凌; 林辉; 林占熺; 孙红英
    • 摘要: 为探明盐碱胁迫对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该文设置了7个盐碱梯度,利用SPSS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巨菌草根际土壤生理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巨菌草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结构均存在差异;12‰盐碱浓度下,真菌优势菌纲为粪壳菌纲(68.5%)、散囊菌纲(16.3%),细菌优势菌纲为绿弯菌纲(8.5%)、拟杆菌纲(13.5%)、芽单胞菌纲(5.6%)和δ-变形菌纲(3.7%);6‰盐碱浓度时,真菌优势菌纲为座囊菌纲(27.7%),细菌优势菌纲为厌氧绳菌纲(2.4%),当盐碱浓度提高至12‰时,该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分别降至2.5%和0.007%;真菌和细菌群落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与土壤盐碱浓度显著相关(P<0.01)。(2)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巨菌草根际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当盐碱浓度超过8‰时,土壤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受到抑制;种植巨菌草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盐碱浓度显著降低(P<0.05);种植巨菌草对土壤盐碱度的中和能力在中高浓度下较弱;盐碱浓度为6‰时,巨菌草产量最高,且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其他盐碱浓度。该研究表明,巨菌草能通过调节酶的浓度来适应中低浓度盐碱环境,且在不同浓度的盐碱土壤中,产生相应的优势菌群来适应该环境,种植巨菌草对中低浓度盐碱土壤有一定改良作用。
    • 张饮江; 李肖; 程梦雨; 赵志淼
    • 摘要: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填料,在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下,各装置对受损高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对系统内植物的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净化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碳氮比为4∶1、盐度为15时,含碱矿渣材料的海三棱藨草装置(CW-Sc)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分别为45.38%、78.89%、50.32%.②CW-Sc装置中植物叶片酶活性、可溶性糖、蛋白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表明植物受损坏程度低.碱矿渣材料协同植物可提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保护酶的活性,增强湿地植物修复受损水体的效果.③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装置中碱矿渣材料对微生物的挂膜效果与其他装置差异显著.④CW-Sc装置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状况较佳,碱矿渣材料可有序优化装置内微生物结构分布,协同发挥菌群优势;植物根际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比例显著提高,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适应盐胁迫,提升微生物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功能的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研究显示,在高盐条件下耐盐植物海三棱藨草协同碱矿渣材料能够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为近海、滨海高盐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理论技术支撑.
    • 蔡粟唯; 姚耸峰; 山昌林; 陈士刚; 陶晶
    • 摘要: 以吉林省西部轻度盐碱地种植的沙枣、枸杞、蒙桑和柠条锦鸡儿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针对4种植物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相关方面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揭示4种植物的光合性能,以期为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光合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P_(n))由大到小依次为:枸杞、蒙桑、沙枣、柠条。试验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与气孔导度(G_(s))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P_(n)受G_(s)影响较大;并且P_(n)与光适应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电子传递效率(E_(TR))等荧光参数密切相关。枸杞的J相和I相的相对可变荧光速率(V_(j)和V_(i))最低,质体醌电子传递效率高,光系统(PSⅡ)受体侧的质体醌库(S_(m))最大,光反应活性最大。柠条电子传递效率低,光反应活性受到天线色素对能量(ABS)的吸收和反应中心能量捕获(TR)的限制。同时,枸杞的性能指数(P_(IABS))在以初始荧光(F_(o))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_(ICSo))和以最大荧光(F_(m))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_(ICSm))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柠条最低。4种植物的3个性能指数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和极显著相关性,且P_(n)与P_(IABS)、P_(ICSo)、P_(ICSm)呈显著相关性。因此,P_(IABS)、P_(ICSo)和P_(ICSm)适合作为4种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4种植物中枸杞的性能指标(P_(I))和P_(n)最高,因而光合性能最强,蒙桑和沙枣次之,柠条最低。所以枸杞的光合生理活性强,适合本试验盐碱地环境的栽植和引种。
    • 赵忠娟; 杨凯; 扈进冬; 魏艳丽; 李玲; 徐维生; 李纪顺
    • 摘要: 为研究耐盐木霉对植物耐盐性及盐渍土壤改良的作用,以耐盐哈茨木霉ST02和耐盐椒样薄荷为研究对象,分析盐胁迫条件下ST02对椒样薄荷生理生长、椒样薄荷根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中酶活性大小的影响;并通过椒样薄荷生理生长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椒样薄荷生理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表明,ST02缓解盐胁迫对椒样薄荷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抑制,促进盐胁迫条件下椒样薄荷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强度;NaCl胁迫条件下ST02减轻椒样薄荷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和脯氨酸(proline,Pro)的积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通过抗氧化防御途径增强椒样薄荷耐盐性;NaCl胁迫条件下,椒样薄荷生理生长综合指数(physiological/growth comprehensive index,PGCI)为-2.391,ST02处理促进椒样薄荷生理生长(指数为-0.025);NaCl胁迫条件下,ST02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降低根区土壤盐浓度(降低17.36%),并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AN)的含量;ST02能够影响NaCl胁迫条件下椒样薄荷根区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中纤维素酶(soil cellulase,SCL)和过氧化氢酶(soil catalase,SCAT)活性;通过椒样薄荷根区土壤理化性质与椒样薄荷生理生长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椒样薄荷的生长与生理性状;主成分分析影响椒样薄荷生理生长最主要的土壤因子为:EC(electrical conductance)>SCL>SSC(soil saccharase)/SNEP(soil neutrality phosphatase)>AP(available phosphorus)>pH。
    • 刘雅辉; 孙建平; 马佳; 姚玉涛; 吕晶晶; 张宏伟
    • 摘要: 为探讨耐盐植物种植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滨海盐土环境下,以种植耐盐植物费菜(Sedum aizoon L.)、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oir.)、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样地和未种植植物的裸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裸地比较,种植植物样地土壤电导率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20.26%~57.21%和23.42%~37.80%;而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39.16%~53.01%和106.48%~259.92%.种植植物样地土壤中PLFA种类明显增加,微生物群落也有所改变,3个植物样地土壤中总PFLAs含量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AM真菌、真核生物、真菌PFL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1.53%~103.32%、4.96%~63.37%、82.91%~222.72%、50.00%~160.25%、32.05%~268.59%、19.39%~454.77%;真菌/细菌(F/B)PFLA含量也显著升高1.00~6.50倍,而革兰氏阳性菌PFLA含量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PFLA含量却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48.06%~57.78%和59.77%~68.68%.此外,种植植物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也明显提高.研究表明,种植费菜和蒲公英可以降低滨海盐土土壤电导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同时其促进多种微生物的繁殖,可有效改善滨海盐土的微生态环境.
    • 刘雅辉; 孙建平; 马佳; 姚玉涛; 吕晶晶; 张宏伟
    • 摘要: 为探讨耐盐植物种植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滨海盐土环境下,以种植耐盐植物费菜(Sedum aizoon L.)、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oir.)、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样地和未种植植物的裸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裸地比较,种植植物样地土壤电导率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20.26%~57.21%和23.42%~37.80%;而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39.16%~53.01%和106.48%~259.92%。种植植物样地土壤中PLFA种类明显增加,微生物群落也有所改变,3个植物样地土壤中总PFLAs含量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AM真菌、真核生物、真菌PFL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1.53%~103.32%、4.96%~63.37%、82.91%~222.72%、50.00%~160.25%、32.05%~268.59%、19.39%~454.77%;真菌/细菌(F/B)PFLA含量也显著升高1.00~6.50倍,而革兰氏阳性菌PFLA含量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PFLA含量却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48.06%~57.78%和59.77%~68.68%。此外,种植植物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也明显提高。研究表明,种植费菜和蒲公英可以降低滨海盐土土壤电导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同时其促进多种微生物的繁殖,可有效改善滨海盐土的微生态环境。
    • 代金霞; 田平雅; 沈聪; 刘爽
    • 摘要: 开展盐渍化土壤中耐盐植物根际促生菌研究,有助于利用根际促生菌改良盐碱土壤.以前期分离自宁夏银北盐碱区耐盐植物根际土壤的110株细菌为材料,测定了菌株解磷、产IAA、产ACC脱氨酶和铁载体等促生特性,通过高活性菌株的交互作用,筛选出11个互不拮抗的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和复合菌群的构建,并验证了高效菌群C3和C8对植物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促生能力差别较大,其中23株细菌能够溶解无机磷,解磷量在2.90—70.92 mg·L-1之间;6株能够产生ACC脱氨酶,酶活性最高为1.56μmol·mg-1·h-1;46株菌具有产IAA的能力,IAA产量在1.33—34.74 mg·L-1之间;24株菌能够产生铁载体.筛选出的11个高活性菌株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每4个菌株为组合共构建出9组复合菌群,其中C8组合ACC脱氨酶活性最高,达到3.67μmol·mg-1·h-1;其次是C3组合,为2.77μmol·mg-1·h-1;产生的IAA和解磷量分别在4.62—13.30 mg·L-1和3.52—56.96 mg·L-1之间,均为C3组合最高;产铁载体能力表现为C1—C4组合较强.盆栽实验表明,接种复合菌群C3和C8能明显促进苜蓿和柳枝稷幼苗生物量的增长.C3的促生效果尤为显著,与对照相比,使苜蓿和柳枝稷幼苗的株高分别增长54.93%和50.96%,地上鲜质量/干质量分别增加113.8%/119.6%和124.6%/82.08%,具备开发为微生物菌剂的潜能.
    • 掰掰
    • 摘要: 东非小国产异兽。在历史上,东非曾经有一个叫不剌哇的小国。这是一个沿海国家,地域广阔,但境内都是盐滩,除了少数耐盐植物以外,其他作物往往难以存活。因此,田地不适宜耕种,不剌哇人就靠捕鱼为生。而且,不剌哇民风淳朴,人们常常垒起石头搭建房屋。就是这样一个土地贫瘠的国家,却拥有大量的珍禽异兽。
    • 陈玮钦
    • 摘要: 广东省海岸区大多为盐碱地,需要对土壤进行技术改良后方可种植植物.基于此,分析广东地区耐盐植物种植应用现状,从园林施工的角度分析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景观园林施工的契合点,最后结合具体园林项目,总结出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与滨海园林景观结合的应用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