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经济、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5篇、会议论文179篇、专利文献303630篇;相关期刊89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生态学报、黑龙江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135种,包括2015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2015(第三届)中国水生态大会暨城市景观河湖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论坛、第三届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第三届绿色建筑技术论坛、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等;生态工程的相关文献由3229位作者贡献,包括苗泽华、颜京松、王如松等。

生态工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5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7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03630 占比:99.28%

总计:305834篇

生态工程—发文趋势图

生态工程

-研究学者

  • 苗泽华
  • 颜京松
  • 王如松
  • 付新霞
  • 秦华
  • 汪家铭
  • 李玲美
  • 吕仲贤
  • 王敏
  • 吴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明星; 刘建红; 马敏飞; 蒋娅; 曾靖超
    • 摘要: 在目前植被遥感监测中,大类作物往往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对于某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小类树种却明显关注不足。花椒树是我国重要但小众的生态树种,其果实花椒是常见的油料和药用原料。对花椒树种植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对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基于GF-2 PMS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探讨了花椒树遥感监测的可行性。结合光谱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以及数字高程模型共4种分类特征,分别设计了3种分类方案。通过分析各分类方案的分类精度,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分类特征在花椒种植识别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仅使用光谱波段时,总体精度最低,为65.90%;增加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数字高程模型特征时,总体精度小幅提升,为67.67%;进一步增加纹理特征,总体精度大幅提高为74.43%,说明纹理特征的重要性。基于最优分类方案的结果显示,2018年研究区内花椒树主要种植在黄河沿岸和刘家峡库区周边,其总种植面积为231.5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6%。其中,仅种植花椒树地块的面积为189.06 km^(2),混合种植花椒树的地块面积为42.53 km^(2)。90%以上的花椒树分布在[1683,2300)m海拔范围内,且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58%的花椒树分布在[8,25)°坡度范围内。总的来说,GF-2 PMS影像在花椒树种植监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开发对花椒树的遥感识别方法,不仅有助于当地生态产业调控和后续生态工程布局,并且对其他地区的生态树种或小类植被物种开展相关遥感监测工作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 丁培
    • 摘要: 为了模拟生态工程边坡的演变,并设计出有效的生态工程解决方案,必须考虑植物根系的发育和惰性材料的衰变。生态工程动态变化的特性使得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生物的不同阶段。针对塔里木河流域,提出了一种涵盖生态工程边坡生命周期中不同关键点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设计阶段。通过对设计阶段关键点的检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生态工程设计方案。采用该方法进行外部和内部稳定性检验,其相应的安全系数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这两种演化过程之间不存在冲突。
    • 潘冬荣; 韩天虎; 闫浩文; 孙斌; 姜佳昌; 王红霞
    • 摘要: 正确评估生态保护工程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是判断生态工程布局是否合理和管理对策是否得当的重要依据.以生态保护政策实施和转变为依据,将祁连山生态工程划分为生态工程前、保护初期、保护中期、持续保护期、环保督查后5个阶段.基于遥感技术,利用1 km分辨率的SPOT-VGT-NDVI数据,利用均值法、Hurst指数法分析了不同阶段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祁连山植被NDVI增速在0.38~1.85%/a之间,增长速率依次为:环保督察后>保护中期>持续保护期>保护初期>生态工程前.低植被覆盖区所占的比例从生态工程前的39.89%降至环保督察后的31.50%,高植被覆盖区所占的比例从0.15%增加至10.04%.反持续性变化和持续变化的比例分别为7.12%和92.88%.
    • 李志伟; 王旭; 胡峰
    •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薄弱,生态恢复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为解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的问题,对神东的生态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神东矿区在采前、采中、采后3个时期,采取生态手段对影响范围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预防、加强和夯实;阐述了在外围、周边、中心3层空间梯次配置植物种类实现水保、固沙、美化的建设模式和理念,并介绍了神东矿区煤炭开采活动对区域生态的影响。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理论核心,提出包括依据、目标、内容、结构、经济、技术6方面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思路,打造了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 刘丽红; 刘红维
    • 摘要: 煤矸石是采煤及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废物。随着原煤产量大幅增加,其附属物煤矸石大量出现。在绿色、节能、环保理念的支撑下,煤矸石作为一种资源在生态过程中得到了应用。收集了国内煤矸石在生态工程中的利用情况,并进行了现状分析,对其在国内资源化利用的进一步开展情况提供了思路。
    • 刘金苓; 李云辉; 赵本良; 王璐; 唐以杰
    • 摘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德育教学。针对当前专业课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政治和专业知识割裂、教学方式单调及师生缺乏互动等问题,以生态工程课程群为例,对课程群基于思政元素进行全过程设计改进。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群全程的方式,总结了课程群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采用的各种措施。总体上,对思政元素的再设计强化了生态工程课程群的教学效果,其经验可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参考。
    • 唐亚; 谢瑶; 乔雪
    • 摘要: 公路边坡防护和绿化效果与植物种类密切相关。原产热带的固氮植物新银合欢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根系深、能高密度生长的特性,并且高生长能被中亚热带冬季低温有效控制,近20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四川盆地高速公路边坡固坡和绿化,效果显著。基于多年研究观察,综述了新银合欢用于四川盆地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情况。
    • 茆杨; 蒋勇军; 张彩云; 乔伊娜; 吕同汝; 邱菊
    • 摘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换的重要指标,NPP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气候、植被生长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息息相关,其变化能反映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是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变化的重要表征。近20年来,中国西南地区植被NPP呈现增长趋势。然而,目前对NPP时空变化格局及潜在原因尚不清楚。因此,利用2001—2018年间MODIS-NPP、岩性、气候、土地利用、造林面积和石漠化治理情况等数据,对西南地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 2001—2018年间,中国西南地区植被NPP总体呈增长趋势,突变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8年间NPP的增长速度(5.13 gC m^(-2)a^(-1))比2001—2011年更快(1.78 gC m^(-2)a^(-1)),在两个时段,岩溶区NPP增长速度都高于非岩溶区;(2)对西南地区植被NPP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1年与2012—2018年两个时间段内NPP与温度的平均相关性(R=0.19,0.26)要高于NPP与降水的平均相关性(R=0.07,0.05),表明西南地区植被NPP更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3)对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下NPP总量的变化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1年期间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使得NPP总量下降,而2012—2018年未利用地面积增长造成了NPP总量下降;(4)2001—2018年西南地区累计造林面积与NPP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7,P<0.05),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促进了西南地区NPP增长。对石漠化面积统计结果表明,2011年后石漠化面积显著减少,这与NPP的突变点一致,表明石漠化治理对西南地区NPP增长有重要促进作用。
    • 欧阳梦玥; 陈琼
    • 摘要: 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在此实行的生态工程的实施效应十分重要。湟源县所处地理位置具有农牧耦合优势,近年来该县在生态建设上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将卫星遥感技术与问卷调研数据相结合,从不同时期的湟源县土地利用分类情况和居民在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感知入手,对湟源县的生态工程实施效应进行分析。发现:①湟源县近30余年来生态工程实施效应显著,尤其是近16年,在城乡建设用地大幅扩张的前提下植被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②生态工程的实施给湟源县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明显改善,空气、水等质量明显上升。③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给部分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人地关系平衡的处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升,有关政策和机制需更加完善,确保达到生态工程实施为自然、社会和公众三方带来益处的目的。
    • 徐宗永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在此背景下,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正逐步凸显其地位与价值。本文中以河道水环境治理带来的影响以及当前治理环节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对策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论述了生态工程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给相关从业人员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