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6中国科协年会
2006中国科协年会

2006中国科协年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6-09-16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会议文集:2006中国科协年会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吉林省低山丘陵区属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境内群山环绕,丘陵起伏,山、丘、台、谷交错分布,属生态脆弱区.海拔为275~425.5 m,多年平均降水量658.1mm,年平均气温为5.2°C,活动积温2700~2800 °C,日照时数2497.9h/a,年总辐射5.024×103 J/cm2,无霜期137天,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殊的气候及地理环境条件为坡地果园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我省水果产业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品种差,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制约了水果业的快速发展.
  • 摘要:东晋时期陶渊明向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生活,畅想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如今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羡慕"菜地里,果树下,圆圆的南瓜爬上架"美如画的农家小园;还有那令华夏儿女陶醉的"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园,洁白的羊群,这就是我的家"的人间天堂,等等,这些不正是反映千百年来人类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和谐社会吗?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因此,"和谐社会"一问世,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外交部的一种刊物《北京共识》立即赞誉"中国的决策者正在寻求"和谐".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 摘要:桉树自20世纪初从澳大利亚引种到云南陆良,已有百年历史.但是,20世纪后半期的1976年、1983年、1999年遭受到大雪、霜冻和低温冷冻灾害,损失惨重.近年来,云南坑木价格较好、桉油价格稳定,随着国家速生丰产林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全县个体私营业主发展桉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本文在分析全县50年来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桉树生长与灾害性天气的规律及周期性,以科学指导桉树的发展,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 摘要:木豆(cajanus cajan L.)又名柳豆、豆蓉、树黄豆,俗称大树豆,属于菜豆族木豆亚族木豆属下的木豆种,属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一年生或越年生木本植物.1998年经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从印度引进改良型木豆种,2000~2002年我县从赣州市农科所引种至花岗岩侵蚀区进行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引种试验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 摘要:本文介绍了庭院水保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阐述了庭院水保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和有效途径;反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推动了庭院水保的发展.认为加强庭院水保的建设,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以农户居住的庭院为中心,以庭院及庭院四周为范围,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 摘要:吉林省有水流失面积31519km2,占总土地面积21%,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黑土带地区.我省中部黑土区包括四平、长春两市的大部,松原市的局部,中东部半山丘陵黑土漫岗区,典型黑土区面积5.2万km2. 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风力吹蚀、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对土壤侵蚀的能力.土壤抗蚀性通常用土壤的分散率作为衡量指标,通过测定土壤团聚体在静水中的分散速度,即土壤对水的亲和情况或土壤遇水分散的难易程度,来表征土壤抗蚀性能的大小. 土壤抗蚀性是影响土壤侵蚀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抗蚀的土壤,土粒遇水不易分散,土壤结构也不会轻易被破坏,土壤的渗透能力强,胶体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也相对较高.不抗蚀的土壤,土粒遇水容易分散,降雨时土壤结构很快被破坏,分散的土粒堵塞土壤孔隙,降低土壤渗透能力,引起地表泥泞,促使地表径流的增长,不仅会造成分散的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而且导致冲刷的进一步发展。
  •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贫困的根源.要解决这一问题,争取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权利,必须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调整好经济发展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在山东省广泛分布,根据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35987km2,其中水蚀面积32432 km2,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区和胶东半岛地区;风蚀面积3555km2,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这些水土流失分布的区域大多数是全省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当前,山东生态省建设正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又提出了新要求,努力发挥水土保持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 摘要: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落叶乔木,强喜光,极耐寒,高可达35m,直径可达90cm.产于大小兴安岭海拔300~1700 m的地带,俄罗斯也有分布.木材可做桥梁、建筑、枕木等,树皮可制烤胶提炼松脂等.以其独特的耐寒能力和极强的适应性深深植根于大兴安岭速片高寒林区,形成大面积纯林或与白桦、山杨组成混交林,在山脊还可与樟子松、偃松混生成林,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树种. 大兴安岭林区不仅是我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而且在维护东北生态环境、屏障松嫩平原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由于多年来森林的过度采伐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系统已遭到破坏.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旨在恢复林区的森林生态功能和加快林区经济发展,而对乡土树种进行遗传改良将会为林区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大兴安岭地区的林木改良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岭南建立的466.6hm2初级种子园,树种为落叶松和樟子松,现已进入结实期并能为本地区提供部分造林用种,但30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为适应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要求,2001年国家批复了"大兴安岭地区林本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中包括对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中各树种进行遗传测定及组建1.5代种子园的研究内容.现将近5年内在落叶松子代测定方面看到的效果报告如下.
  • 摘要:众所周知,面源(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体资源(尤其是湖泊)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农业面源主要提供N、P及农药残留物,农药对人、畜直接有害,有的损害中枢神经,有的会累积在脂肪、肝脏、肾脏等组织中,造成蓄积中毒甚至诱发肿瘤.N、P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如果进入食物链,NO3-N会增加"蓝婴儿"病的发病机率,在胃中被还原为NO2-N后又有诱发胃癌的可能.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含P的废水注入江河湖海后,会造成蓝藻、绿藻类异常繁殖,使水流减缓、水体浑浊,溶解氧减少,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饮用水水源恶化(李远等;王亚平).在美国,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第一因素,60%的水资源污染起源于非点源污染(USEPA);根据OECE报告,在成员国中,硝酸盐和农药是最大的分散污染源,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Line等).荷兰农业非点源提供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水环境污染总量的60%和40%~50%(Oenem等)。
  • 摘要:晋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在于实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八个结合”的发展思路:与村庄布局相结合、与村庄水系整治相结合、与村庄绿化相结合、与村庄道路建设相结合、与村庄田园设施相结合、与村庄山体治理相结合、与村庄庭院美化相结合、与村庄环境整洁相结合。
  • 摘要: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借助于基础生命科学、临床医学、材料学、力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发展与交叉渗透,同时也依靠了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移植免疫技术、干细胞技术、生物材料合成与改良技术、材料编织技术、生物力学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影像学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的应用.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作为组织工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无论哪方面的突破,均离不开上述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文就组织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做一简要介绍.:一、种子细胞来源的多样性。二、生物支架材料的仿生化与智能化。三、生物反应器的体内环境模拟。四、组织工程化组织的应用。五、结论。
  •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及医疗器械研发现状,提出了医疗器械发展战略:1.自主创新--医工、产学研相结合。2.发展省钱医疗器械,降低医疗成本。3.战略前移,发展亚健康和早期诊断器械。4.重心下移,开发面向社区(乡镇)的医疗器械.5.扶植中小企业,做强医疗器械产业。 .
  • 摘要:发展数字医疗和医学信息技术,一方面需要根据医疗实践的特殊要求和医疗设备的特点,研究解决大量技术和其他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信息技术的许多现成成果和设施用于医疗领域.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字医疗和医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必然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为利用数字医疗和医学信息技术来促进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建立,涉及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数字医疗。二、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三、医学信息技术。四、医学信息系统。五、数字化医院。六、电子病历。七、个人健康管理和电子健康档案。八、远程医疗。九、社区医疗。十、标准和法规。
  • 摘要:本研究采用原花青素作为交联剂交联猪主动脉心脏瓣膜,通过检测交联后的力学特性,研究原花青素对猪主动脉心脏瓣膜的交联功效,探索原花青素作为生物瓣交联剂的可能性.
  • 摘要: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制备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的方法,而后利用溶液成膜的方法对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进行共混改性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并对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进行电纺丝加工,研究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此外,研究了在聚乙烯膜进行表面固定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的可行性,得到兼具合成高分子(聚乙烯)和天然高分子(鸡蛋壳膜蛋白)各自的优良性能的新材料.
  • 摘要:为了研究TiO<,2>涂层、HA/TiO<,2>复合涂层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建立了材料与组织界面间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表面对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及功能分化有显著的影响。HA/TiO<,2>复合涂层表面的细胞早期贴附率显著高yuTiOz涂层和无涂层表面。两种涂层均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的表达水平,其中HA/TiO<,2>复合涂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肌动蛋白actin染色观察可清楚显示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和铺展情况,两种涂层均促进了成骨细胞的铺展和actin的合成。
  • 摘要: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物,它直接抑制FXa的活性,并且以一种依赖于FXa的方式反馈性抑制FⅦa/FⅢ复合物,对凝血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证明,删除C端碱性氨基酸的TFPI与细胞表面结合能力减弱,在体内代谢时间延长,但其抗凝血活性明显减弱。现有研究表明,TFPI与肝素的亲合力远远高于其与LPR或HSPG的亲合力。为此本研究提出通过不同程度地减弱TFPI C末端正电荷性以期在保持TFPI生物学特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延长其生物半衰期的基本设想。
  • 摘要: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2006年初中央又以"一号文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此,神州大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作为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紧密联系自身工作,认真领会贯彻实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同仁们思考最多、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水土保持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履好务就显得尤为必要。
  •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生态工程,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融入水土保持理念,充分运用水土保持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三大功效,对于真正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的意义、水土保持现状、怎样去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本文将进行初步的探索。
  • 摘要:船山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618km2,总人口67万.面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船山区根据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水保等项目的有利时机,积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把水保项目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庭院水保建设,以庭院水保带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庭院水保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的发展,有效地加快了全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和旅游休闲经济的发展。
  • 摘要: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和生态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世人高度关注的问题.要在三峡库区这个经济落后、土地资源有限、能源资源缺乏、产业结构零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地区,实现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生态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运用和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库区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变库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采用循环利用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改造库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新经济,走生态化、精细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促进库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移民安置和生态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库区.
  • 摘要: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为背景,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总结提出了项目法人组织协调、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模式.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黄河流域开展的一项规模大、投资多、治理保护措施齐全、涉及面广泛的建设项目.为了使这项工程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更大的实效,促进项目管理运行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并指导流域各省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加快实现黄河治理目标,我们以齐家川示范区等建设项目为背景,对实现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与要求、管理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 摘要:优质烤烟对土壤条件有特殊的要求,耕层疏松、通气良好、具有适宜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水量是生产优质烟的重要条件.但近几年来,由于裁培措施不得力,如连作严重、化肥的片面施用、掠夺种植等,加之某些栽培技术促进了好气性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使有机质的耗损大于积累,从而造成许多烟区土壤条件迅速恶化,如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升高、氯离子含量升高、土壤逐渐板结、通气性变差,盐渍化程度增高,养分不全,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土壤务件的恶化影响了烟叶品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叶生产的发展.通过绿肥掩青可迅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密度,而且在绿肥生长过程中还能通过养分吸收、根系分泌物和细胞脱落等方式起到调节土壤养分平衡、活化和富集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土传病害和消除土壤中不良成分的作用.襄城县2003~2005年连续三年做了不同绿肥掩青改良烟田土壤的试验、示范,研究了绿肥掩青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环境和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辽源市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征,为东辽河源头区,属生态脆弱区.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是由农田、果园、养殖、林业和加工业5个亚系统组成.根据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结合本区属江河源头区特点,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技术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相结合,充实丰富生态位,确定以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下泄、治水改土、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为中心,发展生态经济为突破口,尽量做到对有机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缩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周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建立低山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最佳模式.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我们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为突破口,在辽源市建立了小流城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域推进,立体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开发荒山栽果树,利用水库搞水产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以群众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相结合,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结合,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全方位、深层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逐步形成了"山上松林戴帽,山坡果树缠腰,坡下修塘筑坝,坝下开田种稻"的小流域生态经济模式。
  • 摘要:水土流失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坡耕地的退耕还林和优化利用又是生态经济型科技示范区成功建立的关键。林草等生物种类覆盖是山地水土保持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结合半山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本示范区工作的切入点是:工程治理、生物治理与高效农业相结合。即以果树经济林为先锋树种和林下种草相结合的坡面水土流失治理、高效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本研究选择了位于白泉水库流域上游、具典型低山丘陵区地貌特征的安泉村确立为核心示范区.
  • 摘要: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在粮食经济发展方面,一直保持着全国领先水平,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收入不高.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应用化肥和农药,有机肥应用比例过小,农民种地不养地的习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作为耕作层的黑土资源已在逐年流失,如果按照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再过几十年,黑土地就有流失殆尽的危险.1998年洪水过后,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这是我国制定的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并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规划中把水土保持工作排在了主导地位.吉林省政府也提出了要把吉林省建设成生态省的目标.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水土流失是最大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土保持是保护水土资源,抑制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环境容量,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长期面艰巨的任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摘要:本文分析了郴州市影响水土环境的主要产业发展现状,特色经济发展对水土环境的污染危害日趋严重;阐述了郴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保护水土环境、防治污染的途径与措施。
  • 摘要:红树林是一种海岸带重要的生物资源,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典型的海滩涂湿地植物,有许多特殊的生理和形态适应机制,既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是独特的海陆边缘湿地生态系统,能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特殊作用.多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使有些红树林物种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当今,红树林湿地资源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保护《红树林宪章》,开展了各国的红树林资源调查和保护.福建漳江口红树林群落同样也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生长呈退化的趋势.虽然于2003年6月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还是不尽人意,应重点进行保护和加强经营管理,促进其生态恢复.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给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没有生产的发展,农村其他各项建设就缺乏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有生活的宽裕,更谈不上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速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璧山县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结合行业实际,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个主题,以科学发展现为统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治理与监督并举,保护与开发协调的原则,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搞好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和面貌.
  • 摘要:本文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是:一、做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的先行者。二、做建设创新文化的开拓者。三、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者四、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推动者。五、做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
  • 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制和机制保障.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场解放科技生产力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科技事业发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所在。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同时,要继续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国防科技体制改革以及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任务。
  •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摘要: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最为重要,它是增强国力的源泉.我国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与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相称,究其原因除了全社会的科技投人偏低外,体制机制问题是关键。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革除体制性障碍,形成良好的创新体制环境。其次,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创新的主体是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队伍。
  • 摘要:这里所说的"创新",不是仅指人们在科技等意义上所理解的自主创新,而是包括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从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来说,作为我们党永葆生机源泉的理论创新就是在不断促进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 摘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必须以广大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失幅度提高为基础,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努力营造创新型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 我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各项工作,依法行使职权,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 摘要:选取2006年4月9日黔东南地区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性天气过程做个例分析,并对发生强对流天气大尺度背景、环境场以及触发机制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优势配置,耦合形势的建立以及高低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场的存在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从低空到中高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爆发对强对流系统的启动十分重要,大气的强"抽吸"效应对此强对流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在云图和雷达上也具有明显特征.
  • 摘要: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有机统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水土保持实行统一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水土保持的理念指导、推动新农村建设,以水土保持的技术标准完成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可以有力的促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村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美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新农村建设可有力的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
  • 摘要:通过几十年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充分证明,水土流失是环境恶化、人民群众贫困的根源;水土保持治理是促进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在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水土保持工作更离不开农村建设,否则将失去其生命力.最近党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也给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 摘要:氟是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能使骨牙坚实,减少龋齿发病率,还对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传导、钙磷代谢、甲状旁腺功能、细胞酶系统以及生殖过程都有裨益.但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也会产生各种中毒症状,当饮用水中氟浓度大于1.2mg/L时,会引起常见的氟斑牙;浓度大于4mg/L时,会引发氟骨症,并使神经和肌肉组织受损;大于6mg/L时会导致酶系统的活力降低,减弱人体免疫力,进而损伤肾上腺、胃、肠道、肝、脾等器官,并造成骨骼的正常发育受阻.据近年的资料报道,长期摄入进量的氟化物还有致癌、致畸变效应.目前,全世界因饮用高氟水而受害的人口达数亿人,我国则有6300万人,作为高氟水分布比较集中的河南省约有1336万人,研究解决这些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民生大计.
  • 摘要:通过论述我国小流域与新农村的地域关系,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特点及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关系,认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显著效应的关键是技术的地域适应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同时提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显著作用的四点工作建议:①集力研究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资源保护利用技术新课题;②大力推广对治理水土流失有效,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作用显著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技术;③努力建设对新农村可持续发挥作用密切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新典型.④着力探讨按小流域区界划分乡村行政区界的新方法、新政策.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水土保持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属性在不断强化,加上2004年农民固定负担的"两工"取消,昭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正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秀彬研究员在参加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过程中提出,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定位,应该实现从"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转移到"流域综合治理"上来.这一转变,意味着投入机制、治理方略、治理标准及规范的一系列调整.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多年来,全省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对于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对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十分紧迫的要求.为此,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向水利倾斜的重大政策,做出了"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和"加速实现农田水利化"的两个决定.省人大还相继出台了《水土保持条例》和《农村水利管理条例》,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动农村水土保持与农村水利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抗御水旱灾害,从根本上改善我省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系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面临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仍不失为一条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好路子,在此我们从新农村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结合吉林省东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索.
  • 摘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规模宏大、艰巨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 摘要:“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自我修复、监测评价、面源污染控制和秀美家园建设6项工作,同时积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依靠科技,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 摘要:平昌县的实践证明,开展庭院水保建设文明新村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在工程建设中,当地党和政府紧紧围绕创建“长治”工程样板县,立足县情,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庭院经济发展、治理脏乱差与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农村增产增收与扶贫攻坚,改善生态环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核心是治理水土流失,途径是“六改三建”,实质是综合治理。目的是富民强县,关键是科学规划,引导农民以治改土为基础,以庭院为依托,把庭院水保当“家业”来建,当“企业”来管.当“产业”来办,面向市场,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水保新农村。
  • 摘要:全国近70%的国土是山区,尤其是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区水热条件好,生物生产力高,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条件最优的山区。与此同时,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全国有林面积90%分布在山区,亚热带特有的经济林果木。如竹林、油茶林、茶园、橡胶园等基本上全在山区。此外各种木本粮食和油料、干鲜果、林副产品、土特产、药材等都成为山区的宝贵财富。山区是大江大河的源头,野生动植物的宝库,是平原地区的生态屏障。农业生态恶化仍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侵害耕地,频繁发生的严重的水旱灾害,每年都要付出巨大损失。山清水秀、林茂粮丰,森林在增加降水、减弱风速、改善农业小气候等方面功能十分显著且不可替代。建设山川秀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林业应该而且能够作出新的贡献。
  •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富裕则国家富强,农村稳定则国家安泰.现阶段,农民的生活仍不宽裕,农村的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生态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于年初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也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这是党中央第五次对农村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 摘要:“试点工程”同时实施了水土流失监测,方法是:在15个试点县选择30条典型小流域进行大范围的调查监侧,同时,根据地理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结合水土流失区域特点,在5个子项目区中选择5条重点小流域,即:鹤北、三岔河、吉兴、二道岭、孙家沟小流域,进行46个试验小区径流泥沙监侧、6卡口站监侧、5条小流域范围的高精度大比例遥感监测。本文仅对5条重点小流域试验小区的径流泥沙监测进行研究,分析坡面主要治理措施的减沙保土效益。
  •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本文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等方面阐述了水土保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并从水土保持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入手,通过科学规划、加大"三国"改造、草畜联动发展、治理面源污染、发展经济林带、加强水源涵养等措施,加强水土资源监管,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摘要:树立大水保的观念,充分利用“数字黄河”的科研成果,建立“数字黄土高原”的不同模型,以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加快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以机械化坡改梯、淤地坝、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实现村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
  • 摘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的南部,东接福建省,南邻广东省,西与湖南毗邻,北与本省的抚州市、吉安市接壤.该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地,土地总面积为3.94万km2,丘陵山地面积为3.27万km2,山地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山地黄壤、紫色土、石灰性土、山地草甸土.该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90mm,农业气候资源十分丰富,下辖19个县(市、区),人口830万. 长期以来,该市的广大山区都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土地破碎,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群众生活困难,水土流失是阻碍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80年至1983年该市进行的农业区划普查统计,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积1.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4%;1997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遥感数据表明,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积3.9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25%,其中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1054.3 km2.水土流失面积的不断扩大,水土流失程度不断加深,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如毁林开垦、顺坡耕种、"四料"缺乏等,使山区群众陷入经济和生态的恶性循环之中.
  • 摘要:贵州是全国唯一无平原支撑的喀斯特山地省,其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表现为:处于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山高坡陡、沟壑切割密度大、喀斯特强烈发育、水低田高、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且短历时强降雨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加上长期不合理的人为开发活动影响,使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具有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侵蚀强度高的特征,是全国水土流失程度最为严重的西部省份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土地生产力,表现为:淤塞水库、河道,冲毁及淹埋农田,造成土地石化、耕地贫瘠化,致使灌溉面积减少,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贵州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内容和功能上可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及增加基本农田,涵养水源,改善交通条件,推进种植和养殖结构的调整,进而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人居环境条件,为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贵州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 摘要:绵竹市沿山山区在综合治理开发战略上实施上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生态建设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特色农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化农业转化,促进农民在第一产业上增收。二是将生态建设与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相结合,综合开发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沿山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可持续综合利用.促进农民在第二、三产业上增收。三是生态建设与沿山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服从、服务于综合开发和招商引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实施沿山战略与山区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让山区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带动沿山综合治理开发。
  • 摘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蒸发强烈,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发展的"瓶颈".然而地表水资源分布时空差异大,丰水期、枯水期变化显著,相对而言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储量较为稳定,对于干旱区发展,特别是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合理地开发地下水,会打破由地下水维持着的水土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水与生物的平衡,当气候变干旱时,地下水对地表生态演替的缓冲和调节作用减弱.地下水位降低,不仅会使植物缺水而死,还会引起水质矿化度升高、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出现了一股打井热的风潮,并且井的密度和深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地下水超采及由此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不仅关系到当前人们的切身利益,更对今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摘要:本文对东亚季风区和南亚季风区1985年12月~1997年11月期间的逐月u分量序列进行分析。由于使用以月为间隔的时间序列,更能揭示东亚季风区和南亚季风区12年来月变化的特征结构差异.采用1000~200 hPa6个层次上的u分量资料,试图揭示对流层中部是否存在准两年周期变化及空间波传播特点,西风强度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 摘要:由于强降水天气过程极易诱发山洪爆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得交通被迫中断,严重制约了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分析造成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提早做好防御工作,减轻因强降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财政部、水利部命名表彰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黄连溪小流域的主要做法和治理成效,以此探讨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建设新农村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所修建的坡改梯、沼气池、蓄水池,实施的山、水、林、田、路,拦、蓄、截、灌、排工程,能够明显地改变流域内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流域内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封禁治理,使林草覆盖率大幅度地提高,减少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创造了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生态和谐型新农村;同时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因地适宜地营造产业,形成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广大村民致富,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 摘要:"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阶段.就在这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摘要:径流循环过程是从降雨到径流形成、径流入海、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到大陆并再度形成降雨的整个循环过程,其中心环节是从降水到径流的转化.根据对降水响应速度的快慢,径流又可分为直接径流和基流,基流一般定义为河川径流中来自于地下蓄水或是其他延迟水源的成分,代表地下水出流;直接径流表示对降水事件的直接响应.从速一思路出发,文中研究了降水到直接径流和基流的转化率.研究发现,整个黄河源区的基流系数大于直接径流系数.黄河源区的径流系数和降水量成正比,和气温成反比.20世纪90年代降水减少和气温的大幅度升高使得黄河源区的径流系数降低.区间子流域径流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的子流域气温和降水对径流系数的影响不同,在吉迈以上区间,年气温比较低,气温是影响径流系数的主要因子,径流系数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的影响比较小;在吉迈一玛曲区间,直接径流/降水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总径流/降水、基流/降水随着到降水增加而升高,随着气温升高而降低;在玛曲一唐乃玄区间,径流系数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直接径流/降水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 摘要:庆阳市水资源严重缺乏,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410~623mm,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115.36亿m3,人均461.12m3,不足全国人均的1/4.干旱缺水,旱作农业调水可通过培肥地力以肥、轮作倒茬、抗旱育种、间隙径流农业调水、节水灌溉农业调水和化学技术保水等调水增产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
  • 摘要:2000年,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草)两大林业工程实施,本市坚持退耕与造林种草、扶贫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相结合、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立足本市实际,合理布局试点,因地制宜,优化结构,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以经济林为主,重点发展苹果、枣、梨、柿、杏、花椒等,提出了几个林果业百万亩工程。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实施,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从中受益,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生态环境也大大得到改善。开展创建绿化致富文明村的活动,推动村屯绿化,改善周围环境,使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十分必要.
  • 摘要:岩溶山区水土保持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立足于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村民全面发展这个着力点,把解决生产、生活、生存和生态问题统筹考虑,拓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内涵.要发挥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和先导作用,健全水土保持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实施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坡耕地整治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大力发展庭园经济和地埂经济,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复杂生态系统,注重资源开发和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岩溶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尤其艰巨而复杂.水土保持工作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必须全新深入思考的命题;水土保持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关系到水土保持工作的生命力,是水保部门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立足于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村民全面发展这个着力点,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把解决生产、生活、生存和生态问题统筹考虑,转变水土保持工作理念,拓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内涵,完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要切实将生态需求与生活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解决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解决生态建设问题.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为小流域水土保持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既推进小流域水土保持又快又好发展,又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水土保持部门在新形势下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从事水土保持工作得出的一些认识及见解,在此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作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全县土地面积2861.2km2,2005年总人口6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人,占总人口的90.35%,人口密度为228人/km2.2000年遥感调查显示,该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329.41km2,占总面积的46.46%.1988年以来,该县在牛郎河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共栽培经果林3820hm2,营造水保林220hm2,修筑谷坊355座,建蓄水池35口,防洪堤工程7460m,修乡村便道5km.拦蓄泥沙5.8万m3,减少泥沙流失7.9万t.综合治理区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8%上升到现在的30%,粮食产量由原来的每亩268kg上升到现在的每亩410kg,农业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367元增长到现在的2580元,治理后的牛郎河小流域经济价值达1660.43万元,人均农业纯收入910.8元,人民群众走上了宽裕之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 摘要:本文认为,在目前实施的所有项目中,仅有水土保持这一载体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的特殊要求:(一)能最大限度整合建设新农村的各种资源。(二)可以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三)可以有效推进“四位一体”任务在农村的落实。因此,把水土保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载体,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大有作为的。
  • 摘要:子宫组织工程研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性制约因素:获得足够数量、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且具有再生活力的种子细胞是开展子宫组织工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细胞支架材料又是种子细胞发挥生物学作用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再造人体子宫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体外培养环境以及再造组织血管化对细胞-支架三维聚集体进一步发育成子宫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子宫组织工程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利用干细胞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再造子宫提供充分的种子细胞来源,2.研制性能更为优良的新一代细胞支架材料,尤其是具有细胞外基质功能的仿生型支架材料。3.通过在细胞-支架材料内复合促血管生成的各种生长因子来加速再造子宫的血管化。进而复制出具有一定厚度的子宫组织。4.为再造子宫组织施加适当的力学刺激和/或添加雌激素等,以进一步优化工程化子宫的体外培育环境.
  • 摘要: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为工艺研发的抗体药物和疫苗是全球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化最为成功的产品,它们集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最前沿的成果和生物工程最关键的技术,是生物制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就将基于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生物制药产业化发展前景予于阐述。
  • 摘要:近年来,壳聚糖成为术后防粘连材料新的发展方向,壳聚糖的不足之处是难溶于中性水.经化学修饰的羧甲基壳的壳聚糖在水中溶解性大为改善.本文比较了不同结构的羧甲基壳的壳聚糖的生物性能,并评价了它们在动物体内防止腹膜手术粘连效果.
  • 摘要: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与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组成微球控释系统.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CL/F68微球.考察了PCL/F68微球的表面形态、平均粒径、包埋率及体外释放性能,研究了PCL基质中F68的添加比率对微球表面形态及药物释放的影响.初步考察了PCL/F68(10%F68)载药微球对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模型的抗肿瘤活性.结果:F68的加入提高了紫杉醇PCL微球的释放并获得了接近恒定的释放性能.随着PCL基质中F68的添加比率的增加,微球表面的微孔结构及紫杉醇的释放也相应增加.在小鼠肝癌细胞H22腹水瘤模型中,PCL/F68(10%F68)载药微球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以PCL/F68共混物为载体制备的紫杉醇控释微球具有较高的释放能力和明显的控释效果。
  • 摘要:卵黄抗体技术(IgY技术),即通过对禽类(鸡)的免疫注射,进而从相应卵黄中获得高产量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正在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和医药研究中的新热点.本综述力图简要回顾IgY技术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技术要点及其优势,并重点介绍了IgY技术在医药学中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本文讨论了IgY的优点:对动物权益的保护,对风温因子和人类抗鼠抗体(HAMA)没有交叉反应,无补体系统活性和无异质性凝集素,以及系统发生学的优势.本文总结了它在兽医和医药学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具体包括抗胃肠道疾病、预防龋齿、抗蛇毒、替代抗生素使用、抗击生物武器攻击等多方面的科研和应用前景以及新药开发的潜能。
  • 摘要:根据正常人头部的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图形处理,三维重建和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建立一个基于人体解剖学结构的颅脑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包括大脑左右半脑、小脑、大脑镰、小脑幕、脑脊液等部分.应用该三维的人类头部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颅脑在头部侧面碰撞时的动态响应.比较左、右侧面碰撞时产生的加速度、撞击力和颅内压力的变化.本研究为头部侧面碰撞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及治疗问题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科学家困扰的问题.直至目前为止对其病因仍不清楚.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disease,UD)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量者发生溃癌甚至癌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后者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里阶段性分布,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本文从IBD发病的病因学,Th1和Th2亚群及炎症细胞因子、调节性T细胞在其中的作用等方面简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期望能对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在探索IB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面有所裨益。
  • 摘要:目的:探索以环糊精包合方式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新技术.方法:计算机模拟计算、预测环糊精包合双黄连有效成分的可能性;用水溶环糊精体系将双黄连粗提物分离成包合和非包合两部分,HPLC分析组分构成,对比已有产品进行体外抗菌和体内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双黄连的环糊精包合组分由多种成分组成、但成分种类得到简化而保持高活性、包合组分为双黄连有效成分,与非包合组分比1∶3.结论:环糊精的分子识别技术用于中药提取,方法简便、选择性高,比现有技术效果好,值得应用推广.
  • 摘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物质的不断丰富多彩,近年有关生活习惯病及因肥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不断出现上升趋势,并已经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和生命.从而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人们在关注健康的同时开始认识到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借鉴日本食育的启发,了解从小培养饮食教育对今后的影响,对全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全新的饮食革命会让我们掌握更多食物的营养知识,更新我们的饮食观念,让我们不仅要吃好吃饱更要吃出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精彩。
  • 摘要:菇王茶饮料,是以绿茶为主,加上数种中草药,经国内外首创的一种生物技术(菌种)接种培养后,提取有效成分.并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需要,按不同配比,配制成适合各种人群需要的系列饮料.这种饮料含有活性生物多糖,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以及黄酮类、皂甙类、三萜类等有益成分,不仅可以满足人类对水分的需要,还能够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抗辐射,对感冒、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有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之国内外首创的国家发明专利的功能性健康饮料。
  • 摘要: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就是根据腹股沟区的解剖和神经支配特点,采用高浓度的麻药针对支配腹股沟区的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麻醉,术中麻药用药量小,利用2%利多卡因2OmL就可完成双侧巨大腹股沟疝,术中肌肉松弛,术中和术后疼痛轻微(手术结束后麻药还在继续吸收)。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前、后不用禁食,不用下尿管,不用卧床,不用输液,进一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拓宽了手术适应证,患者术后即可活动,恢复快,可以门诊手术。明显地降低了医疗费用,降低了药费的比例,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欢迎。
  • 摘要:为初步验证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0)对脊髓损伤评估和预后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开展了基于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实验。结论:TMS-MEP对检查运动神经通路功能有特殊作用。与经颅电刺激TES相比TMS具有无创的优势。与检测脊髓通路的体感诱发电位相比,由于感觉神经信号从脊髓传入脑之后需要经过脑内核团的信息传递,最终反映到脑电上的信号与脊髓上传导的信号相比已有较大变化,故TMS-MEP能够保留较多的关于脊髓传导的信息。对脊髓损伤患者而言,运动功能的恢复比感觉功能的恢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用TMS-MEP检测运动传导通路状况显得更为必要.此外,尽管神经影像为脊髓损伤和疾患的检查提供了有力手段,但难以分析同一区域多类发病以及同一影像表征的不同性质疾病,TMS-MEP检查可以帮助解释神经影像的意义 .TMS-MEP对脊髓损伤的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 摘要:目的:测定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75/25中醋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系统为:AC20色谱柱;柱温40°C;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ID;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色谱条件下,测得各有机溶剂线性良好(γ>0.99);平均回收率为99.3%~99.7%;RSD0.15%~0.96%;最低检测限0.245~2.520 μg/mL,3批样品中3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
  •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a协同诱导人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光化学固定方法,将不同浓度IFN-γ和TNF-α共同耦联到高分子材料聚苯乙烯基板上,合成光活性材料,并对相应浓度的游离细胞因子作平行对照实验.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方式的细胞因子,在3天作用时间里,对人宫颈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共固定细胞因子能使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细胞周期上看,游离细胞因子主要诱导HeLa细胞在S期凋亡,而共固定细胞因子的诱导凋亡作用则可能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诱导机制,提示共固定细胞因子可能为肿瘤治疗开创新的领域.
  • 摘要:墨鱼骨不仅在墨鱼体内支撑身体、充当浮性容器,同时还是一味用途广泛的中药,常用于体表止血和治疗胃溃疡.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墨鱼骨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这些结构对墨鱼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房架部分的结构可使其以最小的重量有效地抵抗外来静压力,并方便地控制海水的进出改变身体的密度.此外,文章还展望了利用墨鱼骨开发新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和药物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PAP法对用条件培养基进行培养的E16Wistar大鼠基底前脑及隔区核团(BF/SN)神经细胞ChAT进行染色,阳性细胞为胆碱能神经元.条件培养基分为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GCM);星行细胞条件培养基(ACM).结果两组均能使ChAT+细胞数显著性增加,但Ab-IFNγ不能完全封闭GCM的作用.说明胶质细胞在IFNγ刺激下,产生某种IFNγ样分子(IFNγ-LI)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分化.本研究的结果提示IFNγ不是直接作用于胆碱能神经元分化,而是通过激活胶质细胞产生的中间物质来起作用.推测是小胶质细胞产生IFNγ-LI。
  •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Ib/Ⅸ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 结果:AA组总阳性率为20.00%(6/30),ITP组总阳性率为46.67%(14/3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0.总阳性率的比较:AA组与ITP组,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部分AA患者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为阳性,这表明部分AA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因素有关,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所致的血小板破坏在AA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速为AA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 摘要:本文介绍了呼吸链的漏电现象;提出了呼吸链电子漏旁路假说,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证。线粒体自由基代谢概念的引入使我们对线粒体的功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活性氧自由基潜在的负面效应预示了呼吸链电子漏旁路的病理学意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衰老、运动疲劳、甲亢、帕金森氏病等很多病理状态下都有呼吸链电子漏偏高的现象。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失调将导致出现病理状态,这为研究衰老分子机制、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分子机制、以及延缓运动疲劳发生等与氧毒性相关的重大医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 摘要:目的: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有用的活性物质,并对它们的活性进行研究. 方法:从我国东海海域水样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利用稻瘟霉模型进行活性筛选,对一株活性芽孢杆菌F121112(Bacillus Sp.WL-3)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化合物分离. 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均为环二肽(cyclic dipeptide),其中的1个成分为新型化合物,它的结构为环丙氨酰胺-甲基亮氨酸.我们重点对这一新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和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结论:这一新型环二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真菌和癌细胞杀伤活性.
  • 摘要:目前,有关白细胞介素-18(IL-18)与T2DM发病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而且IL-18是否参与T2DM的发病过程尚存在争议;目前未见T2DM不同病程中IL-18及其他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报道.故本实验拟在建立符合人类临床特点的T2DM大鼠模型中研究不同病程中IL-18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及IL-18与T2DM发病的关系,旨在为T2DM发病机理的阐明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结果表明炎症因子IL-18可能与T2DM的发病密切相关,炎症在T2DM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减轻炎症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防止T2DM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从更深层次去研究炎症因子与T2DM发病的关系,对更好地阐明T2DM的发病机制有着现实的临床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区域选择性改性天然多聚糖纤维su和壳聚糖,将ES-HS分子中与其血液相容性相关的官能团(如COOH, NH<,2>, NA<,C>, OSO<,3>, NSO<,3>等)引入其分子结构中来模拟ES-HS的血液相容性,并将改性的多聚糖衍生物通过化学方法固定到纤维素膜的表面,研究表面镀层的血液相容性。
  • 摘要:现代的人工肝支持系统种类众多。按照肝功能支持原理的不同分为三类:机械型人工肝主要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清除体内的毒素,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等。中间型人工肝主要指的是血浆置换,因其工作原理是应用物理方法滤出血浆并废弃,人工方法置换入等量新鲜血浆,补充了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生物人工肝则是应用生物成分—主要是肝细胞、肝组织片等,与生物合成材料组装,利用生物成分的活性来产生解毒、合成等作用.一般而言生物人工肝均是与一些非生物装置联合应用以增加其支持肝功能作用,因此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的概念实际上包含在广义的生物人工肝概念中。
  • 摘要:当前"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中国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其与"看病贵"之间有着必然的密切关系.对此,本文就公立医院如何解决看病贵问题,提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供大家讨论:一、更新办医思想.二、从制度机制入手.三、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费用.四、推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五、增加财政投入.
  • 摘要:本医院使用HB-H-6树脂对76例重度黄疸患者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结果显示至2h液流结束,总胆红素下降34%,直接胆红素下降30%,间接胆红素下降37%,同时灌流器入口、出口胆红索变化明显。说明血浆中下降的胆红素确实为灌流器内树脂所吸附。灌流对蛋白质虽有一定影响。但灌流器入口、出口血浆蛋白变化并不大,说明树脂对蛋白质的吸附量不大。因此,血浆蛋白质下降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 摘要:神经阈值图谱及相关研究提出了神经阈值图谱的理论分析方法,阐明了神经阈值建立所具备的神经生物工程学、神经电生理学、工程学基础,进行了神经阈值检测系统设计,同时研究检测系统的制作和工艺技术,制作了用于动物实验及人体应用的仪器,开展动物实验方法和阈值确立途径探索。
  • 摘要:本文对氧化钛薄膜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新颖技术合成不同结构、成分的氧化钦薄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人工合成的氧化钛具有显著优于钛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钛薄膜的生物学性能。发现氧化钛薄膜材料的电子结构是血液相容性的一个关健控制因素。提出血浆蛋白与氧化钛薄膜间电荷传递相互作用及致凝血的机理.通过系统优化,实现了抗凝血性能大幅度优于临床应用的所有心血管材料,并发现Ti-O薄膜表面有利于固定生物分子和内皮细胞,获得了仿生血管内表面的活性的内皮细胞层。结论.Ti-O薄膜涂层具有优异的抗凝血性能,易于构建内皮化仿生表面,应用于血管支架表面涂层,获得了同时具有抗凝血和抗组织增生的性能.可成为新一代血管支架的先进材料。
  • 摘要:针对高危心脏病具有病发突然、随机、高猝死率的特点,在病发前或病发时伴随存在多种高危心电图表现,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远程实时监护高危心脏病人的移动监护终端;实现对高危心脏病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分析、早期诊断出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的高危心电图表现和病发征兆;病发时,根据终端提供的患者地理位置、信息,方便医疗中心迅速实施救助,最大限度防止患者发生猝死.结合中心监护测试系统的初步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监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对病人作出初步的诊断,并准确定位患者地理位置,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摘要:本研究准备提出一种最新的治疗方法,即用"纳米生物导弹"治疗骨肿瘤.该技术的优点是:①"纳米生物导弹"的靶向性强,纳米颗粒渗入到肿瘤内,扼杀萌芽状态的癌细胞,打击死灰复燃的肿瘤细胞,杀死复发的肿瘤细胞,直到将其杀灭.②"纳米生物导弹"不伤害其他的正常骨组织,对血液系统无明显影响.从而改变了多发性骨肿瘤治疗中化疗、放疗不敏感以及疗效差等问题.本文已制备羟基磷灰石(HA)纳米颗粒,进行了生物学性能测定.
  • 摘要:坡面水系工程技术由于受气候、地形、土壤、地质、植被和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流域内水利基础设施等复杂的自然因素和陡坡开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四川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系紊乱是导致坡面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地表径流在未被人们控制利用之前,它所具有的全部能量几乎都消耗在侵蚀土壤上.由坡顶至沟谷底,汇水面积流程逐渐增大,径流量也相应增大,径流冲刷土壤的能量也越来越大.只有合理地控制住坡面径流,才能控制住土壤侵蚀.坡面水系工程是引导坡面径流、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我们在分析四川省自然、社会经济、坡面水土流失现状与规律、经验与前景的基础上,依据水保技术经验和做法,科学归纳出四川坡面水系工程的沟、凼、窖、池、塘、坊、坝、渠"八字经"成套技术.依托全省11个试验观测点和遂宁、升钟两个水土保持试验站,在测定、分析试验资料的基础上,以年降雨量、地貌、岩性为控制因素,划分不同类型区,按10年一遇24h暴雨产流量和"八字经"成套技术,科学合理地布设坡面水系工程,建立不同类型区坡面水系工程措施配置优化模型。
  • 摘要:森林和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后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栽体,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当今林学和森林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水循环探索的重要内容.森林植被是影响生态系统中水分循环的重要因素,对区域降水、蒸散、径流量、枯水及水质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同的植被类型、数量及空间格局对水分循环过程的影响也不同,具有不同的水文效应.森林植被对水文各要素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影响究竟有多深,一直是水文工作者致力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按照森林植被对水文各要素时空分布的影响,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评速.
  •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作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水土保持工作,怎样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我们水土保持工作者重点探讨思索的问题。
  • 摘要: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昌.为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宏伟蓝图.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