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0年内共计955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贸易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29篇、会议论文709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2064种,包括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齐鲁粮食等;
相关会议381种,包括201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及2016年发生趋势预测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粮食安全的相关文献由1032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雅鹏、丁声俊、何蒲明等。
粮食安全
-研究学者
- 王雅鹏
- 丁声俊
- 何蒲明
- 吴志华
- 曾福生
- 邓大才
- 公茂刚
- 本刊编辑部
- 曾靖
- 王学真
- 张正斌
- 白美清
- 郑风田
- 龙方
- 彭珂珊
- 李全根
- 武拉平
- 韩俊
- 杨光
- 童彦
- 张卫建
- 徐振伟
- 成升魁
- 李维刚
- 王东京
- 陈锡文
- 孙宏岭
- 张晶
- 李强
- 李晓俐
- 王志振
- 王新华
- 等
- 茅于轼
- 许经勇
- 赵予新
- 郑励志
- 钟钰
- 刘彦随
- 刘洋
- 卢新海
- 吴敬学
- 徐萍
- 杨邦杰
- 汪建沃
- 王文龙
- 王莉
- 王静
- 陈洁
- 马晓河
-
-
王文龙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现代农民培育已成为中国社会共识,但由于培育政策脱离中国国情且缺乏系统性,导致培育效果较差,难以填补农业人力资源缺口,使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发达国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城市人力资本下乡,通过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留住中坚农民,通过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了农民现代化转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支持,确保了粮食供应安全.中国乡村空心化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只有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城市人力资本下乡,不断扩大现代农民的来源范围,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留住中坚农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现代农民培育目标,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支持,缓解老人农业危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
-
-
-
-
-
-
-
-
-
-
江恩慧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黄河下游的水资源在供给沿黄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下游河道、河口及沿黄区域的生态安全也有重要作用,必须保证基本的生态需水量.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都是黄河下游治理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的水沙特性,在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情势下,如果还按传统的泥沙处理思路,常常顾此失彼,很难同时兼顾国家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需求.基于近期泥沙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和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泥沙转型利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本文提出了“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三位一体的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这种发展模式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
-
-
-
林元興
- 《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土地利用长久以来即冲突不断,目前的农地利用与市地利用的冲突最为严重,因为人口不断流入城市,需要将农地变更为市地,以兴建住房,此势必影响粮食安全,故本文建议建立开发权市场,一方面可确保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亦可满足全民对住房的需求,但须透过妥善的国土规划,方能达到「柏瑞图效率」,以增进全民的福利.
-
-
谭永忠;
赵育恒
- 《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2009-2016年中国大陆和省级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省域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和规律,重点研究中国大陆第二次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以来各省级空间地域单元的耕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省域耕地利用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规律. 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数学指数模型等. 研究结果:①2009-2016年间中国大陆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共减少耕地面积46.36×104 hm2,但基于省域空间单元间的异质性和资源禀赋与发展差异,不同的省域单元耕地面积分布与利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②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利用分布和时空格局变化有重要作用,受不同阶段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耕地面积在时间和空间不同维度上均或多或少地受政策调控,是形成耕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的重要原因;③耕地保护至关重要,在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中国大陆的耕地保护政策需要在耕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科学优化和调节,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强化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结论:在强大耕地保护政策压力下,耕地资源现状具有较强的空间、时间异质性和动态变动性,进一步优化宏观耕地全局部署和省域区域间水土资源利用、稳定社会经济活动安排与促进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优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意义重大.
-
-
陈舒畅;
曹杰;
毛波
- 《中国粮油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安邦定国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粮食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如何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探索并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食质量追溯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粮食种植环境溯源监测站系统、各环节粮食溯源信息上报系统、粮食溯源信息监管系统、粮食溯源信息公众服务平台等.通过整个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粮食的全流程安全溯源,涵盖粮食种植、收储、加工、运输、销售等全部环节,最终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目的.
-
-
MA Fufang;
麻福芳;
XU Guangyao;
徐光耀;
DAI Tianfang;
戴天放
- 《2018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机遇下,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处于弱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乡村振兴战略进程推进任重道远.本文在总结国外日本、韩国以及西方乡村发展经验以及国内的西江、汉源、田园综合体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江西省农业发展的实际,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激活乡村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乡村神态文明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利用率,社会化服务以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省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
-
宋敬魁
- 《第三十三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漯河市已逐渐进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新阶段,以农业园区为平台,集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开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面对现代农业的生产制度和生产模式,传统的病虫害防控体系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急需构建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现状的现代病虫害防控体系,以提升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控水平,增强植保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
-
金垚;
上官昌贵;
章尔震
-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对四川省边远贫困地区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川贫困地区实际,探讨了下一阶段如何结合扶贫工作,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智慧气象信息服务.四川气象部门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三农”服务专项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的气象信息服务能力,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统筹协调推进基层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为保障四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农民减灾增收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
-
-
DING Jiaolong;
丁姣龙;
CHEN Lu;
陈璐;
CHEN Can;
陈灿;
HUANG Huang;
黄璜
- 《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
| 2019年
-
摘要:
日本的生态农业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成效.稻鱼共生是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现已发展出稻鸭、稻虾、稻鳖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是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手段.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人口条件、农业文明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日本稻田生态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今后中国的生态农业前进方向具有借鉴意义。稻田生态种养等生态农业技术,在前期农田修整管理上投入较大,对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而言存在较高的风险,所以科研工作提供的技术支持变得至关重要。农业科研机构应深入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为生态农业的坚强后盾。科研机构应与政府联合组建各类服务组织,为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咨询和服务,确保生态农产品的稳定产量和优良品质。
-
-
DING Jiaolong;
丁姣龙;
CHEN Lu;
陈璐;
CHEN Can;
陈灿;
HUANG Huang;
黄璜
- 《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
| 2019年
-
摘要:
日本的生态农业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成效.稻鱼共生是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现已发展出稻鸭、稻虾、稻鳖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是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手段.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人口条件、农业文明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日本稻田生态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今后中国的生态农业前进方向具有借鉴意义。稻田生态种养等生态农业技术,在前期农田修整管理上投入较大,对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而言存在较高的风险,所以科研工作提供的技术支持变得至关重要。农业科研机构应深入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研究,成为生态农业的坚强后盾。科研机构应与政府联合组建各类服务组织,为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咨询和服务,确保生态农产品的稳定产量和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