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旱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1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5529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干旱气象、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技术与水生态保护交流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交流研讨会、首届干旱半干旱区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3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保健、刘育佳、廉滋庆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3 占比:3.2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5529 占比:96.65%

总计:16067篇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文趋势图

干旱半干旱地区

-研究学者

  • 刘保健
  • 刘育佳
  • 廉滋庆
  • 张荣涓
  • 曾佳佳
  • 杨绍康
  • 王成
  • 霍登蓉
  • 马莉
  • 付菀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世伟
    • 摘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对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有着积极作用。然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具有较大的难度,必须要采用特殊的植树造林技术,并辅以科学管护手段,才能保障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成效。因此,首先阐述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常用植树造林技术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阜新市为例,提出植树造林工作方法及管护抚育措施,希望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实现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 李志伟; 王旭; 胡峰
    •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薄弱,生态恢复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为解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的问题,对神东的生态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神东矿区在采前、采中、采后3个时期,采取生态手段对影响范围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预防、加强和夯实;阐述了在外围、周边、中心3层空间梯次配置植物种类实现水保、固沙、美化的建设模式和理念,并介绍了神东矿区煤炭开采活动对区域生态的影响。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理论核心,提出包括依据、目标、内容、结构、经济、技术6方面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思路,打造了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 摘要: 农业农村部将在资金项目、政策设计、技术指导等方面倾斜支持,共同推动山西蹚出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把原本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变成产粮产菜产肉产奶的“香饽饽”。——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
    • 何超禄; 吕海深; 朱永华; 李文韬; 谢冰绮; 徐凯莉; 刘名文
    • 摘要: TIGGE降水产品作为目前中短期集合预报最权威的数据集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基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2015—2017年实测降水数据,采用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TS评分等指标,从降水量预报、降水分级预报、降水探测能力和空间预报精度等多角度出发,综合评估了TIGGE数据中心的ECMWF、JMA、KMA和UKMO 4种模式在研究区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4种模式对小雨的预报效果均较好,在进行不同降水量级预报时,JMA对于小雨的降水预报效果最佳,而对于其他降水量级的降水预报,4种模式无明显差别;(2)针对日降水量预报,KMA效果最差,而ECMWF最精确;(3)在不同降水阈值下对降水的探测能力评估结果显示,ECMWF更具优势,尤其在以25 mm·d^(-1)为阈值时优势明显;(4)空间预报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各模式在80°~100°E,35°~45°N范围表现最佳,主要是新疆中部以及新疆、甘肃和青海三省交界处,对比各模式之间,ECMWF表现更稳定,KMA则表现较差。
    • Jie Cao; Shuping Ma; Weihua Yuan; Zhiyan Wu
    • 摘要: 降水日变化受大气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复杂地形影响,演变特征复杂且区域差异显著.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地面与CMORPH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2008–2019年),分析了新疆暖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主峰值发生在清晨;(2)持续时间超过三小时的降水事件是新疆地区主要降水事件,贡献了南疆和北疆一半以上的降水量;(3)在新疆中部(天山地区),暖季降水日变化峰值主要由持续时间超过7小时的降水事件贡献.
    • 陈诗萌
    •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环境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其水环境不同、水问题不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技术路线及要点也有所不同。文章以银川市某片区的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详细阐述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路线及方法,并提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要点,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 庄子义
    • 摘要: 由于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们为发展农业,往往需要引水灌溉,以保障农业的产量,逐渐形成了以灌溉系统为主的灌溉区,称之为灌溉地或者灌溉农业。但是由于气候条件,蒸发旺盛再加上其他原因容易导致灌溉系统遭到破坏或者降低作用。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在灌溉地营造防护林对于发展农业、提高产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灌溉地营造防护林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文章主要探讨这2个方面的内容。
    • 常道琴; 宋乃平; 岳健敏; 孟晨; 马昀
    • 摘要: 为明确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robial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在干旱半干旱高风蚀地区重金属尾矿治理效果,以研究区生境土中筛选的碳酸盐矿化细菌—纺锤型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尾矿渣中加注纺锤型赖氨酸芽孢杆菌菌液和由1 mol/L的尿素及氯化钙配制成的胶结液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MICP处理前后尾矿坡顶、坡中、坡底(坡顶—细颗粒(K115 mm))不同粒径尾矿渣中重金属元素含量、pH、电导率及酶活性等基础理化性质的变化,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热图比较分析揭示基于生境微生物的MICP修复技术对区域不同粒径尾矿渣污染物治理的效果及确定MICP技术对不同粒径尾矿渣修复的菌剂用量。结果表明,采用MICP技术对尾矿渣中重金属含量、pH、电导率及酶活性等基础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MICP处理下细颗粒(K115 mm)中Pb降低22%。K1、K3中的pH降低5%,K2降低4%。K1中全钾、脲酶均升高33%(p<0.05),K2中全碳升高39%(p<0.05),K3中蔗糖酶升高7%(p<0.05),微生物碳氮在K1、K2、K3中显著升高(p<0.05)。同时MICP处理下Ni与Pb、As与Cu、电导率与Pb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与Pb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MICP技术处理后,全碳、全氮、全钾、全磷及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增强。综上所述基于生境微生物的MICP修复技术能够降低尾矿渣重金属元素含量,调节尾矿渣土体养分状况从而调节污染土体质量,降低由矿产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风险。同时,进一步确定不同颗粒尾矿渣达到修复治理水平所需菌剂用量,具有污染土质治理修复应用价值。
    • 陈春
    • 摘要: 为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情况,掌握温度处理对破除其休眠状态的影响,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以暴马丁香、柠条锦鸡儿、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浸种温度(0°C、40°C、50°C),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芽数、胚根、胚芽生长量。通过计算种子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初始发芽天数),得出结果:40°C、50°C浸种条件对暴马丁香和中国沙棘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其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柠条锦鸡儿只在0°C时萌发;温水对俄罗斯大果沙棘种子起促进作用。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水浸催芽播种时,暴马丁香、柠条锦鸡儿和中国沙棘浸种温度不宜过高,俄罗斯大果沙棘种子用50°C温水浸种可促进种子萌发并提前其初始发芽天数。
    • 王凯; 厉萌萌; 刘德权; 张凌基; 刘可欣; 许华; 唐亮; 何明珠; 张珂
    • 摘要: 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生物结皮的存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而对生物结皮基本特征对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较少。以流沙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组成生物结皮(藻结皮、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中以结皮厚度、叶绿素a含量、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及结皮中养分为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结皮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组成生物结皮的结皮厚度、叶绿素a、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C、N、P、C/N、C/P、N/P的变化范围从藻结皮到藓结皮分别为:2.28—8.29 mm、1.79—8.05μg/cm^(2)、14.60—20.43 mg/kg、13.16—19.37 mg/kg、5.54—51.42 g/kg、0.44—3.36 g/kg、0.23—0.54 g/kg、9.62—15.32、24.07—94.98、1.92—6.23,且上述结皮特征均沿着藻结皮、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方向显著增加(P0.05);(2)相比于C和N,结皮的P含量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且不同组成生物结皮的N/P均小于14,说明不同组成生物结皮均易受到N限制;(3)结皮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在不同组成生物结皮呈增加趋势,但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生物结皮特征与结皮下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显示,生物结皮的胞外蛋白质、C/N和P是影响结皮下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影响因子,且胞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解释量为92.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