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旱造林

抗旱造林

抗旱造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804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花卉、现代园艺、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植物需水与调控技术交流研讨会、节水农业技术创新与生物节水交流研讨会、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等;抗旱造林的相关文献由70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保平、张海、李一为等。

抗旱造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1 占比:9.5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804 占比:90.29%

总计:4213篇

抗旱造林—发文趋势图

抗旱造林

-研究学者

  • 孙保平
  • 张海
  • 李一为
  • 杨文姬
  • 郭云义
  • 魏军魁
  • 任洪卫
  • 何江成
  • 刘利恒
  • 刘安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继丰
    • 摘要: 大力建设林业工程,对于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来说具有多个方面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结合干旱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升干旱地区的造林水平,以此来充分地发挥出林业工程的各项作用,推动林木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 陈洁
    • 摘要: 在生态资源系统中,林业资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对于生态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条件。本文概述了林业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分析了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状况,最后提出了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 马崇轩
    • 摘要: 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基础上,有效涵养水土,改善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并缓解水土流失现状。其中又以集雨技术、咸水滴灌技术、储水灌溉技术、覆盖技术及抗旱保水技术应用最为频繁,在取得一定的林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水资源和土质问题、植被选择和模式问题、造林技术应用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北方地区的林业工程发展相对缓慢。基于此,结合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探讨抗旱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合理选择土地修整技术、正确选择抗旱树种、合理应用蓄水技术、做好移栽前的准备工作及做好养护工作5方面提出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
    • 张国林
    • 摘要: 山杏根系发达、耐干旱贫瘠,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辽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其绿化造林工程中,山杏是主要的选择树种之一。文章对其育苗及其抗旱造林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其大面积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 王秀玲
    •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碳达峰目标,植树造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下为了抗旱造林我国也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较多的理论研究,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是会有较大的困难。在抗旱造林中,地域环境、树木生长环境、造林地域局部小气候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也需要在技术方面迎合我国当下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旨在促进我国抗旱造林技术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 刘虹涛
    • 摘要: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SOD、POD、 CAT)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溶性蛋白)。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不仅成活率较高,而且植株叶片SOD、POD、 CAT、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说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抗旱性较强,更能适应较为干旱的区域。
    • 魏学翠
    • 摘要: 对于西北等干旱地区,要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拓展我国林业工程土地资源。文章阐述了林业工程发展现状、抗旱造林建设和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重要性,同时总结了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类型,分析了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稳定发展,实现预期的抗旱造林发展目标。
    • 杨树华
    • 摘要: 樟子松作为常绿乔木类的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保护水土、防风固沙的树种之一,将其种植到沙地当中,能够很好地阻挡风沙,具有维护沙地环境的作用。且樟子松有着良好的抗旱能力、生长速度较快、适应性非常强,可以阻挡沙地继续向外扩展。因此,有必要对樟子松沙地造林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确保樟子松在沙地当中得到合理种植。
    • 徐海莉
    • 摘要: 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在山西省左云县实施多年的重大工程,造林实践中通过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森林覆盖率。笔者介绍了抗旱造林中树种选择的原则和可选择的阔叶类、针叶类、灌木类树种,并从整地技术、容器苗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新抗旱造林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左云县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以期为今后相似地区的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 于杰新
    • 摘要: 我国干旱地区林场开展大规模的林业工程,提升了干旱地区林场的地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提升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层次,为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提供现实性的依据以及借鉴。本文结合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今后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依据以及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