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龙江

白龙江

白龙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林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专利文献52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发展、飞天、甘肃林业科技等; 白龙江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飞、刘江林、刘锦乾等。

白龙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86.28%

专利文献>

论文:52 占比:13.72%

总计:379篇

白龙江—发文趋势图

白龙江

-研究学者

  • 王飞
  • 刘江林
  • 刘锦乾
  • 曹秀文
  • 苗向东
  • 郭星
  • 孟兴民
  • 彭忠富
  • 杨永红
  • 熊木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霞
    • 摘要: 青稞酒是古老的藏族文化的产物,藏族人都酷爱青稞酒,迭部县地处甘川两省交界处,平均海拔在1600~4920米,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体系。境内白龙江以北的卡坝、旺藏、尼傲、桑坝等地主要以种植青稞等作物为主,酿制的青稞酒从质地到味道都比较有名,且传承历史可追溯到900多年前。
    • 向玫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云杉人工林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4个云杉林分密度,研究了云杉生长状况、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杉人工林平均胸径、枯落物厚度和灌草盖度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说明林分密度能影响土壤质量。
    • 刘虹涛
    • 摘要: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SOD、POD、 CAT)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溶性蛋白)。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不仅成活率较高,而且植株叶片SOD、POD、 CAT、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说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抗旱性较强,更能适应较为干旱的区域。
    • 刘虹涛; 秦新永; 何华; 王飞; 黄昆
    • 摘要: 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是研究生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的方法,对白龙江流域2000—2017年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000—2017年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连续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99.73%,连续减少区域占总面积的0.27%,其中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95.66%。(2)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与不同气候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流域内仅少部分中游地区植被覆盖与年均气温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与年总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中上游地区,植被覆盖与年相对湿度/总日照时数显著负相关,而下游少部分地区中二者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2000—2017年白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植被覆盖增加,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 张珊; 顾振东; 陶继新; 赵瑞桃; 田晓娟; 李文涛; 安谈红
    • 摘要: 以白龙江上游不同林龄(20、25、30、35、40、45 a)粗枝云杉人工林土壤为对象,采用野外取样法和室内分析法,测定不同深度(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探讨林龄对云杉人工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调节土壤养分含量来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及云杉人工林的生产力,增强云杉人工林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1)林龄和土层对云杉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显著(P<0.05)影响。随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C含量呈“W”形变化,土壤全N、全P含量呈“N”形变化,30 a前的土壤养分较30 a后的养分含量低;相同林龄随土层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除全K外)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林龄和土层深度对土壤C/N、C/P、C/K、N/P均有显著(P<0.05)的影响。除C/P之外,其他比值随林龄的增加均不稳定,变异系数较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比值(除N/P外)呈降低趋势。由化学计量比值大小得出,研究区土壤缺乏全N和全K,全P含量较充足,云杉人工林在30 a之前受土壤P控制,30 a之后受土壤N控制。3)由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P、K、C/N、C/P、C/K、N/P之间的相关系数降低。有机C和全P是影响C/N、C/P、C/K、N/P的关键因子。
    • 向玫
    • 摘要: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带和敏感区,为科学选择树种,重建和恢复白龙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以1年生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2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个树种造林后的成活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评价了不同树种在白龙江干旱河谷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在干旱河谷成活率较高,植株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抗旱性较强,综合比较,狼牙刺、酸枣和荆条适宜作为白龙江生态恢复的造林树种。
    • 摘要: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嘉陵江源于陕西境内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4省市,于重庆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120km,流域面积约16万km^(2),流域面积在长江各大支流中居首位。嘉陵江有两源。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前者发源于四川省若尔盖县的郎木寺;后者发源于秦岭西南,因在汉江之西,故称西汉水。直至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与白龙江相汇于四川省广元县昭化。
    • 张学东; 贾桢; 陈书文; 武鹏飞
    • 摘要: 水泊峡倾倒变形体位于拟建代古寺水库库区,水库蓄水后将淹没坡脚造成塌岸,诱发局部滑塌,进而形成涌浪。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可能失稳方量,采用潘家铮法、水科院法进行涌浪预测,为评价水泊峡倾倒变形体对拟建大坝影响提供依据。
    • 吴海燕; 刘懿; 徐华; 常宗烨
    • 摘要: 碧口水库是白龙江流域的重要防洪水利工程,但受常规防洪调度方式限制,水库防洪库容的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开展碧口水库防洪优化调度研究,以最大削峰准则为目标,建立了水库下泄流量最大值最小模型,同时为解决动态规划求解时“离散度小求解精度低、离散度大计算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均匀离散动态规划的模型求解方法。通过两场典型洪水过程验证表明,防洪优化调度可充分发挥有限防洪库容的调节作用,使20 a一遇洪水的削峰率达到50.4%,使5000 a一遇洪水的削峰率达到38.9%,相对于常规防洪调度方式不仅削峰效果显著,而且水库下泄流量过程更为平缓。
    • 杨强; 王高峰; 李金柱; 李荣建; 高幼龙; 丁伟翠
    • 摘要: 白龙江中上游泥石流发育极为严重,危害、威胁巨大,研究该区泥石流的成灾模式和致灾模式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文中在分析白龙江流域中上游241条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的成灾模式、致灾模式及泥石流防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受地形地貌影响显著,高差大于1000 m占总数74.3%,主沟沟床纵比降>200‰占总数93.4%;(2)众多滑坡体物源沿着坪定-化马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泥石流物源主要来源于千枚岩、变质砂岩、残坡积层、黄土等软弱地层的崩塌、滑坡体,物源分布与下伏基岩坡向关系不大;(3)该区泥石流按地貌特征分主要有沟谷型泥石流(占总数69.7%)、坡面型泥石流(占总数30.3%),基于固体物质补给方式划分泥石流成灾模式主要有重力侵蚀补给型(占总数71%)、坡面侵蚀冲蚀补给型(占总数10%)、沟床侵蚀补给型(占总数19%);(4)泥石流主要的致灾模式为溃决-冲毁、冲积-淤埋、爬高-堆积、侵蚀-坍塌、淤埋-掩埋、堰塞-次生灾害;(5)重力侵蚀补给型泥石流重点防治沟内重大灾害体,坡面侵蚀冲蚀补给型泥石流防治以拦挡、排导工程为主,沟道侵蚀补给型泥石流防治以清淤、排导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