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泥石流

泥石流

泥石流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9732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20篇、会议论文523篇、专利文献114387篇;相关期刊196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山地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294种,包括2015年煤田地质学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等;泥石流的相关文献由13123位作者贡献,包括游勇、崔鹏、陈晓清等。

泥石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20 占比:6.07%

会议论文>

论文:523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14387 占比:93.51%

总计:122330篇

泥石流—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称称
    • 摘要: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地处闽北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分布面积广,河谷繁多,形成纵横交错、高差悬殊的山地地理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平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交通道路不断拓展,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挖掘整改,形成了很多人工边坡。由于人为破坏,边坡土壤环境及自然植被都受到影响,形成了裸露地貌,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也容易造成滑坡及泥石流。边坡绿化能在绿化美化城市的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滑坡及泥石流,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朱泳霖
    • 摘要: 矿业开发会强烈影响和改变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引发地质灾害,如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本文通过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实例,阐述矿山崩塌、泥(渣)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危害和治理措施,希望能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 王媛; 张东明
    • 摘要: 瓦支沟属于两河口水电站的二级支流,其冲沟内有冰碛湖及多条泥石流支沟发育,若不对其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汛期可能形成的泥石流将对系统正常运行构成较大安全隐患.通过对瓦支沟及其支沟地形地貌、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及其危害性的调查研究,确定了以防为主的原则,具体采用设库停淤,拦挡减势的措施,并结合既有设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护工程布置和雨情监测预报的泥石流综合防治措施.工程完成后已经过6年的安全运行,验证了该综合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关小亮
    • 摘要: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武都区北山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现状、防治现状以及防治现状隐患的分析总结,从工程治理、群测群防、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探讨了武都区北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建议。
    • 李春雨; 刘晶晶; 陈晓清; 李琪敏
    • 摘要: 泥石流堆积扇因叠加堆积过程而呈现复杂的地貌演化特征,如主体流路改变、扇体形态偏移等。目前对泥石流叠加堆积过程的研究较少,也未提出定量的形态偏移指标,这为泥石流预防和堆积扇土地利用带来困难。本文以代表性宽级配泥石流堆积物为原型材料,通过水槽实验,模拟不同密度泥石流的叠加堆积及其形态演化。利用3D扫描重建技术,对堆积形态的几何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泥石流叠加堆积过程可概括为纵向—垂向—横向三个发展阶段;(2)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泥石流的堆积长度随叠加次数增加呈指数型衰减,堆积厚度呈幂次增加并逐渐稳定于一定极限值,堆积宽度随叠加次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扇体形态偏移度与泥石流性质、运动特征以及堆积区地形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本研究明确了泥石流叠加堆积的物理过程和演化特征,建立了泥石流扇体形态偏移度的判别公式,为预测泥石流冲淤及致灾范围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泥石流防治工程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 李坤; 赵俊三; 林伊琳; 陈轲; 毕瑞
    • 摘要: 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尤其是在山区,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及制定合理的泥石流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泥石流多发地东川区为例,采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两种机器学习算法,以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在识别泥石流点的基础上,选取15个指标因子构建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评价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对比分析了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流域单元建立的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均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随机森林(RF)模型的准确度ACC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达到0.833 3和0.929 9,优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ACC值和AUC值的0.722 2和0.851 5,随机森林(RF)模型更适用于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
    • 陈剑刚; 费高高; 王喜安; 陈华勇; 陈晓清
    • 摘要: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漂木的补给、搬运堆积、聚集堵塞、溃决等动力过程进行了详细评述,总结出山洪泥石流中漂木致灾效应包括冲击破坏、堵塞淹没、堵塞冲刷、溃决冲刷4个方面,并着重阐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应对漂木致灾效应,提出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漂木防灾减灾措施。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主题包括:漂木补给定量评估、漂木运动停积堵塞溃决动力过程、漂木致灾效应与风险评估、漂木灾害调控与减灾措施。
    • 李战国
    • 摘要: 以四川洞峡子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ANSYS的空间等值线图确定物理模型,利用CFX软件对洞峡子沟泥石流进行模拟,获得了该地区的泥石流模拟数据,为该地区的泥石流风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曹永强; 张若凝; 范帅邦
    • 摘要: 基于辽宁省降雨型泥石流灾害特点,分析泥石流环境因子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因子对泥石流空间分布的贡献权重,并探究不同环境背景下泥石流发生的前期有效降水量。结果表明:泥石流发生点主要位于海拔100~700 m、坡度大于10°的低山丘陵上,土壤砂性较高,多为棕壤土和棕壤性土,以旱地、林地为主;暴雨日数与土壤类型、植被类型、高程的交互作用对泥石流空间分布密度贡献值最高,泥石流风险预测要充分考虑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诱发第一、二、三类泥石流的当日有效降雨量均值分别为59、90、110 mm,前3日累计有效降雨量均值分别为91、115、135 mm,前7日累计有效降雨量均值分别为90、120、152 mm。该研究成果可为灾害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庙成; 刘希林
    • 摘要: 基于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调查问卷的分析,从泥石流灾害关注程度和类型、可接受性及灾害可接受风险3个方面阐述农民对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民普遍关注泥石流灾害,主要关注的灾害后果是财产损失,财产损失中主要关注的是房屋;②农民对泥石流灾害可接受性分别是:距离为<5 km、频次为100年1次或更长时间1次、预警时间为<1 h和保险费用为<100元;③农民可接受的受灾人数、死亡人数、死亡比例、个人直接经济损失和总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00人、≤1人、≤5×10^(-7)/a、≤1000元和≤10万元;④影响农民对泥石流灾害风险感知和风险态度以及可接受风险水平的主要人口特征是36~45岁、女性、受教育程度初中学历以及收入<1000元/月的群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