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613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4篇、会议论文1210篇、专利文献241286篇;相关期刊718种,包括焊管、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石化技术等;
相关会议353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油气储运科技创新与信息化技术交流大会、第七届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天燃气管道技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大会等;油气管道的相关文献由1181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云宾、谭东杰、王禹钦等。
油气管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1286篇
占比:98.22%
总计:245650篇
油气管道
-研究学者
- 马云宾
- 谭东杰
- 王禹钦
- 吴张中
- 荆宏远
- 董绍华
- 姚安林
- 李明
- 帅健
- 罗金恒
- 韩冰
- 张鹏
- 郝建斌
- 冯庆善
- 赵新伟
- 何仁洋
- 张振永
- 郭磊
- 黄松岭
- 张强
- 王晓霖
- 蔡永军
- 赵伟
- 冯耀荣
- 莫尚毅
- 陈利琼
- 陈朋超
- 周利剑
- 刘建平
- 张宏
- 吴明
- 李亮亮
- 杨理践
- 靳世久
- 周琰
- 姜修才
- 李健
- 杨锋平
- 王飞
- 李鹤林
- 王勇
- 刘伟
- 宋宁
- 张亮
- 张圣柱
- 李强
- 蒋宏业
- 闫峰
- 余东亮
- 刘亮
-
-
康也;
郝敏;
马思达;
张佳亮
-
-
摘要:
基于塑性失效的准则,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缺陷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研究双点腐蚀缺陷的角度、深度、长度对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的增加,管道失效压力逐渐增加;随着深度的增加,管道失效应力逐渐降低;腐蚀缺陷长度增加,失效应力降低。
-
-
李玮儒;
彭启凤;
杨进川;
刘健;
熊哲熙;
李玉坤
-
-
摘要:
应力是判断管道是否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磁效应参数中矫顽力的大小实现管道应力无损测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应力的大小。为探究矫顽力与应力的关系,使用自主搭建的矫顽力测量系统对从X65钢管道上切割所得试件单向拉伸时母材上及焊缝处的矫顽力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试件处于单向应力作用下,垂直于拉应力方向的矫顽力大小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大,同时母材与焊缝处的变化规律相同。该规律可说明通过测量矫顽力的大小来表示管道焊缝处与母材处的应力大小方法是可行的。
-
-
李成兵;
蔡中陶;
张昕;
熊小钦
-
-
摘要:
油气管道正常运行的实际工况中,管道工作内压存在波动。分析波动内压作用下油气管道凹陷的再圆过程对于保证管道凹陷安全性评价结果至关重要。鉴于此,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管道壁厚、压头几何形状、管道初始凹陷深度等对管道凹陷弹性回弹以及在不同波动内压载荷作用下管道凹陷再圆的影响,并借助MATLAB非线性拟合功能得到了无内压作用时,管道凹陷回弹系数计算经验公式和在波动内压作用下管道凹陷再圆系数的计算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壁厚越大、凹陷深度越深、凹陷沿轴向区域增大时,管道凹陷的回弹系数随之增大,管道凹陷发生弹性回弹愈加困难;管道波动内压峰值压力越大,管道凹陷再圆越明显;当管道波动内压确定时,管道凹陷越深、凹陷轴向区域越大和管道壁厚越大时,在遭受管道波动内压的作用下,管道凹陷不容易发生周期性的再圆,从而具有较强的抗疲劳损伤与抗失效能力。所得结果可为油气管道凹陷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
-
陈杉;
罗艳龙;
赵全海;
王海涛
-
-
摘要:
文中对大量环焊缝开挖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了无损检测方法在现场应用的缺陷检出率和有效性,提出基于射线检测的环焊缝隐患排查是可靠且相对保守的,应同时采用PAUT和TOFD对危害型缺陷进行定量复核。结合环焊缝的缺陷特征、载荷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环焊缝质量评价,作为缺陷修复的依据。总结对比了国内外标准对环焊缝缺陷修复的适用方法,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焊接与非焊接修复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情况,应加强B型套筒和非焊接修复方法的研究,为环焊缝缺陷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
-
蔡永军
-
-
摘要:
油气管道是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一旦发生损坏,将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为降低运行风险,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管道行业针对密切影响安全生产的第三方损坏、地质灾害、腐蚀、设备故障等风险开展监测技术攻关。“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泄漏监测、第三方损坏预警、地灾监测、腐蚀监测、储罐状态监测及输油泵故障等油气管道系统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通过状态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早期事故,切断事故成灾链条,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化。油气管道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管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对运行风险的预知预控,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
-
-
王盼锋;
常明亮;
陈伟聪;
李明德
-
-
摘要:
为了实现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的监控、提高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估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以油气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管道完整性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阐述了完整性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的方法、内容与步骤,以期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油气管道运营人员来说,“安全和经济”成为管道运行管理的重中之重,完整性管理贯穿于整个管道服役期,同时也在中国管道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通过对完整性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深入研究,可以保证数据完整性,以满足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需要,进而达到管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结论认为: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过程中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是完整性管理体系核心内容。未来,中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必将以管道本体安全为核心,全方位实现管网的高效运行与安全管控,以保障能源供给,实现智能管道,打造智慧管网。
-
-
张吉昌;
袁会赞;
陶伟莉
-
-
摘要:
在油气管道维抢修开孔封堵作业中,Φ914 mm及以上管道开孔机顶轴直径大、伸出高度短,利用原有内旁通结构,从加工工艺上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能顶开密封钢球实现上下连通,需要对原塞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文中对塞柄上丝堵和钢珠密封结构形式进行了改造设计,并通过端面压盖加密封圈实现双重密封、塞柄接管采用工厂预制焊接,与塞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形式,设计了封堵三通塞柄结构,解决了上述难题。该封堵三通塞柄已经在大口径管道抢修工程中应用。
-
-
王长江;
张锋;
张华伟;
刘然;
徐淼
-
-
摘要:
为解决管道工程现场防腐补口单功能设备简单组合的机组构成庞大、人员配置较多、施工组织复杂及施工成本难以降低等突出问题,结合热收缩带防腐补口施工工序特点,通过相邻工序所需功能的优化整合,研发了以具有无遗漏除锈与全覆盖加热功能的除锈&中频一体式设备,以及具有内外协同加热功能的中频&红外一体式设备为核心的集成化防腐补口装备,制定了配套的补口工艺。模拟试验与工程测试结果表明,集成化防腐补口装备与工艺实现了管道待补口区域表面处理与预热的工序整合及同步作业、底漆加热与热收缩带收缩熔胶的工序整合及协同作业,以及机械化防腐补口施工方式由四工位向三工位的重大转变,在施工方式、设备构成、人员配置、施工效率、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且自主开发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功能模块与控制系统的嵌入融合,实现了防腐补口关键施工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及与数据终端的无线传输,可为智能管道数字化移交及完整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针对管道工程连续口、连头口及返修口等不同类型焊口的防腐补口,提出了集成化防腐补口装备的优化组合建议,可为工程单位优化配置防腐补口机组提供参考依据。
-
-
徐晓刚
-
-
摘要:
文章以危险源理论为基础,建立风险源管理模式,并结合实际安全事故案例对安全风险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安全管理平台,从而完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将安全风险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
-
辛佳兴;
陈金忠;
李晓龙;
王长新;
张雪伟;
朱宏武
-
-
摘要:
管道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介质相对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但由于制造及焊接缺陷、局部损伤、腐蚀等导致管道事故时有发生,为管道安全运行埋下了极大隐患。通过周期性的管道内检测服务获取多种管道本体缺陷信息,从而排除安全隐患的做法已被国内外管道业主所认可。为促进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管道清管、变形及智能检测的三个阶段,对不同功能的管道内检测设备进行分类,阐述了管道漏磁、涡流、超声和电磁超声等多种智能内检测设备的检测原理,梳理了国内外知名管道检测服务公司及相关科研单位的先进内检测设备和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管道缺陷检测存在的难点,指出内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的建议可为我国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发展及设备研制提供参考。
-
-
-
颜辉;
孙铁良;
李亚锋;
毛炳强;
彭勃;
张东辉
- 《2019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结合中国石油长输油气管道集中调控业务的深入开展以及逐步向智能化迈进的新趋势,针对管道集中调控业务的实际现状、相关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形势、集中调控智能技术两化融合的实施策略等内容进行阐述,为我国长输油气管道智能化管控水平的提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现代智能化技术理念及系统实现能够与长输油气管道集中调控业务实现有机契合,通过激发相关方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智慧,使广大技术人员能够在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拼搏创新锐意进取的新作为,谱写长输油气管道智能化集中调控的新篇章,为中国石油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
-
丁城峰;
孙国强;
陈超声
- 《2019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
| 2019年
-
摘要:
为了实现油气长输管道生产自动化数据的统一接入、处理、存储及访问,达到数据有效利用的目的,参考国际管道开放数据标准和ArcGIS管道数据模型,结合电力行业IEC61970和IEC61850国际标准,建立了面向对象的输油气管道生产自动化数据模型.该模型由标准管道生产自动化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和管道生产自动化数据模型组件接口规范两部分组成,系统介绍了该模型的建模方法、建模原则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模型架构等.利用该模型设计创建了物理数据库,并接入西部管道公司鄯兰原油管道、乌兰成品油管道、阿独原油管道所有站场生产自动化数据进行模型正确性和完备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并且完整地存储接入管道站场的所有生产自动化数据,并且针对其他同类型的管道站场具有扩展性.该数据模型能够满足油气长输管道生产自动化各业务领域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填补了国内输油气管道行业生产自动化数据模型的空白.
-
-
-
-
-
-
杨述开;
金剑;
孙国强
- 《2019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围绕站场在巡检质量提升、巡检维效率提升、数据实时传输、"无人站"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开展面向油气站场的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等在内的智能设备集成技术应用探索,并对应用探索相关前期工作内容、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论述,最后对预期效果进行了展望,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巡检维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站场的安全风险,为最终实现站场巡检维现代化管理提供可能.
-
-
杨述开;
金剑;
孙国强
- 《2019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围绕站场在巡检质量提升、巡检维效率提升、数据实时传输、"无人站"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开展面向油气站场的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等在内的智能设备集成技术应用探索,并对应用探索相关前期工作内容、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论述,最后对预期效果进行了展望,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巡检维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站场的安全风险,为最终实现站场巡检维现代化管理提供可能.
-
-
杨述开;
金剑;
孙国强
- 《2019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围绕站场在巡检质量提升、巡检维效率提升、数据实时传输、"无人站"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开展面向油气站场的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等在内的智能设备集成技术应用探索,并对应用探索相关前期工作内容、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论述,最后对预期效果进行了展望,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巡检维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站场的安全风险,为最终实现站场巡检维现代化管理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