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结皮

生物结皮

生物结皮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98266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生物结皮的相关文献由66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元明、赵允格、张丙昌等。

生物结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8266 占比:99.95%

总计:398482篇

生物结皮—发文趋势图

生物结皮

-研究学者

  • 张元明
  • 赵允格
  • 张丙昌
  • 肖波
  • 卜崇峰
  • 吴永胜
  • 闫德仁
  • 尹瑞平
  • 张欣
  • 李泽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媛媛; 孟欢欢; 周晓兵; 尹本丰; 周多奇; 陶冶
    • 摘要: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植物类群,其具有多样化的生境,且很多种类还具有异时萌发特性。植物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能体现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性特征,因此,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短命植物的生存策略。以裸沙春萌(Bare Sand-Spring Germination,BS)、藻结皮春萌(Algal-Spring Germination,AS)、地衣结皮春萌(Lichen-Spring Germination,LS)3种自然结皮生境中萌发的尖喙牻牛儿苗春萌株及裸沙区夏季萌发(Summer Germination in Bare Sand,SG)的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系统对比分析了4个类型间植株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以探究其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异性和保守型。结果表明:(1)尖喙牻牛儿苗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总体表现为BS>AS>LS=SG的格局,其根冠比则呈SG=LS=AS>BS的特征。(2)BS和SG类型植株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AS和LS生境为异速生长关系,但4个类型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0.8843)。(3)AS和LS生境尖喙牻牛儿苗根冠比随个体增大均呈异速减小趋势,而BS和SG类型植株根冠比则保持相对恒定。可见,尖喙牻牛儿苗生物量分配会受到外界环境及个体发育的影响,并呈现明显的可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资源分配的保守性与可塑性的权衡。
    • 张慧妮; 王兵; 张宝琦; 韩剑桥; 许欢欢
    • 摘要: [目的]探究生物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特征的影响,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生物结皮防蚀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设置生物结皮覆盖及破坏处理,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①生物结皮覆盖及破坏处理下坡面流均属于层流急流。②生物结皮可显著降低坡面流流速,增加水流剪切力,阻力系数和水流功率(p<0.05)。其中,藻结皮处理和苔藓结皮处理较裸地流速分别减少了48.74%和62.24%,水流剪切力、阻力系数、水流功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130.01%和308.07%;703.35%和2532.01%;21.16%和57.43%。③生物结皮破坏后其阻力系数与裸地无显著变化,流速、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均显著高于裸地(p<0.05)。其中,藻结皮破坏和苔藓结皮破坏处理较裸地流速、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分别增加了10.84%和16.46%;36.83%和42.44%;60.90%和62.14%。[结论]生物结皮覆盖会增大坡面流阻力系数,降低流速。生物结皮破坏后坡面流阻力系数与裸地无差异,流速增加。此外,生物结皮覆盖及破坏处理均会增大坡面流水流剪切力及水流功率,进而增加径流侵蚀能量。
    • 李勋; 程晓彬; 彭彬; 张艳; 宋思梦; 周扬
    • 摘要: 土壤沙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为过度的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加剧了干旱和风蚀情况的发生,导致地表植被覆盖度极大降低,从而致使表土失去黏粒而逐渐沙化。在众多的治理方法中,土壤生物结皮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当前沙化修复方面的研究热点。通过总结生物结皮对沙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以及生物结皮固沙及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现状,探讨生物结皮对沙化土壤水分、养分、形态结构和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分析土壤沙化地降雨少、养分低等因素对生物结皮的不利影响,提出将生物结皮与新材料或传统固沙技术相结合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
    • 窦韦强; 田乐乐; 肖波; 姚小萌; 李胜龙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降雨模式将进一步改变,其造成的土壤水分波动是引起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但生物结皮土壤呼吸响应降雨模式变化继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机制尚不明确。针对黄土高原风沙土发育的藓结皮,以自然降雨量为对照,分别进行幅度为10%、30%、50%的模拟增雨和减雨处理,并利用便携式土壤碳通量分析仪(LI-8100A)测定了模拟增减雨后的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对比分析了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机制。结果表明:(1)整个实验周期(2018和2019)增雨和减雨分别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7.9%—48.2%和27.1%—54.2%)和降低了(降幅分别为1.8%—26.8%和5.2%—20.8%)土壤含水量,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2)增雨抑制了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降幅分别为7.8%—31.7%和14.7%—39.4%),且随梯度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减雨则取决于减雨梯度,减雨10%和30%会促进土壤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27.5%、9.6%和23.6%、9.7%)而减雨50%具有抑制作用(降幅分别为15.6%和18.5%)。不同实验周期和不同降雨处理间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大多差异显著;(3)增雨和减雨下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成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同时,低含水量时(小于约15%)与土壤含水量均成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而高含水量(大于约15%)时增雨下成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综上,黄土高原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对降雨量变化具有明显响应,降雨量整体波动减小时其可能成为一潜在碳源。因此,未来黄土高原土壤碳源/汇功能研究中应考虑降雨模式改变对生物结皮土壤呼吸的影响。
    • 曾建辉; 马波; 郭迎香; 张泽宇; 李桂; 李占斌; 刘晨光
    • 摘要: 生物结皮(BSC)是广泛分布的地被物,每逢冬春季节,受冻融交替作用影响,结皮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文学特征明显改变且与裸土差异显著,从而影响该地区土壤可蚀性评估和土壤侵蚀防治。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以蓝藻结皮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冻融交替次数和初始含水量下,土壤三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并定量分析结皮覆盖土壤在此条件下饱和导水率(Ks)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对Ks无显著影响(P>0.05),冻融交替次数对Ks有极显著影响(P土壤结构>结皮厚度>结皮容重>下层土壤容重>冻融初始含水量;冻融次数与结皮厚度、结皮容重、冻融初始含水量的交互效应对Ks有显著影响。
    • 李勋; 程晓彬; 彭彬; 张艳; 宋思梦; 周扬
    • 摘要: 本文以川西横断山区高寒草甸内分布的地衣结皮、藻类结皮以及苔藓结皮为研究对象,以无生物结皮的草地为对照组(CK),研究了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断山区高寒草甸分布的生物结皮主要类型为苔藓结皮,说明该地区的生物结皮已发育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在藻类结皮向苔藓结皮发育过程中,横断山区高寒草甸植物种类不断增加,且随着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下降,禾本科植物所占比例逐渐升高。
    • 王凯; 厉萌萌; 刘德权; 张凌基; 刘可欣; 许华; 唐亮; 何明珠; 张珂
    • 摘要: 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生物结皮的存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而对生物结皮基本特征对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较少。以流沙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组成生物结皮(藻结皮、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中以结皮厚度、叶绿素a含量、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及结皮中养分为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结皮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组成生物结皮的结皮厚度、叶绿素a、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C、N、P、C/N、C/P、N/P的变化范围从藻结皮到藓结皮分别为:2.28—8.29 mm、1.79—8.05μg/cm^(2)、14.60—20.43 mg/kg、13.16—19.37 mg/kg、5.54—51.42 g/kg、0.44—3.36 g/kg、0.23—0.54 g/kg、9.62—15.32、24.07—94.98、1.92—6.23,且上述结皮特征均沿着藻结皮、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方向显著增加(P0.05);(2)相比于C和N,结皮的P含量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且不同组成生物结皮的N/P均小于14,说明不同组成生物结皮均易受到N限制;(3)结皮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在不同组成生物结皮呈增加趋势,但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生物结皮特征与结皮下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显示,生物结皮的胞外蛋白质、C/N和P是影响结皮下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影响因子,且胞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解释量为92.2%)。
    • 郭琦; 卜崇峰; 李宜坪; 鞠孟辰; 李亚红; 韦应欣
    • 摘要: 作为旱区广泛分布的活性地被物,生物结皮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关区域尺度生物结皮养分效应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选取覆盖毛乌素沙地全域的146个样点,以地统计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区域尺度上旱区荒漠生物结皮下伏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结皮提升了荒漠土壤养分含量,3种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CV)中等,变异性大小顺序为CV_(TP)(60.5%)>CV_(SOC)(37.9%)>CV_(TN)(30.8%);不同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不同,TP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空间自相关性强烈,SOC、TN为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受到植被状况、地表水热平衡状况等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区域尺度上生物结皮下伏土壤养分含量在研究区东部较高,西南部较低;TP含量自东向西递减,SOC、TN含量自东向西呈现高-低-高-低的带状分布特点,二者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8,P<0.01)。
    • 乔千洛; 杨文权; 赵帅; 傅文慧; 柴港宁; 鱼杨华; 蔺宝珺; 李希来; 寇建村
    • 摘要: 渣土改良是矿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掌握不同的渣土改良方法对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探究适宜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基质。选用羊板粪、颗粒有机肥对木里矿区渣土进行改良,构建不同种草基质,定量分析植物群落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渣土+颗粒有机肥/羊板粪,可提高种草第1年矿区土壤有机质、全效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颗粒有机肥与羊板粪同施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肥力效果均优于单施;渣土直接种草第6年,矿区植物群落盖度、产量、生物量、密度降低,但植物物种数增加,植株较高,生物结皮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增加;追施氮肥可明显改善矿区植物群落结构;缓坡地和平地的植被和土壤恢复效果较陡坡地明显。综上,渣土/渣山塑形(较小坡度)+颗粒有机肥+羊板粪,是研究区适宜的植被恢复基质构建方法。
    • 周扬; 宋思梦; 李勋
    • 摘要: 康定处于青藏高原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地段,资源丰富且复杂,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而生物结皮是生态系统恢复与向好发展的关键因子。本文介绍了康定市气候及林草生态系统概况,阐述了康定市高寒林草生态系统生物结皮、地表植被覆盖等情况,分析了生物结皮对生态环境的功能价值,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恢复与特色产业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