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饱和导水率

饱和导水率

饱和导水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368245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学报、土壤等; 饱和导水率的相关文献由851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明安、陈效民、张振华等。

饱和导水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68245 占比:99.95%

总计:368440篇

饱和导水率—发文趋势图

饱和导水率

-研究学者

  • 邵明安
  • 陈效民
  • 张振华
  • 魏静
  • 冯娜
  • 刘冬冬
  • 刘目兴
  • 孙增慧
  • 张兴昌
  • 易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雅; 张瑞庆
    • 摘要: 为探究添加保水材料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选取保水剂和超吸水纤维,设置5%和10%的材料添加量,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并通过RETC软件分析参数。结果表明:添加保水材料会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供水能力。添加保水剂比添加超吸水纤维土壤容重平均高出5.7%~6.8%;添加5%SAF处理饱和导水率最大,较无添加处理增大了近6倍,随着添加量的增大,饱和导水率呈减小趋势;随保水材料添加量增加土壤水吸力也同步增大,添加SAF处理较添加SAP处理土壤持水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为秦巴山区生态用地保水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 张皓钰; 刘竞; 易军; 刘秀芸; 陈露; 刘目兴; 张海林
    • 摘要: 为探究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以我国10个地区农田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4种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下(C0、C5、C10和C15,生物质炭体积占比分别为0%、5%、10%和15%)土壤饱和导水率(Ks)、水分特征曲线及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参数和水分常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添加生物质炭后,砂粒含量较高的风砂土和黄绵土的Ks显著降低,C15的降幅分别为89.2%和85.0%;而黏粒含量较高土壤的Ks普遍升高,C15处理下赤红壤的增幅高达158.9%。生物质炭添加改变了土壤的持水能力,且变幅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质炭添加提升了各类土壤的饱和含水量(0.7%~17.6%)和低吸力段的持水能力;生物质炭添加对中、高吸力水平下各类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大致表现为砂质土持水能力提升、残余含水量增大、α值降低;而壤质、黏质土持水能力下降,残余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及凋萎系数均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考虑生物质炭施用的平衡模拟提供水力学基础参数,并为各地区农田生物质炭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 田桐
    • 摘要: 为了研究再生沥青路面和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水力特性,本文应用渗透仪测出3种再生沥青路面和3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饱和导水率,并通过悬挂柱试验结合吸气器来确定水特征曲线。将试验数据与试验现象相结合,分析得出:再生沥青路面和再生混凝土骨料的饱和导水率分别为3.8×10^(-5)~3.7×10^(-4)m/s、1.6×10^(-5)~2.6×10^(-5)m/s,材料饱和导水率与回收材料的有效直径成正比。再生沥青路面的空气吸力范围为0.1~1.1k Pa,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空气吸力范围为0.5~3.0k Pa,悬挂柱试验在吸力较低时测量具有更高精度。此外,Fredlund和Xing方程为评估回收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拟合结果。
    • 曾建辉; 马波; 郭迎香; 张泽宇; 李桂; 李占斌; 刘晨光
    • 摘要: 生物结皮(BSC)是广泛分布的地被物,每逢冬春季节,受冻融交替作用影响,结皮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文学特征明显改变且与裸土差异显著,从而影响该地区土壤可蚀性评估和土壤侵蚀防治。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以蓝藻结皮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冻融交替次数和初始含水量下,土壤三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并定量分析结皮覆盖土壤在此条件下饱和导水率(Ks)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对Ks无显著影响(P>0.05),冻融交替次数对Ks有极显著影响(P土壤结构>结皮厚度>结皮容重>下层土壤容重>冻融初始含水量;冻融次数与结皮厚度、结皮容重、冻融初始含水量的交互效应对Ks有显著影响。
    • 左冲; 颜小飞; 林昱槟; 周雯
    • 摘要: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计算土壤剖面水通量以及设计灌溉和排水系统的重要参数,其测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各类水文和水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精度。然而,现有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方法费时费力,给土壤水动力学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源入流法与手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快速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手机拍照获取图像记录充分供水条件下线性水流在土壤表面扩散的过程,图像经处理后计算出土壤表面湿润面积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然后根据线性源入流法估算的土壤稳态入渗率来测得土壤饱和导水率,并与传统的定水头标准法测得的饱和导水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图像经畸变校正与二值化处理之后计算出栓皮栎林区土壤、油松林区土壤和砂壤土表面湿润面积与时间具有较好的幂指数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0.995和0.998;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源入流法测量栓皮栎林区土壤、油松林区土壤和砂壤土的稳态入渗率(即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别为23.40±1.21、23.86±1.83和22.99±2.26 mm/h,同时使用定水头标准法测量三种土样得到的饱和导水率分别为24.41±1.53、24.26±0.37和23.81±0.10 mm/h,与定水头标准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测量方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14%、1.64%和3.42%。可见,该研究提出的测定方法较为合理、简便、准确,可为获取土壤饱和导水率提供一种新的测量手段,后续研究会将该方法用于野外环境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原位测定,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
    • 孙志祥; 崔俊芳; 杨汝馨; 唐翔宇; 王根绪
    • 摘要: 利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9种土壤饱和导水率(K_(s))传递函数模型估算了横断山地区贡嘎山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的K_(s),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现有模型在横断山地区的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偏差极大,其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差。结合研究区土壤含石率偏高的特点,增加土壤石砾含量(粒径>2 mm)作为输入变量,同时选取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和颗粒分布3种土壤基本特性参数作为输入变量,构建了本区域K_(s)传递函数模型:K_(s)=9.48+12.32×BD+0.29×SOM–1.94×GF+2.89×silt–5.34×sand,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67,该模型可以作为横断山地区自然林地K_(s)传递函数使用,从而为山地森林水文过程和自然灾害预警研究提供实用的参数估算工具。
    • 李叶鑫; 吕刚; 王道涵; 王双; 刘爽; 朱肃
    • 摘要: 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研究排土场不同土体裂缝区土壤机械组成、孔隙状况、水分空间分布以及饱和导水率的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3个样地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为主,土壤质地为砂质土壤,具有质地疏松、通气透水能力强、蓄水能力差等特点;3个样地土壤容重为1.22~1.45 g·cm^(-3),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个样地土壤含水率偏低,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凋萎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个样地各个土层(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平均值依次为1.16、1.02、0.95、0.71、0.47、0.27 mm·min-1;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层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土体裂缝的出现改变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和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等土壤物理性质,进而影响排土场水分入渗、地表径流及产流产沙等水土流失过程。
    • 赵旭; 樊军; 王茜; 付威
    • 摘要: 为减缓黑土农田侵蚀退化,提高农田地力。本研究选取典型侵蚀退化黑土地,向土壤中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利用室内模拟和田间原位观测相结合,进行土壤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相对气体扩散率以及持水性、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研究。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添加2%或4%木本泥炭会使饱和导水率分别降低14.3%和增加9.9%、导气率分别增加18.9%和4.1%、相对气体扩散率分别增加15.5%和6.6%、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39.4%和71.5%、盆栽玉米产量分别增加2.0倍和1.9倍;添加1%膨润土会使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相对气体扩散率分别降低63.2%、55.3%和7.6%,有机碳含量和盆栽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0%和1.1倍;添加2%或4%木本泥炭和1%膨润土会使饱和导水率分别降低65.8%和73.1%、导气率分别降低33.2%和32.8%、相对气体扩散率分别增加0.2%和降低4.7%、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37.8%和70.6%、盆栽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9倍和1.5倍。大田中添加木本泥炭会使土壤饱和导水率、相对气体扩散率、有机碳含量和大豆产量分别增加75.0%、32.0%、36.1%和43.2%,土壤导气率降低45.2%;添加膨润土会使土壤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相对气体扩散率分别降低39.1%、44.4%和44.0%,有机碳含量和大豆产量分别提高3.6%和4.2%,但有机碳含量和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混合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会使土壤饱和导水率、相对气体扩散率、有机碳含量和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34.4%、28.0%、36.0%和26.3%,土壤导气率降低38.2%。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均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添加膨润土的处理有机碳分解减慢。总之,混合添加效果最好,可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持水能力、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并有助于有机碳累积。
    • 孙召军; 李金山; 贾艳辉; 李浩
    • 摘要: 【目的】研究干湿交替对原状土和扰动土土壤干密度(DD)和饱和导水率(Ks)的影响特征。【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干湿交替条件下原状土和扰动土的干密度和饱和导水率测定,分析了不同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干密度和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的影响。【结果】原状土干密度在1.41~1.89g/cm^(3)之间波动,扰动土干密度在1.47~1.85g/cm^(3)之间波动;原状土在第1次干湿交替后的干密度较原始干密度有大幅上升,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小范围波动,总体变异系数为8%;扰动土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总体变异系数为5%;原状土干密度变化幅度显著大于扰动土(P<0.05)。原状土饱和导水率在0.88~3.22cm/h之间波动,扰动土饱和导水率在0.21~3.54cm/h之间波动;原状土在经历不同干湿交替次数后呈上升的趋势,总体变异系数为39%;扰动土在经历不同干湿交替次数后饱和导水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变异系数为94%;原状土饱和导水率变化幅度显著小于扰动土(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土壤经历干湿交替后形成了较多水道,土壤透水性增强;大田翻耕后,表层土壤处于扰动松散状态,干密度较小,饱和导水率较大,而第1次灌水以后,干密度变大,饱和导水率降低,且干密度和饱和导水率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趋于稳定状态。
    • 祝瑜; 褚琳琳; 朱文东; 孙全; 孙庆凯; 相入兴; 于劲松
    • 摘要: 为分析不同梯度盐渍土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水动力学性质变异状况,在江苏沿海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开展了试验研究。对5种不同盐渍化级别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EC_(e)、容重、总孔隙度、含水率和饱和导水率等,分析不同级别滨海盐渍土壤物化特性参数和水动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级别盐渍土0—50 cm剖面土壤EC_(e)先变小后增大,但40—50 cm剖面EC_(e)明显大于0—10 cm剖面。非盐渍土和极重度盐渍土0—50 cm剖面土壤EC_(e)变化较小,轻度盐渍土、中度盐渍土、重度盐渍土的0—50 cm剖面土壤EC_(e)值变化较大。(2)土壤EC_(e)和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率、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极重度盐渍土饱和导水率明显小于其他级别的盐渍土,且0—20 cm剖面土壤饱和导水率大于20—50 cm剖面。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渍土水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