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3年内共计273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林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2篇、会议论文292篇、专利文献37847篇;相关期刊1316种,包括中学化学、岩石矿物学杂志、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59种,包括第八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论坛、2014国际宝玉石高层论坛等;物理性质的相关文献由6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怡、徐德生、符韵林等。

物理性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2 占比:5.58%

会议论文>

论文:292 占比:0.72%

专利文献>

论文:37847 占比:93.70%

总计:40391篇

物理性质—发文趋势图

物理性质

-研究学者

  • 冯怡
  • 徐德生
  • 符韵林
  • 谢佑卿
  • 任玉峰
  • 李明汉
  • 李玹燮
  • 李琪树
  • 何俊宝
  • 傅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程度; 曹建兰; 王珂佳; 李豆南; 罗小叶; 陈杰; 邱树毅
    • 摘要: 酱香型白酒属于纯粮固态发酵酒类,高粱作为原料是影响酱香型白酒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出酒率、风味、功能性等品质与酒用高粱原料的淀粉、蛋白质、脂质、单宁、香气成分等的含量息息相关。本文概述了酒用高粱种植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深入探讨了酒用高粱的物理性质、营养组成和酿造性能,对研究酒用高粱原料与酱香型白酒品质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雷刚; 王鹏程; 汪佑宏; 赵啟; 漆良华
    • 摘要: 为构建竹种质资源基础数据库、合理开发利用竹材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唐竹、中华大节竹、甜竹、粉绿竹、红哺鸡竹及雷竹共6种散生竹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目前用途最广的毛竹相比较。结果表明,粉绿竹的密度最高,且高于毛竹,其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和绝干密度依次为0.89、0.69 g/cm^(3)和0.80 g/cm^(3);红哺鸡竹、唐竹和甜竹的密度均与毛竹相当;中华大节竹密度最低。各散生竹之间力学强度差异显著,但多数竹种各力学强度优于毛竹,可作为高性能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其中,抗拉强度以粉绿竹最高,为448.33 MPa;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均以唐竹最高,分别为250.56、101.72 MPa;抗剪强度以红哺鸡竹最高,为22.38 MPa。虽然各散生竹种的综纤维素与α纤维素含量均低于毛竹,但仍可作为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中华大节竹的综纤维素含量最高,为67.90%;唐竹的α纤维素含量最高,为43.09%。另外,低苯醇抽提物含量的粉绿竹和低不溶木质素含量的雷竹、唐竹均为降低制浆造纸工艺成本、提高纸张质量的较优原料选择。
    • 姜单单; 李杏涛; 辛虎
    • 摘要: 全氟聚醚含有独特的C-F键而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优异的热氧化安定性,阻燃性、抗辐射性、低的挥发特性以及良好的绝缘性等。全氟聚醚主要由光氧化催化聚合或阴离子聚合而成。依据分子结构,全氟聚醚可分为K型全氟聚醚,Y型全氟聚醚,Z型全氟聚醚和D型全氟聚醚。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对全氟聚醚的特性进行了综述。由于全氟聚醚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军工,核工业及电子工业等特殊环境下显示出了其独特的润滑优势,其研究与应用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市场需求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 杨素华; 曾宪彪; 邓聿胤; 陆顺忠; 黎贵卿; 苏骊华; 党中广
    • 摘要: 【目的】研究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叶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活性,为樟树叶纯露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消毒产品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纯露,探讨纯露的挥发性成分、物理性质和抑菌效果。【结果】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芳樟醇,相对质量为74.03%;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橙花醛和香叶醛,相对质量分别为14.23%、29.26%;油樟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8-桉叶油素,相对质量为50.36%;龙脑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龙脑,相对质量为82.27%。芳樟醇型樟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250μL/mL;其次抑菌效果较好的为油樟型和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250μL/mL;其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结论】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油樟型和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
    • 何振嘉; 范王涛; 杜宜春; 王启龙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水肥耦合条件对有机重构土体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陕西省韩城市下峪口土体有机重构土壤为试验基础,设置了3个灌溉水平:高水4 500 m^(3)·hm^(-2)(W1)、适水3 750m^(3)·hm^(-2)(W2)和节水3 000 m^(3)·hm^(-2)(W3);3个施肥水平:高肥162 kg·hm^(-2)(F1)、中肥135 kg·hm^(-2)(F2)以及低肥108kg·hm^(-2)(F3),共计9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W2F1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果较好,其土壤总孔隙度、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微团聚体分别为48.16%、92.42%、28.47%和3.52%,均处在较高水平;且土壤pH和电导率均低于其他处理,分别为7.8和173μs·cm^(-1)。W2F2处理的保肥性能最佳,其土壤有机质含量、NH_(4)^(+)-N含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4.35g·kg^(-1)、37.32 mg·kg^(-1)、19.62 mg·kg^(-1)和145.64 mg·kg^(-1),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水稻每平方米穗数、百粒重、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52 m^(-2)、2.03 g和25.28 kg·hm^(-2),净收益达9 506元·hm^(-2),投入产出比最小,为0.63。由此可见,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表明,W2F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处理,为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但世辉; 郑雁方; 杨水金
    • 摘要: 针对不同版本教材和教参中关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通过计算进行理论推导,再通过具体的实验加以验证,证实了教材和教参中关于金属钠物理性质验证实验中的不严密之处,并设计了新的实验来证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 刘博; 杨艺; 傅瑜; 何俊宝
    • 摘要: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输运(CVT)法生长了大尺寸高质量的过渡金属–磷–三硒化物FePSe3的单晶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系统(SEM-EDX)、X射线衍射仪(XRD)、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和磁性测量系统(MPMS)研究了该单晶样品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电输运性质和磁各向异性。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明FePSe3是具有三角晶体结构的典型层状材料。面内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曲线表明FePSe3是半导体材料,激活能约为268 meV。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表明FePSe3在109 K发生具有明显一级相变特征的反铁磁相变;反铁磁相变温度之上面内磁化率和面间磁化率都表现居里–外斯顺磁行为,但外斯温度符号相反,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 毛明
    • 摘要: 新疆托克逊县干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高效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加快发展煤化工、煤电一体化产业,通过在矿区内采用钻探、地球物理测井及样品分析等方法,查明了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各项有害元素,从而确定了煤类、煤的工艺性能和用途。矿区内的煤类是低变质烟煤,以长焰煤为主,褐煤较少,是较好的煤制油、煤制气等化工用煤,也可作为火力发电用煤、工业锅炉和民用燃料,这为后续的矿井建设和煤化工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何景瓷
    • 摘要: 与同种材料焊接相比,异种金属焊接在技术方面难度更大,焊接机理更加复杂,这主要是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导致的。因此,如何将异种金属材料进行科学的焊接,确保连接处的质量可靠、性能优异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点。文章主要对不同类型异种金属材料焊接性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同焊接技术在异种金属材料焊接中的应用,重点对异种金属材料物理性质对焊接技术的影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翟成; 孙勇; 范宜仁; 杨培强; 葛新民; 吴飞; 徐吉钊; 余旭; 刘厅; 赵洋
    • 摘要: 煤的孔隙结构对于瓦斯、水等流体的运移起关键作用,煤储层资源评估和致裂效果评价均有赖于高效的测孔技术。在众多的测孔技术中,低场核磁共振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煤孔隙结构无损、快速、精准测试技术。该技术通过检测多孔介质中的饱和含氢流体(甲烷、水、油等)的核磁共振驰豫信号,反映孔隙结构及孔隙流体分布等信息。通过核磁共振弛豫谱分析可以得到煤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孔连通性、孔隙流体、润湿性和渗透率等物性特征,评价致裂增透效果;通过二维核磁共振可以区分水、甲烷等不同含氢流体及同一含氢流体的不同相态;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可以使煤内部的孔隙分布与流体运移可视化。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分析仪可以模拟深部原位煤层环境,实现水力压裂、注气驱替、瓦斯吸附/解吸、应力变形等过程煤心的实时分析与成像。介绍了核磁共振弛豫法和冻融法的测孔原理及相应的设备系统,总结了基于核磁共振的煤孔隙结构及流体特性分析体系,涉及了弛豫分布曲线到孔径分布曲线的转换、孔隙流体的划分、孔隙润湿性评价等关键问题,进而阐述了高温高压低场核磁共振测试系统在煤炭开发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未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将向着模拟原位煤层环境、结合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以及煤矿现场应用的方向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