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湿交替

干湿交替

干湿交替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4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农业基础科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217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等;干湿交替的相关文献由1414位作者贡献,包括董俊华、柯伟、牛荻涛等。

干湿交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0 占比:2.7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1217 占比:97.10%

总计:11552篇

干湿交替—发文趋势图

干湿交替

-研究学者

  • 董俊华
  • 柯伟
  • 牛荻涛
  • 王冬梅
  • 许佳
  • 魏世强
  • 任建成
  • 周天强
  • 夏海乾
  • 姚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其远; 朱英英; 杨奕; 龙广成; 马昆林; 曾晓辉
    • 摘要: 为掌握典型服役条件下不同聚合物改性砂浆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变化及纳米材料对其影响,并为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掺与不掺纳米Si O2(NS)的EVA胶粉、SBR乳液和水性EP三类聚合物改性砂浆分别在基准养护、冻融循环及干湿交替条件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了NS对聚合物改性砂浆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NS能不同程度得改善上述三类聚合物改性砂浆体系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并对EVA、SBR和EP改性砂浆的抗冻性能、抗干湿交替作用性能有明显影响,其中掺2%~3%NS对EP改性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改善效果最佳。
    • 曾佳
    • 摘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氯离子侵蚀导致耐久性严重下降,为研究受主拉应力和干湿交替环境共同作用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氯离子分布的影响,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主拉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修正计算公式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氯离子浓度随不同主拉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结构耐久性评估做出重要的参考。
    • 骆巧玲
    •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贾鲁河半人工梯级河滩湿地在露滩前后湿地水质指标变化,以及露滩后沉积物在干化过程中的形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露滩后湿地水体中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率显著增强,其中,氨氮去除效率提高了3倍;随露滩时间的延长,湿地沉积物矿化自净能力增强,即湿地沉积物落干加速了有机物和总氮的矿化过程,且表层沉积物矿化效率较高;随着湿地沉积物干化,湿地硝化过程加速,引发硝态氮在湿地沉积物中产生“表聚”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湿地沉积物通过吸附水体中硝态氮增强了净化效果。
    • 李琳; 陈义庆; 钟彬; 艾芳芳; 高鹏; 苏显栋; 杨颖
    • 摘要: 采用失重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等对含Nb耐候桥梁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着重研究了Nb对耐候桥梁钢腐蚀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含Nb耐候桥梁钢的腐蚀动力学曲线符合幂函数规律,这表明增加Nb含量可以提高腐蚀初期桥梁钢的耐蚀性,腐蚀后期,增加Nb含量对锈层保护性的影响则减弱,从减缓材料腐蚀发展趋势的角度看Nb的作用并不显著。
    • 吴龙龙; 虞轶俊; 田仓; 张露; 黄晶; 朱练峰; 朱春权; 孔亚丽; 张均华; 曹小闯; 金千瑜
    • 摘要: 【目的】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施用模式对水稻产量、光合生理特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稻田灌溉和施氮模式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常规淹灌和干湿交替2种灌溉模式,以及不施氮(N_(0))、常规施氮(PUN_(100))、减氮20%(PUN_(80))、缓控释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CRFN_(80)-BC)和稳定性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SFN_(80)-BC)5种施氮模式。【结果】不同灌溉和施氮模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且二者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常规淹灌相比,干湿交替灌溉下CRFN_(80)-BC和SFN_(80)-BC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齐穗期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叶面积,促进了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及其向籽粒的转移,进而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其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9656.5 kg/hm^(2)和10033kg/hm^(2),较PUN_(100)处理分别提高了6.8%和10.4%。同时,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CRFN_(80)-BC和SFN_(80)-BC处理下齐穗至灌浆期水稻茎鞘和叶片氮转运量和氮转运贡献率,进而显著提高水稻氮利用效率。与PUN_(80)处理相比,干湿交替灌溉下CRFN_(80)-BC和SFN_(80)-BC处理氮肥回收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37.8%和58.4%、56.6%和71.1%、15.2%和19.3%。【结论】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稳定性复合肥或缓控释复合肥减氮20%(144 kg/hm^(2))配施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营养生长期叶片光合速率,促进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累积和转运,二者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可作为适宜当地水稻绿色高效栽培的最佳水氮管理模式。
    • 常春英; 曹浩轩; 陶亮; 刘丽丽; 陈文洁; 吕贻忠
    • 摘要: 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后的场地和土壤因其污染物未彻底清除而备受关注,外界环境胁迫下重金属存在再活化的风险,但再活化的速率和形式尚不明确.我国华南地区高温多雨,水热交换频繁剧烈,固化/稳定化后修复场地的安全利用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以珠三角地区2个典型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淹水和干湿交替对土壤重金属铬(Cr)的释放、形态转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淹水和干湿交替可提高已固化/稳定化土壤中Cr的浸出浓度.场地A和B土壤Cr的浸出浓度较淹水前分别上升了1.32和8.72倍,干湿交替后场地A土壤Cr的浸出浓度略有下降,场地B土壤Cr的浸出浓度则增加了4.32倍.②淹水和干湿交替促使已固化/稳定化的Cr从酸可提取态向相对稳定的可氧化态等转化.场地A和B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r含量较淹水前的变化率分别为-60.17%和-14.34%,可氧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2.71%和13.30%;干湿交替后土壤可提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28.78%和-2.13%,可氧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5.48%和10.22%.③淹水通过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点位(E_(h))、pH和无定形氧化铁等影响Cr的稳定性,促使Mn^(4+)、Fe^(3+)的还原和Cr的重新释放;干湿交替较淹水处理对固化/稳定化体系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显示,水分胁迫可提高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土壤Cr的浸出浓度、改变赋存形态,但其浸出浓度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和HJ/T 301—2007《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规定的浸出液浓度限值;鉴于外界环境胁迫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当前“一评定终身”的效果评估管理模式对未彻底清除污染物场地后期监管的无力性,持续关注和系统管控是实现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可持续安全利用的必要途径.
    • 李江江; 汪杰; 丁立群; 王慧翠
    • 摘要: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多数位于高湿多雨的气候环境中,钢结构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多雨的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施涂防腐蚀涂料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防止钢结构腐蚀的主要措施。该研究选用石墨烯防腐涂料配套体系与常规防腐涂料配套体系,结合三峡水电站的气候环境条件,在干湿交替、浸水、大气暴晒、潮湿和高盐度五个环境下对两种涂料配套体系进行性能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石墨烯防腐涂层的性能整体优于常用的普通防腐涂层,可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中新造或者修补钢结构时防腐的要求。
    • 曹小闯; 刘晓霞; 马超; 田仓; 朱练峰; 吴龙龙; 张均华; 金千瑜; 朱春权; 孔亚丽; 虞轶俊
    • 摘要: 【目的】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碳氮转化和水稻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从稻田“根际氧环境”调控角度揭示适宜水氮耦合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根箱模拟培养以及Unisense微电极系统和15N同位素示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常规粳稻日本晴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供试材料,试验设常规淹灌(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CF)、干湿交替(alternate wet and dry irrigation,AWD)两种灌溉模式,以及无氮(0 g/kg,N_(0))、中氮(0.8 g/kg,N_(0.8))、高氮(1.2 g/kg,N_(1.2))3个施氮水平。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氮耦合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并分析了水稻生长和氮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CF相比,AWD显著增加了水稻根际内外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扬稻6号根际土壤的增加量高于日本晴;(2)与N0相比,在N_(0.8)、N_(1.2)水平下,AWD显著增加了两个水稻品种根际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水稻根际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3)与N_(0)相比,在N_(0.8)、N_(1.2)水平下,AWD显著增加了水稻根际硝化速率和提取态总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但降低了其铵态氮含量;同时,增加了2个水稻品种根系铵态氮吸收速率、干物质重和氮素利用指数,且上述各指标扬稻6号均显著高于日本晴;(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指数与根际土壤硝化速率、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有效性和根系铵态氮/硝态氮吸收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WD管理可通过提高溶解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进而提高根际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根际硝化速率及根系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速率,提高水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
    • 崔宏卓; 廖世鹏; 张洋洋;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 摘要: 水旱轮作条件下频繁的干湿交替显著影响了土壤氮素转化。为了明确干湿交替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转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模拟淹水、干旱、水改旱、旱改水条件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水旱轮作体系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氮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酸解态总氮含量,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酸解态总氮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对酸解态总氮各组分含量产生显著影响。模拟淹水条件下酸解态氮主要以酸解铵态氮和未知态氮形式存在,分配比例分别为40.2%和33.7%,而模拟旱地条件下主要以氨基酸态氮和未知态氮形式存在,分配比例占到了40.7%和31.5%。经水分条件转换后,各种水分条件下土壤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出现降低,水改旱条件下土壤氨基糖态氮含量显著提高,而旱改水条件下未知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在整个培养阶段,土壤铵态氮与酸解铵态氮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综上所述,氮肥施用到水田初期有利于提高土壤铵态氮和酸解铵态氮含量,随后这两种氮组分逐渐分解转化,而氨基糖态氮含量逐渐提升,氨基糖态氮是水旱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素的重要“中转库”。
    • 刘浩然
    • 摘要: 由于雨季和旱季的交替,水库水位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涨-跌交替状态,这会使得库区周围岩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动态循环过程中。这种周期性循环作用会对库区岩土体造成一种疲劳作用,使得库区岩体受到长期劣化,成为不可恢复的永久性破坏,而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库区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文章基于水-岩劣化作用下,对库岸边坡岩体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能为库岸边坡的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