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居民感知

居民感知

居民感知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63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建筑科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180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贵州民族研究、中国集体经济、城市问题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2016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2016年第四届旅游高峰论坛-民族旅游与传统文化等;居民感知的相关文献由52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方英、卢松、张捷等。

居民感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180 占比:99.01%

总计:26443篇

居民感知—发文趋势图

居民感知

-研究学者

  • 陈方英
  • 卢松
  • 张捷
  • 陆林
  • 黄海燕
  • 廉涛
  • 覃雪
  • 刘沛林
  • 史春云
  • 孙振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姗姗; 寇晓丽; 常江; 胡曾庆; 李成
    • 摘要: 为了解决存量背景下高密度建成区“无缝插绿”的困境,对目前关注较少的非正式绿地的概念、类型、价值和更新设计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对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的6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非正式绿地具有无人管理及覆盖自发生长植被的特征,可分为面状、线性及点状绿地,具有增强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绿地公平性、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营造居民安全健康社区环境等重要价值,居民对非正式绿地喜好存在偏差,研究表明该偏差与受访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密切相关。非正式绿地是城市绿地(广义)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用地转变、低扰提质、界面融合三种更新设计模式。
    • 王思宇
    • 摘要: 老旧社区作为城市中最脆弱的地区,其环境与居民健康问题十分明显。本文基于2016年CFPS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居民感知的社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老旧社区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健康高风险人群和环境要素,且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环境质量、社区治安状况、医疗服务质量等物质环境和邻里关系、社区归属感等社会环境对居民健康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将对健康导向下的老旧社区更新改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廖新月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县域,大多具有较强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积累,但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文旅发展战略不仅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有助于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而且经济投入相对低、百姓获益途径多且门槛低,成为不少民族县域进行乡村振兴的重点抓手。将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作为案例地,通过收集当地政府信息、群众意见,使用文献阅读法、深度访谈法、内容分析法,探讨在脱贫攻坚工作助推之下,民族地区县域文旅发展情况及居民感知。得到以下结论:1.此类民族县域社区居民普遍认同当地文旅资源和文旅产业发展现状;2.此类民族县域文旅发展大多仍处于发展初期,硬件设施与软件配套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张曼
    • 摘要: 基于社会表征理论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通道县侗族村寨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感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居民对旅游业带来的经济、环境以及社区影响的感知正向影响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感知;但居民对旅游业带来的利益冲突的感知负向影响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感知。提出了扩宽居民收益渠道、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规划、提高居民的文化感知意识等建议。
    • 欧阳梦玥; 陈琼
    • 摘要: 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在此实行的生态工程的实施效应十分重要。湟源县所处地理位置具有农牧耦合优势,近年来该县在生态建设上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将卫星遥感技术与问卷调研数据相结合,从不同时期的湟源县土地利用分类情况和居民在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感知入手,对湟源县的生态工程实施效应进行分析。发现:①湟源县近30余年来生态工程实施效应显著,尤其是近16年,在城乡建设用地大幅扩张的前提下植被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②生态工程的实施给湟源县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明显改善,空气、水等质量明显上升。③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给部分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人地关系平衡的处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升,有关政策和机制需更加完善,确保达到生态工程实施为自然、社会和公众三方带来益处的目的。
    • 刘巧巧; 夏汀舟; 黄贻强; 李涵圳; 张文婧
    • 摘要: 本文以杭州市居民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现状及居民满意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建议。采用分层抽样与偶遇抽样相结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层群体对城市大脑了解存在差异性,卫生健康和便民服务模块使用人数最多,特定人群对特定模块由对应需求,总体满意度受便民服务、交通出行等模块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形成有力技术支撑,基层社区应加强对内宣传力度,建设完善社区微脑,居民应配合城市大脑建设,积极发表反馈意见。
    • 王耀斌; 赵金行; 秦泽青; 王美珍; 潘应刚; 赵瑞涛
    • 摘要: 基于特色旅游村寨扎尕那331位居民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政策制度、外部环境、发展条件等4个方面探讨扎尕那村居民的返贫风险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扎尕那居民返贫风险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劳动能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脱贫致富思想意识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景区的距离、教育支出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体健康、惠民政策不弱化、参与乡村旅游会显著降低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性别、年龄、社会保障对居民返贫风险感知水平影响不显著。
    • 刘远程; 陈楠; 任贺; 周健美
    • 摘要: 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升级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旅游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内有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大多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角度切入,基于居民感知视角探究其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因此,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层面对平顶山转型发展旅游建设内容进行细化分析,通过SPSS 24.0将21项建设内容定位在IPA分析图的继续保持、重点改善、无须优先、过度努力4个象限矩阵中,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污染治理、加强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
    • 胡志美; 刘嘉纬
    • 摘要: 旅游扶贫的核心焦点是贫困人口,但旅游扶贫带来的效应却是惠及大多数人口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和评价是衡量旅游扶贫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梳理旅游扶贫效应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以片马镇全体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居民旅游扶贫感知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地旅游扶贫效应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片马镇旅游扶贫综合效益良好,但各方面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中政府作为感知的评价最高,其次分别是环境效应感知、社会文化效应感知、经济效应感知、居民参与意愿感知和居民参与能力感知。片马镇应该立足于居民旅游扶贫感知评价结果,以感知差异为依据,对旅游扶贫后续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 王欣欣; 王怡; 郭萌; 赵权党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部分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国家对于贫困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旅游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能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脱贫途径被广泛采用.棣花古镇的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科学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的基础上完善进一步工作计划.文中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居民感知视角发掘棣花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建立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对棣花古镇的旅游扶贫绩效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从提高居民旅游扶贫参与意识、拓展棣花古镇旅游项目领域和完善棣花古镇旅游扶贫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棣花古镇旅游扶贫绩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