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棕地

棕地

棕地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71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45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资源开发与市场、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5城市规划学会年会等;棕地的相关文献由23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天能、时小兵、张堂庆等。

棕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9.7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545 占比:90.09%

总计:1715篇

棕地—发文趋势图

棕地

-研究学者

  • 李天能
  • 时小兵
  • 张堂庆
  • 廖廷茂
  • 覃伟权
  • 王宏
  • 徐毅
  • 林坚
  • 黄山春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姗姗; 寇晓丽; 常江; 胡曾庆; 李成
    • 摘要: 为了解决存量背景下高密度建成区“无缝插绿”的困境,对目前关注较少的非正式绿地的概念、类型、价值和更新设计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对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的6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非正式绿地具有无人管理及覆盖自发生长植被的特征,可分为面状、线性及点状绿地,具有增强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绿地公平性、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营造居民安全健康社区环境等重要价值,居民对非正式绿地喜好存在偏差,研究表明该偏差与受访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密切相关。非正式绿地是城市绿地(广义)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用地转变、低扰提质、界面融合三种更新设计模式。
    • 蔡云楠; 何志文; 梁锐
    • 摘要: 棕地开发与再利用是城市土地供给的重要途径。当前,棕地规模大、治理对象难以识别、修复标准相对单一、规划体系与生态修复脱节、公众认知与参与不足等是其治理和再利用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本文以棕地再利用为出发点,结合棕地影响阈值,明确人体健康指标,分类确定棕地再利用标准。采取应对多种情景的风险回避、全生命周期的损失控制、多利益群体的风险转移、多种技术的风险承担等措施,从规划对象、修复标准、规划内容与流程、管理体系、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基于风险管控的棕地治理和再利用规划的建议。
    • 胡晓畅; 王枫
    • 摘要: 棕地改造,即对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格局变迁及功能转变而逐渐增多的闲置工业及商业用地或设施进行改造,以解决部分影响或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是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以“棕地”概念的提出与定义为出发点,讨论棕地改造的目的、原则、特征,结合国内外著名棕地改造实例,分析棕地改造的主要设计手法,探索棕地改造之于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
    • 冯雪; 高祎
    • 摘要: 棕地,即曾经有工业或商业价值,但现在被弃置的废弃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地类型,它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及生态破碎化,但也见证了城市中工业的兴衰历史。棕地景观设计是一种传承工业文脉,延续场地精神,为棕地改造提供新思路的景观设计形式。本文以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其园内废弃的京张铁路以及废弃工业设施的景观化改造入手,通过实地调查,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其设计手法,以期为其他棕地的景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 向海兵; 林杨; 肖炜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传统产业的衰落,导致一些土地被遗弃,这些棕地阻碍了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效修复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业污染场地及废弃的土地,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从生态特性、观赏特性两方面,研究长沙市棕地生态修复及其生态与景观效应。记录植物共49种,其中,乔木15种、灌木23种、地被植物7种、藤本类植物4种,通过综合评价经过生态修复的棕地样地,其综合评价排名如下:A类地>D类地>E类地>C类地>B类地,并以此为依据,对长沙棕地生态修复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 陈琪; 黄瑞; 李金芮; 刘百川
    • 摘要: 成都四环内现存的大量棕地,对成都市大力发展公园城市有极大的阻碍作用,不仅破环城市的形象,也对整个成都市的水资源形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以成都四环内主要水域100 m缓冲区范围内现存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源-汇”理论研究了棕地形成的面源污染风险及划分污染风险等级。通过GIS、ENVI等技术手段,将棕地作为污染源,对其所在空间位置的各种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差异性,将各指标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成都市四环内棕地污染向环境中扩散的最小累计阻力值,并根据阻力值划分出了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成都市主要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金牛区、成华区、青羊区,主要的水系中的府河、清水河、摸底河都从极高风险去中穿过。对于城市主要集中治理棕地以及城市水资源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詹姆斯·希契莫夫; 杭烨
    • 摘要: 通常来讲,棕地在美学上并不具备吸引力,风景园林业内推崇棕地的风潮本质上是人们对弹性景观、自我调节、原始景观日渐浓厚的兴趣,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多样的生态过程、功能强大和低成本等优势。传统的棕地重建方法是允许现场介入,等待随之发生的连续生态演替,促进新植被类型的自发形成。然而,棕地的植被一般与场地周围的植被类型相近,植被多样性缺乏的棕地,其场地周围通常也是缺乏植被多样性的。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应更多关注场地的长期管理,更加着重于对场地现状的生态学和园艺学的理解。通过播种或种植那些不能自行定殖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长期的管理来塑造景观,最终棕地将形成复杂的植被空间结构和丰富的植被类型。
    • 熊瑶; 魏平
    • 摘要: 为提高城市的整体人居环境的质量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设施棕地必须要进行景观更新,已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城市交通设施棕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景观更新的要点.并针对污染问题进行修复设计.从隐性和显性两方面,对城市交通设施棕地景观生态设计.城市交通设施棕地需要整体考量场地各方面条件,根据场地污染源类型、污染程度和生态修复的经济效益,从隐性和显性两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
    • 郑晓笛
    • 摘要: 棕地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前沿热点议题,其改造利用过程极其复杂,挑战度高,设计应对策略仍处于艰难的摸索前行阶段.在认知维度,应针对棕地的污染特征,厘清狭义棕地与广义棕地的概念.在机制维度,本文回顾棕地引起关注的标志性事件及推动其快速进程的两大事件提出棕地再生的"压力—动力"二元驱动机制.本体维度要抓住"棕色土方"这一核心本体要素选择相应的再生策略.区域维度需建立"棕地群"的识别分析体系进而构建"棕地专项规划"以推进整体性策略.生命周期维度,引入物质流分析视角以解读棕地产生背后的物质动态流动关联性.
    • 席茹阳; 王犇
    • 摘要: 工业时期遗留下的棕地具有闲置性、污染性、难再开发性、潜在为害性、景观风貌差等特征,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棕地的现状类型,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及其治理方法,探究多种类型的棕地改造与再开发项目,得出棕地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处理方式,对城市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