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影响
旅游影响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农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317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丝绸之路、农村经济与科技、旅游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等;旅游影响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林、张捷、卢松等。
旅游影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317篇
占比:98.71%
总计:26661篇
旅游影响
-研究学者
- 陆林
- 张捷
- 卢松
- 唐培
- 孙九霞
- 张国超
- 李东和
- 钟永德
- 殷红梅
- 牛莉芹
- 程占红
- 肖佑兴
- 薛熙明
- 张爱平
- 罗芬
- 覃雪
- 马耀峰
- 俞金国
- 刘德秀
- 卢双鹏
- 吴必虎
- 唐雪琼
- 张文
- 徐红罡
- 杨效忠
- 杨洋
- 欧阳润平
- 王丽华
- 王娟
- 秦远好
- 胡卫伟
- 艾尔西丁·伊明
- 苏静
- 谢婷
- 贾巧云
- 赵振斌
- 邹统钎
- 郭伟
- 陈金华
- 麦麦提依明·马木提
- 黄燕玲
- 万先进
- 何欢
- 保继刚
- 刘娇月
- 刘永丽
- 吴新宇
- 周儒
- 周学军
- 周灵飞
-
-
程绍文;
冯娟;
张毅;
陈闻天
-
-
摘要:
以武当山文化遗产地为案例,通过2014年及2018年游客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检验了文化遗产旅游的文化教育和价值传播功能。研究发现:1.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可以显著提升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家和谐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的知识了解、情感态度及行道意愿,具有显著的文化教育及价值传播功能;2.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对游客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与认知、情感与态度的影响要显著强于文化遗产旅游对游客行道意愿的影响,冬季游客在知识与认知、情感与态度上所受的影响强于夏季游客;3.游客的旅行方式、景观偏好、旅游满意度、游客受教育水平程度不同影响着文化遗产地游客的受益程度。
-
-
罗鲜荣;
吴珊珊
-
-
摘要:
该研究旨在揭示旅游发展引导乡村社区生计变迁的过程,采用了案例研究方法,以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景区内外三个社区为例,分析了丹霞山旅游发展过程对本地社区居民生计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丹霞山景区内外三个社区均因当地旅游发展改变了其原有的生产方式,相比于景区外的青湖塘村,位于丹霞山山门内核心景区附近的瑶塘村和断石村较早便受益于旅游发展,且受益程度相对较高。同时,丹霞山景区山门内外社区村民的土地所有权因旅游发展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其从旅游发展中受益的方式与程度。该研究呈现了旅游影响伴随着与核心旅游资源距离增加而削弱的递减效应。
-
-
王晨红;
张爱平;
张伊
-
-
摘要:
本文采用访谈结合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通过数据统计、扎根理论等多元化的方法,刻画扬州市区女性居民的休闲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旅游发展对女性居民休闲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女性居民的休闲行为具体表现为动机多元化,偏好于娱乐消遣和旅游观光类活动、休闲时段午间化、整体消费水平和满意度较高。(2)女性居民的休闲空间距离远、偏好于户外参与型休闲场所,出行以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为主。(3)女性居民的休闲行为受个人偏好、闲暇时间、家庭特征、区位空间、旅游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4)景区以环境等吸引力要素一方面促进女性居民的休闲动机、继而产生决策和行为;另一方面吸引旅游者和经营者进入。在设施一定的情况下,挤出部分女性居民的休闲空间,总体上能够实现空间互容。
-
-
玄娟娟
-
-
摘要:
自媒体以其平民化、个性化、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实时性强、娱乐体验性灵活等特点,迎合了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成为自驾车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从而对自驾车旅游者出游前、出游中和出游后三个阶段的旅游决策都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自驾旅游者的旅游认知需求、信息搜集、判断决策和出游决策、旅游评价等,探讨了基于自媒体环境下自驾车旅游者旅游决策影响,最后提出自媒体环境下自驾车旅游发展对策建议,以期对自驾车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
陈晓华;
邓维龙
-
-
摘要:
近年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及其影响研究的进展。既有研究内容集中在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多元旅游开发模式及旅游开发对保护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旅游开发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效促进了村落功能转型与空间活化,同时也对村落乡土景观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带来压力。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完善研究理论与方法;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特色旅游资源,探索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振兴路径与模式;维育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从不同空间尺度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等,是未来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亟待加强的方面。
-
-
余丹
-
-
摘要:
本文选取湛江作为滨海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滨海旅游影响的感知.通过调查发现,湛江社区居民对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感知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且大部分居民对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呈现积极的态度,仅少部分居民对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持消极态度.基于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进行讨论,以期改变社区居民对滨海旅游发展的消极态度.
-
-
姜辽;
雷熠雯;
张洁
-
-
摘要:
研究援引法兰克福学派"审美救赎"思想与旅游影响历史谱系,以深圳大芬油画村为案例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旅游引导文化产业空间审美修复的基本特征与内在机理.研究结论有:(1)商品化导致艺术的美学"灵韵"消散,旅游业可以吸收艺术的美学价值,并加以审美化改造,形成气氛美学作为现代生活的一种补偿,但是大众游客的知觉很难有效参与到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之中,美学接受效果有限.(2)大众游客基于经验和知识逻辑展开审美体验,日常生活经验、文化审美经验和艺术知识既是审美体验的前提,又是知觉通往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的中介,经验和知识的丰度决定了审美理解的深度,审美理解影响审美情感的深入.研究结论在拓展旅游审美基础研究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园的文旅融合、城市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
金华珍
-
-
摘要:
旅游业不仅能促进旅游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旅游地居民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该研究以旅游地居民视角,通过实地访谈,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方面探讨金达莱村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正面感知效果更大,但有些负面感知也不可避免.结合和龙市金达莱村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和居民参与度等方面的负面感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金达莱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
黄菁;
王立国;
黄婧轩;
黄志萍;
秦乾翔
-
-
摘要: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基于乡村旅游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变量中农户对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农户秸秆还田的意愿和了解程度对秸秆还田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主观规范中农户与周边村民和亲戚之间的交流频率、将绿色农产品卖给游客的意愿、政府宣传力度和合作社的影响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知觉行为控制中家庭从事旅游业人数和文化程度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影响极显著.因此,在村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会议等形式提高农户认知水平,建立农田保护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多样化、农村产业形式多样化,推动农业环境友好型建设.
-
-
李江海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现代化建设紧跟其后.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而黔南地区以农村为主,相对较为落后,所以随着旅游业带来的城镇化,乡村的居所也随之不断变化.本文选取黔南州地区长顺县神泉谷景区,提出影响民居设计的因素与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近年来黔南当地的民居发展作出思考和展望,以便准确把握黔南乡村民居的发展方向,并能够设计出使当地村民感到舒适和幸福的居所.
-
-
马聪玲
- 《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世界杯作为超大型赛事对举办地产生的影响是综合和深远的.本研究以韩国为例,探讨了2002世界杯对韩国入境旅游的短期影响.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讨论:其一,世界杯在赛事期间(2002年5月底至2002年6月底)对韩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其二,世界杯在赛后(即2002年7月份至2003年4月份)对韩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本研究认为世界杯对短期入境旅游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客流的波动上,短期影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参赛国市场、非参赛国市场与举办地传统旅游客源市场的关系问题.短期影响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市场因素和操作性因素.2002世界杯对韩国入境旅游影响的主要借鉴意义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注重大型赛事旅游的特殊性;其二,做好大型赛事客源市场分析;其三,着眼于大型赛事的长期旅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