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525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56篇、会议论文559篇、专利文献3134篇;相关期刊1289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农村经济与科技、中国名城等; 相关会议170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等;传统村落的相关文献由73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伯华、余压芳、窦银娣等。

传统村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56 占比:55.77%

会议论文>

论文:559 占比:6.70%

专利文献>

论文:3134 占比:37.54%

总计:8349篇

传统村落—发文趋势图

传统村落

-研究学者

  • 李伯华
  • 余压芳
  • 窦银娣
  • 陈晓华
  • 刘沛林
  • 赵玉奇
  • 王希
  • 田聪
  • 韦宝畏
  • 余韬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冰
    • 摘要: 农村生态社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区发展新模式,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下,文章首先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内涵进行深入阐述,其次梳理了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推动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相关对策和建议主要涉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健全农村环境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经济生态发展,通过这些来提供相关可行性参考.
    • 肖建虎; 连华; 聂晓康
    • 摘要: 以甘肃省文县哈南村为例,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和考察,总结分析哈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整合策略,以期提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的整合效果.
    • 张蕾; 汤昪; 陈雨秋; 于婧
    • 摘要: 针对湘西州传统村落特点与景观特征,结合AHP层次分析法,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角度出发,构建湘西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完整性评价体系,以该地区20个传统村落进行实证研究,评价其文化景观的完整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物质文化景观的8项评价指标中传统民居建筑平均得分值最高,完整性较好,但工业用具完整性较差;2)非物质文化景观的7项评价指标总体得分较高,完整性程度较好,最高为节日,最低为织染;3)20个湘西州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总体处于较好保护状态,文化景观完整性水平较高,内部差异性一般.研究结果对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郭彩霞; 杨帅; 刘淑兰
    • 摘要: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乡村文脉、民俗风情延续的关键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激发传统村落的新活力,同时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福建各地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在复兴文脉、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但部分传统村落仍面临保护主体匮乏、产业发展单一、文化创新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传统村落活化现状进行解读,进而提出对传统村落活化的策略,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 袁金鸽; 刘昱; 张梦丽
    • 摘要: 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导向引领下迎来了新的机遇.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浩瀚悠久的历史形成的传统村落别具一格,研究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南省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相关数据,结合ArcGIS等工具采用空间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其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传统村落有以下特点:(1)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并形成了三个高密度分布区:豫中平顶山、豫西北安阳鹤壁和豫南信阳;(2)河流水系、道路交通通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河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3)以村民为主、多元主体赋能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以达到村落的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共融发展.
    • 魏成; 成昱晓; 钟卓乾; 肖大威
    • 摘要: 自国家颁布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以来,各地普遍掀起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热潮。但其保护利用成效并不彰显,传统村落的“物质性衰败”与“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多数传统村落面临实施评估缺乏与建管不力的挑战。在综合分析规划实施与管理评估特征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由保护利用实施成效、保护措施与监管构成的评价方法,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与管理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期为传统村落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 陈锦华; 杨婷; 宿文俊
    • 摘要: 意象指的是客观事物在人心中所形成的主观感受,在心理学上意象指的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组织与融合。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原始社会文明的起源地,是响应国家大时代发展下的文化号召,是专家学者们钻研历史、传承文明的活化石。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中将城市中的物质形态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种意象元素,这五个意象要素通常被人们用来做城市规划等设计。文章所及的村落意象就是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五要素的再运用。
    • 叶怡君; 龚克; 张哲铭
    • 摘要: 传统村落空间是村落叙事的重点场域,同时也蕴含着村落重要历史事件的线索。在传统村落空间引入叙事空间理论,使空间营造显现传统文化基因,凸显村落特色。文章以桂林江头村为例,通过挖掘江头村重要历史事件和特色文化来确定叙事要素与叙事主题,从而构建叙事空间结构,并对江头村的空间提出叙事策略。
    • 周丽; 胡金龙; 李琳; 艾烨
    • 摘要: 选取桂北地区40个开发水平较高的旅游村落进行旅游开发驱动因子分析,建立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借助SPSS、ArcGIS软件,探究桂北地区20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潜力.结果显示:桂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影响因素中,人文因素权重大于自然因素;10个旅游开发驱动因子中,高级景区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的影响最大,旅游开发强潜力型传统村落有72个,中等潜力型有61个,弱潜力型有76个.据此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研究结果可以为桂北地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 李正军; 武超群
    • 摘要: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湖州地区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探索其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结构组织、耦合机理及机制规律,为欠发展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研究发现:①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呈现多样性、组织性、创新性耦合的机制特征;②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是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但耦合协调度指数反映更客观;③2010—2019年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趋势进展明显,两者的发展指数、耦合度指数及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活化与乡村产业结构更新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