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76
华中建筑
2022
1
掌桥科研
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文档翻译
学术分析
论文查重
文档转换
科技查新
首页
成为会员
我要充值
退出
我的积分:
中文会员
开通
中文文献批量获取
外文会员
开通
外文文献批量获取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我的包量
我的余额
登录/注册
文献导航
中文期刊
>
中文会议
>
中文学位
>
中国专利
>
外文期刊
>
外文会议
>
外文学位
>
外国专利
>
外文OA文献
>
外文科技报告
>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美国国防部AD报告
美国能源部DE报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
美国商务部PB报告
外军国防科技报告
美国国防部
美国参联会主席指示
美国海军
美国空军
美国陆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
美军标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美国国土安全数字图书馆
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
兰德公司
美国政府问责局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图书馆
OALIB数据库
在线学术档案数据库
数字空间系统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机构库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
美国政府出版局(GPO)
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字图书馆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
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
美国能源部文献库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美国陆军协会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
英国空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导弹威胁网
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
法国国际关系战略研究院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宇航联合会
美国防务日报
国会研究处
美国海运司令部
北约
盟军快速反应部队
北约浅水行动卓越中心
北约盟军地面部队司令部
北约通信信息局
北约稳定政策卓越中心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
美国国防预算办公室
美国陆军技术手册
一般OA
科技期刊论文
科技会议论文
图书
科技报告
科技专著
标准
其它
美国卫生研究院文献
分子生物学
神经科学
药学
外科
临床神经病学
肿瘤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公共卫生&环境&职业病
应用微生物学
全科医学
免疫学
动物学
精神病学
兽医学
心血管
放射&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儿科
医学进展
微生物学
护理学
生物学
牙科&口腔外科
毒理学
生理学
医院管理
妇产科学
病理学
生化技术
胃肠&肝脏病学
运动科学
心理学
营养学
血液学
泌尿科学&肾病学
生物医学工程
感染病
生物物理学
矫形
外周血管病
药物化学
皮肤病学
康复学
眼科学
行为科学
呼吸学
进化生物学
老年医学
耳鼻喉科学
发育生物学
寄生虫学
病毒学
医学实验室检查技术
生殖生物学
风湿病学
麻醉学
危重病护理
生物材料
移植
医学情报
其他学科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主题
主题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高级搜索 >
外文期刊
外文会议
外文学位
外国专利
外文OA文献
中文期刊
中文会议
中文学位
中国专利
外文科技报告
清除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
>
建筑科学
>
工业技术
>
华中建筑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CSTPCD
Huazhong Architecture
本刊为大型综合性建筑学术期刊。着重建筑学领域内理论研究上的深度报道和设计、科研、教学实践经验的传播。重国情、民情、民俗,重学科渗透。该刊栏目宽广,古今并蓄,中外兼容,是名播海内外的充分展开争鸣的建筑学术园地。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经济信息网、世界期刊博览中心(深圳)入选期刊以及国外ICONDA、EI、SCI、JST、INSPEC检索系统收录期刊。
更多
发文量:
9651
被引量:
2255
H指数:
2
开始收录时间:
CNKI综合因子:
维普期刊影响因子:
万方期刊影响因子:
创刊时间:
华中建筑
-联系信息
主编:
俞红
电话:
027-87337346
邮箱:
hzjz1983@163.com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9号
邮编:
430071
收录汇总
刊内文献检索
投稿信息
刊期浏览
2022
1期
2021
12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20
4期
2期
12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9
4期
3期
12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8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7
9期
8期
6期
3期
11期
10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6
9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5
12期
1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4
8期
7期
5期
2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3
8期
4期
12期
11期
10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2
9期
4期
2期
12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1
8期
7期
6期
4期
3期
2期
12期
11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10
9期
8期
6期
12期
11期
10期
1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9
8期
6期
5期
3期
2期
12期
11期
10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8
9期
8期
7期
5期
4期
3期
12期
11期
10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7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2期
11期
10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6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2期
11期
10期
1期
12期
11期
10期
9期
8期
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5
B07期
B0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z1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4
B07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3
6期
5期
2期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2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1
6期
5期
4期
3期
2期
1期
2000
3期
2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9
4期
3期
2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8
4期
3期
1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7
4期
3期
1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6
3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5
4期
3期
2期
1期
1994
3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3
2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2
4期
3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1
2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90
4期
1期
4期
3期
2期
1期
1989
4期
2期
4期
2期
1期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期
学科
年度
全选(
0
)
清除
导出
排序:
按相关性
按时间降序
按时间升序
共
4384
条结果
1.
浅谈现代大型综合性医院设计——医用气体篇
陈允玉;
陈雄风;
林安格;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医用气体系统设计是现代医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设计和建设好一套整体化、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医用气体系统,既可提高医院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又可保障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更是我们医院基建工作者们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该文重点阐述氧气、压缩空气、负压吸引系统等3种常见医用气体系统的设计心得,以期在医院设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医用气体系统;
设计;
安全;
氧气系统;
压缩空气系统;
负压吸引系统;
2.
建筑夜景照明的艺术营造方法研究
安平;
刘劲芳;
王彪;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建筑夜景照明已成为展现当代都市经济繁荣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筑夜景照明是将人工光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要满足科学的量化指标,还应考虑光的艺术内涵,以满足人们对光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挖掘和梳理建筑夜景照明中灯光与建筑之间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的艺术营造手法,为建筑夜景照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使建筑夜景照明成为展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美丽景象,进而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品质.
建筑;
夜景;
灯光;
艺术营造;
3.
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生态工业新城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清远华侨工业新城为例
田燕;
侯亚琴;
苏文龙;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近年来,生态工业新城作为传统大规模工业园升级形成的新生综合体受到较多关注.在产业转移背景下对生态工业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展开研究,分析影响空间发展模式的三个主要因素即生态系统、交通系统及产业结合模式,并以广东清远华侨工业新城为例,探索其合理的空间发展模式为轴线带状的组团式增长模式,同时为国内生态工业新城的空间发展模式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产业转移;
生态工业新城;
空间发展模式;
清远华侨工业新城;
4.
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产业园规划探讨——以武陟科技产业园概念规划为例
曹坤梓;
李培;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将由单一生产园区向产、研、服协同发展的综合园区转变,基于此,科技产业园规划需要站在构建宜业宜居创新型综合城区的角度,探讨适宜的规划方法,顺应园区发展方式的转变.武陟科技产业园概念规划提出多元协同、复合共享、环境优质、集约灵活的规划理念,并在园区的功能组成、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组织、绿地景观组织和建筑空间组合等方面予以应用,以营造一个富有特色与活力的科技产业园,为类似的规划提供借鉴.
转型;
科技产业园;
规划;
5.
北京香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与空间架构研究
张娟;
朱刚;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该文通过对北京香山地区历史建筑的资料分析与现状调查,深入了解以慈幼院建筑为代表的北京香山地区近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类型、分布特征、使用及保护现状等情况.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阐述香山近代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与保护意义.进而结合GIS地理信息分析,针对各类建筑的历史信息、风格特征、保护等级、环境条件等因素,提出以"点"成"线",延伸至"面"的香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构想与空间架构,为此项目的进一步保护修复与适应性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北京香山;
慈幼院近代建筑;
保护规划;
空间架构;
6.
大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特点分析——以唐大明宫遗址为例
毕景龙;
贺嵘;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文物保护法中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应设置保护范围,外围可设置建设控制地带.大遗址不同于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大遗址突出的特点是使其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工作带有一定特殊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大遗址建设控制地带成为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区域城市发展之间矛盾冲突的重点区域.因此,认识大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特殊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促进建设控制地带区划的合理性,对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市;
大遗址;
建设控制地带;
特殊性;
7.
武汉近代教育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陈李波;
余格格;
徐宇甦;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汉口开埠之后,武汉近代教育建筑作为其近代建筑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种建筑类型,反映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过程.武汉近代教育建筑既有对西方学校建筑元素吸纳与创新,也有对武汉地域建筑风格传承与延续.该文对其地域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教育建筑创作与实践有所启示和帮助.
武汉;
近代教育建筑;
地域性;
8.
中国传统园林的分形几何美学——对西方的欧氏几何美学的反叛
冯艳;
田芃;
田朝阳;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从设计构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西方园林设计构图的几何学基础.以欧氏几何为基础的西方园林构图理论,造成了静止、孤立、片面的空间特性;以分形几何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园林,造就了动态、联系、整体的空间特性.欧氏几何是解读西方园林构图的钥匙,是西方构成美学的基础;分形几何是解读中国传统园林构图的密码,是中国构成美学法则——分形美的基础.
欧氏几何;
分形几何;
构图原理;
师法自然;
传统园林;
分形美学;
9.
城市针灸:贫民窟'再生'的催化研究
吴盈颖;
王竹;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13th IAHH国际学生设计竞赛(ISDC)关注"城市边缘区的人居环境",参赛作品"城市针灸"将视角聚焦在越南胡志明市非正规聚落贫民窟的改造更新研究,提出用小尺度渐进的城市针灸方法刺激贫民窟的物质空间催化"再生",同时激发经济活力,形成从自发建造到自觉共建的循环再生模式,弱化传统大拆大建规划方法在介入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在贫民窟里做建筑",需要对场所有更客观全面的理性认识和解读,从而创造与周边社会文化空间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的人性化居住空间环境.
城市针灸;
贫民窟;
催化再生;
非正规性;
10.
基于视线分析的住区空间研究
陈铭;
徐亚琪;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现阶段住区空间尺度的大小主要受到建筑退距和日照影响较多,而忽略了从人的感受出发考虑空间尺度.该文在ARCGIS基本的可视分析功能的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开发,模拟人的视线的范围,并将其量化成具体的计算数据,通过计算视线未被遮掩部分与全部空间之比,得到空间开敞度值.对多个住区不同空间进行视线分析,得到评价住区内部空间开敞程度的取值范围,以及分析影响空间开敞度的相关要素.
视线分析;
住区空间;
GIS;
空间开敞度;
11.
大学校园新校区交通系统的规划策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周宗渊;
陈剑;
谢琥;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随着新建校区规划建设速度的加快,校园内部交通、校区间交通已经成为社会和师生关心的重大问题.该文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分析校园交通布局和校区师生出行特征,研究校园交通系统本身的规律性,提出校园内部交通优化策略,包括提高校园道路的疏解能力、混合交通的改善与分离、校园停车空间的优化,以及校园外部交通优化策略,包括外来机动车的组织与管理、校园公交服务的设立等.
大学校园;
交通系统;
规划策略;
12.
基于时间维度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武汉市青山区'红房子'改造为例
张瑜;
刘晓晖;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重点分析"时间"维度在历史街区三维空间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持续性影响,以武汉青山区"红房子"八、九街坊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各重要时间点大事件对街区现状的直接冲击.在街区更新方面,对区内建筑提出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价值梯度评价方式,从时间故事场景和轴线序列的设计等方面提出基于时间维度的更新策略,对建国后工业住宅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有一定参考价值.
历史街区;
时间;
"红房子";
更新;
13.
山水村居——四明山区晓云村的长屋聚落研究
卓旻;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1期
摘要:
四明山区村落是浙江地区的典型传统丘陵聚落,因地处山区,保持仍较完好,对于江南传统村居在环境适应性研究方面有较高价值.其典型村落是依山傍水的晓云村,晓云村的村落格局因借山形水势,带有典型的江南村落的文人情怀.村落的主要居住建筑形成长屋聚落,代表了浙江山区的典型居住形式.长屋作为一种建筑单体原型造型简单,但该形式和山水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山水一体营造的建筑观,为当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山水村落;
长屋;
14.
电影建筑与建筑实践
王慧;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电影和建筑,都是关于空间的艺术.电影用影像渲染场所空间,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让人陶醉其中:建筑用表皮和结构创造真实空间,提供生活化场景的载体,是人类城市生活的依托.长期以来,传统的建筑学一直将建筑的形象特征简化为平面化二维图像,建筑设计也总是停留在平面作图的层面上,随着影像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新的突破,人们可以以一种"影像化"的思维方式来探讨建筑的本质问题,对设计者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并具有实验性的.
电影建筑;
感知;
时空体验;
影像化;
15.
基于PM2.5分布不均现象的城市居住区景观格局分析
吴正旺;
王岩慧;
单海楠;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以PM2.5为主要诱因的灰霾污染对我国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国内外对PM2.5浓度分布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城市居住区等中、小尺度景观上普遍存在着PM2.5浓度分布的不均匀现象.造成这种不均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居住区景观格局的不同、机动车道等污染源的不均匀分布、建筑布局方式的差异、绿地率的大小以及绿地植物群落构成的优劣等.在城市居住区规划的选址、居住区景观格局的总体规划、住宅建筑与绿地等开放空间的结合设计、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最佳绿地率的确定以及建筑高度安排等方面遵循若干设计导则,可改善其微环境、减少居民的PM2.5暴露.
PM2.5;
不均匀分布现象;
城市居住区;
景观格局;
优化;
16.
浅山区地下停车库建筑设计方案的探析与优化
李文盛;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在浅山区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上,在土地、环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地下停车库与周边相邻建筑间的关系,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车库的有效利用率,创造更合理的停车空间.该文根据居住区的所在地形特点和停车需求,对地下汽车库的规模、分类、建筑布置形式、结构形式以及车库与住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介绍,为浅山区居住区地下车库的设计提供借鉴.
浅山区;
地下停车库;
住宅;
停车率;
方案设计;
17.
庐山近代建筑结构艺术
陈伟军;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该文首先从历史视角阐述了庐山近代中西合璧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石材作为建筑主体结构材料的成因.其次,从中西传统文化层面剖析了庐山近代建筑呈现自然美的深层原因.该文重点挑选了庐山近代建筑的经典案例,通过石材加工、砌筑等构建细节,展示了庐山近代建筑精彩纷呈的结构艺术,揭示了西方建筑文化与本土工艺的结合对于近代建筑风貌的深刻影响.最后,文章指出了庐山近代建筑的结构艺术性,是庐山世界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庐山近代建筑;
结构艺术;
自然美;
中西合璧;
世界文化遗产;
18.
网络社会中居民行为影响下的效益性文化设施布局——以书店为例
刘代云;
安芸睿;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网络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居民的行为活动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影响.其中,对效益性公共文化设施中的书店影响比较明显.该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提出网络社会下书店的空间布局策略,使书店健康发展.首先论文对影响书店空间布局的居民行为进行了解析,然后通过资料整理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网络社会下居民行为的变化以及书店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密度、数量以及选址等方面的变迁,最后通过分析居民行为对书店变化的影响提出书店空间布局的营造策略,即网络社会下书店布局要做到数量合理、网络化分级布局、功能的多样化设置.
网络社会;
居民行为;
书店;
空间布局;
营造策略;
19.
西北诸流域:乌鲁木齐城市空间营造
赵冰;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该文是个案研究系列之西北诸流域乌鲁木齐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对乌鲁木齐城市族群的更替叠累及城市空间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族群迁徙;
城市空间营造;
西北诸流域;
乌鲁木齐;
20.
关于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思考
彭历;
崔易梦;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和纪念情感物化于园林的表达形式,贯穿于风景园林的整个发展历程,在当代呈现出特色化发展的时代特征.该文从解读纪念性景观的内涵入手,对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表达、环境载体塑造、空间模式语言以及设计趋势进行剖析,挖掘当代纪念性景观的文化价值及教育意义.
纪念性景观;
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
21.
历史环境下的思考——沈阳北塔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计
黄纳;
张龙巍;
黄勇;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该文从气候、历史和城市肌理的角度出发,对历史环境中新旧建筑的融合、严寒地区适老建筑设计的特征和单元空间组合设计的类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进而提出了沈阳市北塔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计实践中环境呼应、新旧对话和适老设计的创作思想.
历史环境;
环境呼应;
新旧对话;
适老设计;
22.
寻找失落的空间——三峡大学校园空间再设计研究
高佩琳;
武思标;
张洋;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该文首先阐述了失落空间的概念,并说明了失落空间对于人的影响,作者通过对三峡大学校园这一载体进行研究分析,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找出了校园失落空间产生的起因,分别从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部空间、广场和林荫路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失落的原因,并针对于失落空间的再设计进行了探讨,力求对失落空间进行改造以使其重获生机,让物质空间、校园生活和人文脉络得到融合,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失落的空间;
消极空间;
空间重构;
23.
台湾法鼓山佛教文化园区规划理念与实践
林维斌;
杨宇亮;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台湾法鼓山佛教文化园区采用的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遵循自然共生的法则,注重其实用性与生态性的一种规划理念.在多元且开放的社会形势下,园区在空间规划上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分别以学院区、修持区、佛教文化区和生态公园区的划分来达到教育、休闲娱乐以及修行的目的.在园区的活动安排上,注重人文关怀及社会教育的功能,并且积极推动"人间佛教"的社会理念.在建筑设计上,做到对现有地形与地貌的最大化保护,并且使其融入自然环境中.研究透过卖地调查的方法对园区的整体规划与建筑形式进行了分析,从而较为科学地认识到台湾法鼓山佛教文化园区的创新与文化价值所在.
法鼓山;
佛教文化园区;
行为特征;
多元化;
人间佛教;
24.
微妙的和谐——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得主奥唐纳与特梅
杨鹏;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该文着重介绍2015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得主——爱尔兰建筑事务所"奥唐纳与特梅".在简要介绍爱尔兰现代建筑发展与两位建筑师的背景资料之外,详细地分析了奥唐纳与特梅的设计哲学.以三个建成的代表作为例,从建筑体型和材料组合两方面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从有机建筑的层面,分析建筑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
微妙;
和谐;
体型;
材料;
有机建筑;
25.
风情水乡,生态商港——吉林市棋盘商贸休闲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解析
侯钰;
袁敬诚;
黄木梓;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开发建设逐步扩大,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形态特征与社会效益之间达到平衡统一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该文以吉林市棋盘商贸休闲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方法,充分结合自身内部条件,依托优势,因地制宜,提出确立多元功能、重构生态格局、营造场所氛围、完善休闲体系的开发策略,力图打造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地域个性的品牌区域.
吉林市;
城市边缘区;
生态;
场所;
休闲;
26.
基于'基因体系'的建水合院式民居的空间演变分析
周容;
王冬;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通过对建水地区合院式民居的基本构成及空间变化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特质空间模块在当下当地民间建造中依然存在,类似生物体的遗传表现.因此,引入生物体遗传性的原理,把民居的空间演变看作生物的生长过程,空间结构体系比作"基因体系",分析研究空间演变中哪些"基因体系"是一定会流传下来的,哪些是不符合当前生活方式进而需要改进的,以此为建水合院式民居的空间演变指明方向.
合院式民居;
基因体系;
模块;
新民居;
27.
生产性景观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中的应用研究
白丹;
闫煜涛;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农村及偏远地区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是大遗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及偏远地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在阐释生产性景观的生成、演变及其在大遗址保护与展示中优势的基础上,明确了生产性景现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和提出了生产性景观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大遗址保护中的设计方法.
生产性景观;
农村;
偏远地区;
大遗址;
设计;
28.
新徽派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一期公共教学楼设计
郭钦恩;
刘彬艳;
陶郅;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地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皖南,校园建筑在体现最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应彰显其人文精神和传承地域文化.该文结合宣城校区一期教学楼的设计实践,分别从空间模式、形式语言、诗意营造等三个层面通过筑"院"、构"形"、绘"意"三个策略来探索和思考徽派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新徽派建筑;
地域性;
教学楼设计;
29.
高校大礼堂更新改造初探
常健;
陈涛;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历史建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设备陈旧、使用率低等情况,在功能和规模上也已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师生正常教学需求.盲目拆除重建又会破坏校园原始风貌,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原则.该文通过阐述高校大礼堂的建筑特点,总结归纳出改造大礼堂的一般性原则,为高校大礼堂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借鉴.对高校旧建筑进行更新改造设计,既可以延续高校历史文脉,也可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校园建设;
更新改造;
可持续发展;
30.
红色小镇核心保护区节点空间更新研究——以汤家汇镇部分区域改造项目为例
贾砚琦;
武慧敏;
金乃玲;
《华中建筑》
|
2016年第002期
摘要:
汤家汇在历史上便作为红军的故乡,革命的摇篮.旅游业的发展为汤家汇镇的发展带来契机,但是历经八九十年代的大建设之后,镇区范围内的建筑纷乱不堪,交往空间被侵占,基本毫无景观绿化,这些都涉及古镇的节点问题.该文以汤家汇镇节点为研究对象,在阅读相关文献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古镇节点空间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更新设计,并跟踪施工进程.
红色小镇;
节点空间;
更新设计;
汤家汇;
华中建筑的期刊信息
曾用名:
创刊时间:
地区:
语言:
中文
热门主题: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学科分类:
华中建筑的获奖情况
• 湖北省优秀期刊
华中建筑的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华中建筑的投稿信息
投稿方式:
投稿须知:
点击查看
期刊官方网站:
点击前往
版面费:
审稿费:
元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9号
邮编:
430071
联系电话:
027-87337346
邮箱:
hzjz1983@163.com
期刊栏目: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