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73548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光学遥感载荷与信息处理技术2013年学术会议、2009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等;土地利用分类的相关文献由625位作者贡献,包括姜琦刚、李娜、李晓等。

土地利用分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3548 占比:99.95%

总计:373752篇

土地利用分类—发文趋势图

土地利用分类

-研究学者

  • 姜琦刚
  • 李娜
  • 李晓
  • 王佳佳
  • 赵威成
  • 邵亚琴
  • 丁潇
  • 乌云德吉
  • 付宗堂
  • 任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玉琳; 黄宇; 李伟; 张卓
    • 摘要: 土地利用分类是城市建设规划、水体变化监测、森林树种识别的前提,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本研究以安徽省广德市西庄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成像技术,采用8种监督分类方法,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在相同的分类条件下,支持向量机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8.91%,kappa系数为0.99;其次是随机森林与决策树分类法,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7%以上。波谱角、马氏距离法分类效果较低(90%),最小距离法分类精度最低,仅为78.74%,kappa系数为0.73。
    • 王春阳; 汤子梦; 吴喜芳; 李长春; 张合兵
    • 摘要: 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监测大都采用监督分类算法,成本较高、错分漏分严重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概率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分类算法。该算法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分类器的参数,提高分类器的精度,运用香农熵选择高置信度的样本扩展初始训练样本集,将大量未标记的样本扩展到训练样本集中,减少了初始标签样本的数量,节约了成本,并与随机森林法、最大似然法、概率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总体精度较其他算法提高了1.25~6.57个百分点,Kappa系数达到0.8以上。对新乡市1996年、2004年、2013年、202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分类,结果表明1996—2020年间新乡市的建设用地以中部地区新乡县为中心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其他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沿黄河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流转方面耕地转建设用地最为明显,本研究为新乡市进一步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 邵亚琴; 王佳佳; 银玉霞
    • 摘要: 选择大同矿区忻州窑矿为研究区域,根据矿区的开采状况,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选择2004,2007,2010,2014和2017年的遥感影像,基于ENVI软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并根据国家标准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结果显示:沙地、工矿用地精度最高;建设用地在遥感影像上容易识别,建设用地混分较少,裸地及耕地错分、漏分误差较高,相比于其他地物类型,精度较低.
    • 崔继昌; 郭贯成; 张辉
    • 摘要: 为研究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城市内部“三生”空间特征,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建立“三生”国土空间评价体系,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框架,分析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19年12个街道(镇)“三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地要素禀赋,市区街道多样化水平高,集中化程度低,用地组合类型丰富,且以生活用地为主,而市郊镇则相反,并逐渐过渡到以工业、农业生产用地为主导;对于结构区位,市区各街道和袁桥镇的城镇居住用地和非农生产用地区位意义显著,市郊镇的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用地区位意义显著,生态用地除赵虎镇外均具有区位意义;对于功能格局,生产功能强弱呈梯度特征,生活功能由核心区向外减弱,生态功能呈四周高、中间低态势,“三生”功能空间呈圈层分布。
    • 常秀红; 李纯斌; 吴静; 李颖; 李全红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以期推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实现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研究,并为该类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对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从损失函数、特征提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分割精度;其次用优化后的HRNetV2模型对民乐县2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的MIOU达81.9%,相较于优化前提高了4.4%,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民乐县进行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总体精度达89.72%,Kappa系数达0.888。研究结论: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 武丹; 孔辉
    • 摘要: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本文以高分二号遥感影像作为基础实验数据,融合影像光谱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纹理信息形成多特征融合影像,分别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对两种分类方法结果进行分类精度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 多特征融合影像分类精度优于单独使用研究区遥感影像波段光谱信息进行分类取得的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分类准确度。2) 与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相比,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分类斑块碎化程度较小,图斑完整性较好,地物错分漏分现象较少,并且从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来看,支持向量机分类法优于神经网络分类,且基于多特征融合影像的SVM分类总体精度达到了93.98%,Kappa系数为0.8981。因此基于多特征融合影像的SVM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可为土地利用监测和土地整治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 欧阳梦玥; 陈琼
    • 摘要: 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在此实行的生态工程的实施效应十分重要。湟源县所处地理位置具有农牧耦合优势,近年来该县在生态建设上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将卫星遥感技术与问卷调研数据相结合,从不同时期的湟源县土地利用分类情况和居民在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感知入手,对湟源县的生态工程实施效应进行分析。发现:①湟源县近30余年来生态工程实施效应显著,尤其是近16年,在城乡建设用地大幅扩张的前提下植被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②生态工程的实施给湟源县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明显改善,空气、水等质量明显上升。③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给部分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人地关系平衡的处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升,有关政策和机制需更加完善,确保达到生态工程实施为自然、社会和公众三方带来益处的目的。
    • 于弘; 李飞; 王安影; 陈小芳
    • 摘要: 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组成1989—2018年时间序列影像数据集,以凤阳县行政矢量边界等为辅助数据,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地物分类,并与RS、GIS、目视解译等方法结合,对凤阳县1989、1995、2000、2005、2009、2013和2018年7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经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分析得出,总体精度达92.14%,Kappa系数为0.8956。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凤阳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规律,对于指导凤阳县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 马倩; 王咏薇; 苗世光; 张亦洲; 穆清晨
    • 摘要: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方案是一种新的城市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分类(High Resolutio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HRLUC)数据集构建方法。基于LCZ分类体系制作了中国63个城市的具有建筑物分类的HRLUC数据集。原数据采用2017—2019年的Landsat 8卫星数据及高分辨Google Earth影像,涵盖51933个训练样本(>100 m×100 m)和15841个验证样本。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中国63个城市的HRLUC数据集总体质量较好,总体准确率为72%~92%,平均准确率为81%;城市用地类型准确率为59%~82%,平均准确率为72%;自然覆盖类型准确率为71%~100%,平均准确率为89%。与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城市用地类型准确率较高。此外,基于原始LCZ分类体系,增加修建区为中国城市LCZ分类的基本类型;63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的修建区占比超过5%,该类下垫面多位于城郊结合部。
    • 吕玉霞; 张玉贤; 马聪丽; 张莹; 尹彤
    • 摘要: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从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的角度,介绍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针对土地利用分类的规定,整理并分析了我国与土地利用相关的14项分类文件,研究了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分类情况,建立了我国现有土地利用分类与IPCC关于农林以及其他土地利用分类的对照映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