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全国首届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
全国首届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

全国首届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3-10-01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

会议文集: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海南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省.生态省建设包括四个内涵: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生态产业、人居环境和生态文化.确定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发达的生态经济,形成布局合理、生态景观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使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最终把海南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区.海南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而关键就在于推进生态省的产业发展,要努力建立起生态省建设的生态型产业体系,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消化在发展过程中.海南发展起点低,粗放型的传统经济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因为海南工业门类单一;另一方面主要传统工业(如制糖、饮料和橡胶加工等行业)同时关联到农业生产,关系到农民收入,如制糖生产,1999年,制糖生产值占总工业产值的5%,而其废水排放量则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46﹪,废水中COD排放量占工业废水COD排放总量的87﹪.生态省建设首要的就是要通过行政、技术、经济、市场等手段,推进产业转型,建立起清洁的产业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海南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回顾了生态省建设4年来海南产业发展与转型的形势,分析了海南产业转型的模式,并对海南产业转型的发展前景做了明确的判断.
  • 摘要: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需要一场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影响方式的产业生态革命,其理论基础是循环经济、人类生态、景观生态和复合生态.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整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能力组合、信息开放、人类生态.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的整合功能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时、空、量、构、序的生态整合.
  • 摘要:本文主要对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框架进行研究,包括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产业系统的结构、功能、动力学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原则.针对目前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并总结了目前产业生态学研究与应用主要焦点领域.
  •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发展,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成我国区域功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关系协调、生态与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示范区,更重要的是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发挥经济带动作用.但是,长期的计划体制造成的地区分割与部门分割不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协调,也不利于共同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本文从区域互动的角度就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布局、以港口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协调、水土资源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就南京的沿江开发提出一些看法.
  • 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以及城市化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人居环境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以及人居生态工程的建设原则.并以郑州市宋寨村为例,通过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围绕人居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从8大生态工程的改建入手,拟建立较为理想的人居环境.该方案目前正在逐步实施中.宋寨村也逐步变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
  • 摘要: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工业城市的反思.城乡生态化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生态城市的内涵也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它已超越了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层面,而是融合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是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高度和谐的城镇发展模式.
  • 摘要:1995年本人在京西灵山创建了集生态科研、生态教育、"西藏窗口"于一体的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经过5年多的辛勤努力,在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已建成一座生态科教园地,一条绿色藏汉团结纽带,一处纯真的生态旅游景点,一片高雅的生态文化氛围.
  • 摘要:通过分析社区理论发展历程,对与可持续社区密切相关的概念、尺度、指标体系问题等做了初步归纳,结合北京可持续社区建设需要,就可持续社区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做出了必要的改进.
  • 摘要:作为乾隆皇帝钦赐"第一江山春好处"御碑的宿迁现在则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盆清水"、"黄淮海地区的氧吧".中国易难品牌管理机构总裁梁中国教授去年来宿迁考察后,留下题词"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横批"新宿迁——生态之都".他认为宿迁有"梦里桃源,在水一方;回归自然,品味温情"的意境,人们在这里可以得到"更自然、更精彩、更轻松、更浪漫"的放松与回归.
  • 摘要:柽柳植物以其适应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而广布于我国干旱地区,又是其强大的防风固沙能力在干旱区备受重视.红柳沙包现象是构成干旱区颇为特异的生物景观,亦是遏制流沙的重要见证.近数十年间,由于土地开发和樵伐等原因,柽柳植丛与干旱区所有植被成员经历相同的衰退命运,甚至由其形成的红柳沙包亦遭浩劫.但随着交通干线建设及其它一些工程进展,却又导致柽柳在此区迅速扩展.由于开发过程引起的植被扩展,与该区其它地段的扩展类似,但已超出其原来分布的主要地段范围.就其生态作用来说,与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及形式相吻合,这类植被的扩展对遏制风沙,改善西部生境,与当前倡导生态建设、恢复和重建植被这一目标一致,且是当地原生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展,不存在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忧患.此类植被的扩展,亦不存在争夺水源以供灌溉问题,亦无须巨额经费投入,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寻找使其从自发状态转变为通过人工协调而在适宜柽柳生长区最大限度扩展的对策.应当明确将此类植被纳入生态建设范畴,严禁任何毁坏此类植被的有关活动,将有助于促进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 摘要:针对传统旱厕及水冲厕的种种弊端,一种新型厕所——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应运而生,这种厕所把粪尿分别收集,把基本无害且肥效较高的尿分开直接利用,而把含致病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粪便单独分开处理,由于不需或仅需少量水,使得处理量大大减少,同时完全切断了对外环境的污染,处理后的粪便干燥无臭,是很好的有机肥和优良的土壤改良剂,实现生态上的良性循环.
  • 摘要:人类居住和生活空间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着力研究生态类的建筑,已经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态建筑基础理论体系.金华市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独户式生态住宅、生态庭院等的研究和试点.1990年,我们在金华市区的公厕、住宅、厂房、办公楼、教学楼、商住楼等项目中开展生态建筑的试点.1992年9月,生态公厕项目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鉴定.1994年4月,"生态厕所"技术由国家专利局授权为发明专利.2000年4月,"住宅小区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项目通过浙江省建设厅科技成果鉴定.这些项目,是金华生态建筑项目的子项目.金华生态建筑项目已经成为金华市区一个系统的生态工程.金华生态建筑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①利用沼气净化池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②屋顶覆土种植绿化,养殖,设太阳能热水器装置;③墙体垂直绿化.这是能达到自身良性循环的绿色建筑物.
  • 摘要:总结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类早期为生存目的而迁移的原始"旅游"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传统旅游阶段;第三阶段是把追求享受与承担一定责任相结合、兼顾当代利益和后代利益的可持续旅游阶段.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旅游业向可持续旅游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一过渡期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大体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过渡初期:从传统旅游占主导地位,并伴随着一定规模的可持续性旅游,这种"可持续旅游"是初始的、不完善的,我国乃至世界的旅游业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过渡中期: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认识的深入,可持续旅游必将迅猛发展,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对可持续旅游的理解也更加全面,但由于市场容量和人的素质等因素,传统旅游业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形成传统旅游和可持续旅游均并存的局面;过渡后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开发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素质不断提高,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旅游者的经济实力更加雄厚,这些都为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可持续旅游迅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传统旅游逐步受到人们的冷落,最终被淘汰,旅游业完成从传统旅游向可持续旅游的过渡.现阶段要千方百计地将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全面向我国旅游业渗透,对旅游业进行方法论的指导,尽快制定包括旅游开发、旅游经营和旅游活动应遵循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对小浪底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土地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按主导因子坡度将该绿色工程规划区分为黄土丘陵缓坡区(坡度<15°)、黄土丘陵中缓坡阳坡区(坡度15°~25°)、黄土丘陵中缓坡阴坡区(坡度15°~25°)、黄土丘陵陡坡阳坡区(坡度>25°)、黄土丘陵陡坡阴坡区(坡度>25°)5种立地类型.以适地适树为原则,以景观合理配置为目标,进行风景林规划,设计了8个技术模式类型,9个树种.其中,针叶树2种、阔叶树4种、灌木1种、经济树种2个.
  • 摘要:在龙岗区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扩展的同时,某些片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惊人.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讨论园林绿化所产生的环境保护效应,并结合深圳市龙岗区的实际,提出一些利用绿化工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方面的建议.
  • 摘要:"生态旅游——旅游生态的专项星级旅游工程"这一命题已经反映了我们对"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的基本观点.本文提出了"旅游工程"的概念,从旅游生态学的立场出发,准确地说,应该是"旅游生态系统工程"的概念.因为,任何一项旅游项目或旅游地的开发建设,都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都必须符合生态学的基本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旅游生态学是旅游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一门学科.生态旅游则是旅游方面一种专项旅游,也是按旅游生态学的要求,做优、做实的一项旅游生态系统开发建设的试点工程,做成以后便是旅游生态的一项示范工程.
  • 摘要:上海城市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多年来曾经结合上海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开展了一些工作.前10年是起步阶段,着重探讨城市生态学概念和方法,并结合环境保护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些子系统以及局地复合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90年代初,上海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生态研究跨入了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集中在生态城市的概念及生态评价,生态环境规划、垃圾堆场复垦以及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等.目前,上海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上海城市生态学研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密切联系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开展诸如编制上海市综合生态区划和城市生态规划;以治水、建绿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社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城市生态景观演变和生境制图以及新技术在城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等研究,同时还要加强有关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模式、城市地区能量和资源利用、城市地区自然环境管理、城市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以及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等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生态工业系统规划与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及一些应用的实例,包括生态工业系统的元素代谢和物质循环分析、工业共生分析、柔性分析和能量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方法,其中物质集成方法包括产品体系规划、元素集成、生态工业物质链构建、多层面生命周期评价与产品结构优化等.
  • 摘要:住区内蓝色空间(水环境、水资源、水景观、水生境、水安全)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总原则是整体、协调、自生、循环.在结构上耦合多个环节,整合多种功能,从给排水工程到水生态工程,系统调度与整合雨水、地下水、上水、中水、下水、地表水、废弃水和景观水等,从小循环到大循环,保障生态循环.给水排水;调节水文;供养生物、保障生物质的生产、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营养盐和有机质循环、吸尘、减噪,防减热岛效应,净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缓冲干扰;活化生境、美化景观和环境;以及为居民提供教育、美学、艺术、陶冶情操、游憩及休闲娱乐等生态、社会、经济多种服务功能.充分展现其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均好性、人(情感、社会)性和可持续性.有益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
  • 摘要:一般而言,资产分类包括了四大类:自然资产、人造资产、人类资产和生态资产,后者是在前三类资产基础上的综合和系统化,它强调了资产的组成多样性、结构、功能、权利与义务的价值关联.生态资产一般也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我们采用了广义生态资产概念,即其范畴界定取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价值关联性,具有直接生物—环境价值关联性的自然产生物或生物—环境作用产物(人造品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都是生态资产体系的一部分,其包括的对象依赖于我们对生物—环境作用价值范畴的认识和把握.在广义生态资产概念框架下,本研究对我国东部太湖流域生态系统资产的分类核算作了初步探讨.所纳入核算的生态资产类型包括了物质性和能量性生态资产二大类,对天文和信息性资产等其它资产类型暂不作讨论.我们的初步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①太湖流域广义生态资产总量取决于生态资产的城际、区际和国际贸易、城市或地区对生态资产的使用方式和规模、该城市或地区的自然生态供给(它由城市或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条件和物理空间范围所决定);②流域不同生态资产类型的人均量同城市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之间规律性变化趋势不明显;③在不考虑城市化过程影响的前提下,由于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特点的经纬性水平差异并不明显,而海拔或垂直差异性更大,人均生态资产总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性;如果同时考虑流域城市化过程的影响,流域生态资产总量也存在着空间差异性;④流域自有生态资产(不考虑城市化过程消耗的影响)总量同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尺度可能有着直接关系.
  • 摘要:根据皖西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优势,从整体与系统角度出发,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探讨开发与发展皖西生态旅游的新思路.
  • 摘要:包头市位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全市及周边地区稀土、煤、天然气等特色资源和能源非常丰富,发展基础工业、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包头市又是我国北方工业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之一,目前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包头生态铝工业按照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整合、柔性结构、功能导向等功能设计,主要有电力和铝业两大产业系统、5条生态链.电力和铝业各自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两大系统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横向耦合关系,从而在园区构建起以铝电联营系统为中心的、较为稳定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 摘要:营口市鲅鱼圈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二大港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对各景点进行评述,对建设海岸生态公园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本地树木、果树种质资源优势,建立林木种基地应以现代化自然共存,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建设共存,建成我国北方海岸生态旅游的明珠.
  • 摘要:今年是联合国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10周年.为纪念"里约+10",今年联合国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各国首脑会议,重申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刻,全球的政界、经济界、学术界等无不关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笔者仅就我国绿色生态住宅问题粗谈浅见,供业内人士参考.
  • 摘要:简述红树林湿地在滨海湿地中的地位,红树林的种类与分布,红树林类群的界定,湿地保护中的重要性,红树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着重讨论中国红树林生态工程中面临的四个问题:①红树林生态恢复的关键是宜林地的标准;②红树林区海堤修复工程的生态模式;③防止引种时带进外来有害物种的生态入侵;④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发展.
  • 摘要:本文综述美国、澳大利亚、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原则、程序、标准,并对认证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评述,对我国建立生态旅游管理规范体系有借鉴意义.
  • 摘要:根据天津市环保局建立和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经验,分析说明了环境目标管理思想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结合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环境目标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包括体系的设计、运行和保障.
  •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且不损害自然环境为目的地的旅游方式,它可以包括少量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人文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生态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它是使旅游业能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大自然之美.新疆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由于阿尔泰山、天山及昆仑山垂直自然带及广大盆地中平原区荒漠的存在,大为丰富了自然生态系统多样化,也为众多不同类型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摇蓝,创造了具多种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新疆已建的26个自然保护区和大多数风景旅游区都具备生态旅游的条件,保护、建设及管理好这些旅游区与发展新疆的骨干产业——旅游业休戚相关.
  • 摘要:本研究运用生态规划方法,在分析北京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布局与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在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功能,提出了北京绿化隔离带的总体结构,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控制指标.研究认为,北京绿化隔离带的功能应包括五个方面:①限制城区的无序扩展,确保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分散集团式"城市格局的形成;②改善城市环境与景观格局,成为保护北京城区的生态屏障及北京城区与周边地区连接起来绿色廊道;③增加市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改善市区环境;④限制工业在北京近郊的发展,疏散市区人口功能,促进市区外居住小区的建设;⑤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根据北京城市发展对近郊生态功能的要求以及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北京绿化隔离带的总体结构应是楔型环城绿化隔离带,即沿交通干线贯穿绿带,中、小型生活社区与小城镇分布在绿化隔离带之中.绿化隔离带的景观生态格局是以森林为基质、河流道路为廊道、城镇与居民区镶嵌合理分布在森林绿地的格局形态.
  • 摘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在观念、管理和技术等三个层次上,除加快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外,还要大力推进产业生态转型和建立生态产业.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生态经济学与生态工程学原理,立足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环境容量,改进产业生产和消费全代谢过程的物流、能流、货币流、信息流及人力流,增产节约,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增加产生更多的经济财富和利润的同时,降低物耗、水耗和能耗;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气、生态多样性、景观等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推进经济资产和生态资产的积累和增长;保护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特别是生态文明,增加可持续性.其原则和策略有:以市场为导向;生态与整体最优化;竞争、共生、自生及再生相结合;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三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结构与功能的弹性和自我调节;硬件、软件,心件的耦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 摘要:城市是一类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整合、自适应过程,必须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催化、企业兴办和社会参与,促进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等不同层面的进化式发展,实现环境、经济和人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整合.生态城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理念策划与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和立法,生态工程设计与建设,生态系统调控与管理.
  • 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扬州市为例,依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原则,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进行了规划,构建了"内环绿带、近郊绿带和外围大环境绿色屏障"三环绿带的布局结构,并从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结构、绿地均匀度、本地种优势度6个指标分阶段进行了具体规划,应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对规划结果进行了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扬州市区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一般,2005年也一般,2010年较好,2020年优良.为了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扬州市必须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技术等手段加强后期的实施、监督与管理,本文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绿地系统建设的生态对策.城市生态建设应多元化而不应仅"唯绿地论",城市绿地建设应体现城市特色,同时考虑其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等问题.
  • 摘要:对城市的环境问题,从单项技术层面的研究比较多且深入,但环境问题能否最终解决,能否低成本、系统化的解决,从管理的角度,从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角度,结合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情况,大胆地对现行治理环境的做法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为广大城市建设管理者和环保工作者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 摘要:生态旅游地图是生态旅游中重要的导游工具和宣传文化用品,也是生态旅游业经营管理、旅游服务以及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的手段之一.发展编制生态旅游地图可分为三个层:①宣传型生态旅游地图:宣传生态旅游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和了解生态科学意义;②科普型生态旅游地图:使广大旅游者获得生态学科普知识;从科学上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从而自觉地进行生态旅游;③科考型生态旅游地图:具有生态学专业科学内容,需要有关生态学专家参与编制.
  •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背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保持资源环境优势、增强区域持续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环境是日照市的生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日照不可替代的优质资源和独特的城市竞争力.只有积极探索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才能走出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介绍了日照市通过培育生态企业,构筑循环经济微观基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多渠道利用再生资源,膨胀循环经济规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具体做法.介绍做法主要以案例为主,以日照市洁晶集团为例,介绍了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管理,使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建设生态企业的情况.以日照经济开发区为例,介绍了该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依托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日照发电厂等大企业,引导关联企业入园,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情况.以东港区黄墩镇、莒县长岭镇为例介绍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生态农业的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举措.
  • 摘要:都市农业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大都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直接受城市资源、资金、市场和信息等的辐射和影响,服务于城市,是大都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乡村农业相比,都市农业不仅可适时、便捷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具有保持、改善和调控城市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保证城市生态安全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休闲旅游和教育功能等,集生产性、生态性、生活性、旅游休闲性、教育性五重功能为一体.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区域内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相对萎缩,城市绿地锐减,环境质量趋于恶化,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对健康都市生态环境和生态城市的向往促使人们把目标转向城市周边农业地区,形成了对多功能都市生态农业的需求.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新的消费形式,并已日益成为农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根据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状况,开展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加强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培育农业旅游资源,增加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类型和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景观以及农村与城市结合的休闲娱乐方式,提高其旅游性、娱乐性、休闲性、观光性、实践性、体验性和教育性.另外,在突出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古朴的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让新技术、新模式通过示范向广大农村辐射推广,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产业化发展.
  • 摘要:科技部、建设部把《居住区与小城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召开全国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工作会议,这一决策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商榷.
  • 摘要:本文将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要素归纳为5种:一体化发展、规划与慢的开端、教育与培训、当地利益最大化和评价与反馈,在此基础上,又对每一成功要素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细分,遴选了国内外较为成功的25个生态旅游发展案例,并对这些案例是否实施提出的5个成功要素及24个发展战略进行了认真而细致地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有助于我们认清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严重不足.
  • 摘要:针对豫北黄河故道低湿沙荒地特定区域的"沙、薄、涝、漏、盐"的水土特性,适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三位一体"的系统农田水利工程;引黄灌淤,培肥地力;建立合理的作物轮作制,实施复合种植;开展测土施肥、重施有机肥、适施化肥、酌施微肥、巧施稀土肥的因需科学施肥法;引、繁良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等系列生态工程技术,终使试验区面貌大变,"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序统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 摘要:温室效应是引发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如何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存储能力,是环境外交谈判的热点,同时也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有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工程途径,主要包括植被生态恢复与建设生态工程、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生物质综合利用生态工程等方面.
  • 摘要:减灾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减灾工程来完成.减灾工程的示范性能更有效地促进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国历史上有都江堰、桑基渔塘等许多著名的减灾工程.如今,利用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结合人们长期生产斗争经验,按生态学和系统科学原理,进行减灾系统生态工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试就亚热带山丘区埂田塘系统对减灾系统生态工程设计进行探讨,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 摘要:根据我国热带水果的发展特点,从系统观和整体论角度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热带水果保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热带水果保鲜生态工程体系的新构想,该工程体系由七大生态工程组成,即产业体制工程、水果种植生态工程、水果加工生态工程、水果贮运保鲜生态工程、产品绿色营销生态工程、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工程、产业信息预警工程.尽快建立并实施该工程体系,对于提高我国在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后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热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 摘要:提出了立体生态规划的概念,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分析评价了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形象和景观建设、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及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产业生态的联动发展.
  • 摘要:从农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原理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功能定位,探讨了园区生态农业模式选择、设计与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对地处我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带的赣南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案例分析.该园以设计配置与当地自然社会特点相配合的特色生态农业模式为核心,规划把示范园建成富有地方特色、代表当地农业发展方向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设立以生态果园、复种多熟制稻田、名优花卉瓜菜为主体的高效种植示范区,以良种猪繁育和特色水产为主的高效养殖示范区,以啤酒生产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区,以清洁能源和景观美化为主的村落庭院区,以科研培训和观光休闲为主的行政管理区,并注重区与区之间生态功能过程的联系,推动园区内能量物质的流动转换,通过综合利用加工区内年产50万t啤酒生产线的废渣、废水和余热,以废渣为主要原料,建立饲料加工厂,对扩建后约120万t排放量的废水,采用生物塘法(分厌氧塘、兼氧塘、好氧塘和曝气塘)初步处理后,再用于水产养殖和供应生态果园及农田的灌溉.并通过新建5万头种猪场等养殖项目,配合庭院养畜禽、果园养鸡、稻田养鸭(鱼)及基糖系统的养殖业,满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对有机肥的需求;还在尊重原有景观基础上,加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现代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发展高转化率、高附加值的种植、养殖和食品加工项目,使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又获取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城市是全球发展的焦点所在,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考虑对象.随着城市发展对资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影响的加大,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盟大多数国家有关城市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被广泛重视了.本文从生态与经济关系的协调、污染控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废弃物管理、水资源管理、城市发展的特点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欧盟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起到扩宽思路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从产业生态学角度对生态产业园的内涵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介绍了生态产业园的四种概念、阐述了生态产业园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的五个层面和生态产业园的特点.并结合国内外规划案例的分析,总结了生产产业园规划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本文还提出了当前开展生态产业园研究与应用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国内生态旅游农业的五大现存问题:缺乏生态规划和科学指导、盲目开发、忽视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不足及忽视生态科学的宣传教育.基于现状分析,对生态旅游农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提出了该产业的建设目标、原则和相应的对策:生态规划先行、积极应用适宜的生态技术、贯穿生态理念的经营管理、融入地域文化.
  •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其概念为"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双双受益,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要体现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四大生态观的要求,实现人居环境建设的系统化.并以一树形图表示其五大主题,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它们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克生、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一类生态工程.
  •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慈溪市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机遇、优势、挑战和约束条件.以此为基础,提出推进慈溪市农业产业化对策建议.主要是:整体优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三原则;维护农业用地总量动态平衡,防止地力衰退;以市场为导向,开拓与扩大市场占有率;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综合利用、集散、营销的网络系统;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普及和推广;增加就业;加强灵敏的信息网络建设;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主导产业;硬件、软件,心件的结合;政府、科技、企业、群众结合.
  • 摘要:作为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人类生态化居住社区,近年来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宏大,居住区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更新与提高,为了推进我国的生态居住区建设,根据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实践经验和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了解,本文就我国生态居住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简略的分析,仅供商榷.
  • 摘要:本文简介扬州生态住区一示范工程的海德公园住区的特点.通过融合健康、自然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与景观、生态文明五大主题.采取与综合有效保护与利用水资源质与量、给水的开源节流、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发挥景观水体的多功能,多途径增支节收水体的污染质量,美化净化环境,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合理布局、园区绿化,发挥景观的多功能、促进废水和垃圾的良性循环等一系列措施,具体贯彻生态控制论的整体性、协调性、自生性和良性循环.体现天(自然)人调谐的系统观;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等四大生态观.
  • 摘要:雅安市地处长江上游,是重要的草地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最宜发展营养体产业和有机畜牧业.推广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建设国家级鸭茅牧草原种基地和秸秆畜牧业示范区,运用省、市级发达的19项牧草、畜禽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就能不断营造有机畜牧业生态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减少地表径流、延长三峡库区寿命,确保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雅安畜牧人成为人民的健康卫士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卫士.
  • 摘要:中国城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内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由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相关学科的学者配合国家需要开展了从城市建设方针—城市规划—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现代化—跨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等一系列研究.进入21世纪,为使城市能可持续发展,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一些不同规模等级的地级、县级城市都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新世纪的战略目标.从消极的环境保护到积极的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次飞跃.城市生态研究也成为现阶段有关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理论、方法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其他学科交叉引起了显著的作用.本文侧重论述"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生态建设",阐述了中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研究工作,继而讨论21世纪的城市生态建设,提出看法和建议.
  • 摘要:论述了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资源转化新过程的研究方法、目标、内容和技术平台,为制造业的绿色化提升和生态工业新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与工程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