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牛蒡

牛蒡

牛蒡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157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395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北方园艺、长江蔬菜、吉林蔬菜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广州2014年中医药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徐州科技论坛等;牛蒡的相关文献由287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传银、丁朋、丁利等。

牛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4 占比:34.49%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1395 占比:64.67%

总计:2157篇

牛蒡—发文趋势图

牛蒡

-研究学者

  • 胡传银
  • 丁朋
  • 丁利
  • 赵志全
  • 张爱民
  • 张艳明
  • 王飞
  • 刘恩岐
  • 董玉玮
  • 张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苗译文; 李泽; 李敬爱
    • 摘要: 以牛蒡、柠檬、麦芽汁等为主要发酵原料,酿造具有保健功效的牛蒡柠檬啤酒,探究牛蒡柠檬保健型啤酒的最佳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在酿酒酵母SC203接种量为0.06%、牛蒡超微粉与柠檬的添加比例为1∶7(g∶g)、酒花添加量为0.06%条件下酿造的牛蒡柠檬啤酒感官评分最高。
    • 王乃馨; 李超; 苗敬芝; 曹泽虹; 李文; 邵颖
    • 摘要: 以牛蒡和橘子、苹果、山楂、梨、火龙果、木瓜、枸杞、包菜、芹菜等果蔬为原料,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发酵菌种,制备牛蒡复合果蔬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C,发酵时间26 d,接种量2.5%。在此优化条件下,牛蒡复合果蔬酵素SOD活性达50.08 U/mL。将发酵时间延长至49 d,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SOD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羟自由基清除率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在发酵时间为26 d时达到最大值,为52.09 U/mL。发酵完成后,牛蒡复合果蔬酵素的总酸、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分别为4.78 mg/mL、5.27%、1.50%vol,呈淡黄褐色,口感清爽微酸。
    • 孙会刚; 陈志轩; 卞路遥; 陈学红; 周中驰; 李同祥
    • 摘要: 试验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复配比及乙醇浓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提取条件范围。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牛蒡和苔干复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5°C,提取时间为60 min,复配比为4∶6,乙醇浓度为40%。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复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常见食品腐败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用复配提取物处理小番茄、香蕉、馒头,以无菌水和0.5%山梨酸钾处理作为对照,通过腐烂指数和食品表观特征的观察确定了复配提取物对小番茄、香蕉、馒头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
    • 谭洪伟; 左明博; 何月庆; 付靖雯; 高天鹏
    • 摘要: 为了研究重金属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牛蒡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锌、镍、铜、铬、铅、镉6种重金属对牛蒡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胁迫后的牛蒡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芽长显著低于对照组;牛蒡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高浓度铜、锌、镍、镉处理下,CAT活性下降并最终低于对照组,高浓度铅胁迫下CAT活性有所下降但仍旧高于对照组,铬胁迫下植物全部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牛蒡幼苗对重金属有一定的抗性。
    • 冀中仁
    • 摘要: 每当金秋来临,盛况空前的中国塔山石榴文化节便在“中国石榴博物馆”拉开序幕,该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把石榴从发源、栽培、品种、技术、成分作用及历史文化等演绎到极致。展位上的“世劉香”石榴干红、石榴牛蒡咖啡、石榴籽油等弥足珍贵的系列产品,吸引到场顾客竞相抢购流连忘返。而追根溯源,支撑这一切的是刘亚凡董事长和他的安徽昌盛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们成功研发出世上首款——石榴干红酒,并将“世劉香”石榴干红酒推上国宴推上国际舞台。如今“世劉香”已蜚声海外。
    • 黄和升; 王海平; 王庆权
    • 摘要: 以新鲜牛蒡为原料研制牛蒡泡菜,对比研究自然干法发酵、自然湿法发酵、纯种干法发酵、纯种湿法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牛蒡泡菜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纯种湿法发酵与其它发酵方式相比,牛蒡泡菜的发酵速度较快,优势明显,亚硝酸盐含量在第10天时降到稳定值(0.53 mg/100 g),其它3种发酵方式在第12天时达到稳定值,并且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纯种湿法发酵;与其它方式相比,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乳酸菌数稍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大肠菌群数以及pH值较低;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感官评分和脆度均高于其他3种发酵方式,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感官评分为92.43,脆度为2005.02 g;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湿法发酵牛蒡泡菜产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自然干法发酵和纯种干法发酵低。综合比较各项指标,纯种湿法发酵为牛蒡泡菜的最佳发酵方式。
    • 孙科; 王萌; 冯希勇
    • 摘要: 芽孢杆菌(Bacillus sp.)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虫害生防菌。为筛选防治牛蒡(Arctium lappa L.)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ngnita)的高效芽孢杆菌,并初步研究其生防机制。从牛蒡根结线虫病抑制性土壤中筛选出含有芽孢的细菌72株,通过检测不同菌株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作用和对二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筛出孵化抑制率>75%和二龄幼虫校正死亡率>70%的菌株4株,然后进行盆栽灌根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B-16发酵滤液处理的根结指数最小、防治效果最大。通过对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测定,将菌株LB-16鉴定为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亲缘关系接近的芽孢杆菌。通过不同浓度菌株LB-16发酵产物作用于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测定其总糖含量、总蛋白含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羧酸酯酶活性等,研究短短芽孢杆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机制。结果显示,菌株LB-16发酵产物浓度越大,南方根结线虫的总糖含量、总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羧酸酯酶活性降幅越大,干扰线虫的正常代谢,从而达到致死目的。研究结果为探明芽孢杆菌杀线虫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更好地开发芽孢杆菌杀线剂提供了依据。
    • 杨春; 师立伟; 王莉; 魏琴芳; 焦旭升
    •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分析甘肃省牛蒡子适宜的生态环境,明确其适宜生长的区域。方法:本研究结合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对全省47个县区收集到的270个牛蒡子样本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进行建模分析,预测牛蒡子在甘肃省的生态适宜性分布范围。结果:牛蒡生长过程中,在3、4和5月需较大的降水量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12月需要较多水分维持休眠期的生命活动,适宜其生长的海拔范围为2000 m~2600 m,牛蒡抗逆性较差,适宜其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5°C~12°C、土壤酸碱度范围为这pH 6~8,甘肃北部,西北部降水减少,温度变化较大,且有些地区主要为盐碱地,不利于牛蒡生长,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酒泉市、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陇南市、庆阳市、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降雨少、海拔较高的地区不一定适宜生长牛蒡,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张掖市、武威市、定西市、陇南市、平凉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降雨多、海拔较低的地区都是牛蒡最为适宜生长的地区。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与实地考察的结果相符合,为甘肃省牛蒡的适宜性区划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 谷亦; 付美琪; 徐建宇; 张佳宁; 徐雅欣; 孟静静; 闫文莉
    • 摘要: 选取牛蒡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0mL、10mL、20mL、30mL、40mL、50mL)的鱼腥藻藻液对牛蒡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用量的鱼腥藻藻液对牛蒡幼苗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叶面积以及根系活力均有促进作用,随着藻液施用量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牛蒡菊糖含量和幼苗叶片数随着藻液施用量的增加,促进作用变化不明显。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在藻液低用量时促进作用不明显,高用量时促进作用明显。随藻液施用量的升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升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保持在弱碱范围,适于牛蒡幼苗生长。总体来说,在鱼腥藻藻液施用量为50mL时,牛蒡幼苗生长最好。说明鱼腥藻藻液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牛蒡幼苗生长,并且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和微生物结构。
    • 巫永华; 陈杭; 顾冉; 孙丁艳; 唐业豪; 张建萍; 刘恩岐
    • 摘要: 将牛蒡干燥、制粉后,采用响应面优化牛蒡多糖闪式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40g/mL,在48V电压下提取40s,提取2次即可得到最佳的提取效果,牛蒡多糖提取率达到30.05%±1.23%。牛蒡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其对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的IC_(50)分别为0.98±0.13mg/mL,3.55±0.21mg/mL和2.22±0.15mg/mL,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弱于Vc。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试验结果为高效制备牛蒡多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