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酵素

酵素

酵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645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041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健康大视野、食品安全导刊、农业科技与装备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首届中日传统食品创新论坛暨第八届中日酿造/食品/营养/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四川省营养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抗衰老医学大会暨首届中国干细胞与抗衰老美容高峰论坛、第五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等;酵素的相关文献由7173位作者贡献,包括严超、不公告发明人、李恒等。

酵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 占比:6.2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6041 占比:93.53%

总计:6459篇

酵素—发文趋势图

酵素

-研究学者

  • 严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恒
  • 廖祥儒
  • 贾友彬
  • 李中洋
  • 李宣衡
  • 杨铭乾
  • 黄继红
  • 曹刚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姚佳琦; 刘雪洁
    • 摘要: 酵素是以纯天然的水果、蔬菜、食用真菌及中草药等为原材料,应用发酵技术得到的小分子功能性产品。果蔬及中药酵素富含多糖类、酶类、有机酸类等活性成分,对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简要介绍了果蔬以及中药酵素的药理活性,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 姚沛琳; 蒋家璇; 武进雨; 孔振杨; 季小康; 徐礼生
    • 摘要: 为了解无花果自然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测定其发酵过程中pH、总酸、总糖、总酚、总黄酮、有机酸等理化指标和活性物质,以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这4个指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代谢产物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无花果酵素发酵的各个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确定自然发酵最优的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H持续降低,总黄酮呈现波动变化,总酸、总酚、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无花果酵素中检测出了13种主要有机酸,其中含量比较丰富的是乳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醛酸和泛酸。在发酵第60天时,综合评价值(CEI)最高,发酵80天之后持续下降,以此可以作为无花果酵素前发酵结束的依据,为无花果酵素发酵阶段精准调控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 吴隽松; 滕飞翔; 杨留才
    • 摘要: 为研究白首乌酵素对癫痫小鼠认知损伤缓解作用,以江苏滨海白首乌为原料制备白首乌酵素。建立癫痫小鼠模型,分别测定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认知功能,血清和海马体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海马体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P65及其抑制蛋白(IκB)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酵素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为78.18μg/mL;添加酵素可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57.7%)、增加跨越平台次数(83.3%)(P<0.05);组织切片显示海马体组织细胞分布轮廓较清晰,顶状树突较明显;血清、海马体组织的SOD水平分别提高19.9%、33.3%,MDA水平分别降低16.0%、26.4%;NF-α、IL-1β分别降低27.8%、20.6%;(p-NF-κB)P65、(p-I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至121.6%、119.1%(P<0.05)。表明白首乌酵素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缓解癫痫小鼠认知损伤。
    • 满江; 张月阳; 宋龙龙; 梁惜雯; 徐冬颖; 姜爱丽
    • 摘要: 以软枣猕猴桃为原料,经发酵、调配制作软枣猕猴桃酵素可吸果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感官品质评价确定软枣猕猴桃酵素果冻配方,通过测定总酚、类黄酮和VC指标,对本产品与市售猕猴桃可吸果冻、果汁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酵素果冻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软枣猕猴桃酵素添加量35%,白砂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0.06%,卡拉胶添加量0.8%。由该配方制作的可吸果冻入口细腻、酸甜适口,具有软枣猕猴桃独特果香,且营养物质(总酚、类黄酮、VC)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产品。综上所述,该产品是一款风味独特、具有保健功能、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可吸果冻。
    • 吕明珊; 袁艺洋; 邢军; 王亮; 茹先古丽·买买提依明; 艾合买提江·艾海提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疆药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发酵动力学变化情况,针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生长、总酸生成及还原糖基质消耗情况,该研究应用Logistic模型、SGompertz模型、DoseResp模型和Boltzmann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并依据相关系数判断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在乳酸菌生长动力学模型中Logistic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其相关系数最接近1。在还原糖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中DoseResp模型和Boltzmann模型均可用于定量描述和预测药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基质消耗情况。在总酸生成动力学模型中Logistic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所选模型拟合发酵过程均为可行,为药桑葚酵素发酵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和扩大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 刘敏杰; 邱婷; 陈琼; 汪金萍
    • 摘要: 为揭示不同发酵菌种处理对中草药酵素品质及抑菌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自然发酵、乳酸菌发酵、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4种方法制备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酵素,通过感官评价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率考查所得酵素产品品质,并检测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种添加发酵菌种制备的酵素产品感官品质和DPPH自由基、ABTS^(+)清除率及抑菌效果均高于自然发酵制备的酵素;其中采用乳酸菌发酵制备的中草药酵素产品品质最好,其呈棕红色、鲜亮,有淡淡的酸甜味,口感润滑且后味香醇,与自然发酵产品比,对DPPH自由基、ABTS^(+)清除率分别提高了36.74%、34.02%,差异显著(P<0.05),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加了65.84%、92.80%和148.94%,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0.1 g乳酸菌于37°C发酵15 d制备的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中草药酵素产品品质最好,且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对1.0 g/mL的乳酸发酵酵素稀释液表现出极度敏感性。
    • 王印壮; 丁玉峰; 段定定; 马艳莉; 牟建楼; 刘亚琼
    • 摘要: 为明确适合葡萄酵素生产的酵母菌及接种发酵葡萄酵素品质的变化规律,以葡萄为原料,研究了7株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依次接种发酵过程中对葡萄酵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XQ-05发酵速度快,产酸能力显著高于其他6株菌(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在第2天即达到最大值,β-葡萄糖苷酶活力在发酵前5 d稳步升高至518.06μU/mL,因此,酿酒酵母XQ-05适合葡萄发酵。依次接种发酵对葡萄酵素品质的影响,表现为发酵结束时颜色变化显著(P<0.05);γ-氨基丁酸含量和SOD活力在发酵过程中逐渐升高,第41天时分别达到38.95μg/mL和135.00 U/L;对于有机酸的变化,造成不同发酵阶段差异的主要为苹果酸、乙酸和乳酸;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4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和酯类化合物较为丰富。综上研究,可为葡萄酵素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 易媛; 赵敏惠; 左勇; 马倩; 胡琨; 黄庆
    • 摘要: 为改善自然发酵酵素工艺、缩短发酵周期及标准化评价体系,该研究以桑葚为原料,探究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产品抗氧化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桑葚酵素的综合评价体系。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及pH值不断下降,随后趋于平稳,而总酸变化与之相反;总酚与总黄酮的变化相似,在发酵40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2 g/L和3.60 g/L,之后略有下降;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8种有机酸,主要为乳酸、乙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其中变化最大的乳酸和乙酸,其含量分别从初始的0.46 g/L和0.77 g/L升至11.10 g/L和7.05 g/L。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柠檬酸外,其他活性物质均与体外抗氧化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且桑葚酵素综合评价指标于30 d达到最大值,可作为前发酵结束的依据。
    • 魏玉娟; 郁梅山; 李雪梅; 张苗; 王晶晶
    • 摘要: 微生物酵素产品因其所含的多种活性酶所具有的保健、延缓衰老功效而盛行于很多国家,本实验以哈密瓜为主要原料,对哈密瓜发酵制备酵素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及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哈密瓜发酵液的pH、SOD活性、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优化目标,对发酵菌种、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了探索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 章昱; 谭强; 曾春晖; 谢文佩
    • 摘要: 以铁皮石斛叶为主要原料制备酵素,探究其不同发酵阶段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对其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及还原力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值分别达到0.45 g/mL、18.43 mg/L、0.14%、0.29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羟自由基清除率呈下降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三者的最高值分别为73.26 U/mL、9.86%和82.5%;而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最高达0.7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酵素发酵10 d时综合评价指标达最高值0.93,可作为发酵终点的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