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牛蒡子苷

牛蒡子苷

牛蒡子苷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4272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成药、西北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全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全军生物医药博士后论坛等;牛蒡子苷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一敏、康廷国、窦德强等。

牛蒡子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272 占比:99.82%

总计:64389篇

牛蒡子苷—发文趋势图

牛蒡子苷

-研究学者

  • 郑一敏
  • 康廷国
  • 窦德强
  • 胥秀英
  • 杨万政
  • 石任兵
  • 蒲维维
  • 何钦
  • 傅善权
  • 刘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铭; 张莉; 冉挺; 段绪红; 赵聪格; 魏计超; 苏彦雷
    • 摘要: 目的研究络石藤中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和络石苷元B与靶标P38αMAPK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方法以P38αMAPK抑制剂SB-203580、BIRB-796为阳性参照配体,运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探究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及络石苷元B与P38αMAPK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试验中的配体均以非共价键方式与P38αMAPK活性位点结合,产生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络石苷元B与P38αMAPK对接产生的结合能分别为-8.0、-8.3、-4.4 kcal·mol^(-1),表明三者中牛蒡子苷元与靶酶活性位点处的结合能力最强,牛蒡子苷次之,络石苷元B结合能力最弱。结论推测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为P38αMAPK靶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络石苷元B不是P38αMAPK激酶的抑制剂。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应该是络石藤中抗风湿作用的活性代表成分。
    • 聂发龙; 赵显芳; 朱紫陌; 江自鲜; 代蓉; 李秀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ARC)减轻脂多糖(LPS)诱导的人鼻咽上皮细胞NP-69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MTS法测定0.0001、0.001、0.01、0.1、1.0、10μmol/L ARC作用24 h对NP-6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经0.01、0.1、1.0μmol/L ARC作用24 h和经0.01、0.1、1.0μmol/L ARC预处理24 h+1.0μg/mL LPS刺激24 h后NP-69细胞的迁移情况。以LPS刺激建立NP-69细胞炎症损伤模型,检测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以及细胞中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β-防御素3(BD3)、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0.0001、0.001、0.01、0.1、1.0、10μmol/L ARC作用24 h对NP-69细胞增殖均无影响(P>0.05)。0.1、1.0μmol/L ARC均可显著提高细胞的迁移率(P<0.05)。对LPS刺激NP-69细胞造成的炎症损伤,ARC(1.0μmol/L)能显著减少NO、TNF-α、IL-6的释放(P<0.05),同时能显著上调ZO-1、BD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下调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ARC具有明显减轻LPS致NP-69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并可增强炎症环境下鼻黏膜上皮屏障的物理及免疫防御功能;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IL-6/JAK1/STAT3信号通路相关。
    • 宋天然; 陈芳; 董泉明; 姚钦; 冉小琴; 屠思懿; 姜望宇
    • 摘要: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Arctiin,Arc)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RAW 264.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和Arc高、低剂量组。Arc高、低剂量组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24 h前用Arc预处理24 h。采用噻唑蓝法(methy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定Arc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磷酸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кBα)磷酸化水平。[结果]Arc对RAW 264.7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Arc高、低剂量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Arc高、低剂量组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NF-κB、I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Arc高、低剂量组PI3K、AKT、NF-κB、I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Arc对LPS诱导的ARDS细胞模型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孙科; 王宇翔; 尹雷; 张磊磊; 齐素华
    • 摘要: 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ARG)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为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牛蒡子苷元,以牛蒡子粉为底物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菌种,混菌发酵转化合成牛蒡子苷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e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测定牛蒡子苷元。通过单因素试验对20L发酵罐进行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29°C、搅拌转速为350r/min、通气量为1.0VVM。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方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4%、发酵温度为29°C、搅拌转速为335r/min、通气量为0.9VVM。在此条件下,牛蒡子苷元增加量为17.24mg/mL、牛蒡子苷转化率为98.7%。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发酵转化合成牛蒡子苷元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拓展了天然药用植物开发的路径。
    • 朱心瑶; 刘治国; 杨雪; 魏叶; 阚荣生; 王志荣
    • 摘要: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ARC)对胰岛素抵抗型(IR)小鼠的糖脂代谢调节及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高脂饲料饲养,构建IR小鼠模型。将IR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饲料(HFD)组、高脂+溶剂(HFD+CMC-Na)组、高脂+牛蒡子苷组(其中HFD+ARC100组给予ARC 100 mg/kg,HFD+ARC200组给予ARC 200 mg/kg)。同时选取正常小鼠普通饲料饲养,设为ND组。ARC灌胃10周后,血清学检测小鼠血脂和血糖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形态和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AU碱基富集区RNA结合因子1(AU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ND组比较,HFD组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肌胶原纤维增多,CollagenⅠ、CollagenⅢ、AUF1、TGF-β1、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FD组比较,ARC干预后HFD+ARC200组体重、空腹血糖、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心肌胶原纤维减少,CollagenⅠ、CollagenⅢ、AUF1、TGF-β1、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ARC能调节糖脂代谢减轻IR,减少心肌胶原分泌,改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UF1、TGF-β1/Smad3信号有关。
    • 朱心瑶; 刘治国; 杨雪; 魏叶; 阚荣生; 王志荣
    • 摘要: 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ARC)对胰岛素抵抗型(IR)小鼠的糖脂代谢调节及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高脂饲料饲养,构建IR小鼠模型.将IR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饲料(HFD)组、高脂+溶剂(HFD+CMC-Na)组、高脂+牛蒡子苷组(其中HFD+ARC100组给予ARC 100 mg/kg,HFD+ARC200组给予ARC 200 mg/kg).同时选取正常小鼠普通饲料饲养,设为ND组.ARC灌胃10周后,血清学检测小鼠血脂和血糖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形态和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AU碱基富集区RNA结合因子1(AU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ND组比较,HFD组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肌胶原纤维增多,CollagenⅠ、CollagenⅢ、AUF1、TGF-β1、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FD组比较,ARC干预后HFD+ARC200组体重、空腹血糖、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心肌胶原纤维减少,CollagenⅠ、CollagenⅢ 、AUF1、TGF-β1、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ARC能调节糖脂代谢减轻IR,减少心肌胶原分泌,改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UF1、TGF-β1/Smad3信号有关.
    • 李卓恒; 卢来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牛蒡子苷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予小鼠高脂高糖14 d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70 mg/kg,以建立DN小鼠模型.另取10只小鼠为对照组(A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B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卡托普利组(C组,卡托普利25 mg/kg),牛蒡子苷低、中、高剂量组(D1组、D2组、D3组,牛蒡子苷80,160,320 mg/kg),各10只.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56 d.检测小鼠的体质量、平均日饮水量和尿量,评估脏器系数.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小鼠肾脏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六胺银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小鼠体质量,SOD,GSH-Px和T-AOC的水平均显著下降,脏器系数,平均日饮水量,平均日尿量,血糖,24 h尿蛋白/Cr,Cr,BUN,MDA和LPO的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与B组比较,C组、D1组、D2组、D3组小鼠体质量,SOD,GSH-Px和T-AOC的水平均显著上升,脏器系数,平均日饮水量,平均日尿量,血糖,24 h尿蛋白/Cr,BUN,Cr,MDA和LPO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组小鼠肾小球萎缩,肾纤维化严重;C组、D1组、D2组、D3组小鼠肾小球较饱满,肾纤维化较少.结论 牛蒡子苷剂量在80~320 mg/kg范围内对DN有一定改善作用,可为牛蒡子苷治疗DN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 冯万国; 徐昕涌; 许慧
    • 摘要: 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RGCs分成对照组、高糖组、牛蒡子苷低剂量组(ARC-Ⅰ组)、中剂量组(ARC-Ⅱ组)、高剂量组(ARC-Ⅲ组),其中高糖组、ARC-I组、ARC-Ⅱ组、ARC-Ⅲ组细胞在培养时分别添加50 mmol/L的葡萄糖,ARC-I组、ARC-Ⅱ组、ARC-Ⅲ组依次添加牛蒡子苷浓度为0.2 mg/mL、0.4 mg/mL、0.8 mg/mL.MTT检测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以及ROS、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在RGCs中转染TLR4过表达载体,用高糖和牛蒡子苷细胞培养液培养,检测细胞增殖、凋亡、caspase-3活性以及ROS、MDA、SOD水平.结果(1)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各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C各剂量组随浓度增加而增殖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各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C各剂量组随浓度增加而凋亡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spase-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各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C各剂量组随浓度增加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OS、MDA、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各组ROS、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各组ROS、MDA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C各剂量组随浓度增加而ROS、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TLR4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各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C各剂量组随浓度增加而TLR4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TLR4过表达:在RGCs中转染TLR4过表达载体,经过高糖和牛蒡子苷处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391,P=0.001).(7)TLR4过表达下的RGCs增殖率、凋亡率以及ROS水平:在RGCs中转染TLR4过表达载体和空载体(NC)阴性对照,经过高糖和牛蒡子苷处理后,ARC-Ⅱ+NC与ARC-Ⅱ+TLR4比较,细胞增殖率(t=7.639,P=0.000),凋亡率(t=7.129,P=0.000)和caspase-3活性(t=8.231,P=0.000),ROS(t=13.891,P=0.000)和MDA(t=8.406,P=0.000),SOD(t=9.966,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牛蒡子苷可通过下调TLR4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RGCs凋亡和氧化损伤.
    • 李霖枫; 陈重华; 李天平
    • 摘要: 目的 探究牛蒡子苷(ARC)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5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ARC处理MDA-MB-453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平板克隆实验观察单个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P27、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E1的表达.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24,48和72 h后,ARC 100,200,300,400和500μmol·L-1组MDA-MB-453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药物干预48 h后,ARC 50,100和200μmol·L-1组MDA-MB-453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1),ARC 100,200,300,400和500μmol·L-1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活性和早期凋亡率无显著性变化.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MDA-MB-453细胞经ARC 100,300和500μmol·L-1干预48 h后,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升高(P<0.05),P27蛋白表达降低(P<0.05),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E1表达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ARC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53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可引起MDA-MB-453细胞G0/G1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及升高P27表达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