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十一届徐州科技论坛
第十一届徐州科技论坛

第十一届徐州科技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徐州
  • 出版时间: 2013-11

主办单位:徐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徐州科技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文章介绍了京杭运河及其沿线的概况,分析了运河沿线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运河沿线发展的定位不明确,功能紊乱;河道的治理和保护不适应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求;沿线产业发展比较零散,层次低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即要加强建设投入,建立投融资体制,多方吸纳资金;抓住机遇,加大开发力度,结合徐州港规划,大力整合资源;要统一规划,坚持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河道规划要与徐州市的总体规划相对接,专业规划服从综合规划,长期规划要科学合理,既符合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高标准、高品位;旅游业要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要动员全市各种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对徐州市运河申遗保护、整体规划、法规政策措施、景点及风光等相关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建设保护和开发大运河的氛围,特别要呼唤全社会对湖泊水质和文化古迹的保护良知,提高环保意识。
  • 摘要:本文阐述了黄河故道的历史灾害状况,丰富的土地资源及优越的自然条件亟待开发,回顾了自"七五"计划开始到"十一五"期间25年的系统治理取得的成效。通过疏通中泓、泄水归槽、修筑大堤、植树造林、改良土壤等综合措施,原来的荒地已基本被开发治理,有的变成了中低产田,少数地块还成为了经济效益很高的果、林、桑基地,而原有的中低产田也不少已变成了高产田或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及特色园区。现阶段,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河故道沿线的二次开发已全面启动,在二次开发大浪潮的推动下,徐州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如何更好地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园地制宜,规划先行;全面配套,提高黄河故道项目区建设标准;整合项目资金,新老结合,规模开发;把产业化经营项目与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方式结合起来;把生态工程建设与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配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 摘要:丰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紧紧围绕"产业升级、果业振兴、特色开发、经济崛起"的中心目标,严格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一带九区十四园"的整体部署,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立足丰县果品产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丰县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生产示范区,发展丰县现代果业,整体工作稳步推进.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即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突出示范园区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生态果园循环发展;强化更新改造工作,提高果树造血功能;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加大经营主体培育,提高产业组织程度;加强果品营销工作,促进产业增值增效。
  • 摘要:深入实施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是丰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徐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着眼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继实施"果业振兴计划"、"丰县崛起行动计划"、"撑起江苏西北角"目标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对加快实现建设江苏省特色农业第一县的目标,改善故道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和面貌,增强河道蓄水功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广大群众生活水平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黄河故道历史成因及流域现状,进一步介绍了黄河故道前期治理情况及成效。丰县发展故道沿线特色农业,形成了以林果、蔬菜、食用菌为重点,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产业带,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特色农业建设。围绕徐州市委、市政府“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靓、路更畅”五大行动计划,实施农田林网、路域林网、水系林网“三网合一”绿化工程,加快故黄河北侧“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黄河故道区域生态林、经济林建设。要深入挖掘黄河故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梳理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汉魂、舞动汉风、彰显道韵。同时要抓好当代文艺精品创作,支持小凤凰剧团创新发展,加快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文博园精品工程建设,打造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一流文化设施,创建全国文化名县。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果一林一水为主线,坚持点一线一面结合,突出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加快推进黄河故道源头二坝生态湿地AAA级景区、梁寨渊子湖、华山水上一日游等生态工程开发,提升果都大观园景观质量,建成一批特色果蔬采摘园、农事农活体验园及生态科普观光基地,将黄河故道沿线打造成为集汉文化、道文化、民俗文化、乡村风情、养生度假、滨水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区,徐州都市圈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 摘要:黄河故道作为徐州市横贯东西的绿色走廊和重要生态"绿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需要明确目标,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完善项目;突出重点,协调推进.为加快黄河故道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推动全市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徐州境内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意见》,明确提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程的要求:深入挖掘黄河故道沿线历史遗存、名人古迹和汉文化、三国文化、饮食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景观区、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以及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互动参与区,形成历史文化与现实场景相结合的文化景观。立足黄河故道资源条件,适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重点打造“一带、三圈、七星”,形成独具徐州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把黄河故道建设成为特色农业、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并举的新走廊,需要有关各方形成合力,协调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突出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旅游市场营销工作,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
  • 摘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是徐州市"三重一大"重点工程,按照"水利先行,贯通中泓"的原则,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中泓工程有效实施,旨在打造贯穿徐州市的黄金水道.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物联网等相关理念和诸多信息技术纷纷被应用于水领域当中,"智能水网"的建设也初露端倪."智能水网"的建设重在研发水情监控与模拟、用水精细化量测、供水自动化控制、水处理等技术,这些对于徐州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摘要:通过对徐州故黄河的乔—灌—草型、乔—草型结构类型的典型配置模式进行试验分析,测知两种配置模式下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CO2吸收率,并与同时在学校校园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可知:绿地中的两种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型对温湿度的改善作用较大,起到降温增湿的效果,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绿地遮光效应的大小,从光照强度看出,与植物种类、空间配置方式等综合因素有关.绿地CO2吸收率的大小与植物种类及配植模式密切相关.故黄河试验组的各环境效应指标值优于学校对照组,说明故黄河滨水绿地对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 摘要:实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是事关徐州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本文深入分析了黄河故道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当前发展的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综合开发利用滞后、农民生活较为贫困等。进一步阐述了实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重要功能,并提出了推进沿线区域实现"洼地"崛起的对策建议:科学制定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度开发黄河故道文化旅游资源,加快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推进故道沿线新农村建设。
  • 摘要: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城乡土地配置、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重要举措.睢宁县境内故黄河全长69.5km,流域面积260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5%,历年来虽经多次局部治理,但整体效果不明显,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2013年,故黄河综合开发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工程,睢宁县积极抢抓这一机遇,率先启动实施了故黄河开发工作.该项目综合开发前景广阔,特别是土地整治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故黄河沿线5个镇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土地整治潜力。目前睢宁县故黄河沿线二次综合开发区域已经确定,经调查,该区域现有耕地面积37 339.46hm2,村庄8 343.59 hm2,采矿用地103.93 hm2,内陆滩涂约2 284.03 hm2,裸地1 112.4 hm2,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的路径:即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理念创新、规划编制、试点先行的手段,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 摘要:徐州市铜山区设施蔬菜在全国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生产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冬春菜的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铜山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设施简陋,结构不合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栽培技术落后,新技术覆盖面小,机械化水平低等。提出以黄河故道二次开发为契机,实施优质蔬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构想,要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找准产品及市场定位,进行分区建设。并进一步提出应对的措施:即要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整合农业资源,实行统一开发;拓宽投融资渠道,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加强营销体系,搞活产品流通。
  • 摘要: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工作自实施以来,铜山区在扎实推进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特色农业体系工程、绿色生态工程、历史文化建设工程、旅游观光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等"八项工程"建设的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现代农业发展,根据黄河故道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需要,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重点围绕优质粮、菜、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响应徐州市号召,规划建设"一带九区十四园".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该区农业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平台,整合丘陵山区、黄河故道治理和高标准农田三大类项目,通过充分发挥链条带动机能,加速故道沿线现代优质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步伐,为沿线区域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好坚实的基础,有力促进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整体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 摘要:根据1981~2010年徐州国家基本站观测每日4个时次的水汽压和日降水量资料,分析徐州地区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对徐州地区的增雨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0年来徐州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夏季大气可降水量、降水量都要大于冬季.在春季和秋季,徐州地区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文章分析干旱年份和雨水丰富年份的逐日大气可降水量和逐日降水量的关系,发现逐日大气可降水量大小及变化趋势对人工增雨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如何进一步推动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战略,尽快提高黄河故道的开发水平,对改善沿线群众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探讨了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进一步加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基础和机遇。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注重“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各级政府积极实施落后地区脱贫工程。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两个“率先”和支持苏北振兴发展,对苏北农村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都为本区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黄河故道沿线地区生态资源丰富、景观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劳动力充足,也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资本转移,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现实保障。同时,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对此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思考和建议.即应当坚持把徐州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相结合,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结合,坚持水利、交通、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扶贫“六位一体”,扎实推进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治、农业提升、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八项工程”,将徐州黄河故道培育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新增长极、全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样板区。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强化规划引领,努力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强化机制创新,努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重点,努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强化产业开发,努力提高项目建设成效;强化管理行为,努力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 摘要:为切实落实国家和省1号文件精神及省有关开展水利现代化试点建设的意见,在分析徐州市水利水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全省水利现代化试点建设的大框架下,提出了徐州市水利水务试点建设模式,即发挥水务一体化优势,整体推进,以城市带动乡村,共同发展,以信息引领现代化,实现智慧水利等。遵循水务现代化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协调配合、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路径主要采取由点及面的方式:以市级带动县域,在建设范围上以市级为主、涵盖县域。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对事关全市防洪排涝、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等要统筹考虑,全面推进,纳入市级现代化建设内容,对水污染防治、供水、城市防洪及排水等水务内容仅进行宏观指导,从布局及指标上予以把关、考核。在推进建设中以“七大体系”为主线,以27项指标考核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徐州市现代化试点建设。本研究对徐州市水利水务现代化试点建设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对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改变黄河故道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自“七五”以来,沛县县委、县政府和沿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沿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开发效益明显提高,黄河故道开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本文介绍了黄河故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指出流域交通发展落后、沿线产业发展缓慢、综合开发利用较差、薄弱村占比较大等是制约黄河故道沿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脱贫致富达小康的建议:即需坚持规划引领,以更宽视野谋划城乡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大力度完善城乡配套;坚持产业带动,以更务实举措推动转型升级;坚持环保优先,以更高标准优化生态环境。
  • 摘要:为了确定合理的综采放顶煤机采高度,本文以7号煤层7354工作面为研究目标,针对不同的机采高度1.3m、2.3m、3.3m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其对采煤放出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质条件下,综放面机采高度以2.3m为宜,此时可以充分松动顶煤,保证顶煤的充分放出.当机采高度为1.3m时不能充分破碎顶煤,机采高度为3.3m时则会同时破碎掉上覆顶板,不仅造成煤质下降,而且对顶煤的放出也会造成影响;此外在该机采高度下,矿山压力也变大,不利于工作面的支护.因此最终确定合理机采高度为2.3m.该研究为类似条件下综放面机采高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 摘要:黄河故道地区是江苏全面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徐州市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的地区,也是具有独特环境风貌和文化积淀并亟待开发治理的地区.文章结合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通过对徐州黄河故道地区在二次开发的内容及目标的解读,深入剖析了徐州市黄河故道二次开发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故道二次开发提出了“五位一体”,即坚持水利、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交通协同发展。使得资源利用充分,不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文化旅游也得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完美体现。黄河故道二次开发围绕行水、蓄水、资源、生态、文化、旅游“六大功能”进行全面、健康的开发。让行水、蓄水为生态、旅游与资源服务,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独特而综合的多元文化。“三个结合、一个目标”,坚持把故黄河综合开发与徐州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与贯彻落实苏北工作会议精神有机结合,突出实现粮食过百亿斤这一目标,精心做好故黄河二次综合开发的各项工作。本研究揭示了新时期区域综合开发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并对徐州黄河故道二次开发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故黄河是研究睢宁文化旅游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区域,除了拥有类型丰富并且特色突出的人文资源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区位优势.文章在梳理故黄河沿岸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故黄河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与发展现状,并指出故黄河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如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遗迹损毁,恢复重建难度较大;资源同质,产品开发力度不够;设施匮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即要结合睢宁城市布局,制定故黄河文化旅游整体规划;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故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挖掘故黄河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故黄河文化旅游的辐射作用。希望能以此促进故黄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睢宁县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 摘要:中泓贯通工程是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带项目的八项工程之一,在规划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黄河故道中泓贯穿整个黄河故道地区,是区域内的一条主脉,是串接其他工程的一条主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这条主线,以中泓贯通为导向,发展建设其他七项重点工程。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中泓贯通与道路畅通、土地整治、农业提升、生态建设、文化旅游、环境整治和扶贫开发工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通过实施中泓贯通工程,引领其他工程快速高效实施。通过开挖疏浚中泓,拆建沿线水利工程设施,以提高现有河道的行洪、排涝、蓄水及灌溉等能力,使黄河故道中泓全线贯通,真正做到防洪保安、排除涝水、蓄水灌溉。
  • 摘要:由旅游开发主导,许多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的风貌格局被大肆改变;而作为内涵、风貌与农业景观紧密相关的村落,该区域意义特殊,不能套用一般的保护控制地带规划要求,更不能将该区域的保护规划变成开发规划,否则会对村落遗产价值造成燃眉之殇.本文从技术层面和人文层面对这种状况的产生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在现行上层条例基础上,应当增加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的针对性规定,毕竟该区域特征较强,重要程度应当等同于村落内部;应当增加针对村落遗产入口外区域保护规划的专题研究,绝不能再简单套用普通的控制地带保护技术;呼唤人文关怀,这不仅是人们眼里一道用来消费的“诗意”的风景,更应当是对人类生存与生活如何才能“诗意”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对人文、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非常深入理性的思考。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人文层面,都不需要逼迫这个区域承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因为它与村落遗产的内部一样重要,而且目前出现的问题事实上是可以换种方式解决的。所以就该问题,需要思考当下的规划技术路径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便找到具体应对的措施;而更加本质的,则是要就这个问题拷问对人文精神的缺失,并找回缺失的关怀。
  • 摘要:以沛县草庙村为例,从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文化底蕴以及旅游空间布局、路线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评析,提出苏北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高效优质设施农业;加快村庄环境整治,大力推动新村建设;培育特色新兴产业,优先考虑乡村旅游业;注重发展模式创新,努力促进区域联动。通过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同时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来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是逐步实现农村改革的重要手段.发展果业能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产业.本文分析了徐州市铜山区黄河故道区域果业现状、果业市场发展前景、果业的工作重点和切入口,并在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有益探讨.
  • 摘要:文中介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特点以及常见资源化处理利用方法。目前常见方法包括熔融处理法、药剂处理法、水泥生产固化处理。生态水泥工业主要将生活垃圾焚烧灰作为水泥混合材及水泥生产原料加以利用,灰渣中所含的重金属可通过精炼还原进行回收,二嗯英等有毒有机物在1 300℃以上的环境中被分解,而氯元素在生态水泥生产过程中被固定在水泥的矿物骨架中。相较于其他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材料来源广、价钱便宜、固化产物强度高等优点,因此被许多国家积极提倡。虽然将生活垃圾焚烧灰用于生态水泥行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化再利用方法,但就目前我国的工艺技术水平而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艺技术才是解决垃圾飞灰问题的关键。同时改变传统观念,将飞灰中的氯元素和硫元素直接利用生成新型的水泥熟料矿物,主攻无钢筋建筑材料,定能促进垃圾焚烧飞灰在生态水泥行业的利用,同时对于我国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为了治理故黄河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分别以有机物甲基橙、无机物重金属元素六价铬为模型污染物,采用一锅煮法溶剂热合成SnS2 /Ti02纳米复合材料,然后以可见光(A>420nm)为光源,采用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进行水体净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nS2/TiO2作为光催化剂可以高效消除水体中难降解的污染物。对于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催化剂可以太阳光为光源进行催化反应,不仅有效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而且方便操作,无需单独提供光源。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可以重复循环使用,节约成本。为治理故黄河水体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贾汪区矿井水的危害,初步建议矿井水治理思路,即GIS绘图、GPS定位监测、建立观测站点、预测排泄点、建设矿井水处理厂,同时建议选用二级综合治理法来治理矿井水,实现矿井水资源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摘要:本文研究了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制复合颗粒吸附材料的工艺条件、再生方法,并用其处理含重金属工业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0.12∶1,乙酸浓度为4%,液固质量比为0.6∶1,制成的颗粒材料吸附效果好.在未调节该废水pH值的条件下,复合颗粒吸附材料用量为0.025g/mL,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Cd2+、Pb2+、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9.25%、75.16%、79.33%,处理后的废水中Cd2+、Zn2+的残留浓度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Pb2+的残留浓度低于该标准最高允许排放值.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CCd/Q=1.323CCd+0.1338.对Cd2+、Pb2+、Zn2+的吸附选择性顺序为:Cd2+>Zn2+>Pb2+.用1mol/L NaCl溶液对吸附饱和复合颗粒吸附材料进行再生,用其处理该废水效果仍然较好.
  • 摘要:徐州黄河故道沿岸拥有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系统整理黄河故道沿岸的文学资源,挖掘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提升黄河故道文化旅游品位的必然要求.徐州黄河故道文学资源在开发中要着力打造三个特色文学旅游资源品牌:徐州市区——苏轼文化、丰县——赵本夫黄河故道小说、睢宁——下邳民间故事,推动徐州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
  • 摘要:本文概述了徐州市城区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现状,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有小沿河、丁楼、小山子、七里沟和张集。文中总结了城区饮水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徐州市区安全饮用水现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骆马湖湖区面积350 km2,兴利总库容9亿m3。骆马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深水区可达Ⅱ类用水标准,这是徐州市地面最安全最可靠的水源地。目前来讲,开发利用骆马湖,将其作为徐州市饮用水的第二地表水源地已是必然选择。最后笔者对徐州市进一步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徐州市饮用水源地应以地表水为主,限制和保护地下水源,地下水源可作为备用水源地,使地下水位得以回升,休养生息;地表水源以骆马湖为徐州市战备水源地尽快加以开发利用,不仅是市区,各县区也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尽快用Ⅱ-Ⅲ类的水质造福徐州人民;加大保护地下水源地面水资源的力度,加大点源面源污染治理,逐步改造雨污不分的排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骆马湖饮用水源地建议:取水地点:采取船坞的形式,尽量采用骆马湖深水区水质较好(Ⅱ类水);线路走民便河、过徐洪河、入废黄大堤、直达徐州,减少建筑物,节约投资;中间设一备用取水口中(徐洪河),设一调蓄水源地(庆安水库),庆安水库水质较好,可达Ⅱ-Ⅲ类水,调节库容64万m3;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以防骆马湖水质突发污染备用。
  •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原理,借鉴湖北省黄石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实践经验,围绕徐州市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复垦利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对挖掘用地空间、开展实验区、协调矿地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基于平原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土地复垦的水系规划,修复采矿工艺与矿区土地复垦的有机结合,矿地一体化的深入研究,地方政策的延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延伸,调查方法的优化,积极向上争取土地利用政策。
  • 摘要:土地储备补偿是土地收储工作的重要环节,既关系到土地储备功能的实现,又涉及原来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徐州市土地收储补偿工作实际,总结和分析现行收储补偿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尝试对收储补偿的价格内涵及收储补偿办法进行探讨。搬迁企业土地收储的补偿方法的确定,可以按照直接补偿和收益分成两种方案进行补偿,让被收储单位有选择余地,也能提高土地收储工作效率。对于市区集体建设用地的收储补偿,既要考虑拆迁单位的实际利益,又要控制收储成本。集体建设用地地上合法房屋的补偿标准应尽量做到与城市国有地上相同类型的房屋补偿标准持平。建议尽快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具体政策,并形成对集体建设土地违法违章建筑的认定及拆迁补偿办法。笔者认为,土地收储补偿应该适当考虑原土地使用者对土地资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所引起的土地增值。从长远看,针对不同的土地使用类型,制定出国有土地储备补偿价格标准,并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对于维护被收储单位的经济利益,提高收储部门的工作效率,保证城市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成果,继而提出了"四个更加注重"快速推进,即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明确建设目标;更加注重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更加注重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更加注重体制创新,规范建设管理。在“十二五”期间,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全面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多元拓展、产业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显著、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示范效果明显、引领能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备、区域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产业体系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现代农业功能多元拓展的先行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教育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进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 摘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据沛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的有利条件、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对策措施等方面阐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的商品生产率,增强农户的市场话语权,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 摘要:本文就抢抓黄河故道二次开发机遇,实施丰沛大沙河一体化开发,建设大沙河生态农业示范带,打造黄河故道现代农业增长极,分析了现有基础和浓郁文化底蕴及一体化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长远,整合资源,高标规划,标树招牌产品,把大沙河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成以特色农业为根本,集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具有独特地方风韵的一体化开发思路与工作建议.
  • 摘要:本文从秸秆的肥料化利用着手,简要介绍秸秆肥料化的市场需要,着重介绍秸秆粪便混合有机肥造粒机的研究方向、机具性能、关键技术和性能参数等,对该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秸秆粪便混合有机肥造粒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对提高我国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摘要:本文以徐庄煤矿为例,介绍了矿井水资源优化利用的现状,给出了煤矿废水资源化的设计方案.对矿井水进行初步处理,达到杂用水的标准,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设备,生产用、生活用水点,比如选矸楼的防尘水、风井井下注浆用水、办公楼的卫生用水、地面绿化用水及基建用水等。对初步处理后的矿井水再进行深度处理,代替新鲜水源,用于水质要求高的设备、生产生活用水点,比如锅炉房的水膜除尘器、澡堂等。对工业广场内的供水管道重新进行布局,更换一些已老化腐蚀的、不合理的管道,节约水源,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工艺设计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及杀菌水处理工艺净化该矿矿井水。矿井水资源化项目实施后,不仅变废为宝,节约了水资源,更重要的是外排矿井水实现“零排放”,彻底杜绝了污染源,从而保护了京杭运河“南水北调”输水水域的环境,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 摘要:本文通过对徐州地区引进树种和乡土树种生物学特性、园林用途及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适生树种在今后徐州地区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措施及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即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树种,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相结合,色叶树种、阔叶常绿树种相结合,兼顾近期、远期树种规划。为更好地应用适生树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睢宁县打造黄河故道特色农业走廊的做法: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推进集约开发;以"整合生产要素"为关键,加快园区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保证,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放大开发效应;以科技开发为支撑,提高产出效益.
  •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现状,指出当前存在土地财政难以割舍、商业囤地有利可图、工业供应闲置浪费等问题。接着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节约集约用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对策,即要科学规划,强化土地管理,打破阻隔,统筹城乡发展,除旧布新,横向集约资源,开通税源,根除土地财政,标本兼治,清理闲置土地,制定政策,纵向挖潜空间。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文章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分析,提出在近些年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态处理应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靠近城镇的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应就近接入城市下水管道,农村生活污水直接纳入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对不能进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处理或在线分散处理;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尾水利用等。此外还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大量应用性研究,并就分散式生态处理的不同组合应用加以分析.
  • 摘要:本文就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规划统筹、空间发展结构、产业布局、群众参与等问题一一研究.丰县是黄河故道决口进入江苏境内的源头,生态、文化旅游、农业等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受项目、资金等的制约,丰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规划统筹水平不高,示范引导作用不明显;项目分散,年际投资不均衡,时序安排不合理;群众参与度与认知度不高等。对此相关建议:即需构建彰显丰县特色的空间格局,规划引领,描绘丰县城乡发展新蓝图,调优建设项目空间和时序安排,扩权强责、发挥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办公室和镇村干群在综合开发中的能动性。
  • 摘要:丰县师寨镇是农业种植大镇,江苏省食用菌(木耳)生产第一镇.富民河是贯穿全镇东西的主要河流.本文分析了师寨镇食用菌木耳的产业现状,指出了当前食用菌木耳产业存在的问题,如菌种质量有待进一步更新;食用菌种植技术与发展速度不相称;木耳生产设备落后;产品销售市场混乱等。就此提出了加快食用菌木耳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即要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产业示范带;加强产业指导,提高菌种质量;加强技术指导,推动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规模发展;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
  • 摘要:本文通过徐州市故黄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果的介绍,简要分析了工程建成之后所发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重点阐述了在工程设计优化、注重建设管理和强化运行管理条件下的"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三位一体综合治水新经验.
  •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城市地下管网配套完善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府每年都加大力度投资建设地下综合管网,但由于受城市建设、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其建设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徐州市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做到规范建设管理;严格项目审批和规划设计,把好验收关;重视管网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城市管网数字化;加强施工质量和规范控制,消除安全隐患;创新投融资和管理机制、提高日常养护管理水平.总之,要建立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机制,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投资和科研力度,加大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将城市管网规划好、协调好、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才能促进城市管网系统平稳、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 摘要:本文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展开讨论,就三条红线、实施环境、重点问题等进行了阐述.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本质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和执法监督,达到水资源合理配置,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城乡饮用水水源水质和重点地区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治理,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得到保障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通过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这三条红线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 摘要:文章从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及理念入手,介绍了贾汪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标准及工程组成.贾汪城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贾汪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标准应为:泉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健康、和谐。其系统工程包括器物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观念习俗建设。重点实施调水入城、尾水改专、控污截污、清淤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制度建设、全民素质提高八大工程。提升水面、水量、水质、生态,编制水网、增加水量、打造水景,加快建设城乡一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新贾汪。
  • 摘要:实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是徐州市的重大发展战略.本文回顾了黄河故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黄河故道沿线的开发现状,指出了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的制约因素,即抗旱防涝能力不强、水土流失治理较难、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开发利用整合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并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等原则,积极挖掘黄河故道的行水功能、蓄水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出实施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应重点推进“八项工程”。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即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制定政策,鼓励开发;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 摘要:铜山区以徐州市市委、市政府"一带九区十四园"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一年启动实施,两年初见成效,四年完成任务"的总体安排,把优质粮食和优质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摆在黄河故道综合开发"重中之重"位置,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规划编制、项目编排、机构设置、政策出台、工程实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介绍了黄河故道的基本情况和开发治理现状,说明了开发治理黄河故道面临的主要困难,如沿线规划尚需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产业化发展水平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即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内自然条件、资源、区域、产品和传统优势,按照“生产布局区域化、经营管理产业化、投入产出高效化”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铜山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规划,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明确综合治理规划,推进沿线有序开发;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沿线生产环境。
  • 摘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是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睢宁依托境内黄河故道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抢抓机遇,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睢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概念规划,确立了"旅游是抓手、产业是支撑、创意是灵魂、富民是根本"的开发理念,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围绕行水、蓄水、资源、生态、文化、旅游"六大功能",大力推进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理、农业提升、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旅游、扶贫开发等"八项工程",加快融入新一轮苏北振兴、沿海开发及徐州市"东扩"战略,大力推动沿线区域融合发展、竞合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级"三农发展示范区"、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和国家4A级"黄河故道特色生态旅游区"三大区域",努力走出一条黄河故道沿线区域综合开发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丰县大沙河流域上段荒滩地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项目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模型等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该项目区规划设计前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值为61.07,即项目区环境质量较差,经过规划设计,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值为88.56,项目区环境质量较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摘要:两汉文化、黄河文化、彭祖文化,因其发源或形成过程与徐州的历史渊源,合称为徐州的"三源"文化.徐州依托三源文化的城市形象打造成效显著,但存在"口号性偏强、可操作性偏弱,重单元文化开发、轻多元文化整合"等不足.在对之前城市发展问题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三源文化、科学定位、创意点—线—面建设、打造黄河景观长廊的整体构想.即在“天人合一”基本美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人类亲水的天性,以故黄河为主轴,为汉文化为脉络,深入挖掘黄河沿线历史遗存、名人古迹、两汉文化、饮食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两翼因地制宜镶嵌特色湿地、绿地、村镇,多元融合,产业联动,规模开发,形成点—线—面、山—水—绿、动与静、历史文化与现实场景交相辉映的有机整体。
  • 摘要:作为横贯苏北地区的一条绿色走廊,故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整个苏北地区发展格局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睢宁县黄河故道沿线的村庄作为切入点,着力于借助黄河故道二次开发的相关政策推动沿线村庄的布局及村庄整治,致力于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村庄布局杂乱问题。结合睢宁县拆村并点战略及相关乡镇的总体规划,根据故黄河睢宁段的开发与保护要求,充分考虑村庄现有规模、公共及基础配套设施情况、交通便利程度、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以及村庄用地建设条件进行规划。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将镇村等级发展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突出中心村建设,强化村庄特色,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村庄布局、产业发展,让新农村建设真正改变睢宁故黄河沿线的村庄形象。
  •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徐州市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徐州市某镇2012年生态足迹,并将农业污染计入总生态足迹中.该镇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310hm2,生态承载力为1.693hm2,生态盈余为0.383hm2.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没有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要维持或改善当前状态,现有生产、消费模式的转变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行动指南,需要领导者用生态农业的观念对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带进行科学指导,需要规划者和建设者用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来落实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带规划与建设.同时,还要遵循生态农业规律,避免用规划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确保黄河故道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方向不偏离,使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真正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转型的目的.
  • 摘要:园林执法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建绿、护绿,是未来园林绿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今后园林执法建设将会逐步完善和规范化.本文介绍了徐州市园林绿化执法队伍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区纵向执法体制不顺畅,园林执法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笔者指出,依法治绿将是未来绿化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能够有效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将随着园林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绿化、支持绿化,也对园林执法、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规范执法队伍的建设管理,积极探索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园林执法管理体系,更好地为园林绿化成果保驾护航。
  • 摘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现代农业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列举了徐州市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原则、规划、内容与标准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机制,提出在黄河故道沿线打造出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规模集中连片、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的粮菜果水产示范区和示范园.
  • 摘要:徐州地处淮河支流沂沭泗水系的中下游,水系复杂.地形地貌亦有较大差异,可分为平原区、洼地圩区、丘陵山区和黄河故道区.本文根据徐州市不同类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布局,研究与各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工程(包括渠灌、管灌及喷微灌)、排水工程的建设模式以及与灌排工程相适应的田间配套布置形式.笔者指出,黄河故道区农田水利建设以发展旱涝保收农田及节水灌溉为重点,实施渠道衬砌与田间配套、低压管道输水、滴灌、微喷灌等工程措施;扩挖疏浚排水沟道,配齐排水建筑物,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使堰上径流逐级排入中泓,减少水土流失。在平缓滩地渠灌区,干、支渠道实施疏浚防渗和建筑物配套工程,田间工程实施末级渠系衬砌防渗及田间建筑物配套工程,发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建成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提高灌排能力,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在坡度较大的堤坡区,发展适度规模的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在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中泓两侧的低洼地区,结合土地整理,开挖鱼塘,建设生态湿地。
  • 摘要:目前徐州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量上升.投资项目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都离不开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的支撑.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土地资源保障压力逐渐增大,土地征转用计划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批而未供土地逐年增加,土地闲置情况严重,已批回的土地不能起到缓解供地压力的目标.因此,加快新增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刻不容缓.本文针对目前这一形势,对徐州市2005年以来新增建设用地批供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发现未供原因在于征地补偿难度大、时间长,用地程序复杂,审批环节多,报批过程中土地规划、用地主体多有变化,用地主体达不到相关条件等。对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即要依法管理,严格政策,抓好贯彻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加强用地监管;建立台账,分门别类,规范清理处置;国土资源局内部工作人员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做出应对措施。以期能对加快新增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摘要:在旅游日益升温的今天,沛县紧抓徐州市黄河故道沿线(县城范围)二次综合开发的时代机遇,利用本地深厚的汉源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风光旖旎的农业观光资源,开发一系列旅游项目,为本地经济增长带来显著成效.但是,开发意识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结合力度不强等成为沛县旅游业发展后续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加强政府主导、制定科学规划、加大整合力度和营销宣传等方面建议.
  • 摘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保障,文章认为农业机械化是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为此,要着力做好农机化各项工作,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发展、大变革,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新沂市农业机械化进程,集中力量提高新沂市小麦、玉米、水稻的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带为载体,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同时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做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合力;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等规模化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建立健全农机管理体系,创新和改进服务机制。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提高投入效能,着力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整合和调动分散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培育规模作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让各个发展主体从市场服务中获得合理效益。要注重将资金扶持转化为发展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用市场需求来启动农机化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 摘要:本文从故黄河区域农业资源优势,阐述依据这些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化的途径.并从科技、政策、种养结构调整、市场经济规律、信息服务等条件的支撑,探索故黄河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前景和拉长产业链的基础.
  • 摘要: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在于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地由谁来种"三大问题,实际上涉及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改革.本文首先阐述了土地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内涵,接着探讨了土地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村庄外围蔓延,内部闲散空心;城镇地耗过高,闲置浪费突出;农业设施薄弱,耕地细碎严重;流转渠道不畅,资产无法变现;农民兼业经营,阻碍土地流转等。最后提出了拓展新型城镇化空间的具体对策:即要优化用地布局,促进城乡横向集约;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纵向挖潜;开展农地整理,推动家庭农场建设;盘活农民资产,拓展新型城镇空间;解除后顾之忧,扫清规模经营障碍。
  • 摘要:文章以睢宁县故黄河沿线(非禁、限养区)发酵床养殖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传统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睢宁县故黄河沿线(非禁、限养区)的推广应用,并对该种技术优点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粪便零排放、无污染;菌体发酵的热量解决取暖的问题;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保证猪只健康,改善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绿色肉”;节能降耗优势明显。最后还指出了当前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发酵菌品种繁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偏高;垫料组成材料如锯末、稻壳等供应紧张,价格飞涨;床体中有益菌为好氧菌,每间隔几天,就要把上层垫料翻一遍劳动量很大;猪群有自然形成定点排便的习性,生活在发酵床上的猪要改变这一习惯存在一定困难等。虽然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存在很多不足,但该技术简单、实用、推广性强。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对促进睢宁县养猪业良性发展,走环保健康安全高效养殖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摘要:本文论述了睢宁县故黄河沿线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低收入程度依然严重、发展差距仍在扩大。进一步指出了睢宁县故黄河扶贫开发的思路与措施,即要把握“三大工作重点”,发展“四大产业片区”,强化“四大基础设施”,培育“四大集体经济”,采取“四大增收措施”。同时提出了睢宁县故黄河沿线扶贫开发的几点建议:地方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主动争取各类扶持政策支持,注重扶持重点项目。
  •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任意排放,不仅造成水环境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同时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而经过净化的污水可以作为一种再生的水资源,具有量大、集中以及水质和水量都较稳定的特点,能够用于农业、工业和市政用水.目前,铜山新区有一座日处理城镇污水2万t的污水处理厂,这部分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非常可惜。据测算,城镇的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可以再次循环使用。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镇的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经济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然而在推广中水回用也面临许多问题,如缺少法律法规强制约束力,水价构成不合理,没有形成完善的水价体系,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难以协调统一,现有城镇清污合流的排水系统加大了污水处理成本等。对此笔者提出相关建议: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现行的水价格体系进行完善和改革,科学合理确定各类水价之间的比价关系;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使用中水,培育中水利用市场。
  • 摘要:铜山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全区耕地面积156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每年都因病虫危害遭受严重损失.本文介绍了铜山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投入不足、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开展不平衡、专业化防治组织自身建设不足、植保机构给予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够等方面。对此笔者就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即需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推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植物保护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撑;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强化对现有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为更好地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提供参考.
  • 摘要:基于电性距离矢量理论,计算了20种重氮乙烷新烟碱类杀虫剂分子的拓扑指数(mk).经最佳变量子集回归研究发现,重氮乙烷新烟碱类杀虫剂分子对果蝇nAChRs亲和力常数(pKD)与m15、m21、m56,哺乳动物α4β2亚型亲和力常数(pKA)与m59、m18、m26、m21等参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88和0.955.经R2cv、F、AIC、FIT、ta/2检验,所建2个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根据pKD的QSAR模型建议重氮乙烷新烟碱类分子可能的杀虫机理.影响重氮乙烷新烟碱类化合物作用于果蝇nAChRs及哺乳动物α4β2亚型等通道型受体的主要结构因素均是—C—、>C—、—N—、—O,但作用方式不同:①方向相反;②—N—、—O基团在pKA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pKD中,—C—、>C—更为重要.据pKD模型可以设计出对果蝇nAChRs高亲和性、结构新颖的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为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 摘要:邳州市黄河故道地区通过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区域水系不畅通,水利基础薄弱,给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故提出通过建立与邳州黄河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来解决区域排涝和农业灌溉问题,从而达到区域水系畅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摘要:本文从黄河故道历史文化研究目的与意义入手,结合文化建设项目的空间可组织性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确立黄河故道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一条主线、五大文化”。坚持以黄河故道历史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沿线汉源文化、军事文化、城市文化、生态文化和三国文化。通过成立黄河文化研究学会,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等手段加大研究力度。最后就成果运用提出建议:按照“思路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围绕文化挖掘、发展、传承、保护,组织开展项目策划,编制黄河故道文化建设项目库;突出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科研考察、商业市场、休闲娱乐、城市建设等相结合,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于文物资源的保护、修复与利用之中,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围绕相关重点产业和方向,开展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
  •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基本农田对耕地保护的意义,然后对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占用税等耕地保护政策进行了回顾。继而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如经济快速发展对基本农田保护压力的增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对基本农田产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基本农田保护方式的新要求等。进一步探索了基本农田新机制,即需转变思路,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与建设,以建设新型农村为目的,试点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建设新型农业为目标,推进现代化高效农业建设等。最后从行政、经济、技术、法律措施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对策建议.
  • 摘要:针对徐州市灌溉工程现状,结合农业生产条件,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工程方式的适用条件和适宜规模.以亩均投资为控制条件,采用典型设计分析法,对不同工程规模的亩均投资进行计算分析并给出当采用河流、库塘等地表水建设固定水源工程,控制亩投资不超过3000元/亩时,各类型灌溉工程规模适宜范围。研究表明,种植作物的日耗水强度大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地形坡度大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移动泵站取小值,固定泵站取大值。建站条件复杂,投资高,取大值;反之,取小值。本研究为徐州市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摘要:饮水安全是水资源价值的首要体现。保障饮水安全,仅仅从水本身抓起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只有从周边的环境抓起,只有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入手,从生态环境的改善抓起,才能长期保障饮水安全。以沛县为例,伴随着沛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做到生态规划与饮水安全协调发展,将微山湖作为饮用水源地是安全的。由于微山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必经之处,为将优质的水安全地输送到京、津、冀地区,需重点实施退耕还湖,平垸行洪、退田还草、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湿地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保障水途径沛县的时候安全畅通。本文介绍了沛县在工业、农业、林业等方面开展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为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分割管理带来的政策问题,完善法规体系,制定引导政策。坚持开源、节流、涵养水源三位一体,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建立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与分析系统等。以南水北调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县建设为重点,加大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建设覆盖全县的水资源供给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城市和乡镇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大力疏浚河道,增强河道调蓄能力。建成现代化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和防汛自动化决策系统。搞好县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面推广实施节水农业,发展节水型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在搞好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同时,通过多渠道保护水资源使水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
  • 摘要:随着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加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饮用水净化技术已成为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活性炭吸附、生物预处理、预氧化等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饮用水净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净化技术未来的发展、应用趋势进行了研究.着重介绍了高级氧化、活性炭一膜技术、超声空化、膜分离等技术的研究进展。
  • 摘要:开展大沙河地区苹果气候适宜性研究,分析大沙河地区气候的年、季、月际特征,结合红富士苹果的生长发育生物学特性,研究丰县大沙河地区红富士苹果对气候变化的适宜性.通过对气候适宜性和灾害性天气对苹果种植影响的研究,可以为丰县大沙河地区苹果种植提供防灾减灾技术支撑。
  • 摘要:本文分析了黄河故道历史渊源、现代开发重大意义及政府投入方面,针对黄河故道沿线风光旅游、打造精品亮点工程提出几点对策,即要深入开发黄河故道沿线文化遗存古迹,沿线建设山、水、树、花相结合开放式自然景观带,沿岸建设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风雨长廊,沿岸花木、雕塑、灯光带设专人专职保护。为建设黄河故道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提供了参考。
  • 摘要:选择灵芝优良菌株,探讨灵芝深层发酵的工艺条件;将发酵液、菌丝体破碎,离心,取上清液与芦荟汁、柠檬酸、蔗糖按一定比例调配,经均质、灌装、杀菌得复合保健饮料成品,探讨饮料稳定剂复配条件和饮料调配条件,进行感官评定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4℃,转速130r/min,装液量80mL/250mL,培养8天;复合稳定剂最佳配比为CMC-Na0.25%,黄原胶0.04%,β-环状糊精0.50%;保健饮料最佳配方为调配液25%、芦荟汁10%、柠檬酸0.12%、蔗糖9%.研制出的灵芝—芦荟复合保健饮料口感好,营养全面,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化的前沿阵地,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土地利用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A市B区违法用地情况的调研,分析了该区违法用地的特点,探析了城乡结合部地区违法用地严重的原因,如城市化快速发展,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村社集体组织发展愿望强烈与供地减少之间矛盾;私人建房和依法审批之间的矛盾;村社农用地私下流转,单位、法人违法用地、擅自建设的问题依然存在等。对此提出了通过疏堵结合遏制城乡结合部违法用地高发态势和加强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措施和手段.即要对存量违法用地,应予以疏导;对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必须坚决堵住;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构建违法用地综合预防体系;加强土地执法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的信息化。
  • 摘要:开发区作为地方发展经济的主要载体,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助国土资源部制订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利用程度潜力较大,用地结构状况需要完善;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利用强度仍需提高;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及监管绩效需要加强等问题,提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即需认真做好开发区土地利用及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工业用地率,挖潜现有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提升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水平。另外,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基础性普查清理工作,科学严谨地构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平台,明确各类用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土地信息的管理制度,建立开发区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对每类用地的用地指标、经济指标数据进行详细存储。根据用地情况的变化,定期更新数据库,保证数据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连贯性,为各类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本文从黄河故道鹿楼段概况、主要建设内容设想、打造两个亮点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促进鹿楼特色经济加速发展.根据二次综合开发的内容,坚持水利、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交通“五位一体”,围绕行水、蓄水、资源、生态、文化、旅游“六大功能”,扎实推进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特色农业体系工程、绿色生态工程、历史文化建设工程、旅游观光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八项工程”,高标准推进鹿楼经济发展。另外鹿楼还围绕沙河桥,规划建设水库,南与丰县华山水库,北与安国湖湿地、龙固湿地遥相呼应,形成沙河上的一个水库节点,两岸建设百果园,建设形成集观光、休闲、果品、娱乐、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区。打造八堡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完成后将拥有大型新型社区,阎尔梅纪念馆、大沙河果都园、大沙河湿地景区等设施,是城市人群休闲的好去处。
  • 摘要:实施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综合性工程,是沛县依托“一帝一湖一河”资源,培育大沙河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机遇,全县上下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黄河故道二次开发,加快培育大沙河经济增长极。本文通过对沛县黄河故道二次开发调查研究,发现发展中存在先期开发未达目标、水土治理亟待加强、流域交通发展落后、沿线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对此笔者建议,要明确总体思路,加快制定总体规划和开发原则,加强对黄河故道二次开发的组织领导。突出水利命脉建设,打造西部沙河黄金水道。围绕黄河故道中泓疏浚,配套建设相应水利设施,提升黄河故道防洪灌溉功能,打造沛西纵贯南北的黄金水道。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西部便捷交通网络。突出重要节点建设,打造亮点集聚工程,坚持以点带面、规模开发、分层推进,先期可以重点突破四个节点。突出特色产业培育,打响沙河生态观光旅游品牌。
  • 摘要:农机化产业园区建设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打造故黄河快速发展增长极的重要抓手.本文详细介绍了新沂市农机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综合分析了目前农机化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先期开发未按统一规划治理,治理标准低且不连续;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整体规划亟待完善;水土治理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机制、创新体制、加强培训、凝聚人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定位的发展对策.
  • 摘要:文章介绍了焚烧或随意丢弃秸秆所造成的主要危害,分析了焚烧秸秆的成因,探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措施,如在小麦、玉米轮作区,大力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集成,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技术;在小麦、水稻轮作区主推小麦机械化收获(高留茬)-秸秆粉碎机粉碎斗秸秆还田机还田-放水泡田-整地-机插秧;小麦机械化收获(低留茬)-小麦收获机加装秸秆粉碎匀抛装置-秸秆还田机还田-放水泡田-整地-机插秧,这两条技术路线。然而当前广大农户和机手对秸秆还田的好处认识不足;在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的地块二点委夜蛾的危害日趋严重;农民对秸秆还田后的田块(特别是水田)水肥管理方法不熟悉,田块上水过多、过深,引起水面浮草严重,插秧困难等问题突出。故做好机械化还田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秸秆还田所带来的好处,对机手要进行专门的秸秆还田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秸秆还田的技术路线,掌握正确的实施方法;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村组的职能,做好农户和机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顺利实施。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屯老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的一般步骤,并通过大屯矿区徐庄煤矿辅助运输系统改造的示范,对具体的辅助运输系统改造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根据老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的指导思想及改造原则,确定改造系统的各项参数。其次提出可选方案时,受矿井地质条件,特别是受上山坡度的影响,需分大巷、采区上山和顺槽分别考虑,更加合理的规划辅助运输系统方案。最终徐庄矿-750 m大巷至Ⅱ3采区选用辅助运输大巷取消架线电机车采用蓄电池电机车和顺槽加采区上山内柴油单轨吊运输方案。这对于指导像徐庄煤矿这样的老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从而实现整个公司辅助运输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文章根据侧柏的保健医疗特性,从侧柏林在徐州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侧柏林的改造利用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整体生态功能最优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则,与相关规划、计划相协调原则,指出侧柏林深化利用应向防护林、景观林、游憩保健林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侧柏林深化利用的技术措施。以提升生态功能、维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重点是全面清除病腐木,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并对山林进行封育,逐步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特殊地段林分的抚育管理促进林分自然演替;补植树种要统筹考虑花期、花色、叶色、落叶时间等因素,以观花、观叶效果显著的乡土树种为主,培育出明显的高大树木,形成以常绿侧柏为背景,落叶彩叶树种构图。为更好地让侧柏山林为增进市民健康服务,除了合理规划游憩保健为目标的侧柏林地,为市民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和场所外,更应在林地内部的林木、游憩道路和游憩基本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建设与管理力度,为游憩者提供高景观质量的游憩林和人性化的游憩设置。
  • 摘要:本文调查了云龙湖风景区内鞘翅目天牛类、鞘翅目吉丁虫类、鞘翅目小蠹类、鳞翅目蛾类、膜翅目茎蜂类蛀干害虫的生活习性、分布,对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苗木检疫,人工防治,机械物理技术防治,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 摘要:本研究用塑料大棚覆盖,并适当晚播(10月中下旬)种植,探索牛蒡安全越冬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在相同肥水管理情况下比对照(露地栽培)提早25天采收,比对照提高产量30%以上.
  • 摘要:本文主要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现代新型果业生产示范区;明确目标、精心组织,争创全市乃至全省精品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制定惠农扶农富农政策,充分调动发挥各方建设示范区积极性四个方面介绍了丰县打造现代果业生产示范区的主要规划。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