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鱼腥藻

鱼腥藻

鱼腥藻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水产、渔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557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湖泊科学、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2008年全国水生生物学博士生会议、2007年生物产业技术研讨会暨工业生物技术及分离纯化技术研讨会等;鱼腥藻的相关文献由3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华、沈健英、陈因等。

鱼腥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557 占比:99.26%

总计:16681篇

鱼腥藻—发文趋势图

鱼腥藻

-研究学者

  • 李华
  • 沈健英
  • 陈因
  • 方大惟
  • 万旗东
  • 谭双庆
  • 孙东红
  • 孟顺龙
  • 宋超
  • 王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天强; 章杨; 罗永琴; 芶振东; 肖雨柔; 刘加平
    • 摘要: 为研究楚雄市区内地表水中有毒微藻的分布及藻类多样性,本文从楚雄市区内的龙江公园、桃源湖、花鸟市场、青龙河、铜鼓寨等水体采集水样,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直接观察和水样富集后的观察,对水体中的微藻种类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到的有毒微藻包括鱼腥藻、微囊藻;除此以外,其他藻类包括小球藻、盘星藻、栅藻等21种微藻;各个水体藻类Simpeson指数在0.944~0.995之间,差异较小,但Shannon-Wiener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楚雄市区内地表水中的微藻大多为无毒藻类,有毒微藻的仅有鱼腥藻和微囊藻,这一发现有利于有效利用楚雄市区内的藻类资源以及针对性地预防藻类引发的水环境安全问题。
    • 谷亦; 付美琪; 徐建宇; 张佳宁; 徐雅欣; 孟静静; 闫文莉
    • 摘要: 选取牛蒡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0mL、10mL、20mL、30mL、40mL、50mL)的鱼腥藻藻液对牛蒡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用量的鱼腥藻藻液对牛蒡幼苗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叶面积以及根系活力均有促进作用,随着藻液施用量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牛蒡菊糖含量和幼苗叶片数随着藻液施用量的增加,促进作用变化不明显。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在藻液低用量时促进作用不明显,高用量时促进作用明显。随藻液施用量的升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升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保持在弱碱范围,适于牛蒡幼苗生长。总体来说,在鱼腥藻藻液施用量为50mL时,牛蒡幼苗生长最好。说明鱼腥藻藻液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牛蒡幼苗生长,并且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和微生物结构。
    • 赵涛; 莫雅斐; 孙荣国
    • 摘要: 以活、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甲基汞(MeHg)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活、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对MeHg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随着MeHg浓度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0~5 min时,活、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吸附MeHg速率较快,随后变缓,最终在1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5 min时,活、死椭圆小球藻对MeHg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8.38%、79.80%,活、死鱼腥藻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8.07%、84.62%;120 min时,活、死椭圆小球藻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9.30%、93.36%,活、死鱼腥藻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9.21%、91.76%;活椭圆小球藻对MeHg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死椭圆小球藻和活鱼腥藻对MeHg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死鱼腥藻对MeHg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对MeHg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死椭圆小球藻对MeHg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死鱼腥藻对MeHg的吸附均不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细胞结构分析表明,椭圆小球藻吸附MeHg的基团主要为-OH和C-O,鱼腥藻吸附MeHg的主要基团为C-O.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对MeHg的吸附主要包括细胞壁吸附和细胞内吸附过程,而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对MeHg的吸附主要包括细胞壁吸附过程.因此,活藻对MeHg的吸附率高于死藻.
    • 张波; 赵中华; 申秋实; 张路
    • 摘要: 为探究北太湖固氮作用,使用乙炔还原法对其水体的原位固氮作用和室内的N、Fe和Mo对鱼腥藻固氮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北太湖的年均固氮速率为3.08 ng/(L.h),并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梅梁湾水区的速率最高(2.75 ng/(L·h)),湖心区速率最低(1.38 ng/(L.h));固氮速率在夏季最高[6.03 ng/(L.h)],春[1.08 ng/(L.h)]、秋[0.81 ng/(L·h)]次之,冬季最低[6.97×10-5 ng/(L·h)].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鱼腥藻的生长不受N、Fe和Mo影响(P>0.05);但N是控制鱼腥藻固氮速率的主要因素(P<0.01),而Fe和Mo含量对鱼腥藻的固氮作用并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北太湖水体的原位水温(P<0.01)、DTN(P<0.01)、蓝藻生物量和NO3(P<0.05)是导致水体原位固氮速率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 孟宪献; 胡阶斌; 张南; 刘佳玥
    • 摘要: 近年来于桥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使藻类异常繁殖,连续几年夏季发生蓝藻水华,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居民饮水安全.藻类对水质变化的反应很敏感,可以利用藻类在水体中的变化,对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和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桥水库藻类种群和数量的变化及微囊藻和鱼腥藻的生长规律,从而掌握水体水质变化,有效遏制蓝藻水华的暴发,保证天津市用水安全.
    • 胡浪; 郭青青; 刘烨蓉; 胡章立; 王江新; 雷安平
    • 摘要: 为研究缺氮胁迫对固氮蓝藻DNA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固氮蓝藻鱼腥藻Anabaena sp.PCC 71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正常藻丝、缺氮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修饰与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在高等植物和非固氮蓝藻中,缺氮胁迫可以改变DNA甲基化修饰模式.DNA甲基化修饰也存在于固氮蓝藻细胞中.然而,固氮蓝藻可以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来缓解缺氮压力,缺氮胁迫是否能改变固氮蓝藻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尚不清楚.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可以在单碱基水平分析基因组范围内所有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模式.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对正常培养的藻丝、 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胞嘧啶甲基化进行了测序,分别获得6.25,8.38,7.11Gb的干净数据.在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中,甲基化胞嘧啶位点占所有胞嘧啶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06%,1.05%和1.05%,甲基化胞嘧啶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61%,0.54%和0.54%.基于胞嘧啶甲基化修饰模式对这3个样品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在0.976~0.983之间.这些结果说明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相似,缺氮胁迫不能引起固氮蓝藻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本结果为固氮蓝藻和非固氮蓝藻采用不同的表观修饰来应对缺氮胁迫提供了证据.
    • 罗智伟; 罗剑飞; 林炜铁
    • 摘要: 本研究从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出10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评价了它们对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 FACHB-82的抑藻效果.16S rRNA基因分析表明,分离的10株细菌中三株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c、Pseudomonas protegens和Pseudomonas monteilii最为相似,一株与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两株与陶厄式菌Thauera mechernichensis和Thauera aromatica相似,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微杆菌Microbacterium flavum、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auense 以及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nakagawai各一株相似.抑藻结果表明细菌AB-3抑藻效果最好,其对鱼腥藻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7.11%.此外,AB-3菌对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79.89%和23.65%,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也有一定的抑藻效果,但对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抑藻效果不显著.本研究从水体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陶厄氏菌AB-3,对试验的蓝藻都具有显著的抑藻效果,同时该菌对绿藻抑藻效果小或是没有抑制.
    • 黄军红1
    • 摘要: 蓝藻在渔业生产中,负面作用较大。蓝藻大量繁殖的池塘,水质碱性偏高,鲢鱼生长缓慢。水体营养失衡,易引起水质恶化,极端天气易发生翻塘事故,致使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蓝藻中微囊藻、鱼腥藻等可产生有害毒素,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