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氮

固氮

固氮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31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95篇;相关期刊247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态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第十八届全国生物固氮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固氮的相关文献由293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三凤、孙建光、林敏等。

固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31.1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895 占比:68.22%

总计:1312篇

固氮—发文趋势图

固氮

-研究学者

  • 陈三凤
  • 孙建光
  • 林敏
  • 李杨瑞
  • 冯薇
  • 吴斌
  • 张宇清
  • 秦树高
  • 邵晨曦
  • 徐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迟静娴; 徐方继; 刘译阳; 万书波; 李国卫
    • 摘要: 作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以花生、大豆为代表的豆科植物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氮肥的合理施用是保证其稳产增产的主要因素。豆科植物能够通过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结瘤固氮,从而可以减少氮肥使用量。豆科植物的结瘤过程受到信号传递系统的调控。其中,硝酸盐信号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包括豆科植物结瘤自主调控和氮代谢途径在内的关键基因表达。研究发现许多基因参与豆科植物结瘤固氮调控,例如NIN、HAR1、NORK、NSP_(2)等。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共生固氮的理解,为非豆科植物固氮改造奠定了基础,并为减少作物对氮肥的依赖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调节豆科植物的结瘤平衡,充分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探索最佳施氮量,有利于实现作物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1)豆科植物结瘤的分子调控机制;(2)豆科植物固氮的分子调控机制;(3)硝酸盐对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调控;(4)豆科植物固氮在生产中的应用。并对今后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郭小鸥; 崔晓辉
    • 摘要: 以山东地区休耕农田中杂草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处理,即未刈割(W0)、刈割1次(W1),刈割2次(W2)、杂草与玉米共生(W0+M)、杂草与高粱共生(W0+B)以及杂草与大豆共生(W0+S),其中W0设为对照。采取有机管理模式,研究不同处理下杂草绿肥氮素吸收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筛选与杂草共生效果最佳的夏季作物。结果表明,刈割处理以及杂草与3种夏季共生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生物量,刈割3次累计获得杂草生物量为19527.81 kg‧hm^(-2),累计氮素总量为223.44 kg‧hm^(-2)。经过2年的杂草绿肥养地试验发现,杂草与作物共生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试验初期相比,试验结束时,W0、W1、W2、W0+M、W0+B以及W0+S处理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3.0%、17.5%、17.7%、41.4%、32.4%、35.7%;全氮含量分别提高4.1%、5.7%、7.5%、9.9%、12.5%、11.4%。W0+S相比W0、W1、W2、W0+M、W0+B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1.6%、10.1%、13.8%、4.1%、8.0%;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0.9%、12.2%、10.0%、10.6%、6.5%。此外,杂草与3种作物共生处理土壤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与玉米和高粱相比,杂草和大豆共生更有助于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本研究为废弃资源再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对农田杂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 高皓天; 刘大伟
    • 摘要: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在环境工程领域与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集成度较高、成本较低的kHz脉冲电源和一种简单、实用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本文所提及的脉冲电源的成本在2000元以内,电压峰值、放电频率均可通过修改电路元件参数进行调节。该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在大气压条件下可产生体积为25cm×25cm×2cm的均匀等离子体区,放电装置的工作气体为空气或氮气。将雾滴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区域后,等离子体中的气相NO_(x)、O和OH^(-)等粒子溶解在雾滴中,并通过一系列反应形成NO^(-)_(2)、NO^(-)_(3)和NH^(+)_(4),从而实现大气压条件下的低温等离子体固氮
    • 杨晓蕾; 李建宏; 姚拓; 梅丽娜; 李琦; 白洁; 朱青青; 赵晓倩; 赵树栋
    • 摘要: 功能特性和培养条件研究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工业化潜力挖掘和开发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对菌株开发利用,选取前期研究中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洽草(Koeleria glauc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及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获得的5株菌株为材料,测定菌株溶磷、固氮、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等特性,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菌株分类学地位;测定菌株生长特性、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产气特性、产酸特性,确定菌株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1溶有机磷量最高,为170.37μg·mL^(−1),菌株Y3溶无机磷量最高,为308.50μg·mL^(−1);菌株Y1、Y3、Y5、M1、M6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24.23~164.74μg·mL^(−1)。菌株Y1和Y3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分别为175.30和255.55 nmol·(h·mL)^(−1)(C_(2)H_(4))。通过对菌株生长特性测定,5株菌株在40 h均已进入生长稳定期,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1°C,适宜的生长pH范围为6.50~7.50,在LB培养基中生长无产气现象,生长过程中pH稳定在6.23~7.52,具有作为工业化发酵菌种的潜力。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Y5与Y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1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M1为产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nxantha),M6为猴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imiae)。本研究为菌株的工业化生产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雪晶; 马瑞霄; 徐娟; 张燕辉
    • 摘要: NH_(3)不仅是生产各种化学品的必要原料,也是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载体,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以清洁的太阳能作为唯一能量输入的光催化固氮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利用N_(2)和H_(2)O直接产生NH_(3),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光催化固氮技术具有环境友好、节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捕获和光生载流子利用方面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活性。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催化剂用来提高材料对惰性N_(2)分子吸附和活化能力,从而提高固氮性能。本文首先对光催化固氮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光催化固氮可能存在的两种反应机理,随后着重介绍了含有氧、氮、硫空位的半导体材料对光催化固氮的影响。最后,对光催化固氮领域的现有挑战和未来发展给出了一些实际的见解。
    • 高美超; 巩云云; 李梓玥; 王百惠; 黄晓清; 于雯娇
    • 摘要: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Bi_(12)O_(17)Br_(2)光催化剂,其平均微片尺寸为1.2μm,比表面积约为29 m^(2)·g^(-1)。Bi_(12)O_(17)Br_(2)的禁带宽度为2.42 eV,能够响应可见光。值得注意的是,在光照条件下Bi_(12)O_(17)Br_(2)表面能够产生氧空位;光诱导氧空位不仅能促进氮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而且对吸附的氮气分子的活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Bi_(12)O_(17)Br_(2)光催化剂上的氨生成速率为337.6μmol·g^(-1)·h^(-1)。在可见光的驱动下,Bi_(12)O_(17)Br_(2)光催化剂能够实现氮气与水反应生成氨的过程。
    • 白洁; 姚拓; 王占军; 雷杨; 杨晓蕾; 张蔚
    • 摘要: 为获得欧李(Cerasus humilis)根系优良内生促生菌,以欧李根系为研究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分离纯化可培养内生细菌,测定其固氮、解磷、溶磷、合成植物生长素IAA(吲哚乙酸)和耐盐碱特性,并通过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7株菌均表现出一定的促生潜力,菌株固氮酶活性在50.64~127.40 nmol·h^(-1)·mL^(-1),菌株Y3最高;菌株解有机磷量在1.28~358.90μg·mL^(-1),菌株N23最高;菌株溶无机磷量在6.29~143.61μg·mL^(-1),菌株Y2最高;菌株合成IAA量在14.24~70.48μg·mL^(-1),菌株N22最高。菌株耐盐碱特性测定中,菌株Y3、Y4表现出广泛的耐盐碱特性,可在NaCl浓度为30%以及pH值为13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属极端嗜盐嗜碱微生物。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Y3、Y4确定为Bacillus sp.,菌株N23、N22为Pseudomonas simiae,菌株N1为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菌株Y1、Y2为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研究分离出的内生促生菌具有多种优质促生特性,可为后续研制微生物接种剂(菌肥)提供优良菌种,并有望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 王圆圆; 万五星; 李晶; 陈彩霞; 苗雨飞; 李林茜; 于杰; 王伟佳
    • 摘要: 通过对河北省豆科植物调查研究发现,该科植物约有48属156种,不仅可以提供食用、饲料、绿肥,而且在改良土壤肥力、保持水土等方面功能显著。文章对豆科植物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豆科植物固氮潜能的发挥具有巨大的研究前景和开发利用价值。
    • 叶金胜; 郝秋凤
    • 摘要: 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具有廉价易得的优点,但是由于氮氮三键极其稳定,不易被利用。NH_(3)是生产各种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也是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载体,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人工固氮主要依赖于Haber-Bosch氨合成方法,该方法需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苛刻,且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是以清洁的太阳能作为唯一能量输入的人工固氮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利用N_(2)和H_(2)O直接产生NH_(3),具有绿色无污染、节能等优点,极具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响应受其带隙的限制,很难实现对光的宽谱响应,因此需要设计性能优异的催化剂。文章对国内外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催化剂进行检索和分析,整理各技术构成的发展状况,明晰光催化固氮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 柴加丽; 姚拓; 王振龙; 韩江茹; 张蔚; 刘晓婷; 李茜
    • 摘要: 为获得高寒地区优良牧草根际促生菌资源,本研究从高寒地区优良牧草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紫穗鹅观草(Roegneria purpurascens)根际筛选促生菌,研究菌株溶解有机磷、溶解无机磷、固氮、分泌激素特性,并对优良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3种牧草根际共筛选出14株溶解有机磷菌株,其溶磷量为6.51~141.49μg·mL^(−1),菌株培养液pH为2.97~3.79;16株溶解无机磷菌株,溶磷量为371.29~538.59μg·mL^(−1),菌株培养液均呈酸性;22株固氮菌株,固氮酶活性91.71~160.20 nmol·(h·mL)^(−1)(C_(2)H_(4));14株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菌株,分泌量0.10~0.92μg·mL^(−1),同时分泌赤霉素、玉米素,分泌量分别为0.52~139.22和0.12~0.99μg·mL^(−1)。通过测定菌株综合特性,共筛选出12株促生特性较全面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PCB4为华西肠杆菌(Enterobacter huaxiensis),其余11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5个不同种。本研究鉴定的12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多种促生特性,为后续草地植被恢复和微生物菌剂研制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