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于桥水库

于桥水库

于桥水库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1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715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湖泊科学、中国包装科技博览、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北地区)学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防洪2008年学术年会、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2008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暨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应用和发展研讨会等;于桥水库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梅鹏蔚、廉铁辉、程君敏等。

于桥水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2.1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9715 占比:97.75%

总计:9939篇

于桥水库—发文趋势图

于桥水库

-研究学者

  • 梅鹏蔚
  • 廉铁辉
  • 程君敏
  • 张震
  • 李泽利
  • 黄艳菊
  • 赵兴华
  • 卞少伟
  • 张凯
  • 王玉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泽利; 罗娜; 苏德岳; 高锴; 赵兴华; 梅鹏蔚; 张震
    • 摘要: 外源氮磷污染物输入是于桥水库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水十条"实施以来于桥水库流域氮磷污染负荷的变化,采用GWLF模型模拟各个子流域产流量,再乘以子流域出口断面总氮(TN)、总磷(TP)监测浓度,进而估算整个流域氮磷污染负荷,并对2016—2017年氮磷污染的来源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7年于桥水库流域年均TN负荷2574.6 t,TP负荷94.6 t.引滦调水、入境河流、库周产流和大气降水对TN的贡献占比分别为27.9%、46.8%、17.3%和8.0%,对TP贡献占比分别为66.3%、17.3%、13.6%和2.8%.与2016年相比,2017年流域TN负荷增加35.6%,主要是由于引滦调水TN浓度大幅上升(增幅239%)、沙河等流域产流量增加(增幅11.4%)导致;2017年流域TP负荷减少74.0%,主要是由于引滦调水和沙河等河流TP浓度均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87.8%和71.0%)导致.因此,建议于桥水库流域环境管理部门加强总氮面源污染防控,同时选择大黑汀水库氮磷浓度较低的时期调水,以减少氮磷污染负荷.
    • 殷子瑶; 李俊生; 范海生; 高敏; 谢娅
    • 摘要: 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是水质调查中的基本参量,也是评价水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较快速、低成本地实现主要水质参数的反演,但是对于水质复杂多变且水域面积较小的内陆水体来说,目前常用的卫星不能满足水质参数的反演需要.珠海一号卫星星座是由珠海欧比特宇航公司发射的新型高光谱卫星星座,具有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在内陆水体水质监测中具有重要潜力;然而目前对于运用珠海一号数据进行内陆水体水质参数遥感监测的适用性有待研究,需要开展星地同步实验检验其应用效果.以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作为遥感数据源,以于桥水库为研究区,利用与卫星同步的水面实测数据,使用经验回归的方法分别构建了悬浮物和透明度的反演模型,并开展了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的模型精度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于桥水库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的反演模型最佳波段组合分别为Rrs(684)/Rrs(540)和Rrs(656)/Rrs(556),模型反演相对误差分别为8.6% 和11.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 mg·L-1和18.2 cm.利用建模公式得到了2018年11月22日于桥水库的水质参数分布图,发现于桥水库的悬浮物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而水体透明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应该主要是因为于桥水库北部水较浅南部水较深,水越深底泥越不容易再悬浮导致的.基于星地同步实验的于桥水库水质参数反演建模和检验结果初步说明了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在定量反演内陆水体水质参数方面具有潜力,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星地同步实验进一步完善预处理和反演模型.
    • 李泽利; 罗娜; 苏德岳; 高锴; 赵兴华; 梅鹏蔚; 张震
    • 摘要: 外源氮磷污染物输入是于桥水库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水十条”实施以来于桥水库流域氮磷污染负荷的变化,采用GWLF模型模拟各个子流域产流量,再乘以子流域出口断面总氮(TN)、总磷(TP)监测浓度,进而估算整个流域氮磷污染负荷,并对2016—2017年氮磷污染的来源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7年于桥水库流域年均TN负荷2574.6 t,TP负荷94.6 t。引滦调水、入境河流、库周产流和大气降水对TN的贡献占比分别为27.9%、46.8%、17.3%和8.0%,对TP贡献占比分别为66.3%、17.3%、13.6%和2.8%。与2016年相比,2017年流域TN负荷增加35.6%,主要是由于引滦调水TN浓度大幅上升(增幅239%)、沙河等流域产流量增加(增幅11.4%)导致;2017年流域TP负荷减少74.0%,主要是由于引滦调水和沙河等河流TP浓度均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87.8%和71.0%)导致。因此,建议于桥水库流域环境管理部门加强总氮面源污染防控,同时选择大黑汀水库氮磷浓度较低的时期调水,以减少氮磷污染负荷。
    • 霍晓峰
    • 摘要: 引滦水源保护于桥水库污染底泥清除工程是改善于桥水库水源地水质、治理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工程通过实验性清除库周围区域营养底泥来削减水源地内源污染,为全面清除于桥水库水源地富营养底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工程对改善于桥水库水源地水质、治理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今后深入推动于桥水库综合治理、提升天津市供水保障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 郑涛; 曹琪; 朱梅; 乔之怡
    • 摘要: 为了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微囊藻(Microcysti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将分离自于桥水库的10株微囊藻的7个管家基因(ftsZ、glnA、gltX、gyrB、pgi、recA和tpi)构建了微囊藻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基因库,与20个鄱阳湖序列型(STs)和237个日本湖泊的序列型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于桥水库的STs呈独立分支,说明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藻株,于桥水库微囊藻株具有共同祖先.MLST的结果显示本研究10个藻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期望杂合度H值为0.938.基于序列类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MLST可以有更精细的分辨率,有成为种群分子标记的潜在可能性.
    • 吴会民; 谷德贤; 姜巨峰; 孟一耕; 李文雯; 蔡超; 郭姝蕴; 杨华; 付志茹; 王健
    • 摘要: 2016-2018年利用流刺网、定置刺网、撒网、地笼、罾网及饵钩等渔具对天津市蓟县城东4 km蓟运河左支流州河上游出山口处的于桥水库(北纬40°20′,东经117°25′)的鱼类进行了多次采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4种,隶属于5目10科24属,其中鲤形目15种,鲇形目2种,鲈形目4种,鲑形目2种,合鳃目1种.与历史资料相比,于桥水库新增鱼类6种,其中鲤形目2种,鲈形目1种,鲑形目2种,合鳃目1种;消失10种,其中鲤形目9种,刺鱼目1种.根据生物操纵理论,提出保护水库生态平衡的建议.
    • 李泽利; 张庆强; 高锴; 董乾林; 梅鹏蔚; 张震; 李旭冉
    • 摘要: 流域模型技术应用是当前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工具,而水文过程的准确模拟是进行污染负荷估算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步骤.为了弄清近年来于桥水库入库河流氮、磷输入负荷,选取GWLF模型对水平口子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首先利用2006—2018年气象、水文资料率定模型水文参数,然后将参数推广到整个流域,对2019—2020年3条主要入库河流流量进行模拟,最后乘以相应河流断面的总氮、总磷浓度估算氮磷输入负荷.结果显示:GWLF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的水文过程模拟,校准期和验证期的纳氏系数分别为0.89和0.9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2%和13.1%;2020年总氮入库负荷为3977.0 t,其中引滦调水贡献占57.0%,3条入库河流共贡献43.0%;总磷入库负荷为48.8 t,其中引滦调水贡献占68.6%,3条入库河流共贡献31.4%.GWLF模型输入数据需求量较少,模型参数较少,模拟效果较好,适用于中小型流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 王雪莹; 张新月; 雷阳; 董乾林; 卞少伟; 赵修青; 李曌
    • 摘要: 为研究于桥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生物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RDA(冗余分析)等方法,于2019年12月(冬季)、2020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浮游动物及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检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10种,原生动物1种;优势种主要包括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等13种;浮游动物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丰度数量分别为3.68、219、49.1、222 L^(-1),其最大值出现在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时空分布差异显著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评价结果显示于桥水库呈轻-中污染.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pH值、溶解氧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