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95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1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40480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中国园艺学会全国蔬菜产业发展与安全高效栽培新技术交流会、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文献由3648位作者贡献,包括梁英、冯汉青、朱祝军等。

叶绿素荧光参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1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0480 占比:99.34%

总计:141420篇

叶绿素荧光参数—发文趋势图

叶绿素荧光参数

-研究学者

  • 梁英
  • 冯汉青
  • 朱祝军
  • 田传远
  • 贾凌云
  • 高洪波
  • 焦青松
  • 许耀照
  • 丁小涛
  • 余纪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榜眼; 刘世男; 杨梅; 梁喜献
    • 摘要: 【目的】探究低磷胁迫对大花序桉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大花序桉抗低磷机制研究及其苗木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低磷浓度(0.1 mmol/L)和正常磷磷浓度(1.0 mmol/L)Hoagland营养液对大花序桉无性系1203号和1212号幼苗进行水培,20 d后测定其叶片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磷浓度处理大花序桉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结果】在低磷处理下,大花序桉无性系1203号和1212号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分别为0.0032和0.0037μmol/g FW,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18.42和16.25 U/g FW,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为894.13和1138.00 U/g FW,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为579.67和471.33 U/g FW,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为1598.89和688.33 U/g FW,均显著高于正常磷处理(P<0.05);叶绿素总量分别为1.65和1.51 mg/g,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分别为0.17和0.12 mg/g,均低于正常磷处理;PSⅡ反应中心初始荧光(F_(o))均为0.082,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分别为1.44和1.35,均高于正常磷处理,最大荧光(Fm)分别为0.37和0.40,可变荧光(F_(v))分别为0.29和0.31,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m)分别为0.78和0.79,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分别为0.31和0.32,均低于正常磷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大花序桉幼苗各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最大。【结论】低磷胁迫会使大花序桉幼苗叶片大量积累MDA,导致叶片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引起叶片光合机构功能异常;但大花序桉幼苗能通过对叶片SOD、PPO、POD和APX等保护酶和NPQ的综合调节来减轻低磷胁迫引起的伤害,尤其以PPO和NPQ的调节作用更佳,二者在减轻大花序桉幼苗叶片损害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符丽纳; 洪森荣
    • 摘要: 为了解怀玉山三叶青1年生实生苗和6年生扦插苗二者之间光合效率的差异,采用Li-6400光合仪和SPAD-502Plus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对怀玉山三叶青1年生实生苗和6年生扦插苗二者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怀玉山三叶青1年生实生苗和6年生扦插苗的叶绿素含量间无显著差异;1年生实生苗和6年生扦插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间差异显著,而二者的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瞬时羧化速率(CUE)间无显著差异;在光照条件下,1年生实生苗与6年生扦插苗的PSⅡ最大量子产量(F_(v)/F_(m))差异极显著,而饱和脉冲激发最大荧光值(F_(m)’)、最小荧光值(Fo’)以及捕获激发能效率(F_(v)’/F_(m)’)无显著差异;在遮光条件下,1年生实生苗与6年生扦插苗的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o)差异显著,而初始荧光(Fo)和暗时最大荧光(F_(m))间无显著差异。怀玉山三叶青6年生扦插苗光合效率强于1年生实生苗,且光合效率与Gs、Ci、Ls、F_(v)/F_(m)、F_(v)/Fo相关。
    • 于安琪; 杨通文; 高秀梅; 韩维栋
    • 摘要: 为探讨高温对银叶树叶片的影响,本试验观测了高温胁迫下银叶树幼苗叶片荧光参数的变化。试验选取苗龄6个月、长势良好的银叶树苗开展研究,设置30°C、35°C、40°C、45°C、50°C五个温度梯度,讨论不同温度处理时银叶树幼苗叶片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0°C、35°C胁迫处理中,OJIP曲线、初始荧光F_(0)、PSII光能转化率Fv/Fm、PSII潜在活性Fm/F_(0)变化不明显;35°C胁迫处理中,最大荧光Fm出现变化;40°C和45°C胁迫处理中,OJIP曲线逐渐发生变化、初始荧光F_(0)变化不明显,最大荧光Fm、PSII光能转化率Fv/Fm、PSII潜在活性Fm/F_(0)在40°C胁迫处理中变化不明显,在45°C胁迫处理中变化较为明显;50°C胁迫处理中,OJIP曲线、初始荧光F_(0)和最大荧光Fm、PSII光能转化率Fv/Fm、PSII潜在活性Fm/F_(0)均出现明显变化。由分析可知:银叶树短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若是长期暴露在高温下,会明显破坏光合系统并增加细胞膜透性。因此,应尽量避免银叶树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下。
    • 李澳旋; 吕振涛; 林奕翰; 马瑞冰; 秦香楠; 薄贺匀; 乔永刚
    • 摘要: 为探究药用蒲公英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6~7叶期幼苗进行不同时间(0、3、6、12、24、48 h)高温(38°C)胁迫处理,观察幼苗形态变化,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药用蒲公英幼苗发生萎蔫,各项指标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其中叶片初始荧光值(F_(v))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及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非光化学淬灭(NPQ)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先升高后下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波动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先升高后下降;脯氨酸含量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整体呈升高趋势。高温胁迫下药用蒲公英生物膜系统受到损伤,光合能力下降,生长受阻,但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积累脯氨酸来缓解高温对植株的伤害,并提高其耐高温能力。
    • 李焰焰; 张紫薇; 黄薇; 聂传朋
    • 摘要: 以马缨丹(Lantana camara)为试材,通过对其叶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及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揭示马缨丹的光合生理特点,为马缨丹的观赏栽培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马缨丹叶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和光合同化组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达41.9,栅海比0.99,叶绿素含量为4.12 mg/g。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8:00—10:00呈下降趋势,当光强从190到1150μmol/m^(2)·s持续增大时,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持续上升、PSII的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v/Fm)明显降低、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Ⅱ)小幅增高后缓慢下降,且在PAR为285~420μmol/m^(2)·s范围内保持较高水平、非光化学淬灭的量子产量Y(NPQ)除了PAR在625μmol/m^(2)·s时略微下降之外,总体随PAR增强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马缨丹叶片的解剖结构与荧光参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对6种荧光参数影响大小为ETR>Y(NPQ)>Y(Ⅱ)>NPQ>qP>Fv/Fm,叶绿素含量与ETR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马缨丹具有较强的光合性能,且对光强耐受力高,适应高温强日照环境。
    • 吴菲菲; 曹永仁; 滕延福
    • 摘要: 光合作用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明确光合作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光合作用系统的控制基因,不仅能揭示光合器官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过程的机理,还能为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依靠分子标记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前提。
    • 彭保江; 尹明华; 蔡红; 陈荣华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产地三叶青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性,为三叶青品种的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重庆潼南三叶青(CQ-TN)和安徽黄山三叶青(ANH-HSH)为材料,测定其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CQ-TN和ANH-HS间的叶长差异不显著,而CQ-TN和ANH-HS间的叶宽存在极显著差异;CQ-TN的平均叶形指数极显著小于ANH-HSH;CQ-TN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瞬时羧化速率(CUE)极显著低于ANH-HSH,而CQ-TN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ANH-HSH,但差异不显著;CQ-TN的Fv/Fm、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小于ANHHSH,而CQ-TN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大于ANH-HSH,但均无显著性差异;CQ-TN的叶绿素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ANH-HSH。
    • 杜习武; 秦俊; 叶康; 胡永红; 陶懿伟; 彭勇政; 沈雁翔; 梁言; 曾丽
    • 摘要: 为探究星花玉兰(Yulania stellata)光合生理特性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规律,采用双套盆法对星花玉兰及其4个品种进行淹水处理,测定不同淹水时间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在淹水胁迫下,各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皮鲁埃特’和‘菊花’未出现显著性变化,星花玉兰、‘贝蒂’和‘朱迪’呈下降趋势。②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呈下降趋势,处理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与光饱和点(L_(S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菊花’和‘皮鲁埃特’的暗呼吸速率(R_(d))为处理组高于对照组,而‘贝蒂’、‘朱迪’和星花玉兰的Rd在淹水处理后显著降低,光合产物消耗减少。③各品种星花玉兰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均为下降趋势。‘皮鲁埃特’与‘朱迪’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Φ_(PSⅡ))在淹水胁迫下整体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8.4%和24.7%;‘菊花’、‘贝蒂’和星花玉兰则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76.7%、85.7%和64.6%。淹水胁迫影响星花玉兰及其品种光合特性,不同品种有差异,除‘贝蒂’外其余4个星花玉兰品种在处理前7 d时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皮鲁埃特’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涝害适应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筛选适应南方湿涝地区或易积水地区栽植的星花玉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 沈子剑; 商子健; 王法鑫; 刘飞
    • 摘要: 本研究以香蒲幼苗为材料,探讨锑胁迫对香蒲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Sb^(3+)浓度达到100 mg·kg^(-1)时,香蒲株高达到最大值106.12±8.68 cm,且锑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香蒲株高.与对照(CK)对比,锑胁迫会导致香蒲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潜在活性、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上升趋势,说明净光合速率的减少是受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锑胁迫使香蒲叶肉细胞受损.锑会抑制香蒲生长,但并未导致香蒲幼苗死亡,说明香蒲对锑具有高耐受性,可用于锑矿区污染修复.
    • 李建安; 王佳妤; 梅熠辉; 陈梅玲; 周成旭; 李亚鹤
    • 摘要: 为研究昼夜温差对三角褐指藻和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研究设置3个温度水平[培养温度为22°C、18°C和22—18°C(光-暗周期),分别记为22°C处理组、18°C处理组和22—18°C处理组]对2种藻进行分批和半连续培养。结果表明:(1)在3个温度处理下,分批培养时,和18°C相比,22—18°C降低了三角褐指藻在平台期的细胞密度,但不影响其延滞期的时长。半连续培养时,18°C处理下三角褐指藻的比生长速率最高;而对于赤潮异弯藻,分批培养时和22°C相比,22—18°C和18°C处理均延长了该藻延滞期的时长,但对其平台期细胞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半连续培养时该藻比生长速率在22°C和18°C处理间无差异,而在22—18°C时显著降低;(2)在分批培养时,和22°C相比,低温18°C显著降低了二者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半连续培养时,温度不影响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a含量,但昼夜温差会显著提高赤潮异弯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22°C相比,增幅为24.5%);(3)无论是分批培养还是半连续培养,温度不影响2种藻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但分批培养时高光[600μmol/(m^(2)·s)]条件下,2种藻光系统Ⅱ的有效光化学效率(Ф_(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在18°C时略有增加;(4)2种藻均在22—18°C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光合固碳速率。整体来说,三角褐指藻和赤潮异弯藻对昼夜温差的敏感性、响应和适应能力不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变化条件下的浮游植物群落。研究从昼夜温差的角度出发,为深入探讨温度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