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菌群

菌群

菌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04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95968篇;相关期刊487种,包括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全国微生态调节剂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等;菌群的相关文献由8012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平、肖传兴、高会杰等。

菌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7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968 占比:99.28%

总计:96663篇

菌群—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谢果珍; 唐圆; 宁晓妹; 邱集慧; 谭周进
    • 摘要: 为考察铁皮石斛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联合高脂饲料给予小鼠8周后观察肠黏膜结构及肠黏膜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显著破坏了肠黏膜结构,表现为肠黏膜萎缩,上皮细胞脱落并伴有炎性渗出,Corynebacterium_1及Staphylococcus等与感染及炎症相关的菌属大量增殖。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Corynebacterium_1的丰度,同时提高肠黏膜共生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丰度,促进了Muribaculaceae、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菌的增殖。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或与其维持肠黏膜结构完整,调节肠黏膜菌群组成及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有关。
    • 尹静; 王连杰
    • 摘要: 针对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在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的缺陷,总结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结合工艺和生物强化工艺,综述了活性污泥菌群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期望对未来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研究提供设计思路。
    • 李生; 段云峰; 赵军
    • 摘要: 人类在出生时就接触了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古核生物和原生动物。临床前和临床证据将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与肿瘤发生、发展联系起来。传统观念认为机体微生物平衡可以维护人体健康,而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或功能失调会促进疾病的发展,包括多种肿瘤。菌群失调的诱因包括遗传、环境(例如炎症、药物、饮食)或病原体感染等变化。然而,微生物失衡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还是结果仍存在争议。因此,对微生物在肿瘤中的作用的探究需要一个整体的视角。目前,测序、成像和传感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不断在发展,产生了各种强大的测量技术,为研究人员探索肿瘤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造了机会,这预示肿瘤微生物组学时代也已经到来。微生物相关的检测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技术保障,然而,这些检测技术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本文将从肿瘤微生物组成、微生物检测方法的进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未来肿瘤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行展望。
    • 张超; 李贺敏; 范镔锌
    • 摘要: 通过对生化系统产水硝氮的原因分析,阐述了A/O池的工艺原理以及硝氮与氨氮之间的关系,观察了在投加不同浓度碳源后的硝氮去除率,研究了自养菌和异养菌的和平共处方式,从而得出经济有效的降低产水硝氮的方式。
    • 马欣欣; 万生芳; 何蕴良; 郭倩; 舒畅; 杨雅丽; 李亚玲
    • 摘要: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以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胃肠动力减弱为特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医学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DGP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很大优势,但具体靶点与作用机制无明确定论。“脾主升清”是对脾输布水谷精微、托举内脏、升举清阳等功能的高度概括。脾不升清是DGP的关键病机。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直接反映了脾脏的功能状态。首先,综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而对肠道菌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展开论述“脾主升清”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而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与脾升清功能正常发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为论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了中医学对DGP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DGP在中医文献记载中出现的症状进行了界定,即类似于“痞满”“呕吐”“腹胀”等,表明脾不升清是DGP的关键病机的观点。然后,结合DGP的西医学病因病机,从调节糖脂代谢、降低炎症水平、保护肠道屏障、调节胃肠激素方面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影响DGP的相关机制。最后,基于“脾主升清”理论,以近期文献为依据、中医理论基础为理论指导,从肠道菌群与“脾主升清”理论的相关性以探讨肠道菌群对DGP的影响及机制,得出以下结论:肠道菌群平衡是脾升清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其功能发挥的正常与否是影响DGP进程的关键因素。
    • 张玉珠; 郑慧华; 刘祥雨; 杨泞毓; 杜崇涛; 谢光洪
    • 摘要: [目的]子宫蓄脓是犬常发的生殖系统疾病,对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细菌作为导致犬子宫蓄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其宫内菌群特征是不清楚的。因此,本文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子宫蓄脓患犬的宫内菌群进行分析,为小动物临床子宫疾病的微生物学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通过采集子宫蓄脓患犬的19份子宫内脓液和9份子宫内膜组织,分别提取其基因组总DNA,随后进行文库构建以及16S rRNA高通量测序,最后结合数据分析子宫蓄脓患犬的子宫内脓液和子宫内膜组织的菌群特征。[结果]Alpha多样性表明2组菌群的丰富度指数(Ace、Chao1)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无显著性差异(P>0.05);物种相对丰度表明两组样本在门水平的菌群主要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脓液组中的变形菌门含量显著低于内膜组织组,而厚壁菌门高于子宫内膜(P<0.05);PCoA分析提示两组样本的菌群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LDA差异贡献分析发现2组之间共有30个物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脓液组中志贺氏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属的含量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组,而绿脓杆菌属和嗜血杆菌属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子宫蓄脓患犬的子宫内脓液和子宫内膜组织均存在特异的微生物菌群,但它们在犬子宫蓄脓中发生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于士颜
    • 摘要: 机体的消化道黏膜定殖着巨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健康与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与培养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大量与健康或疾病相关但以前未充分研究的微生物被鉴定出来。研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黏膜免疫生理与病理生理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对防治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小鼠模型是系统性研究宿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平台。本文介绍近年来利用小鼠模型在消化道黏膜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部分重要进展与挑战,并展望综合利用遗传工程与菌群移植或环境暴露等优化小鼠模型的研究前景,以期促进与微生物紧密相关的健康与疾病的转化研究。
    • 周富海; 于庆生;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王振; 经文善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后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肠内营养组,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胃切除术复制大鼠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自由饮水进食,不给予肠内营养液和中药;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每日5、10、15 g/kg剂量滴注中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肠上皮绒毛形态和结构,采用凝胶法检测大鼠体内内毒素含量,运用细菌培养技术对大鼠结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培养与计数。RT-PCR荧光定量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g-1,ZO-1)、封闭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芪黄煎剂能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大鼠门静脉、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内毒素水平(P<0.05),显著增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Chiu氏病理评分(P<0.05),显著上调小肠组织中ZO-1、claudin、occludin及其mRNA表达水平(P<0.05),且其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肠道黏膜生物屏障的损伤,高剂量芪黄煎剂可以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更好地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黏膜机械屏障肠上皮细胞的ZO-1、claud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起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 张香美; 叶翠; 卢涵; 裴正钰; 闫洪波
    • 摘要: 为研究发酵香肠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阶段发酵香肠中菌群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分析,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样品的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科细菌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葡萄球菌属、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在12 h增至最高(26.83%);乳杆菌科细菌在30 h时相对丰度最高(92.81%)。在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醛、酮等为主,发酵中期酯类物质逐渐增多,1-辛烯-3-醇、三甲基吡嗪在后期达到高峰。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杆菌科细菌与1-辛烯-3-醇、三甲基吡嗪、乙酸乙酯以及己醛、辛醛和2-丁酮等风味物质的合成密切相关,葡萄球菌属与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的合成呈正相关。高通量测序与GC-IMS结合能够解析发酵香肠的菌群演替与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规律,为发酵香肠的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 赵一淳; 刘亚雷; 李亦舒; 方媛媛; 王博涵; 李佳瑞; 吴懂; 畅犇泽; 阳广凤
    • 摘要: 为探究强污泥流失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颗粒污泥特性及功能菌群的影响,试验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损失近一半反应器有效体积的污泥未明显破坏anammox工艺脱氮性能.反应器在4d后总氮(TN)的去除率(RE)达到89.18%污泥EPS含量较高且其PN/PS值(0.12)较低有利于anammox颗粒污泥的形成和集聚.Anammox颗粒污泥粒径>2mm的污泥占到系统总污泥的44.9%,粒径大于0.5mm的污泥占总污泥的84.3%,能够有效持留污泥.厌氧氨氧化菌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28.03%)、浮霉菌门(15.57%)和绿弯菌门(8.63%),优势属为anammox菌属Candidatus Jettenia(9.63%)和Candidatus Brocadia(3.54%),参与anammox反应的功能基因包括nirS(1.27%)、hzs(1.28%)、hzo(1.29%)、hao(7.04%)和hdh(0.81%),但反硝化菌及其功能基因的存在使得化学计量比Rs(ΔNO_(2)^(-)-N/ΔNH_(4)^(+)-N)和Rp(ΔNO_(3)^(-)-N/ΔNH_(4)^(+)-N)低于理论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