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机磷

无机磷

无机磷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69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3362篇;相关期刊305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等;无机磷的相关文献由155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尔中、易可可、姜霞等。

无机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5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3362 占比:99.25%

总计:63839篇

无机磷—发文趋势图

无机磷

-研究学者

  • 王尔中
  • 易可可
  • 姜霞
  • 张博
  • 徐磊
  • 王书航
  • 王雯雯
  • 赵丽
  • 阴彩霞
  • 霍方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志东; 陈爱华; 吴杨平; 张雨; 曹奕; 陈素华; 田镇; 李秋洁
    • 摘要: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探究文蛤与微藻的协同作用对水体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设置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其中定性试验设有4个组,即无贝无藻组、有贝无藻组、无贝有藻组及有贝有藻组,每组设3个平行。定量试验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模型,以文蛤密度和微藻密度为影响因素,共设13个试验组。试验结果显示,文蛤在清水态(无藻)环境中对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不显著(P>0.05),需与微藻协同才能显著降低水体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P<0.05)。文蛤和微藻最佳搭配比例为:文蛤221个/m^(2),微藻1.92×10^(6)个/mL,此时对水体中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日消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93%和8.60%。通过实际试验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分析结果准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文蛤密度约225个/m^(2)(15万个/亩),微藻密度约200万个/mL,可对水体无机氮及无机磷达到最大消除效果,此时无机氮及无机磷日消除率分别为(6.90±0.33)%和(8.57±0.29)%。
    • 崔瑶; 辜夕容; 严宁珍; 李杰; 胡佳; 杨莉荟; 李得霞; 罗平
    • 摘要: 为探索不同林分对土壤中无机磷与活性铝的含量及分布的影响,以及无机磷与活性铝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在我国西南地区酸性土壤上的农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以缙云山广泛分布的4种林分类型:山莓、马尾松、楠竹和柑橘林土壤为对象,采用酸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和铝试剂比色法测定了土壤剖面A、B和C层中各形态的无机磷与活性铝的含量,分析了不同林分土壤中无机磷和活性铝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土壤中无机磷与活性铝的含量与分布,且铁磷(Fe-P)、交换态铝(Ex-Al)和羟基铝(Hy-Al)的含量和比例还受到土壤层次的影响。4种林分相比,山莓林能促进闭蓄态磷(O-P)的形成,而马尾松、楠竹和柑橘林则有利于Al-P、Fe-P和Ca-P的形成;柑橘林有利于低活性的腐殖酸铝(Al-AH)形成,而山莓、马尾松和楠竹林促进高活性的Ex-Al或Hy-Al溶出;Ex-Al、Al-P和Fe-P在土层的分布上有表层富集现象,而Hy-Al集中分布于B层。此外,土壤Ex-Al和Al-P与Fe-P之间,Hy-Al和Ca-P之间均呈显著(P<0.05)正相关。因此,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无机磷与活性铝的含量与分布,高活性铝的溶出显著影响Al-P、Fe-P和Ca-P含量。
    • 赵希强; 张健; 孙爽; 王文龙; 毛岩鹏; 孙静; 刘景龙; 宋占龙
    • 摘要: 我国化工废水排放量巨大,其中含有的无机磷会导致淡水富营养化。选用来源广泛且环境友好的海藻酸钠为载体,微波一步热解活化法制得的高比表面积甘蔗渣生物炭为添加剂,氯化铁溶液为交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包埋法制备了SA-Fe、SA-C-Fe和SA-C-Fe(C)三种吸附材料,并用其进行了无机磷的去除实验。研究发现三种材料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SA-Fe和SA-C-Fe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其对无机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79 mg/g和78.75 mg/g;SA-C-Fe(C)对无机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SA-C-Fe材料吸附无机磷过程存在配体交换、静电吸引和表面沉积三种吸附机制,吸附容量最高;SA-C-Fe(C)微球经过碳化后,羟基官能团数量减少,配体交换作用减弱,且形成了铁氧化物沉积层,吸附容量最低。
    • 谭明曦; 文旺先; 林宇岚; 张林平; 吴斐; 张扬; 梁戊殿
    • 摘要: 【目的】为集约化经营油茶的合理施肥和菌根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油茶和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0、10、50、100 mg/kg 4个施用水平的KH_(2)PO_(4)溶液处理,探究不同无机磷施用水平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油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无机磷施用水平下,菌根化油茶根系AM真菌侵染率为27.33%~40.33%。在低磷(10 mg/kg)和中磷(50 mg/kg)条件下,接种AM真菌使油茶株高分别显著增加了23.36%、26.87%,地径分别显著增加了14.81%、20.00%,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8.39%、55.23%,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9.64%、14.20%。在高磷(100 mg/kg)条件下,接种AM真菌使油茶的地上部干质量显著提高了39.02%,地下部干质量显著提高了12.44%,对株高和地径的影响不显著。在低磷(10 mg/kg)和中磷(50 mg/kg)条件下,接种AM真菌使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84%、11.45%,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0.54%、25.87%,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4.35%、66.75%。【结论】不同无机磷水平下菌根化油茶根系AM真菌侵染率的变化表明AM真菌与油茶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相较于高磷时无显著变化的株高和地径,低磷时株高和地径显著提高,表明低磷时AM真菌能够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促进油茶的生长,提高油茶的生物量;AM真菌可提高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油茶的光合能力,促进油茶生长。
    • 陈嘉琪; 赵光宇; 李仰龙; 董玉红; 厚凌宇; 焦如珍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含量变化特征,分析各磷素形态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促进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选择7个林龄(3、6、12、18、25、32和4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采用钼锑钪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采用分级法测定土壤铝结合态磷(Al-P)、高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分析各磷素形态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林龄土壤磷素动态变化。【结果】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无机磷含量占全磷含量的55.37%~74.22%,而无机磷组分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土壤全磷、有效磷、Al-P、O-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在12年生或18年生时最小,Fe-P含量逐渐升高但差异不显著,Ca-P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林龄土壤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表明,中林龄(11~20年)时期杉木处在快速生长阶段,大量吸收土壤养分;而从18年生到49年生,Ca-P含量显著下降,表明近成熟林(21~25年生)开始,杉木对Ca-P吸收速率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Al-P含量、Fe-P含量和O-P含量正相关(P>0.05),O-P含量与Al-P含量和Fe-P含量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无机磷为全磷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磷素形态间存在相互作用。
    • 魏丹; 杨华薇; 陈延华; 吕春玲; 毕睿忻; 张馨元; 马茂亭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磷肥的大量投入,我国农田土壤中的磷大量累积且呈增长趋势,进而加剧了水体污染和磷矿耗竭的风险,因此,合理利用土壤中的累积磷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运用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磷活化文献进行了分析,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有机酸活化磷素的研究概况、有机酸活化磷素的效果、影响因素及活化机制。结果表明:有机酸活化磷的研究在国际上依然是热点;有机酸可以通过促进高稳性磷向活性磷转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达到10~1 000倍;有机酸的活化效果受其种类、浓度以及土壤类型的影响,其中柠檬酸和草酸在众多有机酸中的活化效果最为显著,且磷素活化量随有机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草酸的活化效果最强,在酸性土壤上柠檬酸的活化效果最强;活化机制主要包括酸溶解作用、络合作用和竞争吸附,三者协同作用促进磷素活化。在此基础上,对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素进行了总结及展望,以期为我国土壤磷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 王向向; 陈静宇; 曹旭; 孟利强; 刘志庭; 张烨; 李萌; 于德水
    • 摘要: 溶磷微生物是一种能将植物难以利用的磷转换为可吸收状态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分泌有机酸、氢离子等降低PH的方式以及酶解作用为植物提供磷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溶磷微生物的种类、溶磷机制研究以及溶磷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溶磷微生物肥料在生产应用中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 曹爽; 朱丽坤; 刘美; 韩平霞; 杨蕾; 王猛; 周德; 田伟
    • 摘要: 目的对强生干化学法、磷钼酸盐单试剂法、磷钼酸盐双试剂法测定黄疸标本无机磷比较分析,探讨单试剂改良双试剂后消除黄疸标本对磷检测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黄疸的血清标本32例,正常标本30例,分别在强生干化学350和贝克曼AU5800两台生化仪上进行血清无机磷测定,同时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单试剂和改良后的双试剂检测无机磷,并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黄疸标本在两台全自动生化仪上所测结果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1),干化学组和双试剂组有良好的相关性。正常标本在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良好。结论黄疸标本用改良后的双试剂检测血清无机磷,结果较单试剂干扰更小,其准确度和精密度更高,能够适用于自动分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金巧依; 冯云婷; 利兆基; 马际欣; 马忠清; 荆肇乾
    • 摘要: 传统的人工湿地基质存在吸附作用单一的缺陷。本文用不同类型的层状双金属层LDHs对页岩陶粒基质进行覆膜改性,并研究了其对无机磷阴离子的吸附效果。用4种金属离子(Mg^(2+)、Al^(3+)、Zn^(2+)、Fe^(3+))的无机盐组合对页岩陶粒进行LDHs覆膜改性,以无改性的页岩陶粒作为对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Zn Fe-LDHs改性基质对无机磷的等温吸附过程,与Langmuir模型的拟合度更高(R^(2)=0.942~0.970),Zn Fe-LDHs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达75.9mg·kg^(-1),高于其它的改性方式。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R^(2)>0.926),能较好地描述改性基质的吸附过程,改性基质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