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杉木人工林

杉木人工林

杉木人工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0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2739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学报、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上海市林学会2012-2013年年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杉木人工林的相关文献由1288位作者贡献,包括樊后保、田大伦、刘文飞等。

杉木人工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8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2739 占比:99.20%

总计:73326篇

杉木人工林—发文趋势图

杉木人工林

-研究学者

  • 樊后保
  • 田大伦
  • 刘文飞
  • 项文化
  • 康文星
  • 杨玉盛
  • 闫文德
  • 汪思龙
  • 吴承祯
  • 方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郑鸣鸣; 任正标; 何宗明; 范少辉; 林开敏
    • 摘要: 【目的】研究杉木间伐初始期与立地之间的关系,为大径材培育的间伐初始期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福建峡阳23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目标树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立地指数及不同株数梯度的目标树对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的影响。【结果】(1)地位指数明显影响林分中幼龄时期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速率及连年生长量,地位指数越高,林分早期生长速率越大。(2)当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至1 cm以后,22地位指数目标树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反而小于18、20地位指数目标树的林分;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地位指数的目标树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趋于相等。(3)全林分(CK)时,18、20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应在第9年,22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应在第10年。(4)当选取不同梯度株数(T80、T60、T40)的目标树时,18、20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初始时间选择在第13年,22地位指数的林分确定在第11年。【结论】地位指数越大,林分越早进入首次间伐期。基于大径材培育时,18、20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应控制在9~13年间,22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时间应控制在10~11年间。实际间伐时间可根据经营林分集约程度、立地质量、经济、人力等条件的实际情况而定,但18、20地位指数的林分间伐时间不应迟于第13年,22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时间不应迟于第11年。
    • 黄荣珍; 王金平; 朱丽琴; 黄国敏; 申思佳; 李燕燕; 万鸿宇; 吴昊泽
    • 摘要: [目的]探究亚热带红壤区土壤微团聚体中铁铝氧化物与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关系,为该区域土壤结构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区典型林分杉木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不同粒级微团聚体胶结物中铁铝氧化物含量、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并分析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微团聚体中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呈现:游离结晶态(Fe_(d),Al_(d))>>无定形(Fe_(o),Al_(o))>络合态(Fe_(p),Al_(p))。从总体上看,铁铝氧化物含量随微团聚体粒径的减少而逐渐增大,络合态铁(Fe_(p))和游离态铝(Al_(d))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络合态铝(Al_(p))含量则是底层远高于表层。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是该林地的主要微生物,各类微生物PLFAs在土壤表层受粒径影响最大,且在粒径为50~200μm的微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微团聚体中微生物丰富度、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总体上均是表层土壤最高,粒径最小的微团聚体微生物丰富度、香农指数最高。冗余分析(RDA)显示,放线菌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革兰氏阳性菌PLFAs含量、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与游离态铁(Fe_(d))含量呈极强负相关关系,细菌PLFAs含量与Al_(d)含量、非晶型铝(Al_o)含量呈出极强的正相关关系,真菌、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丛枝菌根真菌PLFAs含量与铁铝键结合态有机物[Fe(Al)-SOC]含量均呈负相关。[结论]杉木林红壤微团聚体中铁铝氧化物与微生物的分布受土层和粒级影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与不同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和结合态有机碳的相关性强弱不同。
    • 李华福; 谭文玮; 刘斌; 周欢; 林莉; 张征平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为杉木林分生长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主要以茅栗坑山场9块样地为试验地,以1/3、1/4、1/53种抚育间伐强度各做3次重复的抚育管理,对2018、2019年样地内单株进行每木检尺,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胸经、树高、蓄积、单株林积的影响。[结果]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蓄积的相对增长量也随之增加,其中1/3抚育间伐强度下增长最多,分别达到9.97%、27.64%、27.78%;平均树高相对增长量先下降后增加,在1/3抚育间伐强度下增长最多,达到4.88%。[结论]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可以实现木材的早期利用及总利用量。
    • 翁建宇
    • 摘要: 于2010-2019年,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地况因子、林况因子及乔木层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通过构建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估算杉木林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研究各组分生物量分配规律与立地条件和林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林龄和立地条件对生物量异速生长规律和分配的影响;杉木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受林分林龄的影响显著,其中干材、树皮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树叶、树根则相反,树枝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减小;除树枝外,立地条件不会改变各组分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变化趋势,但会影响各组分生物量占比大小。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树干生物量占比较大,树叶、树根的分配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人工林碳汇经营提供参考。
    • 陈良华; 刘选茹; 李西悦; 柳奇; 杨林凯; 舒锟; 林恬恬
    • 摘要: 【目的】深入认识氮沉降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fungi,AMF)侵染特征和重金属富集效率的影响,可为杉木人工林的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1 a和18 a杉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置3个氮沉降梯度:CK、LN和HN,即0、5和10 g N/(m^(2)·a),通过施氮的方式模拟氮沉降,分析短期氮添加对AMF侵染特征和细根中锰、镉含量的影响。【结果】①氮添加对杉木AMF泡囊、菌丝和总侵染率以及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在生长季(8月),两种林龄以上指标均表现为LN条件下最高;在非生长季(11月),11 a林内,各侵染特征仍为LN条件下最高,18 a林内,总AMF侵染率随氮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②锰和镉两种元素在细根中的富集模式不同,各级根系中锰的含量与易提取球囊霉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镉含量更容易受到AMF侵染特征的影响。【结论】杉木细根与AMF的共生关系对短期氮沉降敏感,短期氮沉降同时影响着细根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与分配。
    • 谭许脉; 张文; 肖纳; 莫雪青; 高冠女; 尤业明; 明安刚; 黄雪蔓
    • 摘要: 把杉木林改造成乡土阔叶林,不仅能提供高价值木材,而且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我国目前改造退化针叶林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之一,但这些改变对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我们尚知之甚少。以南亚热带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重新种植的杉木林、红锥林和米老排林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和杉木林相比,改造后的红锥林和米老排林灌木层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极显著降低(P0.05);(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改造后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冗余分析(RDA)确定导致林分灌木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杉木林改造成红锥林和米老排林后的冠层透光率、土壤碳氮比、土壤含水量和凋落物碳氮比的显著变化,而冠层透光率和土壤碳氮比的显著变化是导致其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变异的主要因子;(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微地形、乔木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独立效应对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它们的交互效应。该研究为科学经营管理人工林和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供科学依据。
    • 王淑真; 梁晶晶; 包明琢; 潘菲; 周垂帆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中的磷素形态变化特征,探讨林龄与不同分类水平解磷菌种类及相对丰度的联系,为人工林土壤磷素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建南平选取5个林龄(4、15、24、43、100年)杉木人工林,用改进Hedley磷素分级法测定0~20 cm土壤中不同分级磷素含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CR扩增的phoD基因进行测定,得到不同分类水平上解磷菌的相对丰度。【结果】在同一林龄杉木林中,总体上不同分级磷素含量大小依次是Residual-P>NaOH-P>NaHCO_(3)-P>H_(2)O-P>HCl-P。土壤中H_(2)O-IP含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升高(P100年>43年>4年>15年。有机磷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随林龄变化表现为100年>24年>43年>15年>4年。随林龄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中活性磷含量逐渐升高,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磷素活性表现为稳定态磷>中等活性磷>活性磷,过熟林的磷素活性表现为稳定态磷>活性磷>中等活性磷。杉木林土壤的解磷菌丰富度随林龄增加总体表现为43年>100年>24年>15年>4年,解磷菌种群多样性总体表现为43年>100年>15年>24年>4年。OTU韦恩图和PCoA分析表明,15年和24年土壤中解磷菌结构和多样性相近,43年杉木林土壤包含的解磷菌类群最丰富,且独特性最明显。4年杉木林解磷菌类群数目最少。在门分类水平上,土壤中变形菌门含量最高,其次是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和放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优势类群主要有慢生根瘤菌属、Pseudolabrys、假单胞菌属、异常球菌属等;冗余分析表明,土壤NaHCO_(3)-IP与厚壁菌门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aOH-IP与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等呈显著负相关;HCl-OP与酸杆菌门呈显著负相关,H_(2)O-OP、NaHCO_(3)-IP与慢生根瘤菌属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随林龄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磷素含量变化明显,土壤活性磷含量不断提高,近熟林和过熟林土壤的潜在供磷能力高于幼龄林和中林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性,解磷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的有效性。
    • 黄晓霞; 尤美子; 徐伟涛; 赖敏华; 林嘉源; 赖日文
    • 摘要: 为探究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改善效果,在3个林龄(8、12、21 a)的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选取4个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与胸径因子构建单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来确定目标树、干扰木和一般木,通过模拟采伐干扰木,计算并分析间伐前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多以1株中心木和5~6株近邻木构成;林龄为8、12和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的干扰木数量分别占林分的33.93%、31.80%、11.20%;3个林龄各样地林木均为随机分布,林木分化明显,生长空间不足,竞争压力较大。经目标树抚育模拟间伐干扰木后,林龄为8、12和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大小比数和竞争指数的平均值均降低,林木间竞争压力减小,竞争优势地位提升;林龄为8、12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角尺度和开敞度的平均值均增大,林木空间分布格局越来越优,生长空间大幅增加,而林龄为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的改善程度不明显。
    • 王宇超; 陈逸飞; 林晨蕾; 方淑侦; 王红春; 靳少非; 许少洪; 郑德祥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强度森林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温湿度的影响,本文在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均相同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取2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应用HOBO U23-00温湿度记录仪长期监测记录作业后林分温度、相对湿度动态,后续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表明:①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内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林内温度变化显著高于中度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间伐后林内日温度变化表现为昼增夜降,月均温变化表现为高温季节升温、低温季节降温,林内相对湿度下降;而中度抚育间伐的影响则与之相反,表现出保温(温度稳定)增湿(湿度提高)效果。②成对样本t检验表明,与中度抚育间伐相比,强度抚育间伐对日均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对月均温的影响呈不显著。杉木人工林林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动态变化表明,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会对林内的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产生不同的影响,相比于强度抚育间伐,中度抚育间伐后杉木人工林林内温湿度变化幅度小,林内小气候更为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不良气候条件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不利影响,为杉木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 沙子舟; 范少辉; 冯随起; 叶代全; 马祥庆; 何宗明
    • 摘要: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