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机氮

无机氮

无机氮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8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6813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5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无机氮的相关文献由158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世远、文国樑、曹煜成等。

无机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2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6813 占比:99.49%

总计:87257篇

无机氮—发文趋势图

无机氮

-研究学者

  • 许世远
  • 文国樑
  • 曹煜成
  • 徐武杰
  • 徐煜
  • 杨铿
  • 胡晓娟
  • 苏浩昌
  • 许云娜
  • 陈振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寒; 白洁; 张国平; 潘美霞; 李海燕
    • 摘要: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土壤NO_(3)^(-)-N和NH_(4)^(+)-N空间分布及湿地土壤含水量与pH指标分析,研究流域湿地土壤无机氮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含水量影响NO_(3)^(-)-N和NH_(4)^(+)-N的空间分布,湿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中NO_(3)^(-)-N的含量相对较高;湿地土壤含水量低,土壤中NH_(4)^(+)-N的含量相对较高。湿地土壤pH值也影响NO_(3)^(-)-N和NH_(4)^(+)-N含量的空间分布,在测定的湿地土壤中,pH在5.63~7.50情况下NH_(4)^(+)-N含量较高,pH在7.50~7.63情况下NO_(3)^(-)-N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北方河流湿地无机氮空间分布特征,可为流域湿地管理提供参考。
    • 董锐; 汪银龙
    • 摘要: 为研究汾河下游沿岸近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体无机氮浓度的影响,基于2018年7月、12月汾河下游9个断面无机氮指标数据和2018年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土地利用类型与无机氮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汾河下游无机氮污染严重,NH_(4)^(+)-N浓度高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丰水期近岸土地利用类型对水体无机氮浓度的影响比枯水期的大;在300、500、1000、1500 m缓冲带下,不同水期,NO_(3)^(-)-N和NH_(4)^(+)-N浓度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草地面积存在一定相关性,体现了耕地对NO_(3)^(-)-N起“源”的作用,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对NH_(4)^(+)-N起“源”的作用,林地和草地对NO_(3)^(-)-N和NH_(4)^(+)-N起“汇”的作用。
    • 张志东; 陈爱华; 吴杨平; 张雨; 曹奕; 陈素华; 田镇; 李秋洁
    • 摘要: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探究文蛤与微藻的协同作用对水体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设置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其中定性试验设有4个组,即无贝无藻组、有贝无藻组、无贝有藻组及有贝有藻组,每组设3个平行。定量试验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模型,以文蛤密度和微藻密度为影响因素,共设13个试验组。试验结果显示,文蛤在清水态(无藻)环境中对无机氮及无机磷的消除效果不显著(P>0.05),需与微藻协同才能显著降低水体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P<0.05)。文蛤和微藻最佳搭配比例为:文蛤221个/m^(2),微藻1.92×10^(6)个/mL,此时对水体中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日消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93%和8.60%。通过实际试验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分析结果准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文蛤密度约225个/m^(2)(15万个/亩),微藻密度约200万个/mL,可对水体无机氮及无机磷达到最大消除效果,此时无机氮及无机磷日消除率分别为(6.90±0.33)%和(8.57±0.29)%。
    • 赵国胜; 李伏生; 农梦玲
    • 摘要: 为得到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研究等氮量下不同滴灌施肥比例对宿根蔗产量以及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_(2)O)通量和无机氮含量的影响,并分析蔗田土壤N_(2)O通量与无机氮含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自然降雨W_(0)为对照,设置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W_(1)(田间持水量的75%)和W_(2)(田间持水量的85%),等量氮肥(N 300 kg·hm^(-2))下设4种滴灌施肥比例F_(10)(100%基肥)、F_(55)(50%基肥,50%滴灌追肥)、F_(37)(30%基肥,70%滴灌追肥)、F_(19)(10%基肥,90%滴灌追肥),测定不同处理宿根蔗产量、农艺性状(单茎重、株高、蔗茎直径、公顷有效茎数)、3个生育期蔗田土壤N_(2)O通量以及土壤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1)W_(1)F_(55)和W_(2)F_(55)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02.4 t·hm^(-2)和97.8 t·hm^(-2);相同灌水量下F_(55)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较低。(2)蔗田土壤N_(2)O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7(P<0.05,n=24);合理的滴灌施肥比例能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并减少土壤N_(2)O的排放。因此认为,等氮条件下滴灌施肥比例为5∶5的处理,不仅宿根蔗相对高产,而且能减少蔗田土壤N_(2)O的排放。
    • 马灿灿; 杜臻杰; 白芳芳; 佘映军; 崔嘉欣; 齐学斌
    • 摘要: 【目的】探究在等氮投入的清水和猪场废水处理下,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聚天冬氨酸(P ASP)对土壤无机氮、pH值及E C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P ASP质量分数(P 0:0%PASP、P1:2.5%PASP、P2:5.0%PASP、P3:7.5%PASP)、水质(W0:清水、W1:稀释10倍猪场废水、W2:稀释5倍猪场废水)以及不施肥不加P ASP的对照组(C K),共13个处理。【结果】添加P ASP处理可降低培养前期土壤无机氮量,增加后期无机氮量,其中稀释5倍猪场废水处理添加7.5%PASP效果更为显著。W 0条件下,P 2、P 3处理在培养前期土壤NO_(3)^(-)-N量分别减少21.63、10.46 mg/kg;NH_(4)^(+)-N量培养前期显著降低7.39%~49.37%,并在培养后期其量高于P0处理的1.41~48.07倍。W 1条件下,培养前期P 1、P 2、P 3处理NO_(3)^(-)-N量均低于P 0处理,减少值介于5.11~25.52 mg/kg;W 2条件下,添加P ASP处理均增加了土壤NO_(3)^(-)-N量,增加值介于5.91~22.70 mg/kg,到培养中后期8~36 d期间,添加PASP各处理均比P0处理的NO_(3)^(-)-N量增加14.6%~16.10%。W 1、W 2处理条件下,添加P ASP均增加了培养后期NH_(4)^(+)-N量,其中P 2、P 3处理差异达到显著。与C K相比,施氮处理可降低土壤pH值;猪场废水和添加P ASP对pH值无显著影响。猪场废水处理的土壤E C值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增幅在60.15%~69.76%之间。【结论】与等氮清水处理相比,猪场废水处理添加7.5%P ASP可降低培养前期无机氮量,增加后期无机氮量,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氮损失量,尤其是稀释5倍猪场废水趋势更为显著。
    • 沈学崴; 赵辉; 李翔宇
    • 摘要: 近年来普兰店湾局部海域无机氮污染,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陆源,针对这个问题对陆源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范围主要是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通过对每条入海河流进行情况调查,分析污染原因,并跟踪调查监测入海排污口,并对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论普兰店湾局部海域无机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入海河流,由于普兰店湾为东西向狭长较为封闭的海湾,湾内水质交换能力很弱,陆源污染物排放易造成湾内污染浓度累积,最后针对主要陆源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焦亚青; 宋立全; 臧淑英; 孙超峰; 鲁博权
    • 摘要: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泥炭地是对全球变暖响应敏感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变暖、多年冻土退化背景下,为了探明秋季冻融对多年冻土泥炭地无机氮时空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9—11月以大兴安岭三种多年冻土泥炭地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原位实验,分析了秋季冻融前、中和后期多年冻土泥炭地浅层和深层土壤无机氮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浅层和深层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小叶章泥炭地(XY)、兴安落叶松-泥炭藓泥炭地(XA)和白毛羊胡子苔草泥炭地(BM)的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变化范围:(1.00±0.00)~(20.60±0.20)mg·kg^(-1),硝态氮(NO_(3)^(-)-N)含量的变化范围:(0.02±0.01)~(14.64±1.11)mg·kg^(-1),且无机氮以土壤NH_(4)^(+)-N为主;秋季冻融后期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前期。尽管水热交互作用对该时期无机氮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不同冻融阶段,无机氮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在秋季冻融前、中和后期浅层无机氮动态分别与浅层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相关,但在整个秋季冻融期间BM浅层无机氮含量仅对10~20 cm含水量存在响应(R^(2)=0.344,P<0.01)。研究表明,秋季冻融期内,多年冻土泥炭地无机氮发生初步累积,且浅层环境因子对无机氮响应程度最大。本研究可补充大兴安岭多年冻土泥炭地秋季冻融对土壤无机氮影响研究的相关数据,并为多年冻土泥炭地响应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释放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刘广鑫; 董晏君; 赵丽娟; 邓益琴; 程长洪; 马红玲; 江建军; 冯娟; 郭志勋; 林蠡
    • 摘要: 前期研究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G37可高效同化无机氮,但其机理尚不清楚。为解读其高效同化无机氮的机理,结合三代PacBio RS II和二代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贝莱斯芽孢杆菌LG3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利用NR、KEGG、eggNOG、GO和CARD数据库进行序列注释、分析,并通过本地Blast+对无机氮代谢相关基因进行挖掘。测序结果表明:1)贝莱斯芽孢杆菌LG37的基因组为3929697 bp的环状染色体,GC含量为46.5%,包含385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tRNA基因和27个rRNA基因。2)共筛选出无机氮代谢相关候选基因94个,主要涉及编码感应蛋白、转录调控因子、转运蛋白、氧化还原酶和同化酶等,并对这些基因的GO功能进行了注释分析。综上,LG37全基因组测序及无机氮代谢相关基因的分析为芽孢杆菌降低养殖水体中无机氮的研究提供了基因水平数据,为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降低水体中无机氮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黎素菊; 洪捷娴; 陈树鹏
    • 摘要: 根据2013年-2018年连续6年对柘林湾养殖区海域水环境进行调查监测的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该海域的氮、磷季节性分布特征,并使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其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柘林湾养殖区海水氮、磷污染较为严重,氮、磷季节分布特征为夏季<秋季<春季;柘林湾海水养殖区富营养状况严重,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柘林湾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的季节分布特征与氮、磷含量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致。
    • 王兴华; 李格乐; 吴小芳; 殷安齐
    • 摘要: 基于2011年-2015年海南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础数据,应用基础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因子。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且5月水质略优于8月;海南岛北部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受较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其中,毗邻工业基地,且周边水产养殖业、工程作业密集的儋州洋浦湾污染最为严重;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因子主要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以及橡胶初加工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