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08年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植物养分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植物养分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植物养分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南昌
  • 出版时间: 2008-10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会议文集:2008年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植物养分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变化情况、耕地减少可能带来的环境与生态负面效应,以及未来我国耕地变化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分析。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本要求,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几点建设性策略。
  • 摘要: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四年八作、稻—麦(油)两熟制的定位试验表明,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土壤肥力有很大改善。表现在:秸秆还田提高了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能显著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总量,特别是大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钾素含量低的稻田速效钾的增加更为显著;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改善有机碳质量;能大大提高有益的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数量,降低反硝化细菌,增加土壤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从而提高土壤对植物营养的有效、协调供给。在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上,建议少耕或间耕。
  • 摘要:本文针对江西省农田养分管理的现状,从肥料农学效率和利用率的变化探讨了肥科利用效率问题,明确了肥料利用效率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双季稻施肥状况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以及培肥改土的作用,阐明了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佳施肥方式;从秸秆全量还田和绿肥种植还田状况,探讨了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农田养分的循环高效利用技术;从精准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精准分区平衡施肥技术。这些问题的探讨,为我们农田养分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摘要:由于大量氮肥的施用.菜地硝酸盐累积容易引起淋洗,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为探索根深差异蔬菜间作对土壤硝酸盐、蔬菜硝酸盐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根系较深的萝卜和根系较浅的芹菜进行间作种植,研究土壤硝酸盐时空变异规律和蔬菜硝酸盐差异。结果表明,萝卜和芹菜间作有降低蔬菜硝酸盐的趋势。同时,无论在作物的生长前期还是收获期,0-20cm土层。萝卜/芹菜间作区的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单作区,但下层土壤中间作区的硝酸盐含量要略低于或与单作区相差不大,这表明萝卜与芹菜间作能够增强土壤对氮素的持留能力,能够减少土壤中NO3--N的向下移动。间作使萝卜产量增加达显著水平,而芹菜产量有所降低。通过优势性分析发现此间作体系中,萝卜处于优势地位,芹菜处于劣势地位。
  • 摘要:本文介绍对流-弥散模型数值解的一种简洁编程方法。应用MATLAB语言编写土壤氮磷钾养分运移基太模型求数值解程序,结果表明,与专业软件Uptake相比,供试植物的氮磷钾总吸收量的相对误差分别只有+2.94%、-1.35%和+2.83%。程序能绘制生动美观的二维图形;数值解采用有限元法,较好地克服了Uptake软件有限差分法收敛较幔,积分区问内各节点解值相对精度不均匀的缺陷;程序简短高效,易于使用和维护。该程序只要稍加修改.就可用于求解目前各种CDE改进模型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从而使该领域复杂数学问题的求解交得简单易行。
  • 摘要:对江西新余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的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林施肥有利于土壤酶类的代谢活动,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其中,土壤蔗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34%-72.04%,4.40%-63.74%、13.25%-172.29%、8.52%-19.89%.土壤酶活性在土层中的分布规律较为相似,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自上而下活性下降.施肥油茶林土壤蔗糖酶与蛋白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相关,土壤酶之问关系密切,共同影响着土壤肥力.
  • 摘要:本文采用Hedley等的方法测定了20个水稻土的磷库组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Resin-P+NaHCO3-Pi+NaHCO3-Po)、NaOH-Pi,NaOH-Po、HCL-P在发育于冲积物的水稻土中占可提取性总P的百分数分别为27.0、27.0.14.0和32.0,在红壤性水稻土中分别为23.0、55.0、15.0.和6.0.NaOH-Pi可能是土壤有效磷的缓冲库.磷的等温吸附研究表明,供试的20个水稻土对磷的等温吸附实测曲线对Langmuir方程适合性很好,相关系数在0.970至0.999之间.Langmuir等温方程的参数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发育于第四纪红色黏土的水稻土701和702,其Xm、K、MBC和X0.2值都明显高于其他发育于冲积物的水稻土.和早地作物相比,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平衡磷浓度(EPC)可能远低于0.2mg L-1,在淹水条件下,溶液中P可能较易得到土壤固相P的补偿.磷的解吸研究表明,高子交换树脂提取的磷量与土壤吸附态P量成正比,不管是冲积型水稻土还是红壤性水稻土,这种直线关系都成立(r=0.941至0.999).
  •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施肥模式对不同株穗型超级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可促进分蘖,提高成穗数,采用控释肥CRF处理的灌浆中期根系伤流液中氨基酸-N输出强度较常规分次施肥RSF处理平均提高71.17%,延缓了灌浆期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平均增加穗粒数9.39%,提高稻谷产量与生物量10.38%和7.63%.采用80%作基肥,20%作追肥的新型施肥法NSF,其晚稻灌浆初期及中期氨基酸-N输出强度较RSF处理提高32.2%及37.7%:每穗实粒数及稻谷产量亦提高11.28%及3.59%.说明在同等养分用量情况下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可促进分蘖,增加成穗,延缓衰老,显著提高穗粒数,改善超级稻生产性能,新型施肥法亦有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穗粒数及产量的效果.
  • 摘要:采用土培试验,设置缺钾和施钾2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效低增产潜力基因型棉花122和高效高增产潜力基因型棉花103生长发育存在较大差异,施钾时122的结桃数只有1 03的51jl:可溶性糖含量加钾低于缺钾,缺钾后122的上部叶糖含量高于同部位的103,说明122叶片可溶性糖的合成或运输受阻.缺钾使上部叶丙二醛的含量升高,但对下部叶的影响较小.103上部叶丙二醛含量低于122,说明,103的上部叶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强于122.施钾时上部叶脯氨酸含量高于下部叶,缺钾则相反。下部叶脯氨酸含量施钾极显著低于缺钾处理;相同钾处理,103和122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差异不大.缺钾时103叶片的膜伤害率低于122,说明122的叶片膜更易受伤害,103抵抗力较强.
  • 摘要:本文对浙江省荸荠种、丁岙、东魁、晚稻等四大主要杨梅品种原产地土壤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土壤养分含量与杨梅叶片,果实养分含量及杨梅果实糖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杨梅原产地闻土壤养分差异较大,部分产地土壤氮含量极低,磷和钾在缺乏临界水平以下;土壤钙、镁、硫、铁.硼、锰、锌含量都在适宜范围内,但土壤铜含量普遍较低,大部分原产地土壤中铜含量都在临界值以下,但果树均未表现缺铜症状.原产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杨梅树叶及果实中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杨梅果实中氮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叶子中的氮含量相关性较差;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与叶子中的磷钾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果实中的磷、钾含量没有相关性.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果实糖含量也有规律性的关系,杨梅糖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呈反相关,而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pH及土壤钙,镁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对浙江省杨梅主产地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十六个杨梅主产县(市)以产杨梅乡镇为单位进行GPS定位取样,测试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铜等,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了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土壤养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杨梅产地土壤pH在4.25—6.25之间,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铜平均含量分别为16.17g kg-1、0.97g kg-1、114.9 mg kg-1、14.72mg kg-1、104.7 mg kg-1、0.44mg kg-1g和2.45mg kg-1.杨梅产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主产区中都有pH过低、有机质含量极低、缺氮、缺磷、缺钾、缺硼的地区,浙江省杨梅主产区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是氮、磷、钾和硼.根据土壤养分空问分布及杨梅产区主要养分丰缺指标,绘制了杨梅产区土壤氮,磷、钾、硼养分限制分区图,把杨梅产区分为缺乏区,缺乏警示区及适宜区以供产区制订施肥方案时参考.
  • 摘要:该项目连续2年对上海郊区15种不同作物24次降雨前后地下水进行了田间监测。通过测定样品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等项目,研究露地栽培条件下降雨对不同作物田问地下水的影响,结果如下:不降雨时期,相同地块田间地下水浓度相对稳定,不同作物地下水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但是总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总氮浓度在0.54~13.74mg kg-1之间,基本小于20mg kg-1.不降雨时地下水中氮、磷养分浓度与作物的施肥量关系不是很密切.降雨后不同作物地下水浓度跟施肥量的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施肥量较大的作物的地下水总氮浓度相应较高,施肥量小的作物的地下水总氮浓度相应较低.降雨后尤其施肥量较大的作物如葡萄、大葱,卷心菜,总氮更是大幅度升高,由雨前6.19mg kg-1.4.43mg kg-1、13.7mg g-1分别上升至293.66mg kg-1、168.89mg kg-1、78.67mg kg-1.不同作物的环境效应不一样,施肥量高的作物环境效应差.在所有监测作物中,大田作物水稻,小麦氮、磷养分浓度明显低于茭白、黄瓜、卷心菜、葡萄等蔬菜瓜果作物,其环境效应也优于蔬菜瓜果作物.
  • 摘要:采用密闭法研究了不同水肥交替灌溉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后,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出现在第2天。介于1.68—3.97kg N/(ha.d)。之后迅速下降并进入低挥发阶段;抽雄期追肥灌水后。不同水肥交簪灌溉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呈现上下波动变化;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的氨挥发量和损失率远远小于抽雄期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灌水处理相比.水肥交替灌溉方式可减少氨挥发损失.在灌水量为350m3ha-1,施肥量为256.08kg ha-1时的氨挥发量较低.
  • 摘要:在有机生产条件下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对番茄及芹菜硝酸盐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农家堆肥、精制有机肥、沼渣为供试有机肥料,进行等氮投入,其中精制有机肥在此基础上额外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连续施有机肥不会造成硝酸盐在蔬菜与土壤中大量累积.连续2年施肥的情况下番茄硝酸盐含量与空白相比增加不显著.所有处理的番茄与芹菜中硝酸盐含量均低于我国蔬菜硝酸盐标准允许量,但是随着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有机肥的连续投入,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其差异在土壤耕层比较明显,后随着深度的延伸差异缩小.各处理间的差异规律性不明显.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受所种植的作物影响.芹菜对表层30cm内土壤中的硝态氮大量吸收。番茄对30cm~60em土壤中的硝态氮吸收较多.连续施用有机肥使番茄、芹菜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但是所有施肥处理的番茄与芹菜食用部分及土壤重金属含量都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熏金属限量标准。只有芹菜根部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过标准.芹菜各部位的Cu、Cd、Pb和Cr含量顺序为:根>叶>茎:zn的分布为叶>根>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根中重金属富集量均呈直线增加态势.在芹菜根部所有处理cu.zn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限量标准,高量精制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处理的Cd含量及所有处理的Cr含量都超过限量,Pb含量则只有低量精制有机肥处理不超标.
  • 摘要: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效N、P、K、S、Fe、Zn、B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0%、35.5%、65.9%、5.5%、2.6%、87.2%和41.8%,土壤普遍缺乏氮和锌,部分土壤缺磷、钾和硼,有效Ca、Mg、Cu,Mn含量丰富,全部高于临界值,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Zn、K、P、B、土壤速效P和K、有效B.Zn和Fe等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超过50%,为中等变异;pH空间变异很小,为弱变异;有机质及有效N、Ca、Mg、Mn、Cu的空间变异性介于两者之间,变异系数为20%-50%.不同营养元素拟合的模型不同,空间变异程度不同.pH,有效N、K、Ca、Fe和B的模型拟合度较好,空间结构较明显,最大相关距离为639-2476 m;土壤活性酸和有效P,有效Mg和S.有效Cu和Mn的模型拟合度相对较低,空间结构较差;土壤有机质和有效Zn的模型拟合度介于两者之间.Kriging插值表明监测村西北部和东北部旱地有机质含量低;西北部旱地有效P含量较高,缺P土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水稻田;村庄中部土壤有效K含量较高,周围的水田和早地缺K状况较为严重.
  • 摘要:施肥不当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和养分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产生的环境压力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三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提高玉米植株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从而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不仅如此,平衡施肥还能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养分径流损失,提高养分利用率.研究发现,N的流失途径主要是地下径流,总流失量受雨强影响较小,受控于雨水的土壤入渗率;而P、K的流失载体主要是泥沙,总流失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加.速效养分的流失途径主要是径流。特别是N,通过经流流失的N>99%,以地下径流为主.在本实验降雨(60mm)条件下,N平均流失量达7.62 kg km-1;有效P≤0.02 kg km-1.因此,来自农田的N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N源之一,而P则不是.控制N流失的有效途径是控制地下径流,平衡施肥可以作为紫色土丘陵区防治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
  • 摘要:在供钾水平较低的赤砂土上,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K、Mg、S配合下不同供肥水平对对花生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钾、镁、硫用量的增加,花生经济产量与生物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每公斤土施K2O0.028g、Mg 0.006g.S 0.021g(相当于施用513mg硫酸钾镁),其产量最高,果仁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较平衡,是较为适宜的施用量;(2)随着钾、镁、硫用量的增加,植株对氮.磷、钾、镁、硫各吸收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氮、磷、镁吸收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钾、硫吸收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 摘要:肥料施用及秸秆归还对农田酸化的影响是农业措施与土壤酸化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土壤酸化速率及其机理的影响.所研究的肥料施用处理包括不施肥(CO)、单施氮肥(CN)、氮肥与水稻秸秆配施(CRN)、单施有机肥(MO)、氮肥与有机肥配施(MN)以及氮肥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配施(MRN)6个处理,始于1980年,一直实行水旱轮作.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O-15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及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尤其以氮肥和有机肥配合水稻秸秆施用处理pH最低,有机肥和氮肥配合次之,而不施肥对照和单施有机肥处理最低.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介于0.94~1.70,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高于单施尿素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呈显著相关.这提示土壤的酸化主要与氮肥、有机肥及水稻秸秆中携带的氮相关.施用尿素与水稻秸秆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存在差异,前两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的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看来长期偏施尿素以及长期的推行单一的水稻秸秆还田模式尚需改进.
  • 摘要:采用实验室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了复合肥、树脂包膜尿素LP100、APEX控释肥、脲甲醛和汉枫肥包肥等肥料在边坡绿化基质中的氮素释放特性,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肥科对边坡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在边坡绿化基质中的氮素释放持续时间为7天,脲甲醛和汉枫肥包肥的养分释放时间均为20天左右,而APEX和LP100养分释放时间分别为90天和118天;不同肥料对先锋植物组合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LP100处理和APEx处理最大生物量分别比复合肥处理增加了35.9%和18.6%;LP100处理和APEX处理均提高了混播植物根部和地上部的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量,其中LP100处理的氮累积量比复合肥处理增加了9.7%.
  •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增产7.3%-15.9%,OPT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051.2 kg ha-1,增产1651.2 kg ha-1;施用氮肥、钾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N、K是超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素,且N>K.夏玉米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呈抛物线变化规律,OPT处理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的水平,能够延长夏玉米的叶片功能期,有利于夏玉米灌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超高产夏玉米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是N>K>P,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则是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大的时期,整个生育期,超高产夏玉米能持续吸收N、P、K养分.OPT处理N、P2O5、K2O的农学效率分别为3.73 kg kg-1,5.20 kg kg-1、6.76kg kg-1;养分回收率分别为18.05%、14.55%、18.34%;每生产100kg夏玉米需吸收的N、P2O5、K2O的量分别为1.62kg、1.17kg和1.83kg.
  • 摘要:在土壤系统研究法测试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研究得出前茬作物同为竹篙薯时,在不施石灰时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480 kg、K2O 570 kg和630 kg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增施石灰可进一步增产增效;施K2O 570 kg-630 kg是适宜的,但氮、磷肥合理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结合块根测试结果可知竹篙薯需钾最多,氮、磷其次,生产上应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氯化钾施用效果不亚于硫酸钾.生产上推荐使用。
  • 摘要:针对多元肥效模型大量存在非典型式的事实,本文应用“3414”方案的田问试验结果,详细介绍Honte carlo法的原理以及在多元肥效模型参数估计、非典型肥效模型推荐施肥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建模,67个二元和59个三元肥效模型的典型式出现机率分别为19.4%和16.9%,而改用Monte carlo法参数寻优,典型武出现机率分别提高到56.7%和37.3%,是最小二乘法的2.9倍和2.2倍。与最小二乘法相比,Honte Carlo法是在参数寻优时牺牲数学上偏差平方和最小的最优性,使待估参数达到专业上最优而教学上较优,从而提高典型肥效模型的出现机率。对Honte Carlo法也不能得到典型式的晚稻磷钾二元非典型肥效模型,用产量频率分析法计算推荐施肥量,表明只有一组磷钾肥用量组合入选,作为推荐施肥依据的组合数显然太少,而且磷肥用量偏高而钾肥用量偏低。在相同目标产量下,改用Monte Carlo法随机解,得到稳定的磷钾肥平均推荐用量介于同一个试验地所建立的氮磷、氮钾和氮磷钾典型肥效模型的推荐用量之间,结果明显优于产量频率分析法。因此,Honte carlo法为多元肥效模型参数估计和非典型肥效模型推荐施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提高了当前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的工作效率。
  • 摘要:菠萝氮、磷、钾、镁四种营养元素平衡施肥试验表明,氮、钾、镁对菠萝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OPT处理相比,OPT—N,OPT—K,OPT-Mg、OPT—P处理分别减产24.21%、17.13%、13.24 %和8.92 %.施肥对菠萝品质有显著影响,缺钾、缺磷、缺氮分别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溶性糖含量,缺磷则增加了总酸含量.总体上看,平衡施肥的菠萝品质较佳.施肥影响到菠萝叶片和果柄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但对菠萝果实影响不大.本试验OPT处理的N、P2O5、K2O、MgO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1.3%、12.3%、32.2%和9.3%.
  • 摘要:通过在江苏环太湖地区开展的机械化稻麦秸秆还田试验,对秸秆还田后水稻、小麦的产量与土壤碳库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三年,小麦苗期的平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高5%、16%、13%、16%。水稻、小麦亩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2—54Kg、10-32Kg,增产幅度为2.1%-8.6%、5.1%-13%.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状况,且有机质各组分对秸秆归还的响应有差异,以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活性有机质增加最多,为初始土壤的2.5倍,总有机质增加最少,增幅为初始土壤的26%.与初始土壤相比,半量、全量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别增加了1.52—1.94,1.22—1.99.与对照土壤相比,芈量、全量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则分别提高了67.7%,72.0%.说明秸秆全量还田对于提高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更有效.水稻季的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低于小麦季的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稻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作物产量与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相关性要好于总有机质,因此,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与总有机质相比,活性有机质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更好的指示与评价作用。
  • 摘要:通过对南昌近郊的扬子洲,南新、京东、招贤和乐化五个乡镇土壤重金属(Cu、Zn、Pb、Cd)的调查和分析,采用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在集约化农业利用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项污染指数结果显示,只有Zn在警戒级,其他元素为安全级.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只有扬子洲土壤属警戒级,其他地方都未受到污染,综合污染指数顺序为:Zn>Cu>Cd>Pb.
  • 摘要:采用42 C-NO-NO2-NOx分析仪并配套组装了在线检测系统,在气候箱严密控光(L1)和室内自然光暗(L2)条件下,研究了分蘖期水稻地上部和空气问的NOx(NO,NO2)交换作用,结果表明:(1)试验用水稻品种是一种能从地上部释放NO的植物,在L1、L2条件下NO平均挥发速率[按鲜质量(g,FW)计算]分别达到0.0188、0.0239 μg/(g h),且在环境空气NO浓度达100 μg/m3条件也具有明显的NO释放作用.(2)水稻能吸收空气中NO2,在L1、L2条件下NO2平均吸收速率为-0.00088、-0.001 5 μg/(g h).(3)在L1处理条件下,更换营养液后短期内(1—2天)T1(6:00—10:00),T2(10:00~14:00)由弱至强的光照有刺激水稻NO2(NO,NO2)的显著效应,T3(14:00—18:00)时段持续强光对抑制水稻NO挥发、增强水稻NO2吸收有明显效果.(4)延长室内自然弱光照时间有同步增强水稻N0挥发、NO2吸收效应,夜间暗处理具有同步抻制水稻NO挥发和NO2吸收的明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从空气中吸收NO2的平均速率远低于NO挥发速率;分蘖期水稻地上部分与空气间的NOx(NO,NO2)交换作用,主要表现为NO的净挥发,相当于净损失纯N 10.95—12.5 g/(ha d).
  • 摘要:氮磷营养元素供应充足的基础上,适量增加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钾肥的过量施用反而使春玉米产量降低;氮钾营养元素供应充足的条件下,适量增加磷肥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春玉米增施钾肥的增产效果大于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春玉米的钾肥利用率明显高于磷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为2.00%-4.3$%,钾肥利用率为11.4%-19.8%.在施氮肥基础上,春玉米适量配施磷钾肥经济效益较高,过量配施磷钾肥则降低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通过对过去试验结果的总结,并结合近年多点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综述分析了1961~1965年、1981~1985年及2004~2006年3个不同时期我国油菜种植区土壤肥力状况,氮、磷、钾及硼肥施用的增产效果,氮,磷,钾肥农学效率以及不同时期肥料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当前油菜主产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效硼含量大幅度上升,2004~2006年79个供试土壤样本平均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效硼含量分别为26.1g kg-1,1.5g kg-1、105 mg kg-1、16.2mg kg-1和0.37 mg kg-1,分别比60年代增加7.8g kg-1、0.3g kg-1,52.0mg kg-1、7.7 mg kg-1和0.21 mg kg-1.此外,当前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有效硼含量较80年代也略有增加.当前土壤样本中有效氮、磷、钾、硼缺乏的比例分别高达94.9%、88.6%、78.5%和87.3%,主要养分缺乏范围存在扩大趋势.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以增产量为标准,目前油菜施用氮、磷、钾、硼分别平均增收油菜籽1113 kg ha-1、661 kg ha-1、348 kg ha-1和343 kg ha-1,高于其他两个时期;以增产率为标准,氮、磷、钾和硼肥增产率最高的时期分别是80年代、60年代,当前和60年代.研究表明,氮、磷、钾肥农学利用率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步增加的趋势,3种养分的效率均以当前最高,分别是6.18 kg kg-1、7.34 kg kg-1和2.90 kg kg-1.3个时期肥料施用在油菜籽产量中的贡献率显示,60年代贡献率为23.8%,80年代为54.5%,当前为55.1%.结果说明,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土壤养分肥力稳中有升,但速效养分相对缺乏面积扩大,肥料在油菜籽单产增加的贡献率增大,油菜丰产必需建立在肥料的科学管理基础上.
  • 摘要:本文在展示我国农业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氮肥资源的平衡及施肥效率,并讨论了农业与环境中氮素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氮肥的过量施用,特别是高产区的氮肥过量施用;(2)低产区的氮肥利用率低,这主是要因为其他养分缺乏和水分胁迫造成;(3)不正确施肥方式造成的养分损失;(4)易挥发性碳铵施用比例过大;(5)全国范围内的NPK施用比例不平衡。最后作者就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氮肥管理提出了几点策略,并强调了有效使用有机肥的重要性。
  • 摘要:有机肥包括人畜粪尿、堆肥、厩肥、城市生活废弃物、绿肥等,在中国有着丰富的资源。本文重点讨论了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优点及重要性。作者强烈建议中国政策制定者及公众要大力改善肥料生产结构、有效使用有机肥资源、开发实际可行的有机肥使用技术,并提出了几点提高有机肥施用效率的策略。
  • 摘要:针对当前土壤养分速测方法中的部分问题,本文对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速测方法分别进行了改进:(1)硝酸试粉由两部分组成,试粉A:柠檬酸:锌粉为17.7:1,试粉B:柠檬酸:硫酸锰:无水对氨基苯磺酸:N-1-萘乙二胺盐酸盐为12.3:4:1.6:0.8。(2)钼蓝比色法中还原剂选择氯化亚锡;反应体系选择盐酸一钼酸铵,其中盐酸的含量为400ml L-1。(3)四苯硼钠比浊法中用高岭土配制标准比浊液;掩蔽剂由EDTA二钠盐、甲醛和硼砂按2.5:2.5:1配制,用量2ml。通过与实验室常规方法比较,两者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改进的速测方法可用于野外测定。
  • 摘要:试验采用淋溶方法研究了施用尿素后沙壤土中硝态氮、铵态氮及尿素态氮等氮素营养的变化。结果显示,普通尿素10g处理的淋溶液中硝态氮含量在第22天后缓慢增加,整个供应期内铵态氮释放平稳,37天时尿素态氮出现一个释放高峰;而普通尿素25g处理的在41天后淋溶液中硝态氮含量开始上升,铵态氮含量在9天时出现高峰,尿素态氮在50天时出现较大高峰。60cm土柱淋溶液中硝态氮及铵态氪含量比40cm土柱中的浓度高;40cm土柱中尿素态氮比60cm中的出现较高浓度蜂值。树脂包膜尿素处理的沙土中硝态氮含量第25天后基本维持在含量水平,铵态氮维持较低水平,尿素态氮释放较平缓。
  • 摘要:本文运用适地养分管理(SSNM)原理,设定了Stanford方程中的有关参数,计算了浙北晚梗稻目标产量下的N肥需要量,并按平衡施肥原理确定了N肥的分次施用.设定淅北晚粳稻的t粮吸N量为17 kg,N肥回收利用率为35%,土壤供N量等于田间缺N肥区水稻地上部累积N量.25个农户田块的SSNM与农民传统施肥(FFP)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SNM的平均N肥用量比FFP减少47%,平均产量增加0.5 t ha-1.SSNM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减施分蘖肥促水稻前期生长稳健和重施穗肥促成大穗的结果.对免耕直播和育秧移栽进行的水稻SSBM与FFP小区对比试验,也获得了类似于大区试验的结果.和育秧移栽相比较,免耕直播的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较少,但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显著.1/2N作基肥+1/2N作追肥处理获得最高产量11440kg ha-1,氮肥利用率达到42.1%.而氮肥全部底施(农民习惯方式)产量最低,10030 kg ha-1,氮肥利用率为28.0%.各处理的排列顺序为:(1/2N作基肥+1/2N作追肥)>(1/2N作追肥+1/2N作追肥)>(1/3N作基肥+1/3N作追肥+1/3N作追肥)>(1/3N作基肥+2/3N作追肥)>全部氮肥作基肥.在0-120cm土层中,硝态氮的含量从上到下依次呈递减趋势.从收获前80-120cm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来看,氮肥1/2N作基肥+1/2N作追肥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 摘要:通过多年的试验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还田秸秆的腐解和培肥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有机物料矿化率有一定差异,水热条件对矿化率也有一定影响,有机物料年矿化率约70%,腐殖化系数约为0.3;麦秸直接还田数量以7500~1 0500kg ha-1为宜,麦秸直接还田第一年没有明显增产效果,第二年增产效果明显,春小麦增产幅度在9.1%~14.8%;连续多年进行秸秆还田,对各种指示土壤肥力的参数都有一定的改善,其中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K的增幅最大: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也有明显改善,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孔隙度有所提高.
  • 摘要:测定了三种由不同有机物料(金3,泥炭和发发得;其中金3由牛龚、树皮、木屑和山核桃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配制的蔬菜穴盘育苗基质的固、液、气三相比,基质含水量动态变化,淋洗液pH,电导率、NH4+、P、K旅度的测定,基质持水能力变化,研究不同基质对绿花菜和蕃茄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3,泥炭和发发得基质的水气比分别为2.13、3.43和1.06.(2)金3,泥炭和发发得3种基质淋洗液pH值变化在5.87-7.16,4.07-6.23和5.10-7.63之间.(3)金3、泥炭和发发得基质发发得淋洗液中电导率、NH4+、P和K浓度均为0-5天时上升,5天后迅速下降,但金3基质淋洗液电导率,P和K浓度的动态变化上始终高于泥炭和发发得基质.(4)发发得基质稳定性最好,金3次之。泥炭最差.本研究中,发发得基质通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但就整体长势而言,金3基质由于有较好的养分条件和水气比,使蔬菜幼苗的生长优于发发得基质,泥炭基质由于通气性很低,长势最差
  • 摘要:对湖北省105个杨树主产区0-25cm的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66.7%杨树林土壤pH值适合杨树生长,全省有33.3%的杨树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速效氮、磷、钾缺乏比例分别为49.5%、41.9%和18.1%;中量元素有效钙含量丰富,镁和硫的缺乏比例分别为17.1%和12.4%:全省分别有44.8%、45.7%、和33.3%的杨树林土壤缺乏有效铁、铜、锌,但88.6%的杨树林土壤有效锰含量处于高量范围内.
  • 摘要:本文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21年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中的磷素形态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处理的土壤无论是有机磷还是无机磷的有效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一无机肥配施的有机磷含量不仅高于无肥处理而且还高于单施化肥的处理,并且有利于活性和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的提高.对无机磷的影响,有机一无机肥配施与单施化肥相比可略增加A1-P含量,降低O-P、Fe—P、Ca—P含量.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机磷含量和增加土壤无机磷的有效形态.
  • 摘要:采用基质培养试验,研究营养液不同铵硝配比(0:100,25:75,50:50,75:25,100:O)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以铵硝比为25:75处理最高,铵硝比超过50:50时则显著下降.菠菜叶片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AsA+DHA)含量随着铵硝比的增加逐渐升高。菠菜叶片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在铵硝比小于50%时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提高铵硝比则显著降低;铵硝比不影响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活性均随着供铵比例提高而逐渐提高,且与As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说明提高营养液中铵硝比增加菠菜叶片AsA含量,与其提高MDHAR、DHAR~性和加快AsA的再生循环有关,而与其对GalLDH和AAO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
  •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和网箱试验,研究了3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缓释肥(CRF1)、包膜尿素复混肥(CRF3)比同等养分的专用肥分次施用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移栽30 d以后平均含量分别高出12.O%和147.9%;明显促进根系生长,根系数量大、分布深广、活力增强:灌浆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9.5%和15.5%,可溶性蛋白提高89.7%和108.0%,CAT酶活性明显增加;茎基部粗壮,根深指数大,茎根比降低.即使施用低钾含量的磷酸铵镁包膜控释肥CRF2也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旗叶生理功能.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增产主要机理表现为显著提高了氮素供应水平,明显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强化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廷缓后期衰老速度,并显著改善了水稻抗倒伏能力.
  • 摘要:本文在双季稻田研究了氮肥用量(0、120、180、240 kg ha-1)对免耕抛裁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 ha-1供氮水平下,免耕抛裁稻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 ha-1,晚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一生中氮素的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抽穗至成熟期茎叶氮素的运转牢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免耕抛栽早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晚稻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的生理利用宰、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莲藕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莲藕生长发育、产量和商品品质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氮.钾、磷和锌,施用以上单位纯养分肥料的增产效益为:锌>磷>氮>钾,莲藕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之比平均为1:0.28:2.30,它集中了整株植株中75%以上的氮、90%左右的磷和约95%的钾,可以认为莲藕为喜钾、富钾作物.
  • 摘要:在赤红壤发育的旱坡地柑橘(沙糖橘和年橘)园开展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能显著提高柑桔的产量和食用品质,其中沙搪橘增产率为16.3%-18.4%,年橘增产率为7.8%-16.4%;施用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柑橘园土壤微生物量.在施用等氮量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呈递增趋势,说明施用有机肥对柑橘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有显著的影响.
  • 摘要:采用田间原位试验,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高、中、低3个重金属复合污染水平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镉铅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平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各形态镉铅的含量均表现为:高污染水平>中等污染水平>低污染水平;土壤各形态镉比例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两者之和占50%以上: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40%以上:土壤Cd的活性大于Pb.土壤各形态的镉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土壤镉铅各形态之间会相互转化.
  • 摘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个施肥水平条件下污泥堆肥单施(S)、污泥堆肥+尿素配施(S+U)以及尿素单施(U)3个因素对芹菜产量、芹菜及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用量的尿素单施没有显著提高芹菜产量,单施污泥堆肥增产幅度为12.6%~34%,污泥堆肥配合尿素施用增产幅度为14.2%-18.2%.施用污泥堆肥后芹菜植株中Pb,Cr、cd三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是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规定的标准值的1/4—1/7、1/15—1/25、1/2—1/4.土壤中除zn的含量略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一级标准值.
  • 摘要:以不同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下的红黄壤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田间试验结合温室试验,对其肥力退化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红黄壤坡耕地土壤肥力退化是由于侵蚀泥沙造成大量有机质和全钾损失;地表径流造成大量水溶性钾和硝态氮损失;作物收获造成大量氮、钾损失以及喜钾作物种类多、侵蚀泥沙对有效磷极强的富集能力,土壤本身对磷、钾和硼吸附固定率高以及铵态氮在土壤中转化为硝态氮迅速的原因所致.
  • 摘要: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3个氮肥用量(N O、150、300 mg kg-1土)对2个小白菜品种(苏州青和冬妃)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从N O mg kg-1提高到N 150 mg kg-1,2个品种的鲜重和干重显著升高,进一步提高氮肥用量则显著下降.叶片和叶柄硝酸盐含量随着氮肥用量显著上升,而在高氮条件下冬妃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苏州青.在氮亏缺条件下,类黄酮、总酚、抗坏血酸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FRAP(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值和DPPH(1,1-diphenyl-2-pier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率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总抗氧化活性均随之下降,而谷胱甘肽浓度没有变化.但是在N 150 mg kg-1土的施氮量条件下,抗氧化剂积累量最高.因此,在此氮肥施用量条件下,可获得产量和品质兼顾的优质蔬菜。
  • 摘要:采用盆裁试验研究了泥炭、普通菜籽粕和黄籽菜籽粕3种优质有机肥对莴笋莲座叶生长前、后期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优质有机肥显著增加莲座叶生长前、后期莴笋生物量,且生物量与有机肥施用水平问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泥炭、普通菜籽粕用量在1—8g kg-1土范围内促进莴笋生物量增加,黄籽菜耔粕施用量在1—4g kg-1土范围内对促进莴笋生物量增加效果较好,大于4g kg-1后对前期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施用泥炭、普通菜籽帕或黄籽菜籽粕增加莲座叶生长前、后期莴笋叶硝酸盐、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的含量,且黄耔菜籽粕处理的累积量总体高于普通菜籽粕和泥炭处理.泥炭、低量普通菜籽粕或黄籽菜籽帕处理提高前期莴笋叶Vc、还原糖含量,但在后期含量都明显降低.莲座叶生长前期,黄籽菜籽帕处理Vc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后期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莴笋叶还原糖含量在整个生长期总体较低.
  • 摘要:采用ASI法在胶东棕壤区研究冬小麦生长的养分限制因子,以不施肥(CK)处理为对照,设置最佳处理(OPT)和习惯施肥(FP)处理,在两者处理基础上分别设置减氮、减磷、减钾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OPT—P、0PT—N、0PT—K和CK处理较OPT处理减产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其中OPT—P处理减产最为明显,减产量为2344.4 kg ha-,减产率达37.8%。OPT—P处理与OPT—K处理相比达到极显著性水平,与CK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各处理产值,OPT产值最高,OPT—P和CK产值最低.各处理产值由高至低的顺序为OPT>FP>OPT—K>FP—N>FP—K>FP—P>OPT—N>CK=OPT—P,产值为6167.7~9918.7元/ha,纯收益由高至低的顺序为OPT>FP>OPT—K>FP—N>FP—K>OPT-N>FP—P>CK>OPT—P。在本试验中磷元素是胶东棕壤区冬小麦生产的最大限制因子,其次是氮、钾。从本试验结果计算出胶东棕壤区冬小麦的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为19.6%、23.3%和21.7%。
  • 摘要: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选择黑土滩型退化草地,退化人工草地和原生小蒿草草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研究人为干预下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Soll organic carbon)、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和重组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恢复演替过程中,0—40cm土体内SOC含量呈现小蒿草草甸>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的变化趋势,分别为85.02、55.57和50.21t C.ha-1:LFOC表现为:小蓠草草甸>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分别为9.14、5.14和3.30t C.ha-1;HFOC表现为:小蒿草草甸>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含量分别为75.39、44.87和41.82t C.ha-1.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