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酸

植酸

植酸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423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3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3054篇;相关期刊511种,包括饲料博览、粮食与饲料工业、粮食与油脂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七届晋冀鲁豫暨山东流行病学分会五届三次学术会议等;植酸的相关文献由7577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斌、牛育华、宋洁等。

植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3 占比:26.98%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92%

专利文献>

论文:3054 占比:72.10%

总计:4236篇

植酸—发文趋势图

植酸

-研究学者

  • 姚斌
  • 牛育华
  • 宋洁
  • 罗会颖
  • 张杰
  • 王亚茹
  • 叶长东
  • 王晓春
  • 罗冬贵
  • 孙好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苏达; 颜晓军; 蔡远扬; 梁恬; 吴良泉; MUHAMMAD Atif Muneer; 叶德练
    • 摘要: 为明确磷肥对甜玉米籽粒营养特性的影响,利用不同品种的磷肥定位试验以及磷肥梯度水平试验,探讨甜玉米籽粒植酸、磷(P)、锌(Zn)含量及Zn有效性的时间(不同灌浆期)和空间(果穗上、中、下部;籽粒果皮、胚乳和胚)变化及其对外源磷肥的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的P和植酸含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Zn含量及其有效性则呈现下降趋势。磷肥投入对吐丝后16~24 d籽粒的植酸、P和Zn的积累(mg plant(^-1))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不同灌浆时期Zn有效性均表现出抑制效应。在中磷水平下,果穗不同穗位籽粒植酸(g kg^(-1))和Zn有效性的差异并不显著。高磷水平显著提高了中、下部果穗植酸的含量,但对不同穗位籽粒Zn含量和Zn有效性均存在抑制效应。对籽粒内不同部位(果皮、胚乳和胚)进行比较,植酸、P以及Zn含量均以胚中含量最高,积累量占比则以胚乳中最高;而Zn有效性以胚中最高。高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籽粒内不同部位植酸和磷含量,降低Zn含量及其有效性。综上,合理磷肥施用可促进籽粒Zn积累,而过量磷肥投入会显著增加不同灌浆时期,以及胚乳和胚中的植酸含量和积累量,并最终对甜玉米不同穗位籽粒和籽粒内不同部位Zn有效性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相关研究或为甜玉米籽粒Zn有效性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 苏达; 颜晓军; 蔡远扬; 梁恬; 吴良泉; MUHAMMAD Atif Muneer; 叶德练
    • 摘要: 为明确磷肥对甜玉米籽粒营养特性的影响,利用不同品种的磷肥定位试验以及磷肥梯度水平试验,探讨甜玉米籽粒植酸、磷(P)、锌(Zn)含量及Zn有效性的时间(不同灌浆期)和空间(果穗上、中、下部;籽粒果皮、胚乳和胚)变化及其对外源磷肥的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的P和植酸含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Zn含量及其有效性则呈现下降趋势。磷肥投入对吐丝后16~24 d籽粒的植酸、P和Zn的积累(mg plant(^-1))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不同灌浆时期Zn有效性均表现出抑制效应。在中磷水平下,果穗不同穗位籽粒植酸(g kg^(-1))和Zn有效性的差异并不显著。高磷水平显著提高了中、下部果穗植酸的含量,但对不同穗位籽粒Zn含量和Zn有效性均存在抑制效应。对籽粒内不同部位(果皮、胚乳和胚)进行比较,植酸、P以及Zn含量均以胚中含量最高,积累量占比则以胚乳中最高;而Zn有效性以胚中最高。高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籽粒内不同部位植酸和磷含量,降低Zn含量及其有效性。综上,合理磷肥施用可促进籽粒Zn积累,而过量磷肥投入会显著增加不同灌浆时期,以及胚乳和胚中的植酸含量和积累量,并最终对甜玉米不同穗位籽粒和籽粒内不同部位Zn有效性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相关研究或为甜玉米籽粒Zn有效性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 马晓璐; 张振; 倪荣; 齐懿涵; 王晓权; 郭雪松
    • 摘要: 以壳聚糖为成膜剂,植酸为抗氧化剂制备安全可降解复合膜。以复合膜厚度、水溶性、不透明度、水蒸气透过系数、机械强度为指标,确定植酸添加量并分析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4°C储藏的鲈鱼片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复合膜对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当植酸添加量为0.06 g/100 mL时,复合膜的成膜效果最好,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4%,该复合膜可以降低鲈鱼片pH、TVB-N值、汁液流失率的上升速度,能有效保持鲈鱼片的品质,延长保鲜时间。
    • 吴嘉茵; 王汉琛; 黄彪; 卢麒麟
    • 摘要: 为解决传统PVA复合水凝胶制备过程中使用有毒试剂或需要反复多次冻融能耗高、过程繁琐的问题,以植酸(PA)作为交联剂将荧光纳米纤维素(F-CNCs)与聚乙烯醇(PVA)有机结合,基于多重氢键作用,构建了力学性能好、Cl-响应灵敏的PVA/F-CNCs/PA纳米纤维素荧光水凝胶。基于F-CNCs优异的力学性能、荧光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纳米效应,分析了PVA水凝胶良好的荧光性能及Cl-响应性。结果表明:当F-CNCs的含量为0.6 g时,PVA/F-CNCs/PA复合水凝胶的压缩强度提高了150%,且结晶度以及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PVA/F-CNCs/PA复合水凝胶在低的pH值下对Cl-敏感,荧光淬灭效率在Cl-浓度为0~0.2 mol/L范围内呈线性响应,表明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素荧光水凝胶在Cl-浓度分析检测、疾病诊断、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谷雪莲; 孙冰玉; 刘琳琳; 王欢; 石彦国; 吕铭守; 朱秀清
    • 摘要: 豆浆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已经成为大豆食用的重要形式。热加工处理在豆浆加工工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程度的热处理会使豆浆中大豆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从而会影响豆浆加工后产品的品质与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豆浆加工工艺中不同热处理条件对大豆蛋白结构、组分及其凝胶特性的影响规律,钙、镁、植酸盐、脂肪与大豆蛋白的互作对豆浆混合体系解离缔合行为的影响,并对豆浆及其产品加工行业和相关领域发展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当前豆浆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丁梦祎; 任祺恺; 罗婧盈; 王明枝
    • 摘要: 【目的】将木材加工剩余物木粉和改性木粉作为废水中染料污染物的吸附剂,并探究其性能,为木粉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策略。【方法】以植酸(PA)为绿色改性剂接枝木粉制备了木粉基吸附剂(PA-WF),利用SEM–EDS、ATR–FTIR、XRD、BET对PA-WF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官能团、孔隙度、比表面积、结晶度和结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了植酸和木粉质量比、尿素和木粉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木粉接枝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接枝率木粉的亚甲基蓝染料溶液吸附容量,探究了PA-WF在不同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染料不同初始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吸附容量变化规律。【结果】当植酸和木粉质量比2.5∶5、尿素和木粉质量比3∶50、反应温度70°C、反应时间3 h时,可制备接枝率为11.31%的改性木粉。SEM–EDS、ATR–FTIR、XRD和BET测试结果表明:PA成功接枝在木粉上引入磷酸基团,且增大了木粉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吸附测试结果表明:PA-WF在接枝率为8%时吸附性能最优,吸附容量可达22.53 mg/g,比未改性木粉的吸附容量(10.50 mg/g)提高了114.57%;PA-W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结论】采用适当条件制备植酸接枝改性木粉,经推测其吸附过程属于离子交换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利用植酸中阴离子磷酸基团,可大幅提升木粉的吸附性能,为木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 杨华; 梁丽萍; 陈雪娇; 张媛媛; 马金鹏; 权志中; 杨宁; 宣丽
    • 摘要: 为研究米糠粕中植酸体外降解的最适酶解条件,本试验以植酸降解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植酸酶对米糠粕中植酸降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3种植酸酶中,植酸酶3对米糠粕中植酸的降解效果最好,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均是影响植酸降解率的极显著因素,酶添加量是影响植酸降解率的显著因素。植酸酶3体外降解米糠粕中植酸的最适条件为:酶解pH 4.7、酶解温度50°C、植酸酶添加量1.8%、酶解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米糠粕中植酸降解率为94.2%,肌醇生成量为1.9%。
    • 李明; 王利剑; 刘胜凯; 王春红; 陈澄; 左祺
    • 摘要: 为了探究苎麻织物增强不饱和聚酯(UP)树脂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以及提升其阻燃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对树脂固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苎麻织物克重、模压压力以及织物铺层层数进行探究,得出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植酸(PA)对苎麻织物进行阻燃改性,研究PA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P的最佳固化工艺为:由35°C升温至60°C,保温3 h,然后升至100°C,保温1 h使树脂完全固化。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苎麻织物克重190 g/m^(2),模压压力20 MPa,织物铺层层数14层。PA阻燃改性使UP/苎麻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由未阻燃的33.8%提升到PA质量分数为7%的40.1%,成炭量得到提高,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当PA质量分数为3%和5%时,复合材料可满足LOI≥35%、弯曲强度≥150 MPa的标准要求。
    • 张俊; 张三杉; 叶丹; 余梦玲; 雷激
    • 摘要: 为改善高粱营养品质,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实验以白高粱为原料进行发芽,探讨高粱发芽过程中氨基酸组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活性、植酸酶活性、植酸及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延长,高粱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60 h达到最大值为5.694 g/100 g,相较未发芽高粱增加了28.50%;赖氨酸含量在发芽72 h达到最大值为0.157 g/100 g,增加了21.71%;GAD活性增强,GABA含量增加,60 h达到最大值为19.026 mg/100 g,增加到5倍;植酸酶活性同样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强,促使植酸发生降解,植酸含量从94.85 mg/100 g下降到52.44 mg/100 g,降低了44.71%;单宁含量从1.07%降到0.14%,下降了86.92%。综上所述,发芽可显著提高高粱营养成分,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升了高粱的营养价值。
    • 韩瑞亭; 潘洪春
    • 摘要: 目的:研究植酸除铁树脂的再生条件及再生效果。方法:以植酸中除铁离子交换树脂(HZ503氨基磷酸树脂)作为再生对象,用EDTA为再生剂,探究再生剂用量、再生pH及再生剂流速对树脂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最佳再生条件为,5%EDTA洗脱液用量600mL,洗脱液体积流速2倍树脂体积,洗脱液pH3.5。结论:经过10个吸附-再生循环,树脂吸附性能保持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