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膜
转化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341556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功能材料、轻合金加工技术、电镀与精饰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第四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等;转化膜的相关文献由14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芳、郭瑞光、吕宇鹏等。
转化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1556篇
占比:99.88%
总计:341973篇
转化膜
-研究学者
- 李文芳
- 郭瑞光
- 吕宇鹏
- 肖桂勇
- 张涛
- 余会成
- 杜军
- 严川伟
- 刘斌
- 邵忠财
- 况金权
- 刘娅莉
- 熊猛
- 谭学才
- 雷福厚
- 王海娟
- 韩恩厚
- 杜仕国
- 鲁彦玲
- 井上学
- 刘宁华
- 单大勇
- 王福会
- 穆松林
- 陈言坤
- 齐建涛
- 刘冰
- 崔秀芳
- 方景礼
- 管勇
- 许乔瑜
- 孔纲
- 张君男
- 林海潮
- 江峰
- 王成
- 蒋永锋
- 韦冬萍
- 韩燕燕
- 于宝兴
- 宋影伟
- 易爱华
- 濑户孝俊
- 王桂香
- 王济奎
- 王育华
- 郭毅
- 马迪
- 黄小小
- 黄晓梅
-
-
赵晶晶;
胡爽飞;
于得水;
朱永强;
刘永豪;
李文旭
-
-
摘要:
为探究大型体育馆网壳结构用AA 3003铝合金表面转化膜性能,利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经典电化学测试方法和高分辨拉曼光谱研究了三价铬转化膜微观组织结构、化学组分、成膜过程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A 3003铝合金表面三价铬转化膜表面致密,其主要成分Cr/Zr原子比约为0.34,化学组分是ZrO_(2)(拉曼光谱特征谱峰为470 cm^(-1))和Cr_(2)O_(3)(拉曼光谱特征谱峰为537 cm^(-1))。成膜过程的开路电位最小值和最终值分别为-1.32和-1.15 V(vs SCE)。三价铬转化膜显著降低了合金在0.1 mol/L NaCl溶液的腐蚀电流密度,并在阴极抑制方面显著。
-
-
王昕玥;
黄锋;
钱绪政
-
-
摘要:
概述了现有的镁合金表面钒酸盐转化膜的工艺及性能,总结了钒/磷系转化膜、钒/硅、钒/锡系转化膜及钒/锆系转化膜的主要成分、形貌及其耐蚀性能,对于不同添加剂对转化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镁合金钒酸盐类转化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
无
-
-
摘要:
在材料保护的表面处理技术中,转化膜处理技术是在金属表面经化学或电化学处理所产生的金属化合物薄膜,主要手段有氧化、磷化、钝化、着色、防变色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氧化(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磷化、钝化技术。微弧氧化技术是通过电解液与相应参数的组合,在镁、铝、钛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表面依靠弧光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作用,原位生长出以基体金属氧化物为主的陶瓷膜层。
-
-
贾雪娇;
宋江凤;
屈小荣;
曹福勇;
蒋斌;
Andrej ATRENS;
潘复生
-
-
摘要:
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振动电极技术、浸泡实验和析氢实验分析AZ80合金、磷酸钙转化涂层以及含划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而研究划痕对AZ80镁合金上磷酸钙转化膜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Z80合金经涂层处理后腐蚀性能提高,其腐蚀电流密度由(85±4)μA/cm^(2)降低为(4±1)μA/cm^(2)。当涂层被破坏后,其对基体的保护能力下降。涂层上一条长约12 mm的划痕可使其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到(39±1)μA/cm^(2)。此外,样品上的划痕区域最先开始腐蚀,进一步观察发现,腐蚀发生于划痕与涂层的交界处。由此,提出含划痕涂层的显微腐蚀机理。
-
-
马琳梦;
邹忠利;
许满足;
刘坤
-
-
摘要:
目的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种新型的化学转化膜,以提高其耐蚀性。方法通过化学浸渍法,以铁氰化钾作为成膜主盐,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层耐蚀性较好的化学转化膜,主要探究老化时间对AZ31B镁合金铁氰化钾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膜层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表征,利用电化学方法和析氢实验研究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利用浸泡实验探究膜层的寿命。结果镁合金基体表面生成了一层具有较少裂纹的膜层,膜层厚度约为20μm。XPS、XRD及EDS结果表明,膜层主要成分为Fe_(4)[Fe(CN)_(6)]_(3)。动电位测试结果显示,老化12 h的膜层耐蚀性最佳,相比于未经处理的镁合金试样,其自腐蚀电位正移了约1000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约3个数量级。电化学交流阻抗结果显示,老化时间为12 h的电荷转移电阻(Rct)最大,为41380Ω·cm^(2),相比于其他老化时间的试样有了显著的提升。析氢实验结果也证明,老化12 h的铁氰化钾转化膜明显提高了AZ31B镁合金的耐蚀性。结论铁氰化钾化学转化膜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且最佳老化时间为12 h,其使用寿命至少可以维持48 h。
-
-
狄玉丽;
李辽阔;
焦钰;
黄海燕;
何霞;
罗茜;
张万明
-
-
摘要:
稀土转化膜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且无毒,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简要介绍了稀土转化膜的概念及成膜机理,并对稀土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铝、镁、锌及其合金的防腐蚀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单一稀土转化膜的抗腐蚀性能相较复合稀土转化膜差,还说明了铈转化膜较其他稀土转化膜具有更好耐腐蚀性能的原因。最后指出复合稀土转化膜、稀土复合合金镀层及稀土转化膜致密化处理为未来稀土转化膜的发展方向。
-
-
无
-
-
摘要:
会议主题:绿色低碳之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在材料保护技术中,转化膜是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主要手段有氧化、磷化、钝化、着色、防变色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氧化(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磷化、钝化技术。微弧氧化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民用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已成为国际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
朱金海;
蒋发正;
王柯淇
-
-
摘要:
为了提升建筑铝型材的耐蚀性能,采用转化膜处理法在6063铝型材表面制备了Ce-Mn转化膜,对比分析了无添加剂和加入硼酸、硫酸锆、氟化钠、氟化氢、氟硼酸钠和氟锆酸钠作为添加剂时转化膜的成膜速度和耐蚀性能,并探讨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添加剂为氟化钠和氟硼酸钠时,形成黄色转化膜的时间为8 min,优于无添加剂时黄色转化膜形成时间(16 min)。Ce-Mn转化液中加入添加剂后得到的转化膜对耐点滴时间和耐浸泡时间的影响趋势相同,即氟化钠、氟化氢和氟硼酸钠的添加可以起到减缓剂的作用。点滴试验、浸泡试验、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相吻合,即添加剂为氟化钠、氟硼酸钠和氟化氢时可以提升转化膜的耐腐蚀性,这主要与6063铝合金表面形成了Mn和Ce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阻碍了腐蚀介质与铝合金基体发生反应有关。6063铝合金Ce-Mn转化液中适宜的添加剂为氟化钠。
-
-
无
-
-
摘要:
会议主题:绿色低碳之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在材料保护技术中,转化膜是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主要手段有氧化、磷化、钝化、着色、防变色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氧化(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磷化、钝化技术。微弧氧化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民用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已成为国际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
-
-
刘晓辉;
李鑫庆;
欧阳贵
- 《第十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针对铝合金表面环保型化学氧化进行试验,获得了无铬(不合三价格)有色化学氧化新工艺ZHM0982.分析了各工艺条件对膜层表观的影响.并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和划格试验对转化膜耐蚀性和与涂层间的附着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层72h连续喷雾试验后,保护等级为9级,涂膜附着力划格试验评级为0级,与六价铬转化膜相当.经工厂大批量使用和6个月的考察效果良好.
-
-
-
-
-
-
-
-
-
郑松林;
刘万青;
金新海;
穆占亮;
秦文健
- 《安徽省腐蚀与防护学会表面处理专业2011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介绍了一种环保型磷化替代在酸洗板材应用的技术——HQ2008/E型硅烷化处理技术。与普通的磷化替代相比,该技术可以完全替代需酸洗前处理的磷化工艺,并同样具备了普通磷化替代工艺的所有优点,节能环保,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膜性能优异。简述了硅烷偶联剂的结构与特点。金属基体经过适当的硅烷溶液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基体材料的防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