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氮肥

氮肥

氮肥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2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化学工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11篇、会议论文231篇、专利文献982篇;相关期刊1038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6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向日葵研讨会、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氮肥的相关文献由173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锁、鲁剑巍、等等。

氮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11 占比:85.77%

会议论文>

论文:231 占比:2.71%

专利文献>

论文:982 占比:11.52%

总计:8524篇

氮肥—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冯健超; 许倍铭; 江薛丽; 胡海洲; 马英; 王晨阳; 王永华; 马冬云
    • 摘要: 明确酚类物质在籽粒不同层次的分布规律及对氮肥调控的响应,为小麦品质改良及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紫麦(冀紫439)和白麦(鑫华麦818)为材料,于2019—2020年分别在郑州和原阳设置高氮(HN,210 kg N hm–2)和低氮(LN,105 kg N hm–2)处理,采用分层碾磨方法将籽粒从外向内依次分为5层(LY1,LY2,LY3,LY4,LY5),测定不同层次籽粒中的总酚、总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中的总酚、总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TEAC、FRAP)从籽粒外层到内层呈下降趋势.紫麦籽粒不同层次抗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白麦,但两品种之间的差异随着研磨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籽粒LY1~LY3中总酚、总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原阳LY1总酚除外),而内层LY4~LY5对増施氮肥的响应较弱,且存在地点间差异.小麦籽粒酚酸组分中阿魏酸占全部组分93%以上,且表现为在低氮条件下含量增高.综上所述,紫麦具有较高的酚类等抗氧化物质,但与白麦之间的差异随着研磨程度的加深而下降;籽粒外层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对氮肥调控具有较强的响应,且含量随着氮肥増施而增加.
    • 张特; 王蜜蜂; 赵强
    • 摘要: 为探明缩节胺与氮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互作效应,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50(N1)、300(N2)、450 kg hm–2(N3)3个施氮(纯N)水平,525(D1)、1050(D2)、2100 g hm–2(D3)3个缩节胺水平,交互共9个处理.研究滴施不同剂量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与氮肥互作效应对棉花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在低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的延缓作用减弱甚至消失.N1处理下,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果枝始节高、第4果枝长、第7果枝长分别增加12.07、1.54、1.28和1.20 cm.在正常或高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产生一定的延缓作用,其控制效果并不随缩节胺剂量增加而增强,N3处理下,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第1果枝长、第2果节间平均长度分别降低1.05、1.68和1.52 cm.棉株的株高、茎粗与果枝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3处理相比N1处理分别增加3.30 cm、0.75 mm与0.29台;其果枝长与果节间长在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差异.D2处理相比D1与D3处理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生殖器官的转运,促进伏前桃与伏桃的生长,但滴施缩节胺不同剂量对棉花的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方面无明显影响.N1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他处理13.14%~44.50%;生殖器官占比较N3处理增长2.05%~6.30%.D3处理与N1处理下棉花纤维品质较好,籽棉产量、单株铃数与单铃重最高、增产效果较好.因此,北疆棉区推荐随水滴施用量为1050~2100 g hm–2缩节胺与150 kg hm–2氮肥.
    • 桑世飞; 曹梦雨; 王亚男; 王君怡; 孙晓涵; 张文玲; 姬生栋
    • 摘要: 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投入,对实现中国提出的“化肥零增长”目标至关重要。氮素可通过植物根部以硝态氮或者铵态氮的形式从土壤中被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转运合成氨基酸、核苷酸等生命必需物质,是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必要性元素。然而,氮肥过量则会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导致土壤盐碱化、生态环境污染;减少氮肥用量难以发挥当前水稻、小麦等大田农作物品种的高产潜力,极大地制约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过度消耗土壤中的氮素,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确保粮食安全,挖掘氮高效基因(如NRT1.1B、OsGRF4等),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对当前现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有助于培育高效利用氮素的水稻新品系,挖掘当前水稻品种的生产潜力,提升中国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水平。本文基于目前水稻研究中挖掘的氮高效基因,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将其分为四类:NRT/PTR类、AMT类(铵转运蛋白家族)、NLP家族类及其他种类;并对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氮高效基因的利用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 高丽敏; 陈春; 沈益新
    • 摘要: 为探讨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氮磷肥供应对干物质产量及再生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磷(P2O5)水平处理(0、50、100、150 kg·hm^(-2))及4个氮(N)水平处理(0、60、120、180 kg·hm^(-2)),研究了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氮磷含量及累积量、再生6和12 d的生长量等指标对氮磷肥投入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及磷肥均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在低磷供应条件下,干物质产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最优施氮量为120 kg·hm^(-2)。对不同施氮处理而言,饲草干物质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干物质产量与地上部氮含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上部磷累积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氮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植株残茬再生,0、50、100、150 kg·hm^(-2)磷处理下适宜残茬再生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刈割6 d后残茬的再生芽芽长及叶面积、刈割12 d后叶面积均与再生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施用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肥的用量。当磷肥施用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时,适宜生长及再生的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推荐年施磷量及施氮量分别为100及12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中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代丽婷; 刘宁涛; 车京玉; 张起昌; 马勇; 田超; 尹雪巍
    • 摘要: 为探讨施氮量对春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调节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中强筋春小麦品种克春130290为材料,分析了4个施肥水平下春小麦籽粒干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籽粒干重提高45.00%~73.60%,籽粒干重在纯氮施用量为75~82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最多增产1388.21 kg·hm^(-2),当纯氮施用量为82 kg·hm^(-2)时,产量已达到较高值,为4129.95 kg·hm^(-2),继续增施氮肥,氮肥利用率有所降低;施氮量在75~90 kg·hm^(-2)时,小麦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单株穗数在施氮量为82 kg·hm^(-2)时达到最高,继续增施氮肥反而降低,穗粒数、穗长、有效小穗数在此范围内差异不大,不孕小穗数在施氮量为82 kg·hm^(-2)时最少。综上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品种克春130290在克山地区最适宜的施氮量为82 kg·hm^(-2)。
    • 周小杰; 赵禹; 王梓; 别宇辉; 王迅
    • 摘要: 试验针对晚熟柑橘春见幼树设置了氮肥和钾肥不同施肥水平,通过测定树体的生长指标、叶片生理指标和土壤养分含量,探讨春见幼树的最适施氮肥和施钾肥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平衡复合肥相比,分次施用氮肥可显著促进柑橘幼树春梢、株高和冠幅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150g/株尿素施氮量效果最佳。相对平衡复合肥,钾肥(硫酸钾)施用后柑橘幼树的生长指标也有所提升,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钾元素含量为15g时效果最佳。施氮处理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施钾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氮肥和钾肥均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王文斌; 张永发; 王大鹏; 罗雪华; 吴小平; 薛欣欣; 赵春梅; 茶正早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时期施入的氮肥在橡胶园土壤中的迁移分布规律和淋溶损失情况,采用施入15N标记氮肥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全氮量、碱解氮含量和肥料氮素残留。结果表明:早、中期施入的氮肥淋溶作用较强,达到100 cm土层以下,后期施入的氮肥在土壤浅层的积累作用明显,在60 cm土层以下的淋溶较少。说明不同时期施入的氮肥在橡胶园土壤中的淋溶迁移特点明显,在生产中可以结合缓控释化肥施用以及调控不同时期施肥比例等措施合理避免肥料氮肥的损失。
    • 黄贵斌; 关耀兵; 牛永岐; 周丽蕾; 赵永峰
    • 摘要: 【目的】研究根瘤菌接种对鹰嘴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减施氮肥条件下固氮效果。【方法】以木鹰1号为材料,设C_(1)(根瘤菌A、1/2氮)、C_(2)(根瘤菌B、1/2氮)、C_(3)(根瘤菌A、不施氮)、C_(4)(根瘤菌B、不施氮)和CK_(1)(不接菌、施全氮)、CK_(2)(不接菌,1/2氮)、CK_(3)(不接菌,不施氮)共7个处理,测定各处理鹰嘴豆的根瘤鲜重、叶绿素含量、干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接种根瘤菌的处理鲜重显著增长,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后期表现为C_(1)>C_(2)>CK_(1)>CK_(2)>C_(3)>C_(4)>CK_(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瘤菌接种显著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C_(1)、C_(2)处理下的鹰嘴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产量升高,C_(1)处理下的产量为1928.84 kg/hm^(2),与全氮对照相比增产8.83%;C_(2)处理下的产量为1827.59 kg/hm^(2),增产3.11%。【结论】根瘤菌接种下,鹰嘴豆减施氮肥可稳产、增产,且以1/2氮肥加根瘤菌A效果最好。
    • 郭策; 赵兴敏; 王楠; 臧金宇; 郭媛; 李宜联
    • 摘要: 【目的】为完善黑钙土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提升黑钙土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典型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秸秆与2种氮肥(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对黑钙土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黑钙土SOC含量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达6.27%~31.84%。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显著提高了黑钙土SOC含量,且磷酸二铵的提升效果更好。秸秆还田增加了黑钙土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且添加量越高,二者增幅越大。秸秆添加使黑钙土SMBC含量增加了64.66%~196.46%,SMBN含量增加了102.58%~195.84%。氮素配施显著提高了黑钙土的SMBC和SMBN含量,且磷酸二铵的提升效果优于尿素。根据SMBC/SMBN值,判断黑钙土中微生物群落以真菌为主。【结论】氮素配施降低了黑钙土的SMBC/SMBN值,说明施氮有利于提高黑钙土微生物区系。
    • 阎海涛; 常栋; 王晓强; 蔡宪杰; 何晓冰; 张凯; 王明鑫; 张富生; 阴广宇; 许成悦
    • 摘要: 为豫中烟叶生产中合理施用生物炭,减少化肥用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大田试验,以常规施用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生物炭+100%常规施氮肥(B)、生物炭+85%常规施氮肥(BN1)以及生物炭+70%常规施氮肥(BN2)对土壤养分含量、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以BN2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0%和39.84%。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以B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28%、56.40%和22.24%,且在相同生物炭用量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减少而降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38.76%~55.34%和78.92%~158.58%。生物炭施用条件下降低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改善两糖比和钾氯比,有利于提升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此外,生物炭施用条件下减少15%氮肥对烤烟经济性状影响不大,但是减少30%氮肥后产量和产值则显著低于对照。因此,综合考虑土壤保育及烟叶产质量因素,豫中烟田在添加生物炭条件下适当减少氮肥施用是可行的,用量以1500 kg/hm^(2)生物炭+44.6 kg/hm^(2)化学氮肥为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