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动力学

氧化动力学

氧化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7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428913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4年全国低品位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交流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氧化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115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正品、杨世伟、王悔改等。

氧化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8913 占比:99.92%

总计:429270篇

氧化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氧化动力学

-研究学者

  • 王正品
  • 杨世伟
  • 王悔改
  • 袁超
  • 郭建亭
  • 张伟
  • 李云
  • 杨洪才
  • 王非
  • 金耀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利; 王博; 张昊阳; 张芳洲
    • 摘要: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了尺寸为15 mm×15 mm×15 mm的TC4(Ti-6Al-4V)钛合金试样。试样在箱式烧结炉中进行了550°C氧化48 h和96 h的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显微硬度计等检测了试样的氧化增重,氧化层的相结构、成分变化,表面和截面形貌,以及硬度梯度。结果表明:合金在550°C的氧化速率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呈抛物线状变化;在550°C氧化48 h和96 h的试样的增重分别为0.178 mg/cm^(2)和0.263 mg/cm^(2),其氧化层厚度分别为2μm和3μm,主要由Ti、TiO_(2)和少量Al_(2)O_(3)组成;在表面以下相同深度处的硬度,550°C氧化96 h的试样高于氧化48 h的试样。
    • 郭铁柱; 周迪; 张传芳
    • 摘要: 超级电容器作为能量存储器件,因具有较快的充放电速率、较高的功率密度和长的循环寿命等特点被广泛研究。MXenes因具有高电导率、高电化学活性、易成膜和亲水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并展示了出色的储能性能。然而其面临着环境敏感、易氧化降解等严峻挑战,生成几乎没有电容量贡献的TiO_(2)等产物,严重阻碍了MXenes基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探索MXenes胶体稳定性的优化策略,并实现其稳定性的选择性调控,对提升MXenes在超级电容器及其他不同应用场合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简要总结了抑制MXenes氧化的策略,提出了稳定性选择性调控的总体方案,探讨了选择性调控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机制,为制备高性能MXenes基超级电容器提供思路。
    • 杨一哲; 杨昭; 赵云松; 裴海清; 李萌; 杨艳秋; 温志勋; 岳珠峰
    • 摘要: 长寿命民机及地面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在工作过程中长期受到高温氧化的影响,使其在复杂工况下表面强度大幅度降低,服役寿命明显缩短,因此高温抗氧化性能是涡轮叶片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性能指标。本课题研究毫秒和皮秒激光加工工艺下DD40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结构在980°C和1100°C下的高温氧化行为,得到相应定量氧化动力学以及氧化物微观组织结构演化规律,揭示不同制孔工艺下气膜孔结构的氧化机理差异,为服役工况下叶片强度寿命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毫秒工艺下的气膜孔结构氧化速率显著高于皮秒工艺,不同工艺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遵循抛物线或直线规律;毫秒工艺下,氧化初期外层快速生成(Ni, Co)O,此阶段反应速率主要由NiO的生长过程控制,之后形成典型(Ni, Co)O-尖晶石相层-α-Al_(2)O_(3)典型三层结构;内α-Al_(2)O_(3)层下方及γ’相消失层存在较多孔洞,导致氧化层易剥落;皮秒工艺下,氧化初期快速生成不连续α-Al_(2)O_(3),随后相互连接,形成连续致密α-Al_(2)O_(3)层。
    • 赵文超; 周杰; 彭文屹; 危翔; 邓晓华; 章爱生; 于思琪; 孙祖祥; 余飞翔; 高安澜
    • 摘要: 目的 提高IN718涂层的抗氧化性。方法 向IN718镍基粉末中添加2%Si粉,使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涂层。利用线切割将涂层从基体上剥离,使用高温炉在静态空气中进行900、1000、1100°C的循环氧化实验,测试了Si改性IN718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通过XRD、SEM、EDS分析了涂层及其氧化层的组织、成分的变化。结果 添加Si改变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增加了等轴晶的含量,提升了涂层的显微硬度。两种涂层在900°C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基本一致,氧化层均为Cr_(2)O_(3)。IN718在1000-1100°C中氧化层为Cr_(2)O_(3),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Si元素活性在900°C以后大幅提高,因此IN 718+Si涂层在1000°C以及1100°C生成了双层氧化层,外层为Cr_(2)O_(3),内层为SiO_(2)。结论 添加Si元素提高了IN 718涂层在1000°C以上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 于大千; 宫骏; 孙建平; 钱原吉
    • 摘要: 为了更准确地界定热喷涂粘结层常用原料Amperit 415和Amperit 421的使用范围,采用热喷涂和真空热处理技术制备了2种热障涂层(陶瓷层相同,包含上述2种不同MCrAlY粉末制备的粘结层),其中前者Al、Cr含量相对较高,后者Al、Cr含量较低,但含有Re、Ta等难熔金属元素。针对2种涂层进行了静态空气下1000°C等温氧化实验和梯度热冲击实验,对比研究了2种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热疲劳性能,包括粘结层在氧化中结构、成分的变化,氧化动力学曲线及其激活能,以及2种涂层的抗热冲击性能。结果表明:2种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热疲劳性能基本相同,在低热腐蚀、低冲蚀环境下,可以互相替代用于热端部件.
    • 杜晓洁; 丁骁; 马新元; 张威; 贾玺泉; 范光伟; 何宜柱
    • 摘要: 目的开发有优异抗高温氧化性的低成本Fe-Cr-Ni中熵合金,研究其高温氧化层微结构与力学性能分布。方法通过连续氧化增重试验研究了Fe-Cr-Ni中熵合金在1150~1240°C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结合SEM、EDS、XRD、XPS等分析技术与微米划痕试验,对经1150°C氧化4 h后的氧化层形貌、成分、相分布与微米力学性能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Fe-Cr-Ni中熵合金在空气中高温氧化增重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激活能为417.64 kJ/mol,抗氧化性优异;经1150°C氧化4 h后,Fe-Cr-Ni中熵合金氧化层形成双层结构,外层主要由致密的Mn(Fe/Cr)_(2)O_(4)尖晶石氧化物、Fe_(2)O_(3)和少量MnO_(2)组成,内层由致密且连续的Cr_(2)O_(3)组成,在基体与氧化层界面弥散分布着SiO_(2)内氧化物颗粒。氧化层的力学分布特征体现了其分层结构,外层与内层的结合力约为10 N,氧化内层与基体的结合性好,结合力约为24 N。随着划痕深度的增加,压头从氧化层表面划动至基体,塑性变形比例逐层降低,断裂韧性则随着划痕深度的增加逐层增大。结论开发的低成本Fe-Cr-Ni中熵合金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氧化性能,经高温氧化后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有效阻碍了O^(2-)的向内扩散和合金元素的向外扩散,同时SiO_(2)内氧化物颗粒增加了氧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这是Fe-Cr-Ni中熵合金具有优异抗氧化性的重要原因。
    • 向宇; 余金山; 王洪磊; 周新贵
    • 摘要: SiC纤维作为SiC_(f)/SiC复合材料的重要承载部分,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微观结构演变和性能变化直接影响SiC纤维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SiC纤维的氧化机理和氧化模型、氧化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抗氧化性的方法。根据氧分压将SiC纤维的氧化行为分为被动氧化与主动氧化;氧化环境如水氧环境下的高温氧化加快了SiC纤维氧化层厚度的增加和裂纹的产生,致使SiC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SiC纤维的自身组成与微观结构也会对氧化结果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本文对SiC纤维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孟倩; 李东阳; 杨江仁; 刘天增
    • 摘要: 采用静态氧化不连续增重法研究晶粒尺寸和成分存在差异的两种310S耐热钢(1#和2#)在800~1100°C下的氧化动力学与膜结构,比较两者的氧化性能差异,阐明氧化膜的生长机制和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800~900°C时氧化膜均由富Si氧化层和富Cr氧化层组成,1#试样的氧化速率更低;1000°C时氧化膜中增加了Cr-Mn氧化物层并在1100°C时转变为Cr-Mn-Fe氧化层,并且两者的氧化速率接近;整体上2#试样的氧化膜在所有温度下更加致密、平整,黏附性更好,保护能力更强。特别在1100°C时,两者的富Cr氧化层和Cr-Mn-Fe氧化层的形态分化较大,2#试样的氧化膜形态更有利于长期的抗氧化性能。总体上,2#试样的抗氧化性优于1#试样。2#试样所具备的更小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更均匀的晶粒提高了择优氧化元素的扩散通量并降低氧化膜的非均匀生长,造成两者氧化性能的差异。
    • 胡明明; 张权; 吴思纷; 张国文
    • 摘要: 为了解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的氧化动力学规律,考察了5种常见煎炸油在西式快餐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并对煎炸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的氧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棕榈油的茴香胺值、全氧化值的生成速率及碘值降低幅度最小,相比其他4种煎炸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大豆油和菜籽油中亚麻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稻米油中亚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大豆油中亚油酸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及葵花籽油中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相应的决定系数R^(2)在0.886~0.987之间,均大于0.85,模型拟合程度均较好。表明所构建煎炸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
    • 文翼; 杨军胜; 张绰; 邹浩然; 范一权; 熊列强; 叶建平
    • 摘要: 以Ni、Cr、Mo、Cu为原料,采用活化反应烧结制备Ni-Cr-Mo-Cu多孔材料,采用静态增重法测定其氧化动力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谱仪(EDS)、孔径测试仪等分析手段表征了Ni-Cr-Mo-Cu多孔材料在600~800°C的表面氧化膜组成、结构和形貌等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多孔材料的氧化动力学近似抛物线演变规律,在800°C氧化20 h后,最大孔径从13.32μm下降到9.52μm,透气率从97.8 m^(3)/(m^(2)·kPa·h)下降到81.3 m^(3)/(m^(2)·kPa·h),多孔材料的透气度仅下降了16.8%。重点探讨了Ni-Cr-Mo-Cu多孔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机理,多孔材料表面以Cr_(2)O_(3)、NiO薄膜为主。经氧化动力学计算,多孔材料的活化能为152.18 kJ/mol。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