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脂氧化

油脂氧化

油脂氧化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79922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现代食品科技、粮食与油脂、肉类工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7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5次学术会议暨2005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交流会等;油脂氧化的相关文献由63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振中、周华龙、闵欣等。

油脂氧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9922 占比:99.94%

总计:280098篇

油脂氧化—发文趋势图

油脂氧化

-研究学者

  • 朱振中
  • 周华龙
  • 闵欣
  • 刘元法
  • 孙艺飞
  • 易建华
  • 朱振宝
  • 李进伟
  • 潘咏梅
  • 胡文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索金伟; 喻卫武; 吴家胜; 娄和强; 宋丽丽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方法】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质量分数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结果】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确定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200°C),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120°C)。【结论】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C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分数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C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 于杰; 周宇林; 刘元法; 李进伟
    • 摘要: 在不同温度(90、110、130、150、170°C)下红外焙炒油菜籽,经液压压榨制备菜籽油,通过油脂氧化、硫苷化合物降解反应和美拉德反应研究红外焙炒对菜籽油风味的影响机制,并与传统炒籽(170°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红外焙炒的菜籽油较传统炒籽的菜籽油风味有显著改善,油脂味和辛辣刺激味较后者更轻,而烤香味相对更浓,同时多环芳烃种类和含量也较少。对冷榨菜籽油(由未经任何处理的油菜籽压榨制得)加热3 h,油脂热降解的标志性化合物(E,E)-2,4-庚二烯醛和(E,E)-2,4-癸二烯醛的含量分别增加3.86倍和6.28倍。随着焙炒温度的升高,红外焙炒处理的脱脂油菜籽中硫苷化合物含量从30.73 mg/kg减少至15.23 mg/kg,游离氨基酸总量从未处理的25.61 mg/100 g减少至15.82 mg/100 g,还原糖含量从7.61 mg/g减少至2.29 mg/g。红外焙炒对菜籽油风味的影响机制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降解成为中短链醛与烯醛类化合物,硫苷化合物降解生成异硫氰酸和腈类化合物,以及美拉德反应生成吡嗪、呋喃类化合物。
    • 郭鸿阳; 李瑞阳; 刘启辉; 江楷煜; 欧隽滢; 刘付; 郑洁; 欧仕益
    • 摘要: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1、3、5 mg/mL)的L-半胱氨酸(Cys)溶液浸泡鲜切马铃薯片后油炸,结果表明,添加Cys后可显著降低油炸薯片中乙二醛、丙酮醛、3-脱氧葡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由二羰基化合物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也显著降低。同时发现,添加Cys后,油炸薯片中油脂的酸值、过氧化物值和羰基价也呈下降趋势。Cys还会影响油炸薯片的风味,其中挥发性醛类和醇类风味物质含量增加,但吡嗪类风味物质含量减少。由12名小组成员对不同Cys处理组的油炸薯片进行感官评定表明Cys溶液浸泡处理的油炸薯片的接受度高于非浸泡对照组。
    • 刘晓丽; 陈柳青; 李宇腾
    • 摘要: 利用LSA-1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余甘子多酚提取物,将纯化后的多酚加入面粉中制作油炸方便面,采用HPLC测定方便面中主要多酚物质的含量,考察余甘子多酚(EP)对油炸方便面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油脂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甘子多酚中主要的多酚物质为没食子酸(EA)、柯里拉京和鞣花酸,含量分别为(45.2±0.1)、(16.6±0.5)和(22.1±0.7)mg/g。三种多酚物质在油炸方便面中的保留率均大于30%。实验表明余甘子多酚可以减少油炸方便面的复水时间,当添加量增加至1%时,方便面的复水时间显著降低(P<0.05),由(125±3.5)s减少到(108±2.2)s,同时蒸煮损失和吸水率分别为(7.8%±1.7%)和(145.5%±3.7%),相较于空白样品显著增加(P<0.05)。余甘子多酚对方便面的质构特性具有显著影响,添加量由0.5%增加至1%时,面条的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等均显著增加(P<0.05);但当添加量超过1.5%时,面条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超过1%的余甘子多酚可以显著降低油炸方便面的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P<0.05),在10 d的实验周期内,POV和AV分别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25 g/100 g和1.8 mg/g。余甘子多酚的抗油脂氧化活性与三种多酚的含量密切相关,且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的酚羟基数目呈正相关。因此,油炸方便面中添加余甘子多酚能够改善加工品质,并抑制方便面的油脂氧化
    • 王莹; 曾祥辉; 邓慧; 王瑛; 杨梦男
    • 摘要: 以不同食用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为提取剂,对提取的迷迭香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抑制食用植物油脂氧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几种不同食用油提取得到的迷迭香脂溶性抗氧化剂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ABTS、OH自由基能力以及Fe^(3+)还原力均与其质量浓度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芝麻油提取得到的迷迭香脂溶性抗氧化剂整体活性最好,清除DPPH、ABTS、O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浓度(IC_(50))值分别为0.032,0.060,0.453 mg/mL;此外,迷迭香脂溶性提取液可显著抑制不同食用植物油过氧化物的生成,表现出优于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为新型食用油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 相信不少人儿时的回忆里,还停留着用蜡纸、玻璃纸或电光纸简易包裹着的一颗颗糖果。那时,包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里面的糖果隔湿、隔热、防止油脂氧化,从而延长产品货架寿命。随着时代的变迁,货架上或精美或创新的产品包装却成了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比如抽屉式糖果包装、能“奏乐”的口哨棒棒糖包装等。
    • 李潇潇; 陈小威; 马传国
    • 摘要: 油脂氧化是导致乳化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不仅会降低乳化食品的营养价值,还会产生不良风味、有害成分,进而影响乳化食品货架期和食用安全。相对于纯油体系,以乳化形式存在的油脂在高油-水界面比下极易发生氧化,缩短乳化食品的货架期。为明确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分析以及其货架期评价方法,在介绍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分析方法(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茴香胺值、挥发性物质含量)以及货架期的评价方法,为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程度分析及其货架期预测提供参考。
    • 李正华; 林涛; 王学本
    •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油脂或者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空气中都会发生氧化反应,特别是某些油炸食品,在高温的作用下,油脂与水、氧气等会发生剧烈的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油脂氧化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分解后会产生小分子酮、醛或羧酸,这些成分具有特殊的哈喇气味,严重影响油脂的品质。更严重的是,油脂在煎炸过程中的水解、氧化、聚合等产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不利影响。为了延缓食品中的油脂氧化速度,通常会在食品或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
    • 胡玫; 渠琛玲; 杨乾奎; 王雪珂; 王殿轩
    • 摘要: 花生在空气中贮藏容易吸湿发霉、品质劣变。为了延缓花生的品质劣变,采用氮气气调的贮藏方式分别对花生果和花生仁进行贮藏,并监测二者的品质变化,主要包括水分含量、发芽率、色泽以及花生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维生素E含量。结果表明,氮气气调贮藏期间,花生果水分含量为4.97%~6.46%,花生仁水分含量为4.79%~5.60%;花生果与花生仁的发芽率均维持在90%以上;花生果与花生仁的a^(*)值、b^(*)值均呈上升趋势,且花生仁的a^(*)值、b^(*)值大于花生果,说明带壳贮藏有利于延缓花生颜色加深。提取油酸价、过氧化值整体呈上升趋势,维生素E含量呈下降趋势。且花生仁提取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相对高于花生果,说明在氮气气调条件下,带壳贮藏有利于延缓花生的氧化酸败。
    • 洪启迪; 董文江; 梅丽宝; 龙宇宙; 胡荣锁; 初众; 王海茹
    • 摘要: 绿咖啡油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油脂,贮藏过程中极易氧化酸败影响产品品质.本文以海南地区兴隆咖啡为原料提取绿咖啡油,系统研究在60°C加速贮藏36 d内氧化指标、生物活性成分及表征氧化的光谱特征峰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总氧化值初始值分别为0.97±0.04 meq/kg、4.19±0.14、55.08±1.98 nmol/mL、8.05±0.06,经过36 d的氧化分别显著升高到28.56±0.15 meq/kg、19.19±0.13、102.38±2.18 nmol/mL、133.43±0.45.本研究中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在绿咖啡油氧化过程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由1.14上升至1.4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绿咖啡油中的二萜类物质和生育酚,咖啡豆醇、咖啡醇的初始含量分别为21.01±0.31 mg/g、23.44±0.52 mg/g,在氧化24 d后升高至8.21±0.10 mg/g、8.99±0.02 mg/g,随后含量趋于稳定.共定性出α、δ和γ-生育酚,总生育酚含量由初始的49.75±0.88 mg/100 g在氧化18 d达到最大值53.70±1.72 mg/100 g,在氧化结束时降至34.58±0.05 mg/100 g.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从特征官能团的角度分析绿咖啡油的氧化过程,油脂在3008、2927、2854、1745、1461、1375、1238、1164、721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采用拉曼光谱技术表征绿咖啡油加速贮藏中的氧化变质,在1000~1800 cm-1波段的峰强度有明显减弱趋势.本研究表明绿咖啡油在热诱导下的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氧化反应,可为提升绿咖啡油贮藏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