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酸败
氧化酸败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7896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湖南饲料、养殖与饲料、中国饲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第2届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论坛等;氧化酸败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长征、范志红、何万红等。
氧化酸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7896篇
占比:99.96%
总计:268012篇
氧化酸败
-研究学者
- 周长征
- 范志红
- 何万红
- 何庆
- 刘光宪
- 刘志明
- 卞生珍
- 占普红
- 吉红
- 孙培龙
- 孙清瑞
- 徐东成
- 戴春阳
- 李学文
- 王仲礼
- 王嵘
- 秦南南
- 程双燕
- 程洪花
- 能静
- 董文丽
- 董静
- 赵荣林
- 陈卫东
- 项延楠
- 万五星
- 丛楠
- 付晓记
- 付豪
- 仲伟迎
- 伍昊
- 何东平
- 何丽丽
- 何家林
- 何沛欣
- 何磅礴
- 何虹
- 俞海峰
- 倪芳妍
- 傅心锋
- 冯作山
- 冯健雄
- 冯建雄
- 冯志勇2
- 冯燕玲
- 刘东翔
- 刘丹
- 刘云
- 刘俊奇
- 刘兴信1
-
-
李婉蓉;
古丽乃再尔·斯热依力;
张文昊;
伍昊;
黄文书;
冯作山;
白羽嘉
-
-
摘要:
本文采用加速氧化法对芝麻馕贮藏过程(60±1)°C中的酸价、过氧化值进行了一系列测定。探究了不同油脂、抗氧化剂及增效剂对芝麻馕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复合抗氧化剂配方。结果表明:在60°C的条件下,相较于黄油、菜籽油、葵花油,添加棕榈油能有效延缓芝麻馕的氧化酸败。运用D-最优混料设计对筛选出的抗氧化剂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配方为TBHQ 0.007%,BHA 0.005%,抗坏血酸0.008%时,芝麻馕在60°C的条件下贮藏至第3 d时的酸价为0.6 mg/g,过氧化值为0.005 g/100 g,经验证,添加优化配方的芝麻馕在相同条件下的酸价为0.628±0.017 mg/g,过氧化值为0.0060±0.0003 g/100 g,与预测值相差较小,芝麻馕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在30°C的条件下,实验组芝麻馕在贮藏20 d时的酸价为1.320 mg/g,过氧化值为0.031 g/100 g,有效地抑制了芝麻馕油脂的氧化酸败,为延长芝麻馕的贮藏期提供了参考。
-
-
王俊朋;
张立攀;
王春杰;
李冰;
赵梦瑶;
王永
-
-
摘要:
综述了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与氧化稳定性相关的研究,针对其组成成分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对导致氧化酸败的原因进行了因素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牡丹籽油的产业化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
-
秦南南;
何庆;
卞生珍;
张民浩;
马新豫;
李学文;
沙巴艾提
-
-
摘要:
为探究包装方式对薄皮核桃冷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阿克苏的"温185"薄皮核桃干制后为试材,分别采用真空、真空脱氧、充气(N2)和充气脱氧进行包装,无包装为对照组,将其贮藏于(5±1)°C下贮藏210 d,每35 d取样,测定感官品质、过氧化值、酸价、皂化价、脂肪酶(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表明:贮藏时间为70 d内,包装处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经包装处理的核桃感官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可以有效抑制过氧化值、酸价、皂化价和MDA含量上升,延缓LA和POD活性上升,提高SOD和CAT活性.其中,真空脱氧包装处理的核桃在贮藏期内的品质指标均优于其他包装方式.因此,短期贮藏可采用经济便利的自然放置,若贮藏时间为70 d以上,则可使用真空脱氧包装,能有效抑制核桃的氧化酸败,保持核桃的良好风味,以期为干制薄皮核桃的贮藏提供技术参考.
-
-
-
-
-
秦南南;
李学文;
齐志文;
徐效圣;
何庆;
卞生珍
-
-
摘要:
以阿克苏干制"温185"薄皮核桃为试材,采用包装结合脱氧剂处理核桃,并以不处理为对照,在常温(20~25°C)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过氧化值、酸价、皂化价、碘价、水分含量、脂肪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指标的变化,研究包装对薄皮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包装结合脱氧剂处理核桃,可有效延缓薄皮核桃过氧化值、酸价及皂化价的升高,抑制碘价和水分含量的下降,并提高SOD和CAT的活性,抑制脂肪酶、LOX及POD活性,延缓MDA含量的上升,保持核桃仁的风味,其中充气(氮气N2)添加脱氧剂包装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对干制薄皮核桃的贮藏效果较好。
-
-
徐歆歆;
王文韬;
薛荣荣;
肖芬芬;
吉红
-
-
摘要: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日益严重。昆虫作为最大的生物类群,因其生物学特点和营养特性,作为非粮型饲料原料逐渐被人们关注。此试验对黑水虻油、黄粉虫油、蚕蛹油的碘价、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昆虫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低于国标值,且黑水虻油具有最低的酸价及最高的皂化值。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黑水虻油C12:0的含量最高(24.34%);黄粉虫油C18:2n-6的含量最高(42.65%);蚕蛹油C18:3n-3的含量最高(40.38%);三种昆虫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1.53%、75.27%、67.57%。研究表明,三种昆虫油的氧化酸败程度都较低,且各以C12:0、C18:2n-6和C18:3n-3为特征性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50%,作为水产饲料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