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石成因

岩石成因

岩石成因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1篇、会议论文300篇、专利文献11330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08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7'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岩石成因的相关文献由3749位作者贡献,包括邱检生、徐学义、孙德有等。

岩石成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1 占比:8.29%

会议论文>

论文:300 占比:2.37%

专利文献>

论文:11330 占比:89.35%

总计:12681篇

岩石成因—发文趋势图

岩石成因

-研究学者

  • 邱检生
  • 徐学义
  • 孙德有
  • 马中平
  • 马昌前
  • 刘树文
  • 莫宣学
  • 吴才来
  • 汪洋
  • 蒋少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永芳; 张缓缓
    • 摘要: 为揭示赣西蒙山地区岩体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为深入研究该地区非金属、多金属矿床成因提供理论依据,对蒙山岩体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Sr、Nd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蒙山岩体的结晶年龄在209.04±1.2~220.8±2.81 Ma之间,形成于早印支中期;(2)具有高SiO_(2)、富K_(2)O、次铝饱和指数,低CaO、贫MgO的特征,属钙碱性的准铝质-过铝质,属于A型花岗岩;(3)蒙山花岗岩体发育在后造山带的构造环境之中,是印支运动之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是古老的变质沉积岩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发生部分熔融所形成的。
    • 杨智荔; 张晓晖; 高延龙; 袁玲玲; 薛富红
    • 摘要: 辉长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双峰式火成岩系列通常产出于威尔逊板块构造旋回的诸多伸展周期。基于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示踪伸展地球动力学过程与相关壳幔相互作用的独特视角,本文报道了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中部西乌旗地区新近识别的晚石炭世猴头庙辉长岩-花岗岩系列。SIMS锆石U-Pb定年揭示辉长岩和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307Ma和~305Ma。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辉石和角闪石组成;SiO 2含量介于50.4%~53.4%之间,呈现镁质、准铝质和钙碱性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并具有OIB型全岩Sr-Nd(I Sr(t)=0.704249~0.704330,εNd(t)=+1.73~+3.81)和锆石Hf(εHf(t)=+4.58~+15.16)同位素组成,其锆石δ18 O介于5.75‰~6.61‰之间。这些特征指示辉长岩可能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同期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其SiO 2含量变化于76.3%~77.6%,高硅碱、贫铁镁、弱过铝、富钍铀、亏锶钡、Eu负异常,契合典型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具有中等放射性成因的全岩I Sr(t)(0.704923~0.704981)、εNd(t)值(-0.15~+0.57)和锆石εHf(t)值(-2.63~+7.40),以及高的锆石δ18 O(6.44‰~8.06‰)。鉴于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指示的高分异特征和高演化源区,猴头庙高硅花岗岩可能衍生自中元古代和古生代多期增生物质所组成的复合中基性地壳的部分熔融及其后的结晶分异作用。综合区域石炭纪-早二叠世蛇绿混杂岩和岛弧岩浆岩时空展布格局,晚石炭世猴头庙辉长岩-花岗岩系列记录了内蒙古中部其时因洋脊俯冲引发的弥散性区域伸展事件。一方面,该事件既有别于建造西乌旗早-中石炭世弧-盆体系的板片回退阶段,又迥异于早二叠世大规模后碰撞伸展过程;另一方面,这些周期性伸展事件共同见证了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威尔逊造山旋回的完整历程。
    • 王韬; 徐倩; 李永军; 孔玉梅; 郑孟林; 郭文建
    • 摘要: 车排子油田南部石炭系主要为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安山质集块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及少量玄武安山质角砾凝灰岩,为确定其地质时代,进行同位素和古生物样品分析,并与盆缘露头区石炭系对比。在C47井石炭系下部砂岩中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在C68井流纹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14.6±2.1 Ma,化石地质时代和同位素年龄均为晚石炭世,可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哈拉阿拉特组对比。火山岩总体为钙碱—拉斑系列,相对富Al_(2)O_(3),具有弱的Eu正异常,强烈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有较明显的Nb-Ta槽,其岩浆源区可能是受流体交代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亏损地幔,形成于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环境。车排子油田南部井区大断裂西北盘石炭系总体与阿腊德依克赛组可对比,东南盘火山岩地层可与西北缘山前哈拉阿拉特组对比。
    • 吕娜; 郎兴海; 王旭辉; 何青; 邓煜霖; 杨同山; 董咪
    • 摘要: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机制仍存在争议。以拉萨地体南缘曲水县茶巴拉地区西部的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查明了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进一步约束了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侵位年龄为91~87 Ma,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为81 Ma。角闪辉长岩具有低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8.16%~51.05%),高MgO含量(4.54%~11.13%)、Co含量((31.2~46.8)×10^(-6))、Ni含量((1.79~82.70)×10^(-6)),(^(87)Sr/^(86)Sr)_(i)值为0.703925~0.704380,ε_(Nd)(t)值为2.50~3.96,表明角闪辉长岩来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普遍具有高SiO_(2)含量(62.45%~62.90%)、Al_(2)O_(3)含量(15.94%~16.22%)、K_(2)O+Na_(2)O值(6.36%~6.46%)、Mg^(#)值(43.77~44.65)的特征,属于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其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加入。两类岩石均显示岛弧岩浆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Sr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结合区域资料,晚白垩世早期(100~80 Ma)发生在南部拉萨地体的岩浆爆发事件可能是新特提斯洋洋脊北向俯冲的结果。洋脊俯冲使软流圈物质通过板片窗上涌,并发生减压熔融形成基性岩浆,这些基性岩浆提供的热量促使地幔楔和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导致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早期岩浆爆发。
    • 梁东; 赵德怀; 华北; 王锋; 吴浩; 梁孝伟
    • 摘要: 清水泉侵入体位于青海省沟里地区的北部,处于东昆南造山带的东段,为东昆仑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该侵入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次为闪长岩。不同岩性之间具有清楚的接触界线,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含有暗色闪长质包体。岩石化学特征显示,侵入体为富钙中钾的钙碱性系列岩石,是岩浆成因的Ⅰ型花岗岩,形成于与岛弧、大陆弧有关的大陆碰撞环境,推测源于深部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侵入体中各种岩石均为同源岩浆产物,微量元素特征则显示构成侵入体的岩浆与大陆地壳具有较大的亲缘性。研究表明,清水泉侵入体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阿尼玛卿洋壳向北部大陆俯冲碰撞过程中,是由深部基性岩类部分熔融而成的中酸性岩浆侵入体。
    • 何世伟; 王凯兴; 刘晓东; 雷勇亮
    • 摘要: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a 2 O值、A/CNK(1.23~1.45)、Rb/Sr值,以及低的P 2 O 5、TiO 2、TFeO/MgO、Al 2 O 3/TiO 2、Nb、Sr等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12.02~34.43),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77),低εNd(t)值(-8.22~-13.93),高(87 Sr/86 Sr)i=(0.71283~0.72410)。锆石176 Hf/177 Hf值为0.28155~0.28250,εHf(t)值为-33.15~10.45。全岩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99~2.31 Ga,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4~3.48 Ga。上述特征表明,宜黄花岗岩具有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宜黄花岗岩中黑云母富含Fe、Mg、Ti;白云母Ti、Al、Na含量高,Fe含量低。综合锆石饱和温度计、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白云母地质压力计、锆石Ce异常等,宜黄花岗岩可能为华南元古宙地壳长石石英质岩石在高温、中等压力(9.5 kbar)和低氧逸度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在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背景下,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上涌的地幔岩浆提供热,使华南元古宙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宜黄花岗岩。
    • 王琦; 唐建洲; 程建; 段铁军; 丁聪; 张怀惠; 孟芸西; 张志诚
    • 摘要: 对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出露的一套原定为中‒下侏罗统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新获得的流纹岩和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2±2和261±2 Ma,表明流纹岩的时代应为中二叠世晚期。四子王旗地区流纹岩多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具有高硅、高碱、富铝以及贫钙、贫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大,配分曲线明显右倾,具有中度到重度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Sr和Ba等元素。火山岩的εHf(t)为负值(−25.97~−11.94),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熔融岩浆。该套火山岩具有高硅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结晶分异过程,岩浆喷出与深部幔源岩浆的加热有关。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判断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
    • 张波; 徐英豪; 王国栋; 崔晓亮; 李增胜; 苏尚国; 陈学根
    • 摘要: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金成矿带。位于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中部偏西北的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发现有一套高镁闪长岩岩体发育,为详细研究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浆过程和成矿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记录。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高镁闪长岩以细粒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未发现橄榄石捕虏体或捕虏晶;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51%~10.88%)、Yb含量((1.16~2.69)×10^(-6))及Y含量((11.68~25.09)×10^(-6)),高的Mg#值(50.07~72.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相对低的Sr/Y和La/Yb值;结合较为一致的Nb/La、U/Nb、Th/La和U/Th值,表明其可能是由俯冲沉积物熔体与上覆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而来,这一过程伴随了大量H_(2)O和流体的释放,增加了氧逸度;高镁安山岩/闪长岩形成环境与斑岩型铜金矿床类似,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紧密的亲和关系,是大型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标志,而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已发现具有铜金矿化的发育,表明该地区具有寻找大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 王祚鹏; 李永军; 杨高学; 李甘雨; 李海
    • 摘要: 伊宁地块南构造带出露大面积的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浆岩,其形成与南天山洋演化密切相关,在岩石成因与产出环境方面尚存争议。在伊宁地块南构造带科克苏林场一带新发现了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的高镁安山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并探讨了该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区内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类型以安山岩类为主,含少量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样品具有高的MgO、TiO_(2)、Al_(2)O_(3)含量和低的P_(2)O_(5)含量、里特曼指数,表现出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结合其高的Sr、Y含量和低的Ni、Co含量,低的Sr/Y、La/Yb值,呈现出赞岐质高镁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的稀土元素总含量变化范围大,具有高的(La/Yb)N、(La/Sm)N和(Gd/Yb)N值,显示出轻稀土元素显著富集特征;样品富集K、Ba、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和负的Eu异常。结合区域资料认为,这些赞岐质高镁安山岩源于地幔楔和俯冲带物质的平衡反应,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南天山洋在伊宁地块南构造带之下向北俯冲的产物。高镁安山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的岩石类型,而且对解决区域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 贾小辉; 王晓地; 杨文强
    • 摘要: 未分异A型花岗岩的判别指标、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已经取得了较大共识,而高分异A型花岗岩的判别指标仍未有统一的认识。广西大瑶山地区大进花岗岩形成于早古生代(约440 Ma),具有高Rb含量(>400×10^(-6))、Rb/Sr、Rb/Ba值及相对低的Zr/Hf值等特征;依据岩石具有高的初始锆石饱和温度(819°C~863°C),高Ga/Al值、Zr+Nb+Ce+Y含量及特定地球化学指标的演化趋势等相关证据,综合判定其为高分异A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大进花岗岩可能源自镁铁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经历了分异结晶和少量地壳物质混染(AFC)过程。大进高分异A型花岗岩可能是后造山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响应,其年龄代表了桂东北地区广西运动由造山挤压向后造山伸展的构造转换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