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物质来源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3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1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90127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等;成矿物质来源的相关文献由2041位作者贡献,包括唐菊兴、顾雪祥、潘家永等。

成矿物质来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1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0127 占比:99.30%

总计:90761篇

成矿物质来源—发文趋势图

成矿物质来源

-研究学者

  • 唐菊兴
  • 顾雪祥
  • 潘家永
  • 刘重芃
  • 彭建堂
  • 杜泽忠
  • 王立强
  • 胡瑞忠
  • 陈伟
  • 刘家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阳东; 余杰; 郑禄林; 田亚江
    • 摘要: 老东寨铅锌矿床是黔东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铅锌矿床,主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中,该矿床尚未有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导致对其成因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在系统分析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开展硫化物和围岩稀土元素及硫化物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厘清其成因机制提供地球化学依据。结果表明硫化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4.31×10^(−6)~39.9×10^(−6),均值21.1×10^(−6)),与容矿白云岩REE含量(13.9×10^(−6))相当,但低于围岩地层(10820×10^(−6))。闪锌矿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δCe=0.62~0.89),Eu出现了负异常(δEu=0.45~0.86)和正异常(1.22~4.47)。金属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δ^(34)S值介于9.99‰~17.31‰之间,低于震旦纪–寒武纪海水的δ^(34)S值(20‰~35‰),揭示成矿流体中的硫可能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结合区域铅锌矿床研究认为,老东寨铅锌矿床属于构造–岩性控制的后生热液矿床,铅锌等金属元素来源与赋矿地层关系密切,结合矿石REE地球化学特征及重晶石的产出及分布情况,推测该矿床成矿环境经历了从氧化到还原的过程。
    • 刘海鹏; 陈磊; 李军旗; 李钢; 董寒杰; 豆靖林
    • 摘要: 河南省新安县石寺-北冶地区铝土矿属典型的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本溪组。为研究该铝土矿及其基底碳酸盐岩及北秦岭伏牛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钻孔内3件铝土矿样品及3件含铝岩系基底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并结合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SiO_(2)-Al_(2)O_(3)-Fe_(2)O_(3)三元图解显示,研究区铝土矿样品主要元素平均值均落在铝土矿和高岭石型铝土矿范围内,均经历了强烈红土化过程。区内含矿岩系B含量普遍较高,基底碳酸盐岩样品中B含量也非常高,尤其是钙质页岩中B含量高达370×10^(-6),说明基底岩石可能为含矿岩系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11个铝土矿样品与3个基底碳酸盐岩样品及伏牛山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一定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区别。伏牛山岩体和基底碳酸盐岩的轻重稀土分馏更明显,重稀土分馏也较明显,铝土矿、基底碳酸盐岩、伏牛山岩体的δEu平均值分别为0.56、0.62、0.64,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根据稀土元素特征,并结合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基底碳酸盐岩和北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晋宁期火成岩及前寒武纪变质岩共同为新安县石寺-北冶地区铝土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 王宇昊; 杜志伟; 焦学尧; 马锦龙
    • 摘要: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地之中,是近二十年来探获的又一超大型金矿。通过对寨上金矿的6件矿石样品中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Rb、Sr、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Rb-Sr、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3±10Ma、273Ma±22Ma。该数据大于前人所获的二期成矿阶段年龄,在西秦岭已探明的金矿床中尚无报道,反映了寨上金矿更早一期的成矿年龄为273Ma,这也为该区域寻找金矿床拓宽了时间轴。Sr、Os、S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成矿物质为深源与壳源物质的混合。二叠纪时位于岷礼前陆盆地的吴家山隆起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延展作用,岩浆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到有较高Au背景值盆地中的褶皱带,使地层中的Au活化富集,在构造有利部位卸载成矿,形成早期寨上金矿床,后期钨矿化及金矿化叠加在早期金矿床之上。寨上金矿第一期金成矿的年龄在时空上与阿尼玛卿洋盆闭合、共和坳拉谷俯冲碰撞、江里沟及中川喜马拉雅型岩体的侵入时间基本吻合,符合“地壳加厚有利于形成金矿床及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结论,对在该区域寻找同时代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丁坤; 王瑞廷; 王智慧; 刘凯; 申喜茂
    • 摘要: 王家坪矿床位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东部,金矿体主要产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沉积地层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矿物为黄铁矿和雌黄。笔者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成矿期不同阶段硫化物进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中阶段黄铁矿Co/Ni值为0.003~1.1,均小于1,暗示黄铁矿不可能为火山成因;成矿晚阶段黄铁矿Co/Ni值介于0.02~5.87,表明该阶段黄铁矿与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有关。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硫化物δ34S为-28.5‰~20.33‰,成矿中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28.5‰~-19.95‰,成矿晚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11.91‰~20.33‰,暗示硫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具有明显的多源性特征,成矿过程中硫可能由岩浆S和赋矿围岩S混合而成。王家坪矿床为卡林型金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对在柞水-山阳矿集区寻找卡林型金矿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李保亮; 王立强; 张相国; 平措多吉; 高腾; 王勇
    • 摘要: 西藏哈姆曲锑(金)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缘,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侵入岩中,糜棱岩化闪长玢岩是其主要的赋矿围岩。矿体受NNE—SSW向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层状、透镜状产出。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床辉锑矿进行了S、Pb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辉锑矿δ^(34)S值在–4.7‰~–3.2‰之间,均值为(–3.97±0.05)‰,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较为集中,近似于岩浆硫(花岗岩)的范围(–4‰~9‰),指示硫同位素具有岩浆硫的特征。辉锑矿中^(206)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18.557~18.690,平均值为18.622±0.002;^(207)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15.607~15.681,平均值为15.647±0.002;^(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38.793~39.147,平均值为38.967±0.002。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非放射性成因的正常铅;结合其特征值μ(9.46~9.59)以及铅同位素构造演化图解,判断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
    • 岳维好; 周家喜
    • 摘要: 阿斯哈金矿床是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的构造破碎带内,受NNE向和NNW向-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铜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自然金和银金矿。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将成矿期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Ⅲ),其中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前人研究表明黄铁矿的微量(含稀土)元素含量可以反映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的特征,本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技术对阿斯哈金矿主成矿期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研究。ICP-MS测试结果显示:黄铁矿相对富集少量高场强元素(如Y、U、Zr、Hf)外,其他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Hf/Sm、Th/La和Nb/La比值(除个别样品外)普遍<1,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是以富Cl的成矿热液为主。黄铁矿Co/Ni比值(1.39~6.61,平均为2.57)显示矿床为热液成因。黄铁矿Y/Ho比值(26.10~35.76,平均为30.57)与现代海水及海底热液明显不同,略较赋矿围岩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Y/Ho比值(26.97~29.25,平均为28.12)范围宽,暗示除赋矿围岩外,可能还有其它源区。阿斯哈金矿床含金黄铁矿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4.83×10^(-6)~64.30×10^(-6),平均为19.60×10^(-6)),LREE/HREE比值平均为6.62,(La/Yb)_(N)值平均为8.11,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其配分与赋矿围岩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相似,而与矿区地层金水口群变质岩不同,暗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围岩。Eu负异常明显(δEu=0.49~0.92,平均为0.68),Ce异常不显著(δCe=0.73~1.00,平均为1.02),与赋矿围岩相似,进一步表明该矿床与中酸性围岩的内在成因关系。综合研究认为,阿斯哈金矿床属于与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脉状型金矿床,并可能受到造山作用影响。
    • 张传昱; 李文昌; 余海军; 李婉婷; 罗建宏; 沙建泽; 吴清华; 潘泽伟
    • 摘要: 水头山铅锌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南端芦子园矿集区,区内以发育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两类铅锌矿化为特点。为查明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过程,本文对水头山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开展了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5.8±4.2Ma(MSWD=1.70,n=6),结合区内其他矿床的成矿年龄,认为芦子园矿集区在早白垩世发生过较大规模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事件。闪锌矿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87) Sr/^(86) Sr)i=0.710258~0.710430)及矿石中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特征共同揭示,水头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区内深部的隐伏中酸性侵入岩,并有部分围岩物质加入。结合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早白垩世腾冲地块和保山地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引发地壳重熔,在芦子园矿集区产生大量富含Fe、Cu、Pb、Zn的花岗质岩浆,上侵就位形成隐伏中酸性岩体,并在与沙河厂组大理岩接触部位形成芦子园矽卡岩型铁铅锌矿床。此后,热液沿区内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继续活动,在有利空间形成水头山、放羊山和罗家寨等一系列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 马玉波; 张勇; 李立兴; 邢树文; 张增杰; 张彤; 肖克炎; 王海坡; 范建福
    • 摘要: 比利亚谷铅锌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的得尔布干成矿带。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由于缺少适合传统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的矿物,其成矿时代未得到很好的限定,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文采用矿床中与矿石矿物密切共生的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比利亚谷铅锌矿的成矿时代进行研究。定年结果显示,热液成因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33.4±4.4 Ma,与成矿带内其他铅锌矿成矿时间相似,说明得尔布干成矿带内中生代铅锌银矿床基本形成于同一时代。比利亚谷矿床硫化物包裹体He-Ar同位素分析显示,^(3)He/^(4)He比值为0.02~2.37 Ra,^(40)Ar/^(36)Ar比值为293.5~306,表明主成矿期多金属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壳流体和饱和大气水的混合,但有少量幔源成分参与。比利亚谷矿床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环境,得尔布干成矿带属于蒙古-鄂霍茨克成矿省的一部分。
    • 余亚莉; 倪培; 王国光; 戴宝章; 杨涛; 张鑫; 赵连庆
    • 摘要: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之一,文章以该矿集区内四川天宝山大型铅锌矿床为例,开展了LA-MC-ICP-MS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与LA-ICP-MS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为认识该类矿床硫源和矿床成因提供地质地球化学依据。微量元素数据计算所得成矿温度在130~170°C之间,是典型MVT型矿床的成矿温度。LA-MC-ICP-MS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分析得到的该矿床硫化物的δ;S值在+3.3‰~+12.0‰,在样品尺度上测量值之间的δ;S值变化可达4.5‰,远高于分析方法的精度(±1.2‰),此次测量值比前人用全岩粉末测得的δ;S值(+3.3‰~+4.8‰)偏大,成矿物质硫应为赋矿地层中的硫酸盐通过热化学还原作用生成,且是在原位还原的。此外,纵观不同产出位置硫化物的δ;S值发现,从矿床深部到浅部(海拔1900~2300 m),矿体产状没有显著变化,硫化物的δ;S值逐渐变大,反映了从低到高逐渐靠近成矿热液中心的趋势。综上所述,天宝山铅锌矿床属于MVT型铅锌矿。
    • 田瑞聪; 李大鹏; 张文; 田京祥; 于晓卫; 耿科; 张岩
    • 摘要: 胶东地区金矿巨量金质来源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直接证据。在没有其它更有效的直接证明巨量金质来源的情况下,本文通过胶北隆起主要地质体新鲜岩石大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的变化规律,间接得出中生代壳幔岩浆的混合反应是巨量金质来源的关键,即郭家岭和伟德山两期壳幔岩浆的混合反应和演化可能是巨量金质来源的主要形成机制,同时更是热量供给源,而玲珑花岗岩可能是少量金质的提供者和主要赋矿地质体。胶东地区金矿主要成矿时间(130~105Ma)与郭家岭(130~125Ma)和伟德山(126~108Ma)两期花岗岩浆演化结晶时间完全吻合,说明其关系密切,岩浆混合反应和冷凝期,岩浆热液上升运移沉淀成矿。该区中生代地质体对早前寒武纪的地球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继承性,中生代地壳混合了大量地幔物质,Au丰度偏高,平均为1.31×10;,为地球化学高背景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