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矿期次

成矿期次

成矿期次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轻工业、手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4886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学报、地球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成矿期次的相关文献由55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华勇、潘建强、汪帮耀等。

成矿期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8861 占比:99.88%

总计:149033篇

成矿期次—发文趋势图

成矿期次

-研究学者

  • 陈华勇
  • 潘建强
  • 汪帮耀
  • 周永章
  • 牛佳
  • 郑义
  • 郭晓昱
  • 康清清
  • 张维峰
  • 方维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宇昊; 杜志伟; 焦学尧; 马锦龙
    • 摘要: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地之中,是近二十年来探获的又一超大型金矿。通过对寨上金矿的6件矿石样品中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Rb、Sr、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Rb-Sr、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3±10Ma、273Ma±22Ma。该数据大于前人所获的二期成矿阶段年龄,在西秦岭已探明的金矿床中尚无报道,反映了寨上金矿更早一期的成矿年龄为273Ma,这也为该区域寻找金矿床拓宽了时间轴。Sr、Os、S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成矿物质为深源与壳源物质的混合。二叠纪时位于岷礼前陆盆地的吴家山隆起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延展作用,岩浆热液沿断裂通道上升到有较高Au背景值盆地中的褶皱带,使地层中的Au活化富集,在构造有利部位卸载成矿,形成早期寨上金矿床,后期钨矿化及金矿化叠加在早期金矿床之上。寨上金矿第一期金成矿的年龄在时空上与阿尼玛卿洋盆闭合、共和坳拉谷俯冲碰撞、江里沟及中川喜马拉雅型岩体的侵入时间基本吻合,符合“地壳加厚有利于形成金矿床及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结论,对在该区域寻找同时代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黄威虎; 曾凡祥; 巩鑫; 付桥林; 勾明明; 娄经双; 罗勇军
    • 摘要: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之“三江”成矿带中,为一处典型受构造控制的浅成热液矿床。矿床内不同矿段具有不同的矿石组合类型,相同矿段不同埋深亦具有不同的矿石组合类型。其中望香台矿段由深至浅主要为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辉铜矿(铜蓝)、孔雀石、白云石组合及孔雀石、蓝铜矿、辉铜矿、褐铁矿、石英组合;滑石板矿段由深至浅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石英组合,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类型。依据矿石组合类型将矿床成矿期划分为岩浆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期三个成矿期和黄铁矿阶段、黄铜矿阶段、辉铜矿阶段、硫化矿混合阶段及氧化矿阶段五个成矿阶段。综合分析认为,矿体形成于含矿岩浆热液沿构造裂隙上移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及外来物质的参与,富含铜、银等元素的成矿流体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且后期发生了强烈的次生富集及氧化还原作用。
    • 王云燕; 徐韶辉; 吴秉禄
    • 摘要: 牛泉铁矿位于鲁西地块莱芜铁矿集区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邯邢式”矽卡岩铁矿.前人对莱芜铁矿集区张家洼铁矿研究报道较多,但鲜有人对其西南5 km处的牛泉铁矿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勘查工作基础上介绍了牛泉铁矿成矿地质背景,从地层、岩浆岩、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初步探讨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牛泉铁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与中生代侵入岩矿山岩体关系密切,属于克拉通破坏的产物.
    • 蔡光耀; 安芳; 袁轶; 刘芳; 刘炜; 张京渤
    • 摘要: 八卦庙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凤太铅锌多金属矿田北部,是陕西省规模较大的金矿床之一,已探明金储量约106 t.赋矿围岩是上泥盆统星红铺组浅变质泥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期,分别是①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②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③裂隙硫化物-方解石成矿期.目前关于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矿相学观察,将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划分为自形磁黄铁矿-黄铁矿-粗粒石英阶段(Ⅰ)、他形黄铁矿-银金矿-细粒石英阶段(Ⅱ)、他形磁黄铁矿-自然金-方解石阶段(Ⅲ)和黑云母阶段(IV),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分析方法对千枚岩围岩中以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硫化物进行了原位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围岩中原生磁黄铁矿的δ34 S值集中于11.6‰~13.0‰之间,介于前人报道的原生黄铁矿δ34 S值变化范围(3.3‰~16.0‰);阶段I形成的黄铁矿的δ34 S值为8.4‰~10.1‰,磁黄铁矿为7.6‰~8.0‰;阶段II黄铁矿的δ34 S值相对较高,为14.0‰~15.9‰;阶段Ⅲ磁黄铁矿的δ34 S值介于6.4‰~8.3‰之间.八卦庙金矿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总体相对富集重硫同位素、离散程度较大,各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介于矿集区花岗岩和围岩硫之间,显示其具有岩浆硫与地层硫混合的特征.结合阶段I到阶段Ⅲ矿物组合的变化(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推断阶段IIδ34 S值增高是水岩反应引起的硫化作用所致,而阶段Ⅲ硫同位素值降低可能与岩浆水的加入密切相关.结合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推断该成矿期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Au(HS)2-的形式迁移,阶段I到阶段Ⅱ由水岩反应引起的硫化作用是导致他形黄铁矿-银金矿-细粒石英阶段(Ⅱ)金矿化的主要原因,而岩浆水的混入可能是导致他形磁黄铁矿-自然金-方解石阶段(Ⅲ)金沉淀的主要机理.
    • 王玮琪; 谢登科
    • 摘要: 对新疆哈密市宝域一带铜矿成矿分期及成矿阶段分析,确定宝域铜矿床的成矿期次及主要成矿阶段.
    • 董金涛; 董桥峰; 吴练荣
    • 摘要: 为进一步查明普朗铜矿矿床成因,通过收集、分析普朗铜矿区最新的勘探资料和生产资料,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造岩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矿床严格受控于岩浆岩、构造和围岩蚀变,自岩体中心往外发育强钾化硅化带(工业铜矿带)→绢英岩化带(铜矿化带)→青磐岩化带(基本无矿化).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穿插交代关系等,将矿床划分为岩浆晚期、热液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硫化物期为主要成矿期,矿床总体属次火山—热液斑岩型铜矿床,外围北部铅锌矿体、东矿段大脉状铜矿体为与次火山作用相关的热液型矿床.
    • 王明明
    • 摘要: 岩矿鉴定是现代矿床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推动了矿床学向微观研究的进程,在成矿过程、成矿期次、成矿规律以及找矿预测中均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举例说明的方式讲述了岩矿鉴定在矿床学不同领域的研究,通过矿物组分、矿物之间的穿插关系等确定矿物的生成顺序,进而恢复成矿过程,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加强岩矿鉴定研究对区域找矿意义重大.
    • 贾润幸; 方维萱
    • 摘要: 新疆萨热克砾岩型铜矿床是产于萨热克巴依盆地的大型铜矿床,赋矿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上赋层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岩屑石英砂岩,在盆地南部白垩系地层中发育有碱性辉长岩脉。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含有大量基性火山岩砾石并伴有铜矿化。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萨热克铜矿不同岩(矿)石进行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总结了该矿床的富集规律,共划分为4个成矿期:晚侏罗世初始沉积成岩成矿期,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流体改造主成矿期,喜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期和新近纪—第四纪表生作用成矿期。其中沉积成岩成矿期中的基性火山岩砾石为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可能与盆地基底中元古代阿克苏岩群有关。
    • 贾润幸; 方维萱
    • 摘要: 新疆萨热克砾岩型铜矿床是产于萨热克巴依盆地的大型铜矿床,赋矿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上赋层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岩屑石英砂岩,在盆地南部白垩系地层中发育有碱性辉长岩脉.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含有大量基性火山岩砾石并伴有铜矿化.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萨热克铜矿不同岩(矿)石进行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总结了该矿床的富集规律,共划分为4个成矿期:晚侏罗世初始沉积成岩成矿期,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流体改造主成矿期,喜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期和新近纪—第四纪表生作用成矿期.其中沉积成岩成矿期中的基性火山岩砾石为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可能与盆地基底中元古代阿克苏岩群有关.
    • 张达玉; 孟翔; 任康达; 陈雪锋; 叶龙翔; 熊珍银
    • 摘要: 安徽桂林郑钼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是目前区内唯一钼储量达到大型的钼钨矿床.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成果总结基础上,详细观察了各代表性矿化蚀变样品的岩相学特征,提出该矿床具镁质矽卡岩矿床特征,是桂林郑花岗斑岩熔体与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地层交代的产物.矿石类型可分为靠近岩体(< 100m)浸染状矿石和远离岩体(> 100m)的条带状矿石,分别赋存在接触交代矽卡岩和层控矽卡岩中.桂林郑矿床的矿石矿物为富钼白钨矿(钼钙矿-白钨矿系列),可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形成于无水矽卡岩阶段(Sch-Ⅰ)和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Sch-Ⅱ和Sch-Ⅲ),辉钼矿仅在浸染状矿石富钼白钨矿(Sch-Ⅲ)边部少量发育.不同矿石类型、不同世代富钼白钨矿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的钼含量(MoO3%)在5.75%~71.02%之间,均值为46.00%(n=224),总体具有超常富钼的特点;从无水矽卡岩阶段到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早→晚)、从浅部的条带状矿石到深部的浸染状矿石(浅→深),富钼白钨矿MoO3含量有降低趋势.桂林郑钼钨矿床是首个以富钼白钨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的钼-多金属矿床,这一特殊钼钨矿床的发现深化了矽卡岩钼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同时对江南钨矿带内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探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