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找矿模型

找矿模型

找矿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31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4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78422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中国地质、地球、吉林地质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等;找矿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643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克炎、冯京、孙永彬等。

找矿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4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78422 占比:99.70%

总计:178950篇

找矿模型—发文趋势图

找矿模型

-研究学者

  • 肖克炎
  • 冯京
  • 孙永彬
  • 朱裕生
  • 王瑞军
  • 裴中朝
  • 张爱奎
  • 李佑国
  • 王淼
  • 王长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璨; 吕晓宏; 赵向东; 赵献昆; 祝伟
    • 摘要: 铜厂沟斑岩铜钼矿床是义敦岛弧南缘格咱岛弧成矿带的重大找矿突破,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在1∶1万磁测、1∶5万土壤化探测量的基础上,对铜厂沟矿区进行了矿产勘查工作。结果表明:(1)燕山期花岗岩叠加于印支期斑岩带之上,伴随着强烈多金属成矿作用,铜厂沟钼铜多金属矿床属燕山期中性—酸性岩浆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2)矿区主要出露二叠系、三叠系地层,断裂构造发育,矿床由隐伏于铜厂坪以北的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组成,Mo-Cu矿化主要产于斑(玢)岩体及围岩接触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细脉状产出;(3)矿区成岩、成矿严格受控于地质构造,主干断裂是有利的热液运移通道,次级断裂是控矿、成矿和储矿的有利部位;(4)矿区圈定土壤化探异常与磁测异常套合良好,矿化带和斑岩体均分布于物化探异常范围内。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矿条件,构建了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并据此提出主次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以及围岩接触带是下一步勘查工作重点。
    • 魏济宇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量的激增,找矿方向逐渐向深部转移,为进一步推动有色金属矿的找矿工作,本文以牙克石乌努尔矿区为例,详细分析以磁法、直流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组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在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而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为类似矿产勘察提供参考。
    • 周福篯
    • 摘要: 甘孜-理塘成矿带处于三江褶皱系义敦优地槽和雅江冒地槽之间,是川西高原重要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其内相继发现数十处金矿床(点)。该成矿带北段的错阿金矿床、嘎拉金矿床,中段的阿加隆洼金矿床等,均与南段的梭罗沟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赋矿地层、赋矿岩性、围岩蚀变、岩浆岩、矿物组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等方面十分相似,通过对梭罗沟式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找矿方法进行初步探索,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以指导找矿工作。区域构造、赋矿地层、构造蚀变带是寻找梭罗沟式金矿床重要的地质找矿标志;地球化学找矿主要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是确定找矿靶区的基础,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是缩小找矿靶区的基本方法,1∶1万、1∶2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工程施工位置;地球物理找矿采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重、磁、电综合方法。该成矿带具备形成特大型金矿床的基本要件,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其找矿潜力并未充分释放,如果加大投入,有望成为全国著名的成矿带。
    • 颜拓疆; 魏海民; 王兴华; 牛杰; 解康; 李星
    • 摘要: 结合云南某沉积型铝土矿区地质资料及岩芯物性参数,建立了二维找矿模型。对此模型进行了AMT模拟计算,确定了反演模式,进而对矿区内的AMT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解释,推测了一定的赋矿异常靶区。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测反演结果互相吻合,建立符合矿区地质的找矿地电模型并计算AMT响应,可以有效的指导AMT测深反演及解译工作,有助于降低物探多解性,提高解译准确度。在今后的固体矿产勘查中,正反演综合研究将会使物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陈建明; 匡薇; 孙卫东
    • 摘要: 本次研究在新疆双峰山地区多年来地质找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该地区研究程度较高,提出采用多元信息综合分析,通过对双峰山陆相火山岩型典型矿床和区域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信息的研究分析,建立地质模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并根据上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综合分析,建立双峰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 吕晓宏; 尹琼; 余璨; 沈忠义
    • 摘要: 南坡铜矿位于兰坪—思茅裂陷盆地的普洱—思茅—勐腊中轴断裂带南部。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矿规律,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在野外勘探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综合分析,对南坡铜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传统沉积型砂岩铜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坡铜矿在矿体空间形态、矿石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层控型矿床特征,也有后期热液叠加、富化特征,具有沉积成岩、富集成矿的发育特征。综合区域构造演化、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分析,认为南坡铜矿属典型的沉积—成岩型铜矿床。通过对南坡铜矿成矿模式的厘定,提出地层岩性、古地理、构造等为有利的找矿标志,为区内探寻类似矿床的找矿提供工作思路,拓宽了区域找矿前景。
    • 张生; 黄志强; 韦银科; 何卫军; 高振锐
    • 摘要: 在广西大瑶山研究区充分融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地球化学方法进行金、银、钨等矿产勘查示范性研究,利用便携式ASD光谱分析仪,在研究区开展点及剖面线多点测量,针对特定的几个指标建立地球化学异常之间比对分析,构建近红外光谱地球化学勘查模型,进而对成矿有利靶区进行圈定。新发现花岗斑岩脉(体)4处,高品位的金矿脉3条,圈定成矿有利靶区2处。同时,土壤近红外光谱剖面测量成果也可能为深部寻找隐伏岩体及矿化体提供有意义的找矿信息。
    • 文俊
    • 摘要: 近年,在实施四川省政府性投资地质勘查项目过程中,坚持综合找矿准则,在上二叠统宣威组顶部勘查沉积型铜矿,又在宣威组底部发现了古风化壳—沉积型铌、钛、镓多金属矿(文俊等,2022)。战略性矿产在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未来需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王登红,2019),通过本次综合找矿,实现了一个矿区找矿多个矿种、多个矿体的目标。通过本次报道,以期达到指导相似成矿地质背景的地区实现找矿新进展,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 王志强; 杨建锋; 石天池; 曹园园; 马贵林
    • 摘要: 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通过对乌尔沟地区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查明了乌尔沟地区赋矿地层为蓟县系卡瓦布拉克岩群和上泥盆统天格尔组;控矿构造为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钾铁矾化、钾化、孔雀石化、蛇纹石化为主,矿化以白钨矿化、碳化为主;圈定了莫德图金铜石墨找矿靶区(B-2)和国光北钨钼找矿靶区(A-1),构建了乌尔沟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 张俊; 张泽夏; 裴中朝; 邢贤阳; 吴迪; 张苗苗
    • 摘要: 几内亚某金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莱地盾锡吉里成矿区,是赋存于古元古代比里姆(Birimian)超群中的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区内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①区内金矿体呈透镜状、脉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比里姆岩系地层中;金矿体严格受剪切构造控制,剪切构造是区内找金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内金矿化均赋存于石英脉及其两侧硅化带内,石英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为特征。②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为主,两元素异常套合较好,能够有效指示矿化带(体)的存在,共圈出3处具有找矿意义的综合异常。③研究区圈出Ⅰ^(#)、Ⅱ^(#)两条矿体,Ⅰ^(#)矿体平均品位为3 g/t,品位变化系数为70%,矿化均匀,估算资源量可达中型规模;Ⅱ^(#)矿体平均品位0.60 g/t。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几内亚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找矿模型,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靶区A、靶区B),通过工程验证,发现了工业金矿体,矿体Au品位为(0.07~5.90)×10^(-6),平均品位为1.70×10^(-6),具小型规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