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4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82805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地球、地质找矿论丛、吉林地质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等;矿床地质特征的相关文献由3335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拥军、马文昆、刘忠法等。

矿床地质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4 占比:1.76%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2805 占比:98.21%

总计:84317篇

矿床地质特征—发文趋势图

矿床地质特征

-研究学者

  • 邵拥军
  • 马文昆
  • 刘忠法
  • 吕新彪
  • 唐菊兴
  • 陈翠华
  • 叶会寿
  • 唐高林
  • 李伟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孝伟; 王雪杰; 毛红伟; 丁威成; 梁东
    • 摘要: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东准噶尔南明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以及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受韧脆性剪切带、地层建造和热液活动的多重控制。矿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表蚀变带规模较大,深部尚未完全控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南明水组的层间断裂、褶皱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 王显真; 李健; 赵俊芳
    • 摘要: 青龙沟金矿床已发现多处金矿(化)点,其矿床规模和资源储量具有一定规模。以青龙沟矿区地质特征为背景,得出,变质作用是金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变质作用对区内金乃至多金属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区内先后发现了3个金矿带,分别为青龙沟金矿Ⅰ矿带、Ⅱ矿带及Ⅲ矿带;研究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与构造和闪长岩脉关系较为密切。
    • 刘文泉; 赖静; 吴德海; 江卫兵
    • 摘要: 塘湾地区位于粤北诸广岩体中部,发现有区内唯一的中型铀矿床。结合前人成果和近年地质调查、物化探和钻探揭露等工作成果,分析、总结了塘湾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岩浆岩、构造及围岩蚀变等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表明:(1)塘湾地区广泛分布有燕山期各阶段富铀产铀花岗岩,具有较好的铀源条件;(2)构造形态和构造力学性质等条件均有利于铀成矿,详细总结了具体的成矿、找矿构造有利部位;(3)热液蚀变强烈而广泛,与铀矿化关系最密切的是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萤石化;(4)热液蚀变划分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共3期6个阶段,水平方向上首次划分了硅化和赤铁矿化蚀变带、水云母化蚀变带、高岭土化蚀变带、碱性长石蚀变带和正常花岗岩带。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内地表矿化信息以及物化探异常等矿化线索,开展了铀成矿预测评价,圈定了具体的成矿找矿有利地段并相应完成了钻探验证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主矿规模并且新发现系列工业铀矿体,证明了塘湾矿床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分析成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 苏瑞其
    • 摘要: 该区为隐伏型石灰岩矿床,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大岭组(AnZdl),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_(1)q)、文笔山组(P_(1)w)、童子岩组(P_(1)t),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_(2)cp),属浅海沉积的碳酸盐岩碎屑和生物碎屑的石灰岩矿床。重点探讨了矿床地质特征,为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矿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胡兴旺; 朱满怀; 赵灿; 脱兴才; 杨梦林; 雷宇航
    • 摘要: 工作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缝合部南侧,秦岭造山带东部,属曹坪-三十里铺-两水寺铜、金、银成矿带。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与矿化关系密切,已发现了三十里铺铜银矿、两岔口金矿、两水寺铜金矿等矿(床)点等20余处,具有良好的地质成矿背景。区域内已发现的矿化体均与地球化学异常有关,以三十里铺铜矿为例,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3个矿化综合异常区,异常区内均发现了矿化线索。物探异常特征显示,该区域深部找矿潜力具大,有望取得重大找矿成果。区内矿(化)体受近东西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控制特征明显,初步分析矿床成因属“变质热液脉型”。
    • 刘基; 杨可; 张晓星; 寇少磊; 杨伟; 王占彬; 田渊
    • 摘要: 辛家咀金矿床位于后龙门山造山带北东段,是2020年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床(年度金资源量约960 kg),找矿潜力巨大。基于详细的野外露头、探槽、钻孔编录和镜下观察,发现辛家咀金矿床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金主要以裂隙金和包裹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石英和少量多金属硫化物中。结合脉体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将辛家咀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可细分为3个成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方解石-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此外,辛家咀金矿床发育于燕子砭—花石沟脆-韧性剪切带中,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剪切带控制,仅在脆-韧性变形强且脆性断裂发育的部位才发育高品位金矿石。综上,辛家咀金矿床属于脆-韧性剪切带型矿床。
    • 刘志明; 赵灿; 胡波
    • 摘要: 盆儿沟金矿地处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部,受丰北河区域性大断裂影响,区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重要的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区,是寻找Au、Cu、Fe、Pb、Zn、Mo等多金属的有利远景区。区内已发现Au-Ⅰ、Au-Ⅱ、Au-Ⅳ三条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秦岭群第七岩性段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构造蚀变带中,金与硅化、黄铁矿的粒度关系密切,矿床总体属中低温热液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 贺天全; 李斌斌; 张春颖
    • 摘要: 四川省昆阳式磷矿位于上扬子台拗峨眉山断拱和凉山陷褶束,属川滇早寒武世成磷带北段,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C_(1)m)的中下部,层状延伸,其产状与含磷层一致,层位稳定,分布广,资源储量规模大,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在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和勘查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分布规律,分析成矿古构造、古地理环境等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成矿要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分析认为昆阳式磷矿成矿作用主要是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属离子化合沉淀和胶体聚沉-盆内成屑再积成因的海相磷块岩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均受古构造、古地理的控制,磷矿床主要富集于沿SN向古断裂形成的断陷盆地中次一级凹陷盆地内;成矿环境为海湾环境,具备从低能到高能的水动力条件,加之海湾内部的地貌分异,所形成的若干次一级小盆地,是成磷和聚磷的良好场所;开阔海湾丰富的磷质来源、中—高能环境的破碎、冲刷、簸选、搬运等机械作用以及适宜的凹陷小盆地沉积环境是形成富磷矿的有利条件;其成矿模式为生物-化学沉积—破碎、冲刷、簸选—搬运堆积成岩成矿。该成矿模式的建立为区内科学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方向。
    • 柴旺; 赵志芳; 段鹏; 余璨
    • 摘要: 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成矿条件优越,茂租铅锌矿即是该成矿带上重要的铅锌矿床。通过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褶皱带,出露地层复杂,褶皱—断裂带发育,控制着区内铅锌矿床的产出;(2)矿床总体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沉积型矿化受控于地层,矿体规模较大,总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脉状矿(化)体受控于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3)矿床总体可划分为上、下2层矿化层,上层矿受控于原始沉积环境及岩性条件,下层矿受控于岩相岩性条件;(4)矿床成矿模式为“上层矿—下层矿—脉状矿”三位一体的热水沉积型,矿区构造交汇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 徐磊; 卢贸达; 李坤; 孟庆田; 肖凯
    • 摘要: 三都—丹寨地区是贵州省境内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带内发育金、锑、铅、锌等多种金属矿产,其成矿作用颇具特色。为进一步把握三都—丹寨地区多金属成矿作用,对该地区金矿、锑矿、铅锌矿等典型矿产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矿床严格受SN向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构造直接容矿,表明SN向构造是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②矿床中矿石矿物δ^(34)S值为+5.6‰~+30.8‰,均值为+17.5‰,接近于赋矿地层海相碳酸盐岩,表明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可能为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提供了S源;③区内矿床赋矿围岩δ^(13)C值为-0.2‰~-4.68‰,δ^(18)O值为+15.49‰~+22.69‰,表明碳酸盐溶解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金属成矿与岩性—构造—流体耦合作用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