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秦岭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517168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秦岭造山带的相关文献由9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伟、宋传中、董云鹏等。

秦岭造山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17168 占比:99.93%

总计:517514篇

秦岭造山带—发文趋势图

秦岭造山带

-研究学者

  • 张国伟
  • 宋传中
  • 董云鹏
  • 任升莲
  • 李加好
  • 杜远生
  • 胡健民
  • 陈衍景
  • 张复新
  • 王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志明; 赵灿; 胡波
    • 摘要: 盆儿沟金矿地处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部,受丰北河区域性大断裂影响,区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重要的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区,是寻找Au、Cu、Fe、Pb、Zn、Mo等多金属的有利远景区。区内已发现Au-Ⅰ、Au-Ⅱ、Au-Ⅳ三条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秦岭群第七岩性段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构造蚀变带中,金与硅化、黄铁矿的粒度关系密切,矿床总体属中低温热液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 胡鹏; 曾威; 熊金莲; 刘行; 李光耀; 王佳营
    • 摘要: 秦岭造山带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板块拼合机制及碰撞时限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对北秦岭五朵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对北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进行约束。五朵山岩体至少存在2期侵入,分别为431 Ma和417 Ma。岩石具有高硅(SiO_(2)=71.16%~74.22%),富碱富钾(K_(2)O+Na_(2)O=7.16%~8.88%,K_(2)O/Na_(2)O=0.69~2.34),过铝质(A/CNK=1.01~1.19))等特征。岩石稀土元素总量总体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强,呈右倾配分模式,具轻微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及Ba、Sr,在岩石类型上属于I-S过渡型花岗岩类。五朵山花岗岩具有相对低的(87 Sr/86 Sr)i值(0.70581~0.71093),εNd(t)值为-6.48~-3.18,对应的Nd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2~1.69 Ga;绝大多数测点具负的εHf(t)值(-6.9~-0.1),t DM2=1.50~2.34 Ga。同位素特征指示这些花岗岩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五朵山花岗岩的形成与二郎坪岛弧与北秦岭微陆块碰撞作用关系密切,属同碰撞-后碰撞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北秦岭微陆块古老的地壳物质。
    • 李文辉; 王海燕; 高锐; 卢占武; 李洪强; 侯贺晟; 熊小松; 叶卓
    • 摘要: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南北两个大陆边缘长期演化的产物,各部分性质和时代不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混杂体。由于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演化时间上的长期性、多旋回性,空间上的多样性、变异性,一直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沟通该区复杂的浅表地质现象与深部结构成像,获取更精细的上地壳结构成为厘定秦岭造山带不同块体之间接触关系,揭示其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对一条长450 km、南北向跨越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渭河地堑、秦岭造山带、大巴山逆冲推覆带和四川盆地北缘的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剖面采集的15个大炮数据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本研究对690个初至走时拾取数据使用有限差分算法,采用变网格尺度及平滑参数的迭代策略,经20次迭代反演,走时均方根误差降至0.105 s,收敛良好。成像结果精细刻画了渭河地堑的低速沉积特征,系一个南深北浅的断陷盆地,最深处可达7 km,其发育主要受秦岭北缘断裂、乾县—富平断裂及渭河断裂控制。秦岭北缘断裂与安康—竹山断裂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上地壳呈高速特征,横向变化剧烈,仅残余若干较浅的山间盆地。与南部四川盆地稳定沉积相比,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下方沉积层速度结构不统一,反映了逆冲推覆作用的改造,但整体仍保留了3~6 km的沉积厚度。本文分析认为剖面中部的秦岭地区是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板块汇聚的核心地带,之后造山带两翼的南、北陆缘分别于燕山期和新生代转入逆冲推覆和伸展两种迥异的构造环境,而现今研究区的上地壳构造格局是三次事件叠加的结果。
    • 张小明; 吴应忠; 曾忠诚; 赵鹏彬; 游军; 高峰; 蔡文春; 朱雪丽
    • 摘要: 1研究目的(Objective)陕西勉略宁地区是秦岭造山带岩浆岩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新元古代幔源岩浆活动强烈,分布众多洋盆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具有较好的镍钴成矿条件。然而,勉略宁地区自煎茶岭镍矿发现以来,针对镍钴找矿工作从未间断,但一直未见突破。近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针对勉略宁地区白雀寺基性杂岩体,综合运用重、磁、电、地电化学等技术方法进行找矿探索,在宁强县何家垭发现了与超基性岩有关的深部熔离-浅部贯入式镍钴矿,对区内进一步开展镍钴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何旋; 申琪; 蒋凯; 李传志; 武冠佐; 冉亚洲; 靳春胜; 梁文天
    • 摘要: 盆地内细粒沉积物的磁组构特征可以记录盆地发育演化的关键构造信息.然而,反转盆地内细粒沉积物的磁组构有何特征,其与盆地发育和反转变形有何关系,目前仍需要深入探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东、西秦岭分界处的白垩纪徽成盆地为例,在野外构造观察的基础上,对该盆地内的细粒沉积岩,特别是同沉积断层附近的细粒沉积岩(包括生长地层),开展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常温和低温磁组构研究.野外观察表明,徽成盆地白垩纪地层内发育了大量NNE走向的正断层,邻近断层的局部区域可见露头尺度的生长地层.盆地内细粒沉积物的磁化率值总体较低,岩石磁学实验表明,磁化率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控制,但也含有少量磁铁矿和赤铁矿等铁磁性矿物的贡献.常温和低温磁组构特征都表明,徽成盆地白垩纪地层内透入性的发育了NWW-SEE向的磁线理,与主要的(同沉积)正断层垂直或高角度相交,并显示出初始变形组构的特征,记录了盆地发育时以NWW-SEE向拉张为主的古应力信息.这一伸展应力场与控制徽成盆地发育的文县—太白断裂带呈锐夹角,表明断裂带在盆地发育时以左行走滑伸展为主.此外,与常温磁组构相比,低温磁组构显著提高了顺磁性组构的信号强度,突显了磁组构的优势方位,可以更为有效的反映岩石组构和应变信息.尽管徽成盆地白垩纪地层经历多期次构造变形,但其初始变形组构并未明显改造,为解析盆地构造属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 孙圣思; 董云鹏
    • 摘要: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大学三年级的野外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启发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从理论学习向科学研究顺利过渡,是培养地质学专业学生成才的关键课程。文章重点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为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考察研究典型路线剖面上保存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变质、沉积记录,培养学生重建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的思路和方法。
    • 摘要: 近期,据河南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杜欣介绍,经过河南省地矿局近2年的找矿勘探工作,河南省桐柏地区老湾金矿金资源量达到500 t以上。河南省地跨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秦岭造山带3个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成矿作用多样,是全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
    • 刘同辉; 阿米娜·托合提; 王续文; 兰宝石; 宫相宽
    • 摘要: 对宝鸡岩体王家山一带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暗色包体显具有岩浆结构,发育大量针状磷灰石,可见由钾长石核、钠长石幔和更长石边所组成的具有复杂成分环带的环斑结构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相对富MgO,属于镁质黑云母和镁角闪石,成分上显示壳幔混合成因.这些特征表明,暗色包体的形成经历了幔源岩浆注入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过程,指示秦岭造山带存在一期早侏罗世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岩浆活动和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形成于非造山环境.
    • 吴逸影; 邓斯壮; 钮凤林; 贺巍; 吴汉宁
    • 摘要: 秦岭是具有复杂地壳结构、经历长期构造演化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精细反演上地幔各向异性,探索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及成因动力.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最小特征值法和“叠加”分析法求得覆盖秦岭造山带及周边地区41个地震台站的SKS横波分裂结果: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δt),据此绘制了秦岭造山带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将已发表的地表GPS观测结果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相结合作上地幔变形因素分析,发现秦岭造山带自西向东的上地幔变形因素不是单一垂直连贯变形或地幔流动,而是共存的.同时,其上地幔变形的主控因素有区域性变化.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西、中部上地幔变形以壳幔垂直连贯变形为主,属壳幔强耦合,东部壳、幔耦合变弱,上地幔变形以简单地幔流动为主控因素.同时,SKS快波偏振方向(Φ)于秦岭造山带显示出南缘略向北凸、北缘略向南凸的弧形展布,反映了造山带两侧刚性较强的扬子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旋转与秦岭造山带南北缘弧形流动有关.
    • 张杰; 李玮; 李立民; 万继伟; 丁卫华; 贾超
    • 摘要: 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横穿秦岭山脉,是影响和控制引汉济渭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区段.而秦岭造山带复杂的岩性和构造特征对输水隧洞的施工和维护影响巨大.对输水隧洞围岩的变形构造特征进行深入的地质分析,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文章结合对典型岩石样品薄片的镜下观察以及岩石力学试验,获取了南秦岭段围岩构造数据及力学特性数据.根据围岩宏观与微观构造特征可将南秦岭段划分为四个岩性区段:高角闪岩相片麻岩段、低角闪岩相变质岩段、浅变质岩段和花岗岩段.对围岩工程特性影响制约的变形构造进一步可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发育脆性变形的围岩,受中新生代以来陆内构造演化阶段的影响,脆性变形极为发育,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最为直观明显;另一类为具软弱结构面的围岩,软弱结构面的发育使整个岩体的力学特性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而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主应力方向的关系制约着围岩力学性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